虔誠祈禱,感召吉祥

把握造福的因緣,發揮互助的誠意,還要借重大家虔誠的祈禱上達天聽,當我們的心相結合,心念皆是善,必能感召諸事吉祥。
今年伊始,美國加州洛杉磯縣發生山火,從新聞畫面上看到災區紅紅的火光滿天,教人緊張,大火加上大風,風吹火飄,就地再燃,延燒至鄰近社區住宅,造成大面積的災難,無異於是人間的火宅。
住家燒燬的受災人,即使已投親靠友,住宿及生活已穩定,但畢竟是倉皇逃出火場,經濟或許會面臨困難。當前我們能做的是急難救助,要趕快去付出,給予受災人「有感覺」的幫助,不要蜻蜓點水,是要真正讓他們得到有用的援助。
回想慈濟首次的大型急難救災,就是一九六九年發生在臺灣臺東縣卑南鄉大南村的大火,因艾爾西颱風在中秋夜來襲,加上焚風助虐,村內起火後,引起很大的災難。一夜之間,一百多間房屋被焚毀,七百多人無家可歸。除了發放應急金,因寒冬將至,慈濟決定用二萬元採購臺灣當時品質最好的台麗毛毯,發放給受災的居民;而且不是一戶一件,是依家中人口數,二人一件,這是抱持著愛與尊重的心,給人最好的,讓受者心有所感。
我一直關注著美國這次山火災情,非常真誠地思考著如何援助?除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還要借重大家虔誠的祈禱,上達諸佛諸天聽,讓諸佛諸天看見人間的大愛。人人共同用大善、大愛去付出,期待這一波火災早日息滅,轉危為安。
很多受災居民過去的生活都很不錯,一夕之間住家與財產化為烏有,這就如同佛法所說,財產是「五家共有」,突然間發生的災難,就讓平時擁有的一切都空了。無論富有或貧窮,肚子很餓沒得吃,難道我們認為他是富有的人,就不給他一碗飯嗎?急難時喝水吃飯都要很及時給予,或者是天候寒冷,要給予保暖的衣物或毛毯,這都很需要。
慈濟人啟動募心募愛,這不只是為了賑災募款,最重要的是呼籲大家提高警覺,並且發揮人間互助的誠意,這就是我們造福的因緣,所以大家要把握住。在有人很需要的時候,我們及時去付出,這就是我們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時刻;付出的同時,要呼籲更多親友發揮力量,發心共造福田。
慈濟是明朗的佛教團體,佛教的精神是不分宗教,永遠展開胸襟,擁抱眾生。慈濟在美國已三十多年了,應該穩固好站立之地,要把握此次因緣,以實力做出有效率的幫助;以誠意站在這個國際平臺上,千年百世延續為佛教、為眾生的精神。未來的人間,災難不免,救災經驗也要代代相傳。
這次火災是很大的教育,我們現在就在學習。野火延燒範圍很大,重要的是靜下心來,人人虔誠祈禱;若醞釀複雜的成見,這遠比火災造成的災禍更嚴重。我們要以身作則,用真誠的愛來表達虔誠。真誠的愛,是疼惜眾生生命;保護眾生生命,就是養護自己的心宅、滋潤自己的心宅。我們的心靈之宅,若能時時用愛滋潤,心地才不會乾燥,才不至於一點火就燃燒起來。
美國慈濟志工吳如真的家,已為大火焚燒,她勇敢面對事實,心念一轉,暫時放下自己的遭遇,回過頭來立即去幫助人。這是多麼地了不起,是師父的好弟子!有此法親典範在前,我們要好好學習她的智慧。
慈濟人是人間菩薩,菩薩是千處有難千處現,而非千處祈求千處現;不要等人來求救,我們要及時去救度苦難。連日來,美國慈濟人很盡心力去救災,雖然很不捨大家的疲倦,但盼人人相互勉勵,會合信心、毅力及勇氣,真誠地將菩薩情付出給眾生,當我們能以愛以善鋪好這條道路,我們的心能相結合,心念皆是善,必能感召諸事吉祥。
此時,我們還是要呼籲全球虔誠祈禱、全球虔誠發願,戒慎虔誠、齋戒茹素,為美國祈求平安、為天下祈求平安!


把握造福的因緣,發揮互助的誠意,還要借重大家虔誠的祈禱上達天聽,當我們的心相結合,心念皆是善,必能感召諸事吉祥。
今年伊始,美國加州洛杉磯縣發生山火,從新聞畫面上看到災區紅紅的火光滿天,教人緊張,大火加上大風,風吹火飄,就地再燃,延燒至鄰近社區住宅,造成大面積的災難,無異於是人間的火宅。
住家燒燬的受災人,即使已投親靠友,住宿及生活已穩定,但畢竟是倉皇逃出火場,經濟或許會面臨困難。當前我們能做的是急難救助,要趕快去付出,給予受災人「有感覺」的幫助,不要蜻蜓點水,是要真正讓他們得到有用的援助。
回想慈濟首次的大型急難救災,就是一九六九年發生在臺灣臺東縣卑南鄉大南村的大火,因艾爾西颱風在中秋夜來襲,加上焚風助虐,村內起火後,引起很大的災難。一夜之間,一百多間房屋被焚毀,七百多人無家可歸。除了發放應急金,因寒冬將至,慈濟決定用二萬元採購臺灣當時品質最好的台麗毛毯,發放給受災的居民;而且不是一戶一件,是依家中人口數,二人一件,這是抱持著愛與尊重的心,給人最好的,讓受者心有所感。
我一直關注著美國這次山火災情,非常真誠地思考著如何援助?除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還要借重大家虔誠的祈禱,上達諸佛諸天聽,讓諸佛諸天看見人間的大愛。人人共同用大善、大愛去付出,期待這一波火災早日息滅,轉危為安。
很多受災居民過去的生活都很不錯,一夕之間住家與財產化為烏有,這就如同佛法所說,財產是「五家共有」,突然間發生的災難,就讓平時擁有的一切都空了。無論富有或貧窮,肚子很餓沒得吃,難道我們認為他是富有的人,就不給他一碗飯嗎?急難時喝水吃飯都要很及時給予,或者是天候寒冷,要給予保暖的衣物或毛毯,這都很需要。
慈濟人啟動募心募愛,這不只是為了賑災募款,最重要的是呼籲大家提高警覺,並且發揮人間互助的誠意,這就是我們造福的因緣,所以大家要把握住。在有人很需要的時候,我們及時去付出,這就是我們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時刻;付出的同時,要呼籲更多親友發揮力量,發心共造福田。
慈濟是明朗的佛教團體,佛教的精神是不分宗教,永遠展開胸襟,擁抱眾生。慈濟在美國已三十多年了,應該穩固好站立之地,要把握此次因緣,以實力做出有效率的幫助;以誠意站在這個國際平臺上,千年百世延續為佛教、為眾生的精神。未來的人間,災難不免,救災經驗也要代代相傳。
這次火災是很大的教育,我們現在就在學習。野火延燒範圍很大,重要的是靜下心來,人人虔誠祈禱;若醞釀複雜的成見,這遠比火災造成的災禍更嚴重。我們要以身作則,用真誠的愛來表達虔誠。真誠的愛,是疼惜眾生生命;保護眾生生命,就是養護自己的心宅、滋潤自己的心宅。我們的心靈之宅,若能時時用愛滋潤,心地才不會乾燥,才不至於一點火就燃燒起來。
美國慈濟志工吳如真的家,已為大火焚燒,她勇敢面對事實,心念一轉,暫時放下自己的遭遇,回過頭來立即去幫助人。這是多麼地了不起,是師父的好弟子!有此法親典範在前,我們要好好學習她的智慧。
慈濟人是人間菩薩,菩薩是千處有難千處現,而非千處祈求千處現;不要等人來求救,我們要及時去救度苦難。連日來,美國慈濟人很盡心力去救災,雖然很不捨大家的疲倦,但盼人人相互勉勵,會合信心、毅力及勇氣,真誠地將菩薩情付出給眾生,當我們能以愛以善鋪好這條道路,我們的心能相結合,心念皆是善,必能感召諸事吉祥。
此時,我們還是要呼籲全球虔誠祈禱、全球虔誠發願,戒慎虔誠、齋戒茹素,為美國祈求平安、為天下祈求平安!

