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二日 黑夜中為人帶路

12.1~2《農十月‧二十七至二十八》

【靜思小語】帶動利益人間的好事,在苦惡的娑婆世界為人領路。

堅定信任,專心致志

七月二十九日,於四大志策會中,上人對主管同仁們開示,剛才每一位所分享的都是法,而線上有二十三個國家地區的四千五百多個連線點,大家身在不同的地方而同時聞法,感覺這段時間能夠加倍運用,很有價值。常說一天有八萬六千四百秒,秒的時間很短暫,但若能充分利用,一秒就可以等於一日;再深入思考,一念之間也可以鋪蓋天地。就如五十五年前,起心動念成立慈濟,而今慈濟利濟天下。

此次四大志策會的主題是素食,上人說,素食平淡無奇,但一「素」可以庇護天下蒼生、世間萬物。一人素食可以帶動全家茹素,這個家庭可以帶動整個社區;就如校長茹素,對老師推動素食,老師向學生推動素食,多少學生茹素,就有多少家庭茹素。如此大力開展,就可以淨化社會。

人人一餐茹素,就可以少殺許多禽畜、魚蝦;在慈濟志業體任職的主管同仁超過萬人,而慈濟志業體供餐皆是素食,僅僅萬人一餐素,就能讓多少動物得救。

「佛陀觀念超越,對眾生所說的是生命的真諦,教眾疼惜、愛護生命;而素食就是護生,將抽象的觀念變成實相。素食餐飲也能做到色香味俱全,讓人吃了很安心、很清淨;若是葷食,有雞頭、有翅膀等動物的肢體,何等殘酷。人生多災難,就是因為殘酷的言行造成人間的苦難。」

上人嘆道,現在的人間災難多,受苦受難的人痛苦哭泣,令人見聞不忍!美國有山林大火,漫天通紅,連民居都被大火燒盡;許多國家發生水災,大水沖毀村莊,城市淹水;還有像印尼等國家的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確診死亡者眾多,只能匆忙掩埋,連家屬都無法見亡者最後一面……這種種人間苦相難以言喻,只希望人們見苦相心生警惕,這是「大哉教育」,真正「非素不可」!

上人說,新冠肺炎疫情不是只在某個地方的事件,而是鋪天蓋地的大災疫,全球都籠罩在悲苦之中。要救天下,唯有救人心;要救人心,唯有啟善念,唯有善可以救心。佛陀出現人間,就是為了庇護天下蒼生,也就是救度眾生;眾生不只有人類,而是指一切生靈。

上人說,要破解病毒帶來的危機,唯有一帖靈方妙藥,就是齋戒、茹素、大懺悔;生長於天地之間的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帶給人類健康的生機。期待四大合一,合心付出愛的能量,把握時間、把握因緣,積極推動素食。

志同道合,閃亮人間

十二月二日北區第十二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上人開示,行腳在外的每一天都聽到師兄師姊分享他們用生命投入生命,救拔苦難眾生脫離困境的真實故事。大家「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發揮慈悲智慧,突破重重困難,去愛師父所愛的人,做師父想做的事。

「佛法要廣度眾生,總是要菩薩招生。不是只有勸人捐錢,我要的是人人用菩薩心來付出,用菩薩心啟動人人的愛,有愛心的人還可以勸別人一起付出愛。淨化人心不只是一時的,要讓社會人人有愛,才能讓社會很平安,讓人間大愛代代相傳。以前的人說:『父母之愛長流水。』佛陀如慈父照顧眾生,所傳給眾生的是永恆的教育,善法影響天下,讓人間生機生生不息。」

上人自我期許當一隻領路的螢火蟲,也希望志同道合的螢火蟲愈來愈多,大家的光亮會合起來,可以在黑夜中引導眾生走往正確的方向,而且不斷啟發、接引更多螢火蟲,在苦惡的娑婆世界發光發亮。

佛陀預言娑婆世間的苦難事會愈來愈多,災情愈來愈嚴重,人心愈來愈不平衡,所以需要佛法教育。此時的眾生之病,要用法藥來醫,用佛法治療眾生無明之病。很多慈濟人說,在人生很痛苦的時候,幸好有師父的法轉了心念,才能將煩惱放下,把握時間去幫助別人,過程中也忘記了自己的痛苦。

上人指出,慈濟人能夠轉心念,除了日常聞法入心,也需要團隊的力量、法親相伴,讓他們去除無明、放下執著。所以說,人間菩薩相互點燈引路,彼此說好話勸導,合力一起做慈濟事,生活過得很忙碌,但是忙得很充實,歡喜好度日。

社區學堂,調和聲色

與新北市中和、永和慈濟人座談,上人對慈濟人的第二代、第三代說,善要代代相傳,讓子孫多來了解,為何父母、祖父母會如此用心專注投入慈濟?「真正的孝道,就是把父母長輩所做的善行傳續下去。人生最有價值的是用生命利益人間,你做得好,你的孩子也會引以為傲,樂於傳承;『積善之家有餘慶』,善要傳,不論什麼宗教都不要緊,只要有善心、善念,真誠的信仰不會障礙行善的方向。」

遲遲無法平息的疫情,是對人類的「大哉教育」,上人請大家用茹素的行動表達虔誠的心、真誠而完整的愛;素食淨化身心,降低牲畜飼養量,也能淨化空氣、水土。「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國際人士經常在探討污染源,其實污染源在哪裏?就是在人心的欲念,除了口欲以外,就是貪心,為了吃而殺,為了享受而開發、破壞環境,製造很多垃圾,造成嚴重的污染。」

上人強調人人都要重視環保,而慈濟人是以真誠的心、實際的行動在保護環境。而且分布各社區的慈濟環保站如同長照站,有許多高齡志工白天來此付出,與志同道合的法親共同聞法、分享心得,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回到家也會對家人說好話,凡事感恩,改善了家庭氣氛。「我們每天做好事,彼此之間合和互協,也會帶動社區的祥和。所以地方上有慈濟道場,就有了調和聲色的學堂。」

