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月刊
薄片塑膠 代價不薄
中文-202306
中文-2
中文-馳援土耳其
中文3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快訊

精選文章

食材包材占塑膠製品最大宗─挽救只活一次的塑命

全球塑膠產量超過四成用在包裝上,以食品包裝占比最高, 臺灣零售業每年至少產生三十六億件塑膠廢棄物; 從源頭、消費到… 閱讀更多 »

來自陌生人的一封信

「我的心就是無法靜下來。雖然下定決心不要吸菸, 但還是會被心魔帶著走,無法根除惡習……」 收到這封信,雖然我沒有戒… 閱讀更多 »

獨居平溪 風雨無憂

山區溪邊小屋視野遼闊,清新空氣中有著濃濃溼氣, 入夏前,志工把破損的屋頂補起來,獨居的阿伯摘下門前含笑花相贈…… … 閱讀更多 »

《印順導師年譜》推薦序─我思 我師 人間導師

六十年前,師父給我的兩句話:「為佛教,為眾生。」 每一天,我都在心裏面對著師父; 每一天,不管對人、對事,我都是想… 閱讀更多 »

薄片塑膠 代價不薄

薄片塑膠普遍存在日常生活中, 蛋盒、飲料杯、切片水果容器、藥品膠囊外包裝…… 但由於品項繁雜,分類不易,廠商回收意… 閱讀更多 »

竹南國泰環保教育站─為後代子孫做不容易的事

就分類回收的複雜度,以及後續去化的困難度來看,薄片塑膠可說很「難纏」, 有時就算免費奉送,都沒有回收業者願意收,因… 閱讀更多 »

淨化人心大工程    邀您並肩同行

《慈濟》月刊創刊五十五年來,不僅與時俱進,文字風格也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閱讀,更激發出許多人一同發揮善的影響力,期待您善用這本書,傳遞人文的美善。這份免費刊物,長期以來仰賴「慈濟道侶檀施會」會員的點滴護持,歡迎您加入捐款,一起為打造更好的未來努力。

近期月刊

2023-05-01
一根扶手 撐住晚年
臺南東山區胡阿嬤,扶著慈濟志工專程為她裝設的臺階扶手,在有高低落差的庭院安全走動,在熟悉的家鄉安心養老。(攝影/黃筱哲)
2023-04-01
留守在土敘強震災區
土敘震災進入第二個月,慈濟志工持續在土耳其重災區哈泰伊省克勒克漢區等地發放物資卡;親手布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給予膚慰和溫暖。(攝影/ Muhammed Hak)
2023-03-01
土耳其–敘利亞強震 送全球愛心進災區
二月六日土敘強震後,慈濟於伊斯坦堡採購一萬條毛毯賑災,分批送達滿納海國際學校準備發放給受災戶,二月十五日全校男性教職員出動,卸貨入庫。(攝影/ Mohammed Nimr AlJamal)
2023-02-01
臺南東山 果農的收穫
臺南東原環保站志工巡迴廣闊山間,到農家民宅、水果加工廠、廟宇等定點回收資源;同為果農的環保志工,愛惜這片土地,每趟滿載回收物資如豐收。(攝影/黃筱哲)
2023-01-01
《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
《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十二月九日起連續三天在高雄巨蛋公演五場;於優人神鼓與慈濟志工〈開經偈〉祈福聲中,引領大眾回到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說法的靈山法會。(攝影/黃筱哲)
2022-12-01
2022慈濟慈善足跡 微光力量
慈濟從日存五毛錢起步,五十七年來慈善足跡邁向一百二十餘國,如同螢光雖微,但點點匯聚成群,也能為人引路;須彌山雖高,但人人心力會合,朝向陽光邁進,可成為照亮世界的希望。(封面設計/黃筱哲)

影像故事

花蓮靜思精舍朝山

慈濟57周年前夕,各地的朝山隊伍紛紛回到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眾人三步一拜,虔誠心念上達諸佛心。「舉手動足,身心不離道,我們的心、我們的身、我們的方向,走的路沒有脫離過。」上人說這就是朝山的意義:「從起步到目的地,就是一條求法之道,這一條道叫做菩薩道;菩薩道的盡頭,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

(攝影/蕭耀華 2023.5.1)

精選專題

熱門關鍵字

你目前使用的瀏覽器不支援 HTML5 的 CANVAS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