699期—心靈交流道
我來自海燕風災災區
多年來,我一直希望能夠參加海外慈青幹部訓練營暨全球慈青年會,但是每次都因為護照問題而不得不放棄;雖然失望,但我始終堅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有願就會有力。經過漫長的等待,二○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我終於來到臺灣向大家學習,對我來說是無比的福報。
二○一三年菲律賓海燕風災,雖然帶給我們很多不幸,卻也牽上了與慈濟大家庭的緣,讓我們找到愛、希望與使命。二○二三年我勇於承擔奧莫克慈青團隊窗口,是因為希望能夠像慈濟啟發我一樣,啟發和引導在地的有志青年。
師公上人教導「人人都有造福的能力」,讓我深信,即使是小小的愛心和善舉,也能帶來巨大的影響力。這分責任對我來說,是對慈濟的一種回饋,也是我傳遞愛與希望的一種方式。
師公上人說,要發揮火金姑的微小力量,真誠地付出無所求,這讓我時時提醒自己,要以謙卑善良和感恩之心面對生活,將這分教導落實在生活當中。雖然我們身在菲律賓的不同地區,但是會像一家人一樣彼此照顧,共同努力實踐師公上人的願,以及積極地投入志業。
誠摯地感恩師公上人,用智慧和慈悲大愛引導我們成為更好的人,能「回家」是我生命中非常珍貴的一刻,我們會繼續走在愛與慈悲的道路上,入法、傳法、行法,把愛和法帶到我們能夠抵達的地方。
|菲律賓奧莫克 Rhieza Roxas|
造血幹細胞捐贈記
高三時曾因治療氣胸住院,遇到很好的主治醫師,讓我感受到醫療對病人的重要。我的媽媽是慈濟委員,大學時我得知慈濟推動非親屬間造血幹細胞捐贈,一直很想參加驗血建檔活動,但慈濟人醫會的師姑師伯考量我有氣胸的病史,希望我多養養身體幾年,再加入建檔;直到就讀碩士班,他們才同意我參與。這讓我感受到上人關照捐贈者的理念,救人之前不傷害另一個人的健康。
有捐贈成功的師伯分享,自己等了十幾年才有被配對成功的機會,相對來說我真的很幸運,建檔完大概一年多就配對到了。當時骨捐關懷團隊的師姑師伯還詢問我,「如果你不願意,也沒有關係……」怎麼可能不願意!這個機會這麼難得,捐贈造血幹細胞像是捐血,就可以幫助一個人、一個家庭,我覺得蠻感動的。
我也將捐贈的過程分享到社群軟體上,才發現有很多年輕朋友不了解,還停留在以為捐贈者必須「抽骨髓」的認知;很幸運我可以經歷這個過程,也可以幫助推廣這個活動。
|高雄 黃冠綸|
菩薩相伴,請爸爸安心
我終於在二○二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受證慈濟委員了!這要感恩我的婆婆陳俞蓉師姊,這麼多年來一直分享和邀約慈濟大小事;舅舅陳金麟師兄鼓勵我:「不管遇到任何事,都要先反觀自己。」也感恩黃蔡寬師姑、明絡師姑和黃淑娟師姑,從四年多前就一直鼓勵我參加培訓,現在我要說:「讓您們久等了喔!」
回顧這一年,剛報名參加培訓後半個月,爸爸就往生,一個半月後又遇阿嬤辭世,這是我第一次披「重孝」,失去親人的痛有多痛,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
我曾起退轉之心,總覺得怎麼才報名培訓,就接連遇到喪親之痛?還有全臺經藏演繹企畫團隊第一次共修,我就因為要祭拜父親而缺席。但彰化有一群活力滿滿、善良的青年們,慢慢改變了我的念頭;感恩慈濟法親家人在阿嬤治喪期間給予的安慰;還有一直邀約我、說要陪著我一起培訓的好友陳佳妤,我們也同時受證了!
失去親人,讓我自責與後悔,欣瑀、采榆、敏玉告訴我,不要一個人偷偷哭,難過時要記得找他們,「我們一直都在,也會陪著你;我們要一起培訓,一個都不能少!」陳虹因、宋品慧常常傳來暖心問候;常秉賢也對我說:「只要你開心、好好的,不論有沒有培訓,都是我喜歡的那個玉芊。」
彰化經藏演繹企畫團隊每週有三天共修,每月還有讀書會、培訓課前會、培訓課和組隊勤務,讓我忙到忘記難過;團隊中,胡小惠老師、葉彥良師兄、林俊傑師兄、林惠貞師姊、碧珠師姊和許靜宜師姊,用心用愛地陪伴我們、教導我們,讓我們從小芽慢慢長大、慢慢茁壯。
現在我可以跟天上的爸爸說:「身邊有這麼一大群菩薩陪伴我、照顧我,我會愈來愈好的,也會陪著媽媽度過這段傷心時期,家裏有我和妹妹,您可以放心也能安心!」
感恩這一年的經歷和磨練,讓我明白人生無常,要珍惜與把握,也體會到慈濟人是如何無私大愛、付出無所求。感恩上人創立慈濟世界,讓我認識這麼多人,讓我圓滿培訓之路!
|彰化 黃玉芊|
【慈濟月刊‧歡迎投稿】
◈投稿地址◈
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8號7樓(慈濟月刊編輯部收)
◈傳真電話◈
02-28989994
◈E-mail◈
tzmonthly@daaitv.com

我來自海燕風災災區
多年來,我一直希望能夠參加海外慈青幹部訓練營暨全球慈青年會,但是每次都因為護照問題而不得不放棄;雖然失望,但我始終堅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有願就會有力。經過漫長的等待,二○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我終於來到臺灣向大家學習,對我來說是無比的福報。
二○一三年菲律賓海燕風災,雖然帶給我們很多不幸,卻也牽上了與慈濟大家庭的緣,讓我們找到愛、希望與使命。二○二三年我勇於承擔奧莫克慈青團隊窗口,是因為希望能夠像慈濟啟發我一樣,啟發和引導在地的有志青年。
師公上人教導「人人都有造福的能力」,讓我深信,即使是小小的愛心和善舉,也能帶來巨大的影響力。這分責任對我來說,是對慈濟的一種回饋,也是我傳遞愛與希望的一種方式。
師公上人說,要發揮火金姑的微小力量,真誠地付出無所求,這讓我時時提醒自己,要以謙卑善良和感恩之心面對生活,將這分教導落實在生活當中。雖然我們身在菲律賓的不同地區,但是會像一家人一樣彼此照顧,共同努力實踐師公上人的願,以及積極地投入志業。
誠摯地感恩師公上人,用智慧和慈悲大愛引導我們成為更好的人,能「回家」是我生命中非常珍貴的一刻,我們會繼續走在愛與慈悲的道路上,入法、傳法、行法,把愛和法帶到我們能夠抵達的地方。
|菲律賓奧莫克 Rhieza Roxas|
造血幹細胞捐贈記
高三時曾因治療氣胸住院,遇到很好的主治醫師,讓我感受到醫療對病人的重要。我的媽媽是慈濟委員,大學時我得知慈濟推動非親屬間造血幹細胞捐贈,一直很想參加驗血建檔活動,但慈濟人醫會的師姑師伯考量我有氣胸的病史,希望我多養養身體幾年,再加入建檔;直到就讀碩士班,他們才同意我參與。這讓我感受到上人關照捐贈者的理念,救人之前不傷害另一個人的健康。
有捐贈成功的師伯分享,自己等了十幾年才有被配對成功的機會,相對來說我真的很幸運,建檔完大概一年多就配對到了。當時骨捐關懷團隊的師姑師伯還詢問我,「如果你不願意,也沒有關係……」怎麼可能不願意!這個機會這麼難得,捐贈造血幹細胞像是捐血,就可以幫助一個人、一個家庭,我覺得蠻感動的。
我也將捐贈的過程分享到社群軟體上,才發現有很多年輕朋友不了解,還停留在以為捐贈者必須「抽骨髓」的認知;很幸運我可以經歷這個過程,也可以幫助推廣這個活動。
|高雄 黃冠綸|
菩薩相伴,請爸爸安心
我終於在二○二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受證慈濟委員了!這要感恩我的婆婆陳俞蓉師姊,這麼多年來一直分享和邀約慈濟大小事;舅舅陳金麟師兄鼓勵我:「不管遇到任何事,都要先反觀自己。」也感恩黃蔡寬師姑、明絡師姑和黃淑娟師姑,從四年多前就一直鼓勵我參加培訓,現在我要說:「讓您們久等了喔!」
回顧這一年,剛報名參加培訓後半個月,爸爸就往生,一個半月後又遇阿嬤辭世,這是我第一次披「重孝」,失去親人的痛有多痛,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
我曾起退轉之心,總覺得怎麼才報名培訓,就接連遇到喪親之痛?還有全臺經藏演繹企畫團隊第一次共修,我就因為要祭拜父親而缺席。但彰化有一群活力滿滿、善良的青年們,慢慢改變了我的念頭;感恩慈濟法親家人在阿嬤治喪期間給予的安慰;還有一直邀約我、說要陪著我一起培訓的好友陳佳妤,我們也同時受證了!
失去親人,讓我自責與後悔,欣瑀、采榆、敏玉告訴我,不要一個人偷偷哭,難過時要記得找他們,「我們一直都在,也會陪著你;我們要一起培訓,一個都不能少!」陳虹因、宋品慧常常傳來暖心問候;常秉賢也對我說:「只要你開心、好好的,不論有沒有培訓,都是我喜歡的那個玉芊。」
彰化經藏演繹企畫團隊每週有三天共修,每月還有讀書會、培訓課前會、培訓課和組隊勤務,讓我忙到忘記難過;團隊中,胡小惠老師、葉彥良師兄、林俊傑師兄、林惠貞師姊、碧珠師姊和許靜宜師姊,用心用愛地陪伴我們、教導我們,讓我們從小芽慢慢長大、慢慢茁壯。
現在我可以跟天上的爸爸說:「身邊有這麼一大群菩薩陪伴我、照顧我,我會愈來愈好的,也會陪著媽媽度過這段傷心時期,家裏有我和妹妹,您可以放心也能安心!」
感恩這一年的經歷和磨練,讓我明白人生無常,要珍惜與把握,也體會到慈濟人是如何無私大愛、付出無所求。感恩上人創立慈濟世界,讓我認識這麼多人,讓我圓滿培訓之路!
|彰化 黃玉芊|
【慈濟月刊‧歡迎投稿】
◈投稿地址◈
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8號7樓(慈濟月刊編輯部收)
◈傳真電話◈
02-28989994
◈E-mail◈
tzmonthly@daaitv.com