12.1~2《農十月‧二十七至二十八》

【靜思小語】帶動利益人間的好事,在苦惡的娑婆世界為人領路。

堅定信任,專心致志

七月二十九日,於四大志策會中,上人對主管同仁們開示,剛才每一位所分享的都是法,而線上有二十三個國家地區的四千五百多個連線點,大家身在不同的地方而同時聞法,感覺這段時間能夠加倍運用,很有價值。常說一天有八萬六千四百秒,秒的時間很短暫,但若能充分利用,一秒就可以等於一日;再深入思考,一念之間也可以鋪蓋天地。就如五十五年前,起心動念成立慈濟,而今慈濟利濟天下。

此次四大志策會的主題是素食,上人說,素食平淡無奇,但一「素」可以庇護天下蒼生、世間萬物。一人素食可以帶動全家茹素,這個家庭可以帶動整個社區;就如校長茹素,對老師推動素食,老師向學生推動素食,多少學生茹素,就有多少家庭茹素。如此大力開展,就可以淨化社會。

人人一餐茹素,就可以少殺許多禽畜、魚蝦;在慈濟志業體任職的主管同仁超過萬人,而慈濟志業體供餐皆是素食,僅僅萬人一餐素,就能讓多少動物得救。

「佛陀觀念超越,對眾生所說的是生命的真諦,教眾疼惜、愛護生命;而素食就是護生,將抽象的觀念變成實相。素食餐飲也能做到色香味俱全,讓人吃了很安心、很清淨;若是葷食,有雞頭、有翅膀等動物的肢體,何等殘酷。人生多災難,就是因為殘酷的言行造成人間的苦難。」

上人嘆道,現在的人間災難多,受苦受難的人痛苦哭泣,令人見聞不忍!美國有山林大火,漫天通紅,連民居都被大火燒盡;許多國家發生水災,大水沖毀村莊,城市淹水;還有像印尼等國家的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確診死亡者眾多,只能匆忙掩埋,連家屬都無法見亡者最後一面……這種種人間苦相難以言喻,只希望人們見苦相心生警惕,這是「大哉教育」,真正「非素不可」!

上人說,新冠肺炎疫情不是只在某個地方的事件,而是鋪天蓋地的大災疫,全球都籠罩在悲苦之中。要救天下,唯有救人心;要救人心,唯有啟善念,唯有善可以救心。佛陀出現人間,就是為了庇護天下蒼生,也就是救度眾生;眾生不只有人類,而是指一切生靈。

上人說,要破解病毒帶來的危機,唯有一帖靈方妙藥,就是齋戒、茹素、大懺悔;生長於天地之間的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帶給人類健康的生機。期待四大合一,合心付出愛的能量,把握時間、把握因緣,積極推動素食。

志同道合,閃亮人間

十二月二日北區第十二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上人開示,行腳在外的每一天都聽到師兄師姊分享他們用生命投入生命,救拔苦難眾生脫離困境的真實故事。大家「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發揮慈悲智慧,突破重重困難,去愛師父所愛的人,做師父想做的事。

「佛法要廣度眾生,總是要菩薩招生。不是只有勸人捐錢,我要的是人人用菩薩心來付出,用菩薩心啟動人人的愛,有愛心的人還可以勸別人一起付出愛。淨化人心不只是一時的,要讓社會人人有愛,才能讓社會很平安,讓人間大愛代代相傳。以前的人說:『父母之愛長流水。』佛陀如慈父照顧眾生,所傳給眾生的是永恆的教育,善法影響天下,讓人間生機生生不息。」

上人自我期許當一隻領路的螢火蟲,也希望志同道合的螢火蟲愈來愈多,大家的光亮會合起來,可以在黑夜中引導眾生走往正確的方向,而且不斷啟發、接引更多螢火蟲,在苦惡的娑婆世界發光發亮。

佛陀預言娑婆世間的苦難事會愈來愈多,災情愈來愈嚴重,人心愈來愈不平衡,所以需要佛法教育。此時的眾生之病,要用法藥來醫,用佛法治療眾生無明之病。很多慈濟人說,在人生很痛苦的時候,幸好有師父的法轉了心念,才能將煩惱放下,把握時間去幫助別人,過程中也忘記了自己的痛苦。

上人指出,慈濟人能夠轉心念,除了日常聞法入心,也需要團隊的力量、法親相伴,讓他們去除無明、放下執著。所以說,人間菩薩相互點燈引路,彼此說好話勸導,合力一起做慈濟事,生活過得很忙碌,但是忙得很充實,歡喜好度日。

社區學堂,調和聲色

與新北市中和、永和慈濟人座談,上人對慈濟人的第二代、第三代說,善要代代相傳,讓子孫多來了解,為何父母、祖父母會如此用心專注投入慈濟?「真正的孝道,就是把父母長輩所做的善行傳續下去。人生最有價值的是用生命利益人間,你做得好,你的孩子也會引以為傲,樂於傳承;『積善之家有餘慶』,善要傳,不論什麼宗教都不要緊,只要有善心、善念,真誠的信仰不會障礙行善的方向。」

遲遲無法平息的疫情,是對人類的「大哉教育」,上人請大家用茹素的行動表達虔誠的心、真誠而完整的愛;素食淨化身心,降低牲畜飼養量,也能淨化空氣、水土。「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國際人士經常在探討污染源,其實污染源在哪裏?就是在人心的欲念,除了口欲以外,就是貪心,為了吃而殺,為了享受而開發、破壞環境,製造很多垃圾,造成嚴重的污染。」

上人強調人人都要重視環保,而慈濟人是以真誠的心、實際的行動在保護環境。而且分布各社區的慈濟環保站如同長照站,有許多高齡志工白天來此付出,與志同道合的法親共同聞法、分享心得,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回到家也會對家人說好話,凡事感恩,改善了家庭氣氛。「我們每天做好事,彼此之間合和互協,也會帶動社區的祥和。所以地方上有慈濟道場,就有了調和聲色的學堂。」

三日 積福再造福

12.3《農十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在人間營利,更要造福在社會,讓福因、福緣不斷。

心境輕安的訣竅

北區第十三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上人教大家盤點生命的價值,看看自己這輩子是利益人間或是不利人間?或是渾渾噩噩不知覺,讓生命空過?空過生命也是喪失了此生的價值;有力量就要多付出,總是要關懷人間。

「我們對家庭盡心力,經營好我們的事業,而且是有利於社會的正當事業;還要再進一步,經營事業得來的利益,就要回饋於社會人間,這樣賺錢才真正有價值。」上人說,難得來人間一趟,就要發揮生命良能為人間付出;在人間營利,更需要造福在社會。

「此生努力做事業而能賺錢,是我們過去生造福因,這輩子人與緣會合,選擇做的事情,做對了、賺錢了,這是『時應運』、『運應時』,時也、命也、運也,缺一項就沒有辦法。能夠應時、應運,就是因為我們過去有種福的因,有積福。過去種了什麼樹就結什麼種子,到了此時有陽光、有空氣、有水分、有土地,應此因緣時運萌芽茁壯,及時造福人間,人生的價值就是在這裏;有福因、福緣,造福完成了,趕快布善種子。」

上人與眾分享自己保持輕安心境的訣竅,就是從每天起床動動手、腳,動作自如,第一個念頭就是「感恩」,感恩昨晚平安度過,今天還能健康做事;今天的方向要掌握正確,做好自己的功課,與佛、與法會合,禮佛、敬法,遵循佛陀的教育。走出寮房,準備要進大殿的時候,通常天還未亮;有時明月當空,看著月虧、月圓,感受時日流逝。人生無常、世事無常,萬事萬物都隨著時間在變化中,所以每一刻能夠平安,都要感恩。

「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一大早起床,就要把心整理好;昨天或過去如果有不如意的事,就要將它摒除,今天已經是新的一天,要讓溫暖明亮的晨曦照入心中。」上人說,晨語開示之前,天還未亮;開示之後走出主堂,已經看見太陽浮上海面,可以直視紅紅、黃黃的太陽,此時光芒還不會刺眼,而且晨曦照耀山壁、大地,境界很美。所以每天都感到很滿足,覺得自己很有福!雖然感到時日已過,年歲增長了,已經是日暮西山,也總是自我鼓勵要把握時間。

「有時行腳從北部南下,車行海線,黃昏時,太陽將要落入大海,我會很注意看太陽到底是什麼時候落下?但任憑我再如何注意,只要被房屋遮住了,再看到海的時候,太陽就已經下去了,感覺日落很快速。所以說來,常常注意著太陽的位置,不會感覺到它在移動;只要稍微不注意就落入海平面了。其實人生也是這樣,所以每天平安過去就要感恩,把握現在,為未來而開道鋪路。」

上人與眾共勉,雖然人生無常而短暫,但也不能輕視這一段人生,不能輕視每個人的力量,即使微弱如小螞蟻,只要認定方向,精進邁步,生生世世矢志不移,終究能夠翻越須彌山。慈濟人就像小螞蟻,在這五十多年來凝聚點點滴滴的力量,成就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利益人間。

慈濟人也像螢火蟲,雖然光亮很微弱,但是螢火蟲數量多了,就能在黑夜中構成一片美景。「我們不自大,自大會驕傲,但是也不能自卑,不要輕視自己,因為我們也能運用生命發出照亮黑暗的光芒。所以我們要看重自己,持續在污濁的世間發出指引方向的閃亮光芒。」上人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要感恩過去的人為繁榮的社會打下基礎,現在這一輩用心耕耘,再交棒給下一代人,年輕人也要感恩,營造一個不斷在感恩中循環的世界。

愛的信仰不可無

消防署蕭煥章署長暨部會官員來訪,提及消防署與慈濟的合作案,也提到近年來災難事件頻傳,消防救災人員承受高度身心壓力,消防單位也會安排輔導,或尋求醫療協助。上人提到過去臺灣有幾次重大航空事故,慈濟人以菩薩心陪伴罹難者家屬認屍,甚至是家屬不捨面對破碎的遺體,於是口述親人的特徵,由慈濟人幫忙辨認。投入第一線救災救難的軍人、消防救難人員,難免也會受到災難景象衝擊而出現心理症狀,慈濟人也曾多次走入軍中,為救難人員舉辦愛灑活動,以父母心膚慰救難人員的心靈創痛。

「每次聽了、看了慈濟人的彙報,我都打從內心敬佩這群慈濟人,他們有些上了年紀了,任何一件事故、任何一場災難,不忍眾生受苦受難,所以自動自發,及時動員,秉持一片真誠的心而無私付出,盡力而為。剛剛也聽到消防人員提起,投入災難現場救災,忙碌過後,喝的第一口熱水或吃的第一口熱食,是慈濟人奉上的。」

「慈濟人就如最近常常提起的螢火蟲,雖然光芒很微小,可是大家願意付出愛心,與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在黑暗中發光發亮,讓人人知道方向在哪裏、應該怎麼做,共同往前進,不會脫軌。我們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任何一個地方發生什麼事,人人都應該關心,共同守護這片土地的平安。」

上人說,國際間的慈濟人也有相同的責任感、使命感,就地、就近救苦救難。大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有相同的無私大愛,依循共同的法脈宗門方向,每一位都是「覺有情」的人間菩薩。