人生最大的幸福

║證嚴上人.靜思晨語 ║
人人有愛,家家傳善,
時時精進,日日造福;
平安和睦,代代相傳,
朵朵心蓮,開滿人間。


║證嚴上人.靜思晨語 ║
人人有愛,家家傳善,
時時精進,日日造福;
平安和睦,代代相傳,
朵朵心蓮,開滿人間。

十一至十二日 人氣、天氣、地氣
12.11~12《農十一月‧十一至十二》

【靜思小語】人心不調和,「人氣」不平衡,天氣、地氣就失調。
成就和平的人間淨土
今年度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在板橋園區及三重園區同步展開。十二月十一日,印尼、土耳其、澳洲、香港、韓國、美國、加拿大、多明尼加、宏都拉斯、巴西、巴拉圭、莫三比克、辛巴威、南非、賴索托、馬拉威等十六個國家地區,三百多位學員,包括新受證二百三十一位師兄師姊,來到關渡靜思堂,參加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
上人開示,慈濟的慈,是慈悲、慈愛;濟,是付出無所求,所以「慈濟」是用愛付出無所求,亦即大愛,這是每一個正信宗教都有的道理,無論是慈愛、仁愛或大愛,這就是人類的價值。
上人說,世間的天災人禍,都起因於人心不調和,「人氣」不平衡,天氣、地氣就失調。若希望天氣調和、大地平安,就要帶動人人有愛心,在生活中守規矩、不浪費,才能有充足的資源供應給人類,或是靠著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互助,消滅飢餓與貧窮。
上人有感而言,四大不調的自然災難發生後,靠著人間互助,可以迅速復原,人禍戰爭則會對大地人間造成最大的破壞,而且影響深遠。人心有愛,自然就會和平相處;就如今天有十六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志工共聚一堂,即使語言不相通,但是心意相通,會合於同一分愛。人心有愛、人間和平,就是最美的風景,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對於新受證的師兄師姊,上人叮嚀大家要精進,回到居住地,要帶動慈悲互愛,讓每一個國家都有愛的氣氛,天氣就會平和,和平世界是天堂、就是淨土。「就如今天此時,你我都在天堂、在菩薩淨土,因為我心有愛、你心有愛,彼此互愛,我們要共同努力,成就和平的人間淨土。」
聽到、看到還要走到
返臺參與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的印度、尼泊爾、泰國、日本、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十二月十二日於歲末祝福典禮中恭敬聆聽上人開示。上人說,佛陀已經為眾生指引一條康莊大道,眾生若只是聽到、看到而不去走,永遠到不了目的地。即使已經身體力行,但若不精進,雖然踏上這條大道,但是走愈遠、心愈疲累,就容易懈怠。
「如果總是想:為何那麼遠?何時才能到?愈問,距離愈遠,心理感受就愈累。這就是沒有認真也不精進,只想要速求速得,其實求不可得。所以剛剛授證時,菩薩走過我的面前,我都會叮嚀:『祝福你,要精進喔!』精進、感恩,就是我常說的話,而且根深柢固。」
「我的師父要我『為佛教,為眾生』,為眾生,只靠我一個人做不了什麼事,所以我感恩慈濟人,你我有緣,你們走近我的身邊,也貼進我的心;你們發心立願,師父總是告訴你們要精進,精是無雜,進則不退,深入智慧的信仰。既然走入慈濟,就有共同的方向,也就是行菩薩道,一步一步接連,不斷前進。」
行菩薩道的必修課程
上人與馬來西亞、泰國、日本、尼泊爾、印度等國家的新受證慈誠、委員座談時,尼泊爾、印度新受證慈誠委員由佛陀故鄉專案團隊陪伴,齊向上人至誠發願:「弘法利生,安住願力,廣淨佛國,我願意!我願意!我願意!」
上人說,佛陀說法啟發眾生,佛法相傳二千五百多年,至今大家蒙受其惠,得以增長智慧、相傳慧命,故而這二、三年來,慈濟在尼泊爾藍毘尼與印度菩提迦耶等地,在慈善、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幫助與帶動,是以感恩心回饋佛陀的故鄉。
做慈濟事,走到苦難人身旁,才會知道人間疾苦,回頭看自己,就會覺得很有福,還要再埋怨什麼呢?應該知足了,知足常樂無所求,知福的人就會願意付出,這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上人說,這樣的心靈享受,是自做自得,不做則不得。所以菩薩道上要精進,做中學、學中覺。
上人提到大家發願時都說「我願意」,當下很虔誠;但如果心志不堅定,也許看到不好的臉色,聽到不好的聲音,就起了煩惱,想退轉了;或是與人有摩擦、起爭執,心靈打結,這條路也走不下去了。這也是在人群中行菩薩道的必修課程,大家要學會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才能彼此合心、和氣、互愛、協力,與同師、同道、同志願的法親攜手同行菩薩道,生生世世延續這分殊勝難得的好因緣。
「盤點生命的價值,活在人間,若只是為了賺錢或享樂,已經迷糊掉了;生命的價值在於善用每一天,提升智慧、為人間造福。當我們付出的同時,就有收穫,因為已經與人間結了一分善緣,這分緣會延續到來生;最重要的是,此時在菩薩團體中,要好好把握,生生世世都要同行菩薩道,並且不斷往前開道鋪路。」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12.11~12《農十一月‧十一至十二》

【靜思小語】人心不調和,「人氣」不平衡,天氣、地氣就失調。
成就和平的人間淨土
今年度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在板橋園區及三重園區同步展開。十二月十一日,印尼、土耳其、澳洲、香港、韓國、美國、加拿大、多明尼加、宏都拉斯、巴西、巴拉圭、莫三比克、辛巴威、南非、賴索托、馬拉威等十六個國家地區,三百多位學員,包括新受證二百三十一位師兄師姊,來到關渡靜思堂,參加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
上人開示,慈濟的慈,是慈悲、慈愛;濟,是付出無所求,所以「慈濟」是用愛付出無所求,亦即大愛,這是每一個正信宗教都有的道理,無論是慈愛、仁愛或大愛,這就是人類的價值。
上人說,世間的天災人禍,都起因於人心不調和,「人氣」不平衡,天氣、地氣就失調。若希望天氣調和、大地平安,就要帶動人人有愛心,在生活中守規矩、不浪費,才能有充足的資源供應給人類,或是靠著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互助,消滅飢餓與貧窮。
上人有感而言,四大不調的自然災難發生後,靠著人間互助,可以迅速復原,人禍戰爭則會對大地人間造成最大的破壞,而且影響深遠。人心有愛,自然就會和平相處;就如今天有十六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志工共聚一堂,即使語言不相通,但是心意相通,會合於同一分愛。人心有愛、人間和平,就是最美的風景,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對於新受證的師兄師姊,上人叮嚀大家要精進,回到居住地,要帶動慈悲互愛,讓每一個國家都有愛的氣氛,天氣就會平和,和平世界是天堂、就是淨土。「就如今天此時,你我都在天堂、在菩薩淨土,因為我心有愛、你心有愛,彼此互愛,我們要共同努力,成就和平的人間淨土。」
聽到、看到還要走到
返臺參與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的印度、尼泊爾、泰國、日本、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十二月十二日於歲末祝福典禮中恭敬聆聽上人開示。上人說,佛陀已經為眾生指引一條康莊大道,眾生若只是聽到、看到而不去走,永遠到不了目的地。即使已經身體力行,但若不精進,雖然踏上這條大道,但是走愈遠、心愈疲累,就容易懈怠。
「如果總是想:為何那麼遠?何時才能到?愈問,距離愈遠,心理感受就愈累。這就是沒有認真也不精進,只想要速求速得,其實求不可得。所以剛剛授證時,菩薩走過我的面前,我都會叮嚀:『祝福你,要精進喔!』精進、感恩,就是我常說的話,而且根深柢固。」
「我的師父要我『為佛教,為眾生』,為眾生,只靠我一個人做不了什麼事,所以我感恩慈濟人,你我有緣,你們走近我的身邊,也貼進我的心;你們發心立願,師父總是告訴你們要精進,精是無雜,進則不退,深入智慧的信仰。既然走入慈濟,就有共同的方向,也就是行菩薩道,一步一步接連,不斷前進。」
行菩薩道的必修課程
上人與馬來西亞、泰國、日本、尼泊爾、印度等國家的新受證慈誠、委員座談時,尼泊爾、印度新受證慈誠委員由佛陀故鄉專案團隊陪伴,齊向上人至誠發願:「弘法利生,安住願力,廣淨佛國,我願意!我願意!我願意!」
上人說,佛陀說法啟發眾生,佛法相傳二千五百多年,至今大家蒙受其惠,得以增長智慧、相傳慧命,故而這二、三年來,慈濟在尼泊爾藍毘尼與印度菩提迦耶等地,在慈善、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幫助與帶動,是以感恩心回饋佛陀的故鄉。
做慈濟事,走到苦難人身旁,才會知道人間疾苦,回頭看自己,就會覺得很有福,還要再埋怨什麼呢?應該知足了,知足常樂無所求,知福的人就會願意付出,這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上人說,這樣的心靈享受,是自做自得,不做則不得。所以菩薩道上要精進,做中學、學中覺。
上人提到大家發願時都說「我願意」,當下很虔誠;但如果心志不堅定,也許看到不好的臉色,聽到不好的聲音,就起了煩惱,想退轉了;或是與人有摩擦、起爭執,心靈打結,這條路也走不下去了。這也是在人群中行菩薩道的必修課程,大家要學會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才能彼此合心、和氣、互愛、協力,與同師、同道、同志願的法親攜手同行菩薩道,生生世世延續這分殊勝難得的好因緣。
「盤點生命的價值,活在人間,若只是為了賺錢或享樂,已經迷糊掉了;生命的價值在於善用每一天,提升智慧、為人間造福。當我們付出的同時,就有收穫,因為已經與人間結了一分善緣,這分緣會延續到來生;最重要的是,此時在菩薩團體中,要好好把握,生生世世都要同行菩薩道,並且不斷往前開道鋪路。」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六日 甘願才會歡喜
12.6《農十一月‧初六》