「臺灣真的很有福,社會平安,士農工商都可以各守本分,讓人人安居樂業。不過人間難免有無常災難,無法預測哪個地方會發生什麼災情;一旦有災難發生,就需要啟動人人的愛心,合心齊力去付出。要做到這樣,平常就要有一個愛的信仰,不必說非要信仰什麼宗教不可,但是愛的信仰不能沒有。很感恩臺灣社會具有愛的信仰,大家都很願意付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或許大家辛苦救災救難時,也有不明是非的人興風作浪,上人與眾共勉要有定心、定力,一旦認定方向,即使逆風也要用力往前行。慈濟人是用真誠的一念心,「甘願做,歡喜受」,珍惜每一次付出的機會,撥開重重阻力,做好利益社會人間的好事。

「慈濟人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感恩有機會去幫助人,這是很美的心境;感恩,是慈濟人最真誠的祝福。慈濟人信仰佛法,不是獨自端坐念佛,而是走入人群,向人人道感恩;信佛、念佛是要念出自己的佛心,用慈悲心對待人,還要念出菩薩的精神,起於行動救助苦難眾生。」上人鼓勵大家秉持佛心、菩薩志願投入人間。

12.3《農十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在人間營利,更要造福在社會,讓福因、福緣不斷。

心境輕安的訣竅

北區第十三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上人教大家盤點生命的價值,看看自己這輩子是利益人間或是不利人間?或是渾渾噩噩不知覺,讓生命空過?空過生命也是喪失了此生的價值;有力量就要多付出,總是要關懷人間。

「我們對家庭盡心力,經營好我們的事業,而且是有利於社會的正當事業;還要再進一步,經營事業得來的利益,就要回饋於社會人間,這樣賺錢才真正有價值。」上人說,難得來人間一趟,就要發揮生命良能為人間付出;在人間營利,更需要造福在社會。

「此生努力做事業而能賺錢,是我們過去生造福因,這輩子人與緣會合,選擇做的事情,做對了、賺錢了,這是『時應運』、『運應時』,時也、命也、運也,缺一項就沒有辦法。能夠應時、應運,就是因為我們過去有種福的因,有積福。過去種了什麼樹就結什麼種子,到了此時有陽光、有空氣、有水分、有土地,應此因緣時運萌芽茁壯,及時造福人間,人生的價值就是在這裏;有福因、福緣,造福完成了,趕快布善種子。」

上人與眾分享自己保持輕安心境的訣竅,就是從每天起床動動手、腳,動作自如,第一個念頭就是「感恩」,感恩昨晚平安度過,今天還能健康做事;今天的方向要掌握正確,做好自己的功課,與佛、與法會合,禮佛、敬法,遵循佛陀的教育。走出寮房,準備要進大殿的時候,通常天還未亮;有時明月當空,看著月虧、月圓,感受時日流逝。人生無常、世事無常,萬事萬物都隨著時間在變化中,所以每一刻能夠平安,都要感恩。

「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一大早起床,就要把心整理好;昨天或過去如果有不如意的事,就要將它摒除,今天已經是新的一天,要讓溫暖明亮的晨曦照入心中。」上人說,晨語開示之前,天還未亮;開示之後走出主堂,已經看見太陽浮上海面,可以直視紅紅、黃黃的太陽,此時光芒還不會刺眼,而且晨曦照耀山壁、大地,境界很美。所以每天都感到很滿足,覺得自己很有福!雖然感到時日已過,年歲增長了,已經是日暮西山,也總是自我鼓勵要把握時間。

「有時行腳從北部南下,車行海線,黃昏時,太陽將要落入大海,我會很注意看太陽到底是什麼時候落下?但任憑我再如何注意,只要被房屋遮住了,再看到海的時候,太陽就已經下去了,感覺日落很快速。所以說來,常常注意著太陽的位置,不會感覺到它在移動;只要稍微不注意就落入海平面了。其實人生也是這樣,所以每天平安過去就要感恩,把握現在,為未來而開道鋪路。」

上人與眾共勉,雖然人生無常而短暫,但也不能輕視這一段人生,不能輕視每個人的力量,即使微弱如小螞蟻,只要認定方向,精進邁步,生生世世矢志不移,終究能夠翻越須彌山。慈濟人就像小螞蟻,在這五十多年來凝聚點點滴滴的力量,成就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利益人間。

慈濟人也像螢火蟲,雖然光亮很微弱,但是螢火蟲數量多了,就能在黑夜中構成一片美景。「我們不自大,自大會驕傲,但是也不能自卑,不要輕視自己,因為我們也能運用生命發出照亮黑暗的光芒。所以我們要看重自己,持續在污濁的世間發出指引方向的閃亮光芒。」上人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要感恩過去的人為繁榮的社會打下基礎,現在這一輩用心耕耘,再交棒給下一代人,年輕人也要感恩,營造一個不斷在感恩中循環的世界。

愛的信仰不可無

消防署蕭煥章署長暨部會官員來訪,提及消防署與慈濟的合作案,也提到近年來災難事件頻傳,消防救災人員承受高度身心壓力,消防單位也會安排輔導,或尋求醫療協助。上人提到過去臺灣有幾次重大航空事故,慈濟人以菩薩心陪伴罹難者家屬認屍,甚至是家屬不捨面對破碎的遺體,於是口述親人的特徵,由慈濟人幫忙辨認。投入第一線救災救難的軍人、消防救難人員,難免也會受到災難景象衝擊而出現心理症狀,慈濟人也曾多次走入軍中,為救難人員舉辦愛灑活動,以父母心膚慰救難人員的心靈創痛。

「每次聽了、看了慈濟人的彙報,我都打從內心敬佩這群慈濟人,他們有些上了年紀了,任何一件事故、任何一場災難,不忍眾生受苦受難,所以自動自發,及時動員,秉持一片真誠的心而無私付出,盡力而為。剛剛也聽到消防人員提起,投入災難現場救災,忙碌過後,喝的第一口熱水或吃的第一口熱食,是慈濟人奉上的。」

「慈濟人就如最近常常提起的螢火蟲,雖然光芒很微小,可是大家願意付出愛心,與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在黑暗中發光發亮,讓人人知道方向在哪裏、應該怎麼做,共同往前進,不會脫軌。我們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任何一個地方發生什麼事,人人都應該關心,共同守護這片土地的平安。」

上人說,國際間的慈濟人也有相同的責任感、使命感,就地、就近救苦救難。大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有相同的無私大愛,依循共同的法脈宗門方向,每一位都是「覺有情」的人間菩薩。

「臺灣真的很有福,社會平安,士農工商都可以各守本分,讓人人安居樂業。不過人間難免有無常災難,無法預測哪個地方會發生什麼災情;一旦有災難發生,就需要啟動人人的愛心,合心齊力去付出。要做到這樣,平常就要有一個愛的信仰,不必說非要信仰什麼宗教不可,但是愛的信仰不能沒有。很感恩臺灣社會具有愛的信仰,大家都很願意付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或許大家辛苦救災救難時,也有不明是非的人興風作浪,上人與眾共勉要有定心、定力,一旦認定方向,即使逆風也要用力往前行。慈濟人是用真誠的一念心,「甘願做,歡喜受」,珍惜每一次付出的機會,撥開重重阻力,做好利益社會人間的好事。

「慈濟人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感恩有機會去幫助人,這是很美的心境;感恩,是慈濟人最真誠的祝福。慈濟人信仰佛法,不是獨自端坐念佛,而是走入人群,向人人道感恩;信佛、念佛是要念出自己的佛心,用慈悲心對待人,還要念出菩薩的精神,起於行動救助苦難眾生。」上人鼓勵大家秉持佛心、菩薩志願投入人間。

四至五日 最佳的時機

12.4~5《農十一月‧初一至初二》

【靜思小語】對方向沒有自信,做好事三心二意,提升生命價值的機會轉瞬即逝。

正知、正見、正念、正信

「我知道成立骨髓庫很困難,但是我覺得不做不行,所以很大膽地向慈濟人說我要做這件事。我很感恩慈濟人,大家都說,只要是師父說要做的,做就對了!他們絕對相信師父說的話,也相信師父不會為了救一個生病的人而犧牲健康的人,所以大力向民眾宣導骨髓捐贈是『救人一命,無損己身』,成就慈濟骨髓幹細胞資料庫的建立。」

十二月四日北區第十四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回憶當年罹患白血病的美國華裔溫文玲小姐,在親屬間找不到配型相符的人,美國的資料庫也沒有相合的捐贈者,而臺灣還沒有通過非親屬間器官捐贈相關法令,也沒有成立骨髓幹細胞資料庫,故而與臺灣的血液腫瘤科醫師多方奔走,並前來請求慈濟成立資料庫。在徵詢醫療專業意見後,專家都表示骨髓移植是有效治癒血癌的方法,然而民眾對骨髓移植很陌生,也感到害怕;但為了救人,慈濟願意承擔。

在慈濟人長久以來用心宣導、勸捐之下,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二十八年以來,已登記志願捐贈者逾四十五萬人,接受慈濟骨髓幹細胞捐贈移植的病患超過六千人。

「回想過去,我也覺得自己很大膽,但也很佩服自己,沒人敢做的事,我就決定要做了;把握了那一瞬間的一念心,確認是應該做的事,方向對了,就要往前走。如果再稍微想一下,那一分熱忱可能就消失了,已經對準的方向也會模糊。所以總是對大家說,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如果再停一下、考慮一下,容易變得三心二意,遲遲無法決定去做。」

「三心二意,在做與不做之間徘徊的時候,最佳的時機與因緣就過去了,也失去了提升我們生命價值的機會。所以,我們平時就要了解很多的道理,要對自己有信心,但是方向一定要對準,要很正確,如此我們把握因緣,造就功德,成就福緣;若是沒有對準方向,差之毫釐則失以千里。所以要建立正知、正見、正念、正信,所做的事都是利益眾生,這就是慈濟五十多年走過來的路。感恩慈濟人有共同的信念,人多、力大,成就了諸多造福人群的功德。」

北區第十五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提到慈濟人平時互動常說「感恩」,這是最好的祝福,有助人間祥和。也再次感恩慈濟人以堅定的志願來護持志業,付出無所求,還由衷感恩有機會可以幫助人。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親自投入也邀約人人共同投入;慈濟世界是感恩的世界,是修菩薩行的人間道場。

敬法、重法、法入心

第一階段的歲末祝福行腳已至尾聲,十二月五日,上人於北區第十六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談到,自從去年度的歲末祝福行腳之後,因為防疫之故,一整年都沒有外出行腳,所幸臺灣本土疫情趨緩,大致平安,歲末還能行腳出來探望各地的弟子們,向弟子們報平安、說慈濟事;也感恩大家這一年來發揮大愛能量,沒有因為疫情而停歇,反而更踴躍地關心臺灣、關心天下事。

此行從北部到中部,再從中部返回新店靜思堂,每一場歲末祝福典禮,都看到人人的「合」,大家虔誠入經藏,身、口、意相合,萬眾一心。上人提及莫三比克本土志工在露天的愛灑活動中,用簡單的道具演出悉達多太子出王城,見到人間苦相而發心修行的故事,以及《法華經》火宅喻。「他們的真誠用心,讓我看到最好的演員,最隆重的劇場。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他們把《法華經》的精神演得很有模樣,很真、很實在。」

「慈濟人借重科技,聞法、說法、傳法。在這個時代,要聽聞佛法很簡單,但是大家仍然要敬法、重法,不能因為打開電視或電腦,連上網路就能聞法,就覺得現在不聽法也沒關係,起了輕慢心;或是讓播放器播放師父說法的影音,卻沒有認真聽,一邊聽一邊做著自己的事,或與旁人嘻笑等等,沒有聽法的誠意,法也難以入心。」

於北區志工感恩會中,上人肯定師兄師姊平時「薰法香」,已經把法吸收入心,不枉自己天天對大家嘮嘮叨叨,大家都很尊重師父,而且是尊師重道,讓自己真正接受到人人的法供養─大家聽了師父所說而能理解、受用,落實生活,用於待人接物,遇到境界時用法自我開解,得到很圓滿的結果。聽了大家的分享,就是將聞法的功德回向給師父,這分法的供養,師父都接受到了,覺得此生無憾,而且很有價值!