【靜思小語】甘願才會歡喜,所發的願才有力量。
發心立願,理所當然
上人與王端正師兄、林靜憪師姊等人談話,提及每想到佛陀給予慧命的恩德,但是佛陀故鄉的人們卻是世世代代都如此貧苦,實在很不忍心,故而期盼翻轉他們的生活。尼泊爾二○一五年強震,慈濟人前往賑災義診,與當地志工尼爾醫師等人結下善緣,來臺皈依;加上馬來西亞慈濟人聽到師父的心願,發心前往尼泊爾付出,種種因緣成就如今慈濟在藍毘尼的各項志業行動。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從鹿野苑對五比丘說法開始,走走停停,從四諦、十二因緣,讓人知道生命的起源,觀機逗教;講六波羅蜜,從小乘、中乘到大乘;直到佛陀年紀大了,不得不開權顯實講《法華經》,八十歲就入滅了。而今慈濟人身體力行菩薩道,讓大乘佛法入人群,在聯合國的國際會議場合中,大家對慈濟也很肯定,我認為此時因緣成熟了,我們真的要落實佛法,讓佛法在各地扎根。」
「我很期待『靜思法脈,慈濟宗門』,法脈既立、宗門已開,應該把握因緣趕快推展。星馬這一群在家居士,有的已經把家業和事業全然放下,全心要幫師父做事,他們不論心智、時間與能力都很充分,所以感覺我們可以借力使力,回饋佛陀的故鄉,讓正法回歸佛法的起源地。」
「這是一件大事,現在有因緣,但我們的願力是不是足夠?要有足夠的願力,就要發大心,要有那一種沒有私我的大我精神。就像種樹苗,要種大樹就要留大根,我們要有『大乘』志,否則因緣還是不具足,儘管有緣,但是合心不夠,願力脆弱就沒辦法。」
上人說,慈濟人認為行善付出是理所當然,而且很感恩有付出的機會;人人發大心,並且身體力行,就是「行願」,所以應該要有「發心立願,理所當然」的心態。要用心將這分菩薩心、菩薩行,帶回佛陀故鄉扎根,此舉亦是回報佛恩。
「師公教我『為佛教,為眾生』,我就承擔起來,也因此才會一直說,佛教到底要為人間做什麼事情?該做的我們就要趕快做,國際間哪裏有災,我們就到哪裏去付出。我們既然有承擔,也將近一甲子了,這棵樹的樹根很穩定了,除了根要扎得深、拓得廣,枝葉也要很茂盛,才能庇蔭人間,要有這分責任感。」
理就是禮,禮就是理
慈善志業執行長辦公室全球合作暨青年發展室、美國裘曜陽師兄報告聯合國第二十九屆氣候變遷大會等事務。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師姊,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國志工視訊連線與會。青年志工向上人發願挑起天下米籮。上人叮嚀大家,「挑起天下米籮」這句話,不只是口頭發願,要放在心裏,且以行動表達出來。
「時間無形、無實體,過去就沒有了,若沒有實際去做,所發的就是空願,隨著時間流逝,就跟著環境迷失了,淡忘了初念,只增加了煩惱、無明,這就是世間亂象的起源,因為心無『法』。」
「你們要挑天下米籮,有很多方式,而怎麼樣的方式,能讓自己更有力量?就是甘願、歡喜。否則儘管發願了,卻不歡喜,做了以後感到很累,就會懈怠,如此實在很可惜。修行要看準方向、篤定方向而身體力行,分毫無差錯。你們若是天天聽我說話,就會覺得我的話大同小異,因為從開頭就確定了方向,一路走來沒有偏差,所說的是真實話、真實理。」
上人指出「理就是禮」、「禮就是理」,在道場就要有威儀,守修行道場的生活規則。威儀展現在待人接物、言談舉止,都要有禮、守禮,也就是遵循道理;學會了這個道理,修行的路維持正向,形象自然就有道氣。
「有時我在書房裏,聽到外面有熱鬧交談與聲響,是笑聲而非爭執,我就安心了;畢竟大家是在談笑,不是吵架。與人互動不能太嚴肅,但是一直談笑也是空過時間,我們要實實在在做事,用柔和善順的態度,把這條道開得順、走得直。人間就是修行道場,不一定在精舍,你們回來就要學會如何做人。」
「既然自稱慈濟人,就要像慈濟人,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如此走入人群,方向都能維持正直不偏,否則差之毫釐、失於千里。」上人說,誠正信實的原則一定要把握與堅持,否則在國際間要救助苦難,會無道、無路可行;慈濟的道路要靠大家持續開拓與鋪展,這條路很長遠,不是階段性的,需要大家下定決心,將人道精神提升在國際。
上人表示,世界局勢令人擔憂,但是擔憂沒有用,要積極,先把慈濟人的形象建立起來;慈濟人的形象就是普愛眾生、疼惜大地,愛人、惜物。「不同國家的慈濟人陸續回來了,都是為了慈濟而來報告當地的慈濟事,討論將來要如何做,彼此達成共識,這是每一年全球慈濟人聚會共修的目的。所以每一次看到大家回來,我很開心、很歡喜!」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12.6《農十一月‧初六》

【靜思小語】甘願才會歡喜,所發的願才有力量。
發心立願,理所當然
上人與王端正師兄、林靜憪師姊等人談話,提及每想到佛陀給予慧命的恩德,但是佛陀故鄉的人們卻是世世代代都如此貧苦,實在很不忍心,故而期盼翻轉他們的生活。尼泊爾二○一五年強震,慈濟人前往賑災義診,與當地志工尼爾醫師等人結下善緣,來臺皈依;加上馬來西亞慈濟人聽到師父的心願,發心前往尼泊爾付出,種種因緣成就如今慈濟在藍毘尼的各項志業行動。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從鹿野苑對五比丘說法開始,走走停停,從四諦、十二因緣,讓人知道生命的起源,觀機逗教;講六波羅蜜,從小乘、中乘到大乘;直到佛陀年紀大了,不得不開權顯實講《法華經》,八十歲就入滅了。而今慈濟人身體力行菩薩道,讓大乘佛法入人群,在聯合國的國際會議場合中,大家對慈濟也很肯定,我認為此時因緣成熟了,我們真的要落實佛法,讓佛法在各地扎根。」
「我很期待『靜思法脈,慈濟宗門』,法脈既立、宗門已開,應該把握因緣趕快推展。星馬這一群在家居士,有的已經把家業和事業全然放下,全心要幫師父做事,他們不論心智、時間與能力都很充分,所以感覺我們可以借力使力,回饋佛陀的故鄉,讓正法回歸佛法的起源地。」
「這是一件大事,現在有因緣,但我們的願力是不是足夠?要有足夠的願力,就要發大心,要有那一種沒有私我的大我精神。就像種樹苗,要種大樹就要留大根,我們要有『大乘』志,否則因緣還是不具足,儘管有緣,但是合心不夠,願力脆弱就沒辦法。」
上人說,慈濟人認為行善付出是理所當然,而且很感恩有付出的機會;人人發大心,並且身體力行,就是「行願」,所以應該要有「發心立願,理所當然」的心態。要用心將這分菩薩心、菩薩行,帶回佛陀故鄉扎根,此舉亦是回報佛恩。
「師公教我『為佛教,為眾生』,我就承擔起來,也因此才會一直說,佛教到底要為人間做什麼事情?該做的我們就要趕快做,國際間哪裏有災,我們就到哪裏去付出。我們既然有承擔,也將近一甲子了,這棵樹的樹根很穩定了,除了根要扎得深、拓得廣,枝葉也要很茂盛,才能庇蔭人間,要有這分責任感。」
理就是禮,禮就是理
慈善志業執行長辦公室全球合作暨青年發展室、美國裘曜陽師兄報告聯合國第二十九屆氣候變遷大會等事務。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師姊,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國志工視訊連線與會。青年志工向上人發願挑起天下米籮。上人叮嚀大家,「挑起天下米籮」這句話,不只是口頭發願,要放在心裏,且以行動表達出來。
「時間無形、無實體,過去就沒有了,若沒有實際去做,所發的就是空願,隨著時間流逝,就跟著環境迷失了,淡忘了初念,只增加了煩惱、無明,這就是世間亂象的起源,因為心無『法』。」
「你們要挑天下米籮,有很多方式,而怎麼樣的方式,能讓自己更有力量?就是甘願、歡喜。否則儘管發願了,卻不歡喜,做了以後感到很累,就會懈怠,如此實在很可惜。修行要看準方向、篤定方向而身體力行,分毫無差錯。你們若是天天聽我說話,就會覺得我的話大同小異,因為從開頭就確定了方向,一路走來沒有偏差,所說的是真實話、真實理。」
上人指出「理就是禮」、「禮就是理」,在道場就要有威儀,守修行道場的生活規則。威儀展現在待人接物、言談舉止,都要有禮、守禮,也就是遵循道理;學會了這個道理,修行的路維持正向,形象自然就有道氣。
「有時我在書房裏,聽到外面有熱鬧交談與聲響,是笑聲而非爭執,我就安心了;畢竟大家是在談笑,不是吵架。與人互動不能太嚴肅,但是一直談笑也是空過時間,我們要實實在在做事,用柔和善順的態度,把這條道開得順、走得直。人間就是修行道場,不一定在精舍,你們回來就要學會如何做人。」
「既然自稱慈濟人,就要像慈濟人,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如此走入人群,方向都能維持正直不偏,否則差之毫釐、失於千里。」上人說,誠正信實的原則一定要把握與堅持,否則在國際間要救助苦難,會無道、無路可行;慈濟的道路要靠大家持續開拓與鋪展,這條路很長遠,不是階段性的,需要大家下定決心,將人道精神提升在國際。
上人表示,世界局勢令人擔憂,但是擔憂沒有用,要積極,先把慈濟人的形象建立起來;慈濟人的形象就是普愛眾生、疼惜大地,愛人、惜物。「不同國家的慈濟人陸續回來了,都是為了慈濟而來報告當地的慈濟事,討論將來要如何做,彼此達成共識,這是每一年全球慈濟人聚會共修的目的。所以每一次看到大家回來,我很開心、很歡喜!」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二十三至二十四日 共修的方法
12.23~24《農十一月‧二十三至二十四》