剛剛聽到志工用心製作歲末祝福道具,其中用環保回收物做出精巧的螢火蟲燈具,讓上人十分讚歎。「你們為什麼會這麼用心呢?因為愛師、敬師,尊重師父說的法,聽了就很用心地做出來,我認為這是最誠意的供養。」

「我過去常說此生不接受供養,但是我這一生接受到的供養最多,而且是每一時刻、每一階段,都受到了至高、至大、至長的供養─人人長久以來用盡心思,用最高的敬意要來供養師父。」上人表示自己也很敬愛慈濟人,大家自從投入慈濟就堅定道心,精進不懈。就像最初只有一隻螢火蟲在黑夜中發出微弱的光芒,隨後一隻再一隻陸續跟進,不斷有新加入者,每一個新進者都自動融入群體,一整群螢火蟲構成讓人無法忽視的美景,群策群力造福、集智慧;又如小螞蟻要翻越須彌山,雖然路途遙遠,但是大家朝著山頂前進,到達一站又一站的「化城」,過程中不斷地累積福慧,直到「寶處在近」,已經可以看到目標,就再鼓起精神力量往前邁進。

「這幾天為完成培訓的委員、慈誠授證,有一群年輕人走過我的面前,都會說:『上人,您的孩子回來了。』是啊,一個個慈青孩子都回來了,不是窮子,而是豐富人生,回歸了菩薩道場,在這個化城集會。我們有志一同,集會之後,即使各有因緣,年輕人各奔前程,在每一個落腳處,又會帶動出一群閃閃發亮的螢火蟲,將來也會自四面八方飛回來,回歸人人本具的佛性,也就是菩薩道的盡頭,覺悟成佛。」

上人說,慈濟從慈善、醫療、教育到人文,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都是「化城」,鼓勵著慈濟人從一處化城再走往下一處化城,終將歸於「寶處」。菩薩道不只有自己要走,必須廣邀天下善士同耕福田,所以呼籲「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人人付出無所求,就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在污濁的娑婆世界成就菩薩,將蓮子播入污泥中,種子萌芽以後,莖葉浮上水面,花開同時見果,清淨、美麗的蓮花可以淨化與美化遍布污泥的水池。

禪宗「拈花微笑」的公案,說的是迦葉尊者見到佛陀拈花而微笑,師徒無聲對話,彼此心意相通。上人表示現在自己也體會到,佛陀覺悟的那一剎那,通達宇宙、人間的所有狀態,其心和宇宙合而為一,慈悲心與智慧相合,悲智雙運走入人間。聞法要契合於心,真正相契,心才能夠合起來。

「和遼闊無邊的宇宙相較,我們很渺小,但是我們很幸運,百千萬劫難遭遇的微妙法,我們在這個時候聽到了,還能身體力行。所以我天天都感恩此時因緣會合,可以將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所說的微妙法引入人心。人人的心中都有靈山塔,請大家用心自我觀照,照出自心的靈山,把握因緣殷勤精進,日日在靈山塔下福慧雙修。」

12.4~5《農十一月‧初一至初二》

【靜思小語】對方向沒有自信,做好事三心二意,提升生命價值的機會轉瞬即逝。

正知、正見、正念、正信

「我知道成立骨髓庫很困難,但是我覺得不做不行,所以很大膽地向慈濟人說我要做這件事。我很感恩慈濟人,大家都說,只要是師父說要做的,做就對了!他們絕對相信師父說的話,也相信師父不會為了救一個生病的人而犧牲健康的人,所以大力向民眾宣導骨髓捐贈是『救人一命,無損己身』,成就慈濟骨髓幹細胞資料庫的建立。」

十二月四日北區第十四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回憶當年罹患白血病的美國華裔溫文玲小姐,在親屬間找不到配型相符的人,美國的資料庫也沒有相合的捐贈者,而臺灣還沒有通過非親屬間器官捐贈相關法令,也沒有成立骨髓幹細胞資料庫,故而與臺灣的血液腫瘤科醫師多方奔走,並前來請求慈濟成立資料庫。在徵詢醫療專業意見後,專家都表示骨髓移植是有效治癒血癌的方法,然而民眾對骨髓移植很陌生,也感到害怕;但為了救人,慈濟願意承擔。

在慈濟人長久以來用心宣導、勸捐之下,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二十八年以來,已登記志願捐贈者逾四十五萬人,接受慈濟骨髓幹細胞捐贈移植的病患超過六千人。

「回想過去,我也覺得自己很大膽,但也很佩服自己,沒人敢做的事,我就決定要做了;把握了那一瞬間的一念心,確認是應該做的事,方向對了,就要往前走。如果再稍微想一下,那一分熱忱可能就消失了,已經對準的方向也會模糊。所以總是對大家說,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如果再停一下、考慮一下,容易變得三心二意,遲遲無法決定去做。」

「三心二意,在做與不做之間徘徊的時候,最佳的時機與因緣就過去了,也失去了提升我們生命價值的機會。所以,我們平時就要了解很多的道理,要對自己有信心,但是方向一定要對準,要很正確,如此我們把握因緣,造就功德,成就福緣;若是沒有對準方向,差之毫釐則失以千里。所以要建立正知、正見、正念、正信,所做的事都是利益眾生,這就是慈濟五十多年走過來的路。感恩慈濟人有共同的信念,人多、力大,成就了諸多造福人群的功德。」

北區第十五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提到慈濟人平時互動常說「感恩」,這是最好的祝福,有助人間祥和。也再次感恩慈濟人以堅定的志願來護持志業,付出無所求,還由衷感恩有機會可以幫助人。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親自投入也邀約人人共同投入;慈濟世界是感恩的世界,是修菩薩行的人間道場。

敬法、重法、法入心

第一階段的歲末祝福行腳已至尾聲,十二月五日,上人於北區第十六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談到,自從去年度的歲末祝福行腳之後,因為防疫之故,一整年都沒有外出行腳,所幸臺灣本土疫情趨緩,大致平安,歲末還能行腳出來探望各地的弟子們,向弟子們報平安、說慈濟事;也感恩大家這一年來發揮大愛能量,沒有因為疫情而停歇,反而更踴躍地關心臺灣、關心天下事。

此行從北部到中部,再從中部返回新店靜思堂,每一場歲末祝福典禮,都看到人人的「合」,大家虔誠入經藏,身、口、意相合,萬眾一心。上人提及莫三比克本土志工在露天的愛灑活動中,用簡單的道具演出悉達多太子出王城,見到人間苦相而發心修行的故事,以及《法華經》火宅喻。「他們的真誠用心,讓我看到最好的演員,最隆重的劇場。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他們把《法華經》的精神演得很有模樣,很真、很實在。」

「慈濟人借重科技,聞法、說法、傳法。在這個時代,要聽聞佛法很簡單,但是大家仍然要敬法、重法,不能因為打開電視或電腦,連上網路就能聞法,就覺得現在不聽法也沒關係,起了輕慢心;或是讓播放器播放師父說法的影音,卻沒有認真聽,一邊聽一邊做著自己的事,或與旁人嘻笑等等,沒有聽法的誠意,法也難以入心。」

於北區志工感恩會中,上人肯定師兄師姊平時「薰法香」,已經把法吸收入心,不枉自己天天對大家嘮嘮叨叨,大家都很尊重師父,而且是尊師重道,讓自己真正接受到人人的法供養─大家聽了師父所說而能理解、受用,落實生活,用於待人接物,遇到境界時用法自我開解,得到很圓滿的結果。聽了大家的分享,就是將聞法的功德回向給師父,這分法的供養,師父都接受到了,覺得此生無憾,而且很有價值!

剛剛聽到志工用心製作歲末祝福道具,其中用環保回收物做出精巧的螢火蟲燈具,讓上人十分讚歎。「你們為什麼會這麼用心呢?因為愛師、敬師,尊重師父說的法,聽了就很用心地做出來,我認為這是最誠意的供養。」

「我過去常說此生不接受供養,但是我這一生接受到的供養最多,而且是每一時刻、每一階段,都受到了至高、至大、至長的供養─人人長久以來用盡心思,用最高的敬意要來供養師父。」上人表示自己也很敬愛慈濟人,大家自從投入慈濟就堅定道心,精進不懈。就像最初只有一隻螢火蟲在黑夜中發出微弱的光芒,隨後一隻再一隻陸續跟進,不斷有新加入者,每一個新進者都自動融入群體,一整群螢火蟲構成讓人無法忽視的美景,群策群力造福、集智慧;又如小螞蟻要翻越須彌山,雖然路途遙遠,但是大家朝著山頂前進,到達一站又一站的「化城」,過程中不斷地累積福慧,直到「寶處在近」,已經可以看到目標,就再鼓起精神力量往前邁進。

「這幾天為完成培訓的委員、慈誠授證,有一群年輕人走過我的面前,都會說:『上人,您的孩子回來了。』是啊,一個個慈青孩子都回來了,不是窮子,而是豐富人生,回歸了菩薩道場,在這個化城集會。我們有志一同,集會之後,即使各有因緣,年輕人各奔前程,在每一個落腳處,又會帶動出一群閃閃發亮的螢火蟲,將來也會自四面八方飛回來,回歸人人本具的佛性,也就是菩薩道的盡頭,覺悟成佛。」

上人說,慈濟從慈善、醫療、教育到人文,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都是「化城」,鼓勵著慈濟人從一處化城再走往下一處化城,終將歸於「寶處」。菩薩道不只有自己要走,必須廣邀天下善士同耕福田,所以呼籲「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人人付出無所求,就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在污濁的娑婆世界成就菩薩,將蓮子播入污泥中,種子萌芽以後,莖葉浮上水面,花開同時見果,清淨、美麗的蓮花可以淨化與美化遍布污泥的水池。

禪宗「拈花微笑」的公案,說的是迦葉尊者見到佛陀拈花而微笑,師徒無聲對話,彼此心意相通。上人表示現在自己也體會到,佛陀覺悟的那一剎那,通達宇宙、人間的所有狀態,其心和宇宙合而為一,慈悲心與智慧相合,悲智雙運走入人間。聞法要契合於心,真正相契,心才能夠合起來。

「和遼闊無邊的宇宙相較,我們很渺小,但是我們很幸運,百千萬劫難遭遇的微妙法,我們在這個時候聽到了,還能身體力行。所以我天天都感恩此時因緣會合,可以將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所說的微妙法引入人心。人人的心中都有靈山塔,請大家用心自我觀照,照出自心的靈山,把握因緣殷勤精進,日日在靈山塔下福慧雙修。」

六至七日 守志奉道

12.6~7《農十一月‧初三至初四》

【靜思小語】發心不隨著時間消減,而是長成庇蔭眾生的大樹,不只是小花小草。

以善傳家,和樂融融

十二月六日,宜蘭區第二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上人叮嚀新受證的委員師姊與慈誠師兄,恆持佛心師志,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學佛是為了學得佛心,而非求佛保佑,假如完全沒有付出,就無法憑空求得福報;假如心不虔誠,禮佛也只是一個表面動作而已,要用尊重、虔誠的心禮敬三寶,這樣的動作才有價值。

「授證和給大家福慧紅包時,每一位來到我面前,師父都是聲聲虔誠祝福。我現在要發出聲音是很不簡單,但是我都對每一位很用力地說『祝福你』,很用力、很虔誠、發自內心。因為我很感恩,因為有各位菩薩最初的發心,多年來身心投入,才能有如今的慈濟。」