【靜思小語】鏡子沾到污垢,及時警覺並擦拭;看到不好的臉色,趕快反觀自照,不要用同樣的方式待人。
有法、有伴、有路
十二月二十三日,與雲嘉慈濟人座談,上人說,大家有幸聽聞佛法,有福走在菩薩道上,與慈濟法親共同造福人群,有法、有伴、有路,更要相互勉勵。
人心有種種無明煩惱,要用佛法對治。上人舉述大家一起做慈善,都是出於一念好心,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緣不同,意見不一樣,很容易只和自己見解相同的人一起做事,排斥意見不同的人,產生人我是非,這樣就算是做好事也會有煩惱,行善也會起無明,就好像心裏有一面鏡子沾到污垢、灰塵,要及時警覺並擦拭。
上人說,看到別人不好的臉色,就要反觀自照,看看自己是不是也這樣對待別人,趕快改正過來,以親和的態度待人,用誠懇的言談溝通,對方也會親和以對,這就是在團體中共修的方法,修得人人合和互協,才有辦法將菩薩大道開得寬大、鋪得平坦,從臺灣的小範圍鋪展到全球。
歡喜、感恩、有福
十二月二十四日,上人抵達臺南靜思堂,臺南師兄師姊與環保志工歡喜迎接。上人叮嚀年長的志工們照顧好身體健康,冬天出門做環保之前,要穿得保暖,還要先活動肢體,熱身之後再出門,路途中要注意交通安全,在環保站做分類,也要衡量體力,不能逞強。在環保站有電視可以收看大愛臺,也可以彼此分享聽了師父說話的心得,大家天天都是手做好事、口說好話、腳走好路,所以做環保是很好的修行。
環保志工們紛紛表示做環保很好,高齡九十一歲的賴陳玉春師姊、九十歲的袁李玉女師姊都說,做環保有上人陪伴,而且頭腦保持靈光,不會提早退化。
「其實師父也是老菩薩了,聽你們剛剛自報歲數,也有人與師父年紀一樣大,所以師父不比你們年輕,我們都是老人了。從我們小時候的日治時代直到現在,經歷過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經歷的事,有很多故事可以回想,還要把師父的話聽進去,心中常有師父講佛法。」
「佛陀教育我們行善道,造福人群,而你們做環保就在造福人群,讓街頭巷尾更乾淨,地球更健康,並且用行動教育民眾要惜福愛物,用完物品不能亂丟。所以我們做環保是做好事、愛大地,也在對人做教育。」
「聽到大家的分享,讓師父感恩、感動,一直想著如何回饋大家?讓大家做得歡喜,就是最大的回饋。來到慈濟,大家聽師父的話,出於對師父的護持而共同為人間付出,其實看來是對方接受我們的幫助,我們自己也有收穫,因為我們走入人群中,看到人間苦相,回過頭來反觀自己,就知道我們是很有福的。」
上人說,雖然年歲增長,生命不斷減少,不過要讓慧命隨著時間增加,不放棄助人、行菩薩道的機會。此外,現在很多家庭,白天年輕人外出工作、上學,只剩老人在家,顯得很孤單;而大家來到慈濟會所、環保站,與一群年紀相近的人間菩薩一起做慈濟事,不但不孤單,還會很歡喜。
「慈濟這個家庭很大,人氣很旺,福氣也很旺,因為大家所做的都是造福人群,付出無所求,而且彼此道感恩。這聲『感恩』等於念佛,如果只是念佛卻沒有付出,還是空空無所得;行善付出之後有感受,真誠感恩,才是有做有得,己做己得。」上人勉勵大家,慈濟人走這條路是正確的,要不斷精進。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12.23~24《農十一月‧二十三至二十四》

【靜思小語】鏡子沾到污垢,及時警覺並擦拭;看到不好的臉色,趕快反觀自照,不要用同樣的方式待人。
有法、有伴、有路
十二月二十三日,與雲嘉慈濟人座談,上人說,大家有幸聽聞佛法,有福走在菩薩道上,與慈濟法親共同造福人群,有法、有伴、有路,更要相互勉勵。
人心有種種無明煩惱,要用佛法對治。上人舉述大家一起做慈善,都是出於一念好心,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緣不同,意見不一樣,很容易只和自己見解相同的人一起做事,排斥意見不同的人,產生人我是非,這樣就算是做好事也會有煩惱,行善也會起無明,就好像心裏有一面鏡子沾到污垢、灰塵,要及時警覺並擦拭。
上人說,看到別人不好的臉色,就要反觀自照,看看自己是不是也這樣對待別人,趕快改正過來,以親和的態度待人,用誠懇的言談溝通,對方也會親和以對,這就是在團體中共修的方法,修得人人合和互協,才有辦法將菩薩大道開得寬大、鋪得平坦,從臺灣的小範圍鋪展到全球。
歡喜、感恩、有福
十二月二十四日,上人抵達臺南靜思堂,臺南師兄師姊與環保志工歡喜迎接。上人叮嚀年長的志工們照顧好身體健康,冬天出門做環保之前,要穿得保暖,還要先活動肢體,熱身之後再出門,路途中要注意交通安全,在環保站做分類,也要衡量體力,不能逞強。在環保站有電視可以收看大愛臺,也可以彼此分享聽了師父說話的心得,大家天天都是手做好事、口說好話、腳走好路,所以做環保是很好的修行。
環保志工們紛紛表示做環保很好,高齡九十一歲的賴陳玉春師姊、九十歲的袁李玉女師姊都說,做環保有上人陪伴,而且頭腦保持靈光,不會提早退化。
「其實師父也是老菩薩了,聽你們剛剛自報歲數,也有人與師父年紀一樣大,所以師父不比你們年輕,我們都是老人了。從我們小時候的日治時代直到現在,經歷過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經歷的事,有很多故事可以回想,還要把師父的話聽進去,心中常有師父講佛法。」
「佛陀教育我們行善道,造福人群,而你們做環保就在造福人群,讓街頭巷尾更乾淨,地球更健康,並且用行動教育民眾要惜福愛物,用完物品不能亂丟。所以我們做環保是做好事、愛大地,也在對人做教育。」
「聽到大家的分享,讓師父感恩、感動,一直想著如何回饋大家?讓大家做得歡喜,就是最大的回饋。來到慈濟,大家聽師父的話,出於對師父的護持而共同為人間付出,其實看來是對方接受我們的幫助,我們自己也有收穫,因為我們走入人群中,看到人間苦相,回過頭來反觀自己,就知道我們是很有福的。」
上人說,雖然年歲增長,生命不斷減少,不過要讓慧命隨著時間增加,不放棄助人、行菩薩道的機會。此外,現在很多家庭,白天年輕人外出工作、上學,只剩老人在家,顯得很孤單;而大家來到慈濟會所、環保站,與一群年紀相近的人間菩薩一起做慈濟事,不但不孤單,還會很歡喜。
「慈濟這個家庭很大,人氣很旺,福氣也很旺,因為大家所做的都是造福人群,付出無所求,而且彼此道感恩。這聲『感恩』等於念佛,如果只是念佛卻沒有付出,還是空空無所得;行善付出之後有感受,真誠感恩,才是有做有得,己做己得。」上人勉勵大家,慈濟人走這條路是正確的,要不斷精進。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十四至十五日 心靜定,智慧生
12.14~15《農十一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用智慧看待人與事,不受無明煩惱糾纏;真正的靜定功夫要在人群中歷練出來。
人間慈航普渡人
十二月十四日,上人與美國曾慈慧、穆家蕙、李瓊薰師姊談話,表示自己對於志業人事沒有什麼要求,一向都是感恩以對,感恩慈濟事有人做,責任有人承擔,必須做、必須承擔的,大家都很用心,做得很好;大家都很真誠,師父說要怎麼做,就聽師父的去做就對了,故而成就如今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讓慈濟大愛遍及國際。
言及美國在全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當地的慈濟志業發展,每一步踏出去,方向分毫不能偏差。「三十幾年來,美國慈濟的生態很平穩,各分支會的慈濟人都很有心、很願意承擔;現階段,我希望大家的心更安定。早期在美國開拓志業的慈濟人,有的已經不在了,有的剛投入時還是中壯年,現在年紀大了,歲月不饒人,但是這一群人都是師父的寶。」
「我雖然出家修行,但我很重感情。佛陀教導眾生要覺悟,用明覺智慧看待一切人與事,不受無明煩惱糾纏;不過身在人間要有情,而非為了保持心靈平靜就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真正的靜定功夫要在人群中歷練出來,假如大家都不去管人間事、不願承擔,人間無法平靜,個人也無法獨善其身。」
上人以划龍舟譬喻,一艘龍舟要快速穩定前進,一定要由舵手用心掌舵以維持方向,其他人划槳,動作要很平齊,這艘船才會穩。佛法如慈航,要普渡眾生,這艘船很大,掌握方向的舵手,心要合,不是只憑一位船長指揮,是要大家共同注意與配合,若有突如其來的風浪,也能立即應變。
「我們要做人間慈航普渡人。幾十年來,即使不是佛教徒,人人都有慈濟的精神方向,合心協力,力道均勻,讓這艘人間慈航穩定前進。到了這個時代,是緊要關頭,而美國在世界上是一片很大的舞臺,我們要穩定地作為這個舞臺的軸心,無論周圍的人怎麼轉,軸心都如如不動。」
「在慈濟,人人都是軸心,但是人人都要有功能,能夠被依靠,在運轉時也不會脫軌,不偏離預定方向,如同所有的船都有共同的方向,照著規則航行,而非各自走各自的路。慈濟的未來,需要現在的慈濟人承擔,一定要發大願、擴大心,把心量擴大再擴大,達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沒有任何煩惱是非,滿心都是感恩,真誠地讚歎人。即使對方與我們的緣沒有很好,我們就要趕快想:我沒有他不行,我需要他陪我走,我才不會太孤單。要有菩薩群,一代接一代,才能走很長遠的路,所以人與人之間要彼此感恩。」
「我們要感恩、尊重資深者,過去因為他們發心,將志業做得很好,範圍愈來愈大,需要愈多慈濟人來承擔,所以我們自己也要發心立願,多度一些人、多接引菩薩,力量就愈大。人生無常,但是我們現在打好基礎,做好傳承,志業就能永恆利益人間。」
上人說,美國國土範圍廣大,各州都需要培養人才,而美國總會作為美國慈濟志業粽串的總繩結,是這個國際舞臺的軸心,需要的是與慈濟很契合、很了解慈濟方向的人才,從總會串連各州,帶動人人合心。
「大家要多承擔、多接引人,『顧舊引新』,用感恩心關懷、照顧年長的資深菩薩,他們開拓的路,現在由我們接著開道鋪路,同時用真誠的心接引新進者。這一路走來,我們要自我肯定,做的是對的事,但是不自大,而是更認真。自大就會傲慢,無法得人心,要做事也沒有人會來幫忙,所以我們要縮小自己、尊重他人。」
「尊重別人,不會讓自己的人格有損失,反而更有親和感,讓人更樂於接近,和我們一起做事。我就期待自己能讓所有人覺得很親切,但我不會放下責任,要做到最後那口氣;同時一定要招呼很多人一起做事,若招呼人來卻沒有事給他們做,他們就沒有興趣再投入;他們有事做,就會愈做愈有勁力,做得很歡喜。」
黑夜終將會過去
十二月十五日,土耳其胡光中師兄、周如意師姊、余自成師兄及二十餘位土耳其暨敘利亞新受證志工在關渡靜思堂現場,還有十九位新受證志工在滿納海國際學校,透過雙向視訊,與上人座談。上人勉勵敘利亞志工們,無論將來是否回到敘利亞,都不要放棄善與愛;雖然大家經歷過苦難,但是黑夜終將過去,光明的希望會來到身邊,只要人人心中有開闊的愛,社會人間一定會有希望。
「就如高掛在天空的一輪明月,有時被烏雲遮住,但是烏雲終究會飄散。雖然難免有苦的過程,苦就是一種鍛鍊,讓我們更加堅定,永遠保存這分善良的心,把握機會幫助需要的人。」
「正信宗教的精神都一樣,只是在不同的國家、因應不同文化而發展出不同的形態,其實都在對人們做善良的教育、正確的教育,傳達真理;只要人與人之間沒有仇恨對立,互愛互助,就能成就真善美的人間,這也是我們共同的方向。」
上人期許大家達到「覺有情」─覺悟無常,了解人心如果在一念過不去,就會造成人間的災難,所以需要宗教的引導。不論大家信仰什麼宗教,自己平等尊重,也真誠愛護大家。慈濟是付出無所求,若說有所求,就是求得人人幸福、平安,人心的方向是大愛而善良。所以大家有緣投入慈濟,發心助人,並且培訓、受證,就要負起慈濟人的使命,把握因緣廣傳這分無私大愛。
上人指出,「慈濟」在名稱上、意義上都是大愛,慈濟這個大家庭,有不同國籍、種族與宗教的家人;慈濟人在世界各地做慈濟事,能夠相互支援,而土耳其與敘利亞還有許多孩子等著慈濟人去疼惜,等著慈濟人給予接受教育的機會,只要大家有堅定的愛心、信心與為善的心,一定能讓孩子們快樂上學。
上人說,敘利亞志工最初與慈濟結緣,是作為接受幫助的人,當時雙手向上;但因為大家心中有愛,在困難中站起來以後,也翻轉了手心,幫助許多苦難人。手心翻轉的因緣來自慈濟,這是一分很寶貴的因緣,請大家要珍惜它,並且與更多人分享這分慈悲、善良的愛,結下更廣大、更長遠的善因緣。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12.14~15《農十一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用智慧看待人與事,不受無明煩惱糾纏;真正的靜定功夫要在人群中歷練出來。
人間慈航普渡人
十二月十四日,上人與美國曾慈慧、穆家蕙、李瓊薰師姊談話,表示自己對於志業人事沒有什麼要求,一向都是感恩以對,感恩慈濟事有人做,責任有人承擔,必須做、必須承擔的,大家都很用心,做得很好;大家都很真誠,師父說要怎麼做,就聽師父的去做就對了,故而成就如今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讓慈濟大愛遍及國際。
言及美國在全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當地的慈濟志業發展,每一步踏出去,方向分毫不能偏差。「三十幾年來,美國慈濟的生態很平穩,各分支會的慈濟人都很有心、很願意承擔;現階段,我希望大家的心更安定。早期在美國開拓志業的慈濟人,有的已經不在了,有的剛投入時還是中壯年,現在年紀大了,歲月不饒人,但是這一群人都是師父的寶。」
「我雖然出家修行,但我很重感情。佛陀教導眾生要覺悟,用明覺智慧看待一切人與事,不受無明煩惱糾纏;不過身在人間要有情,而非為了保持心靈平靜就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真正的靜定功夫要在人群中歷練出來,假如大家都不去管人間事、不願承擔,人間無法平靜,個人也無法獨善其身。」
上人以划龍舟譬喻,一艘龍舟要快速穩定前進,一定要由舵手用心掌舵以維持方向,其他人划槳,動作要很平齊,這艘船才會穩。佛法如慈航,要普渡眾生,這艘船很大,掌握方向的舵手,心要合,不是只憑一位船長指揮,是要大家共同注意與配合,若有突如其來的風浪,也能立即應變。
「我們要做人間慈航普渡人。幾十年來,即使不是佛教徒,人人都有慈濟的精神方向,合心協力,力道均勻,讓這艘人間慈航穩定前進。到了這個時代,是緊要關頭,而美國在世界上是一片很大的舞臺,我們要穩定地作為這個舞臺的軸心,無論周圍的人怎麼轉,軸心都如如不動。」
「在慈濟,人人都是軸心,但是人人都要有功能,能夠被依靠,在運轉時也不會脫軌,不偏離預定方向,如同所有的船都有共同的方向,照著規則航行,而非各自走各自的路。慈濟的未來,需要現在的慈濟人承擔,一定要發大願、擴大心,把心量擴大再擴大,達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沒有任何煩惱是非,滿心都是感恩,真誠地讚歎人。即使對方與我們的緣沒有很好,我們就要趕快想:我沒有他不行,我需要他陪我走,我才不會太孤單。要有菩薩群,一代接一代,才能走很長遠的路,所以人與人之間要彼此感恩。」
「我們要感恩、尊重資深者,過去因為他們發心,將志業做得很好,範圍愈來愈大,需要愈多慈濟人來承擔,所以我們自己也要發心立願,多度一些人、多接引菩薩,力量就愈大。人生無常,但是我們現在打好基礎,做好傳承,志業就能永恆利益人間。」
上人說,美國國土範圍廣大,各州都需要培養人才,而美國總會作為美國慈濟志業粽串的總繩結,是這個國際舞臺的軸心,需要的是與慈濟很契合、很了解慈濟方向的人才,從總會串連各州,帶動人人合心。
「大家要多承擔、多接引人,『顧舊引新』,用感恩心關懷、照顧年長的資深菩薩,他們開拓的路,現在由我們接著開道鋪路,同時用真誠的心接引新進者。這一路走來,我們要自我肯定,做的是對的事,但是不自大,而是更認真。自大就會傲慢,無法得人心,要做事也沒有人會來幫忙,所以我們要縮小自己、尊重他人。」
「尊重別人,不會讓自己的人格有損失,反而更有親和感,讓人更樂於接近,和我們一起做事。我就期待自己能讓所有人覺得很親切,但我不會放下責任,要做到最後那口氣;同時一定要招呼很多人一起做事,若招呼人來卻沒有事給他們做,他們就沒有興趣再投入;他們有事做,就會愈做愈有勁力,做得很歡喜。」
黑夜終將會過去
十二月十五日,土耳其胡光中師兄、周如意師姊、余自成師兄及二十餘位土耳其暨敘利亞新受證志工在關渡靜思堂現場,還有十九位新受證志工在滿納海國際學校,透過雙向視訊,與上人座談。上人勉勵敘利亞志工們,無論將來是否回到敘利亞,都不要放棄善與愛;雖然大家經歷過苦難,但是黑夜終將過去,光明的希望會來到身邊,只要人人心中有開闊的愛,社會人間一定會有希望。
「就如高掛在天空的一輪明月,有時被烏雲遮住,但是烏雲終究會飄散。雖然難免有苦的過程,苦就是一種鍛鍊,讓我們更加堅定,永遠保存這分善良的心,把握機會幫助需要的人。」
「正信宗教的精神都一樣,只是在不同的國家、因應不同文化而發展出不同的形態,其實都在對人們做善良的教育、正確的教育,傳達真理;只要人與人之間沒有仇恨對立,互愛互助,就能成就真善美的人間,這也是我們共同的方向。」
上人期許大家達到「覺有情」─覺悟無常,了解人心如果在一念過不去,就會造成人間的災難,所以需要宗教的引導。不論大家信仰什麼宗教,自己平等尊重,也真誠愛護大家。慈濟是付出無所求,若說有所求,就是求得人人幸福、平安,人心的方向是大愛而善良。所以大家有緣投入慈濟,發心助人,並且培訓、受證,就要負起慈濟人的使命,把握因緣廣傳這分無私大愛。
上人指出,「慈濟」在名稱上、意義上都是大愛,慈濟這個大家庭,有不同國籍、種族與宗教的家人;慈濟人在世界各地做慈濟事,能夠相互支援,而土耳其與敘利亞還有許多孩子等著慈濟人去疼惜,等著慈濟人給予接受教育的機會,只要大家有堅定的愛心、信心與為善的心,一定能讓孩子們快樂上學。
上人說,敘利亞志工最初與慈濟結緣,是作為接受幫助的人,當時雙手向上;但因為大家心中有愛,在困難中站起來以後,也翻轉了手心,幫助許多苦難人。手心翻轉的因緣來自慈濟,這是一分很寶貴的因緣,請大家要珍惜它,並且與更多人分享這分慈悲、善良的愛,結下更廣大、更長遠的善因緣。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十三日 享福
12.13《農十一月‧十三》

【靜思小語】相互防備,就難免紛爭;你安我的心、我安你的心,人間無爭才是福。
無法度,有法度
上人與越南、新加坡、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慈濟人座談,提及今年度的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中,看到的年輕菩薩比往年多,感到很歡喜,未來很有希望!
上人也提到許多已經投入三、四十年的資深慈濟人,或是年長的環保志工,也許學歷不高,甚至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教育,但他們年輕時,都在辛苦的環境中努力勞動,養育孩子、維持家計,他們的付出也讓社會逐步繁榮,何況他們還為慈濟志業開道鋪路。有時牽起老菩薩的手,會摸到厚厚的硬繭,他們的雙手代表了他們的人生價值,很令人讚佩與疼惜。
「我年輕時也曾下田耕作,跪在水田中『挲草』,徒手摸索以拔除雜草,曾經挲草挲到一條蛇。還有收割之後,用脫穀機使稻穗穀粒脫落,接著把稻草集中,綁成一捆一捆,堆疊成一個大草堆。有一次,我把草捆丟上草堆時,體力不支跌在草堆上,突然竄出一條很長的蛇,牠本來是躲在草堆裏面,被我驚動了而鑽出來,牠嚇到、我也嚇到,不知是人怕蛇,或是蛇怕人。」
上人舉此事例有感而發:「眾生在不同的境界,各自防備,都害怕對方會傷害自己,這也是人間不能和平的起因。我們若能在與人互動時,你安我的心、我也要安你的心,和平共處,這就是人間的福。要享福,就需要在無爭的世界,這也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要不斷勸善、勸素,勸化人人成為菩薩,彼此疼惜與愛護,這就是菩薩淨土。」
上人說,要教化人、度化人,須從自身做起,所以大家既然發心,共聚在道場,要用心調整好自己的心,從禮佛的動作提起恭敬的心,有禮才會有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利益人間的菩薩法。
「有時面對剛強眾生,也會心生感慨,想著『無法度』,覺得很無奈;但是這個念頭一起,我就會自我警惕:怎麼會無法度呢?只要這一念菩薩心還在,菩提種子還在,就有法度。菩提就是法,要行菩薩法,在人間修行菩薩道,道路的盡頭就是覺悟的佛境界。」
上人勉勵新受證的委員、慈誠,資深慈濟人已經把前面的道路開得很正、鋪得很平,方向沒有偏移,大家只要緊跟前人的腳步走就對了,這就是新進慈濟人的福。「可知道剛開始要走慈濟路,都很辛苦,會有很多的聲音,他們要很勇敢,挺身做給你們看,讓你們看了受感動,也建立了信心,就會跟著走。所以師父很佩服也很感恩他們,如果沒有他們,師父就沒有力量走過來;我沒有力量走過來,哪有今天受證的菩薩呢?法脈宗門要代代相傳,這就是我對大家最大的期待。」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12.13《農十一月‧十三》

【靜思小語】相互防備,就難免紛爭;你安我的心、我安你的心,人間無爭才是福。
無法度,有法度
上人與越南、新加坡、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慈濟人座談,提及今年度的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中,看到的年輕菩薩比往年多,感到很歡喜,未來很有希望!
上人也提到許多已經投入三、四十年的資深慈濟人,或是年長的環保志工,也許學歷不高,甚至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教育,但他們年輕時,都在辛苦的環境中努力勞動,養育孩子、維持家計,他們的付出也讓社會逐步繁榮,何況他們還為慈濟志業開道鋪路。有時牽起老菩薩的手,會摸到厚厚的硬繭,他們的雙手代表了他們的人生價值,很令人讚佩與疼惜。
「我年輕時也曾下田耕作,跪在水田中『挲草』,徒手摸索以拔除雜草,曾經挲草挲到一條蛇。還有收割之後,用脫穀機使稻穗穀粒脫落,接著把稻草集中,綁成一捆一捆,堆疊成一個大草堆。有一次,我把草捆丟上草堆時,體力不支跌在草堆上,突然竄出一條很長的蛇,牠本來是躲在草堆裏面,被我驚動了而鑽出來,牠嚇到、我也嚇到,不知是人怕蛇,或是蛇怕人。」
上人舉此事例有感而發:「眾生在不同的境界,各自防備,都害怕對方會傷害自己,這也是人間不能和平的起因。我們若能在與人互動時,你安我的心、我也要安你的心,和平共處,這就是人間的福。要享福,就需要在無爭的世界,這也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要不斷勸善、勸素,勸化人人成為菩薩,彼此疼惜與愛護,這就是菩薩淨土。」
上人說,要教化人、度化人,須從自身做起,所以大家既然發心,共聚在道場,要用心調整好自己的心,從禮佛的動作提起恭敬的心,有禮才會有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利益人間的菩薩法。
「有時面對剛強眾生,也會心生感慨,想著『無法度』,覺得很無奈;但是這個念頭一起,我就會自我警惕:怎麼會無法度呢?只要這一念菩薩心還在,菩提種子還在,就有法度。菩提就是法,要行菩薩法,在人間修行菩薩道,道路的盡頭就是覺悟的佛境界。」
上人勉勵新受證的委員、慈誠,資深慈濟人已經把前面的道路開得很正、鋪得很平,方向沒有偏移,大家只要緊跟前人的腳步走就對了,這就是新進慈濟人的福。「可知道剛開始要走慈濟路,都很辛苦,會有很多的聲音,他們要很勇敢,挺身做給你們看,讓你們看了受感動,也建立了信心,就會跟著走。所以師父很佩服也很感恩他們,如果沒有他們,師父就沒有力量走過來;我沒有力量走過來,哪有今天受證的菩薩呢?法脈宗門要代代相傳,這就是我對大家最大的期待。」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七至八日 善經濟
12.7~8《農十一月‧初七至初八》

【靜思小語】善心愈多愈好,人心富而有餘,社會安穩有福。
合心、合道、合情
十二月七日,欣見菲律賓慈濟人返臺召開董事會,且最欣慰的是互動時或報告中,都感受到人人合和互協,上人說,自己最希望慈濟人永恆的「合」,合於一念心,就是佛心。慈濟人合心、合道、合情─大家有心,走同一條康莊的大道,就是慈濟路;有共同一分情,就是菩薩情。
上人感恩菲律賓慈濟人醫團隊持續做眼科義診,讓許多人重見光明,重新擔起生活責任,可以說救了一個人,就是救了他的家庭,或許也挽救了好幾代人。現在菲律賓志業園區有醫療建設的計畫,只要大家把心會合起來,有錢的人出錢,有心的人定心,即能順利成就。
上人說,菲律賓慈濟三十多年了,在慈善、醫療方面做得很好,尤其人醫義診領先全球,這是菲律賓慈濟的優點與特色,要好好珍惜,並仔細盤點、整理數據資料。
「這輩子,我們到底為人間做多少事?不只有師父,慈濟人結合起來,一滴滴水入大缸或大池,整池的水也有我們的一滴,如海功德都包含我們的付出。雖然我們沒有要求功德,也不必計較每個人付出多少,都是出自真誠的心去做,就有無量功德,期待慈濟的愛心要不斷地延續下去。」
「做有意義的事,生命才有價值。要不然只是過生活,三餐吃飯、晚上睡覺、白天賺錢,錢賺得很多又要做什麼呢?再怎麼樣還是孤單一人,或只是一個家庭,子女成家以後仍然孤獨無依。我時常慶幸自己在這樣的年齡,身邊總有人照顧,而且天下慈濟人都是我的家人,這個家庭很大。你們不也都說『回來讓師父疼惜,回來看師父』,多麼親啊!就這一點讓我覺得很有價值。」
上人說,慈濟人都是法親,不分種族、國籍,如同兄弟姊妹般互動,這分法親之情要不斷延續。這次也有不少年輕人回來,就是慈濟的下一代,等於看到未來的希望,每一代都能帶動人間多造福,凝聚福氣消災難。
上人肯定大家在菲律賓將志業做得很好,要世代相傳,還要讓全球慈濟人看見菲律賓慈濟志業成果而見賢思齊,所以要把握機會多分享,並且運用網路廣為傳播。
真誠的愛最有價值
十二月八日,與參加第九屆慈濟論壇的學者談「善經濟」,上人說,不是只為了自己的富有而促進經濟,要均富,讓人人都生活得安安穩穩,社會才能平安。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是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就是因為不清楚生活的目標與價值,只是勞勞碌碌,執著於數字盈虧。
上人提到自己桌上壓著一張辛巴威通膨最嚴重時發行的五百億鈔票,這是慈濟人給自己做紀念的,這張鈔票在辛巴威僅能買到二條香蕉。把這張鈔票壓在桌子玻璃下,藉以警惕自己,世間萬物的價格都是人訂的,社會動盪、經濟崩潰時,如此龐大的數目其實沒有什麼價值。「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為了爭利而起衝突、引發戰爭,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是人間的危機。」
上人說,最有價值的是清淨無私的愛,不能被數字污染這分愛,維持心靈的平靜。否則只為了讓存款簿的一大串數字多一個零、再多一個零,就好像被這一個個圓圈困住了,很掙扎、很辛苦。上人指出,「善經濟」不是賺錢愈多愈好的經濟,而是善心愈充分愈好,人人富有愛心,樂於付出,即使只有十元,也願意捐出一元,每一位都是富而有餘的有福人。「愛心不能以付出的金額多寡衡量價值,只要是真誠地為了助人而付出,這分愛心就很有價值;假如是有所求的付出,反而會掛礙能得到多少回報而患得患失。」
「所以我們想要推動的善經濟,有很深的內涵;只要心中有愛,願意行善,能夠在人間做無量好事;天天行善助人,天天輕安歡喜,這就是最富有的人生。期待在座每一位都是推行善經濟的菩薩,有你們的愛心付出,世間的窮困人就會減少,而且得福的人會更多。」上人說,只要在日常用度中節省一點點,點滴積存起來,不影響生活,也有一股力量可以幫助人,這就是「善經濟」;好方法可以不斷推廣,愈來愈多人運用這個方法行善,人間就愈來愈有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12.7~8《農十一月‧初七至初八》

【靜思小語】善心愈多愈好,人心富而有餘,社會安穩有福。
合心、合道、合情
十二月七日,欣見菲律賓慈濟人返臺召開董事會,且最欣慰的是互動時或報告中,都感受到人人合和互協,上人說,自己最希望慈濟人永恆的「合」,合於一念心,就是佛心。慈濟人合心、合道、合情─大家有心,走同一條康莊的大道,就是慈濟路;有共同一分情,就是菩薩情。
上人感恩菲律賓慈濟人醫團隊持續做眼科義診,讓許多人重見光明,重新擔起生活責任,可以說救了一個人,就是救了他的家庭,或許也挽救了好幾代人。現在菲律賓志業園區有醫療建設的計畫,只要大家把心會合起來,有錢的人出錢,有心的人定心,即能順利成就。
上人說,菲律賓慈濟三十多年了,在慈善、醫療方面做得很好,尤其人醫義診領先全球,這是菲律賓慈濟的優點與特色,要好好珍惜,並仔細盤點、整理數據資料。
「這輩子,我們到底為人間做多少事?不只有師父,慈濟人結合起來,一滴滴水入大缸或大池,整池的水也有我們的一滴,如海功德都包含我們的付出。雖然我們沒有要求功德,也不必計較每個人付出多少,都是出自真誠的心去做,就有無量功德,期待慈濟的愛心要不斷地延續下去。」
「做有意義的事,生命才有價值。要不然只是過生活,三餐吃飯、晚上睡覺、白天賺錢,錢賺得很多又要做什麼呢?再怎麼樣還是孤單一人,或只是一個家庭,子女成家以後仍然孤獨無依。我時常慶幸自己在這樣的年齡,身邊總有人照顧,而且天下慈濟人都是我的家人,這個家庭很大。你們不也都說『回來讓師父疼惜,回來看師父』,多麼親啊!就這一點讓我覺得很有價值。」
上人說,慈濟人都是法親,不分種族、國籍,如同兄弟姊妹般互動,這分法親之情要不斷延續。這次也有不少年輕人回來,就是慈濟的下一代,等於看到未來的希望,每一代都能帶動人間多造福,凝聚福氣消災難。
上人肯定大家在菲律賓將志業做得很好,要世代相傳,還要讓全球慈濟人看見菲律賓慈濟志業成果而見賢思齊,所以要把握機會多分享,並且運用網路廣為傳播。
真誠的愛最有價值
十二月八日,與參加第九屆慈濟論壇的學者談「善經濟」,上人說,不是只為了自己的富有而促進經濟,要均富,讓人人都生活得安安穩穩,社會才能平安。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是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就是因為不清楚生活的目標與價值,只是勞勞碌碌,執著於數字盈虧。
上人提到自己桌上壓著一張辛巴威通膨最嚴重時發行的五百億鈔票,這是慈濟人給自己做紀念的,這張鈔票在辛巴威僅能買到二條香蕉。把這張鈔票壓在桌子玻璃下,藉以警惕自己,世間萬物的價格都是人訂的,社會動盪、經濟崩潰時,如此龐大的數目其實沒有什麼價值。「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為了爭利而起衝突、引發戰爭,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是人間的危機。」
上人說,最有價值的是清淨無私的愛,不能被數字污染這分愛,維持心靈的平靜。否則只為了讓存款簿的一大串數字多一個零、再多一個零,就好像被這一個個圓圈困住了,很掙扎、很辛苦。上人指出,「善經濟」不是賺錢愈多愈好的經濟,而是善心愈充分愈好,人人富有愛心,樂於付出,即使只有十元,也願意捐出一元,每一位都是富而有餘的有福人。「愛心不能以付出的金額多寡衡量價值,只要是真誠地為了助人而付出,這分愛心就很有價值;假如是有所求的付出,反而會掛礙能得到多少回報而患得患失。」
「所以我們想要推動的善經濟,有很深的內涵;只要心中有愛,願意行善,能夠在人間做無量好事;天天行善助人,天天輕安歡喜,這就是最富有的人生。期待在座每一位都是推行善經濟的菩薩,有你們的愛心付出,世間的窮困人就會減少,而且得福的人會更多。」上人說,只要在日常用度中節省一點點,點滴積存起來,不影響生活,也有一股力量可以幫助人,這就是「善經濟」;好方法可以不斷推廣,愈來愈多人運用這個方法行善,人間就愈來愈有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