上人教大家自我盤點,從發心開始,已經做了多少慈濟事?投入的時間愈長,理應做得愈多;最初投入時的熱忱,不應隨著時間消減,還是要用積極的態度向大眾募心募愛,邀約人人一起行菩薩道,用佛陀教育的慈悲喜捨精神救度苦難人。大家在慈善訪視中見苦知福,也要自我警惕,在人與人之間多結福緣、廣結善緣。

上人說,在座大多是有福人,與此生的家庭有好因緣,另一半很支持、孩子很孝順,家庭和睦;如果此時把握好緣、福緣,帶動家人共同投入慈濟,全家都走在菩薩道上,共知、共覺,福慧雙修,就更圓滿了。父母願意布施,孩子隨喜完成父母的心願,孩子就完成了孝道,同時行善造福。如此代代相傳,這個家庭永遠和樂融融,而且家庭成員都是慈濟人,以善傳家。

上人提到北部有一對夫婦賣水煎包,他們租屋而居,一直以來努力工作,就是想要買房子,讓子孫有安定的住處。後來接觸慈濟,知道慈濟要在花蓮蓋醫院,認為買房子的錢再賺就有,護持慈濟建院的因緣稍縱即逝,故而毅然將已經存了一筆數目的購屋基金捐出。從此陸陸續續為家人圓滿了二十幾個榮董,連女婿、孫婿都帶入慈濟。

「所以師父常常說,井水是汲不乾的。他們不斷地把辛苦工作的積蓄捐出,兒孫自有兒孫福,沒有因此餐風露宿,還跟著父母、祖父母走入慈濟。三十多年來,他們的發心不變、道心堅定,很令人感動!昨天還有一位九十幾歲的老菩薩提了一籃珠寶,說要捐出來義賣,護持慈濟捐贈新冠疫苗;年紀這麼大了,很願意捨,讓我很感動,所感動的是他們的誠意。這次行腳,在各地的見聞,真的讓我很感動,弟子們就如同在做『活功德』給我,我接收到了。」

上人說起早年曾經聽過一位老太太要求子孫們為她做「活功德」,不要等她往生之後再操辦法事,而是現在就請法師來為她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陸法會,施粥飯濟貧等等。老太太說,往生後子孫為她把後事做得再好,她都看不到;趁她還健康,一切都安排好、做好,看了很安心、很滿意,等到自己真正往生以後,就安安靜靜地送她走就可以,什麼都不必再做。

「我對每一位慈濟人都很感恩,感恩彼此有過去的因緣,現在共聚在慈濟,看到人人精進,還要叮嚀大家把這分因緣帶到未來,來生來世接續力行菩薩道,這是師父對大家的交代。就像那位老菩薩做活功德,我這個時候不需要你們如何做,只是要你們真誠立志,守志奉道。」

上人勉勵師兄師姊,守志奉道才能讓心中的這顆種子長成庇蔭眾生的大樹,繼續產生無量種子;如果無法堅持道心,這顆種子充其量只能長出小草、小花。所以請大家守好志願,聞法、入經藏,要讓法「入骨三寸」,踏實、精進力行菩薩道,福慧增長。

下午離開宜蘭,於傍晚抵達精舍,常住二眾接駕,圓滿為期三十五天行腳行程

12.6~7《農十一月‧初三至初四》

【靜思小語】發心不隨著時間消減,而是長成庇蔭眾生的大樹,不只是小花小草。

以善傳家,和樂融融

十二月六日,宜蘭區第二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上人叮嚀新受證的委員師姊與慈誠師兄,恆持佛心師志,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學佛是為了學得佛心,而非求佛保佑,假如完全沒有付出,就無法憑空求得福報;假如心不虔誠,禮佛也只是一個表面動作而已,要用尊重、虔誠的心禮敬三寶,這樣的動作才有價值。

「授證和給大家福慧紅包時,每一位來到我面前,師父都是聲聲虔誠祝福。我現在要發出聲音是很不簡單,但是我都對每一位很用力地說『祝福你』,很用力、很虔誠、發自內心。因為我很感恩,因為有各位菩薩最初的發心,多年來身心投入,才能有如今的慈濟。」

上人教大家自我盤點,從發心開始,已經做了多少慈濟事?投入的時間愈長,理應做得愈多;最初投入時的熱忱,不應隨著時間消減,還是要用積極的態度向大眾募心募愛,邀約人人一起行菩薩道,用佛陀教育的慈悲喜捨精神救度苦難人。大家在慈善訪視中見苦知福,也要自我警惕,在人與人之間多結福緣、廣結善緣。

上人說,在座大多是有福人,與此生的家庭有好因緣,另一半很支持、孩子很孝順,家庭和睦;如果此時把握好緣、福緣,帶動家人共同投入慈濟,全家都走在菩薩道上,共知、共覺,福慧雙修,就更圓滿了。父母願意布施,孩子隨喜完成父母的心願,孩子就完成了孝道,同時行善造福。如此代代相傳,這個家庭永遠和樂融融,而且家庭成員都是慈濟人,以善傳家。

上人提到北部有一對夫婦賣水煎包,他們租屋而居,一直以來努力工作,就是想要買房子,讓子孫有安定的住處。後來接觸慈濟,知道慈濟要在花蓮蓋醫院,認為買房子的錢再賺就有,護持慈濟建院的因緣稍縱即逝,故而毅然將已經存了一筆數目的購屋基金捐出。從此陸陸續續為家人圓滿了二十幾個榮董,連女婿、孫婿都帶入慈濟。

「所以師父常常說,井水是汲不乾的。他們不斷地把辛苦工作的積蓄捐出,兒孫自有兒孫福,沒有因此餐風露宿,還跟著父母、祖父母走入慈濟。三十多年來,他們的發心不變、道心堅定,很令人感動!昨天還有一位九十幾歲的老菩薩提了一籃珠寶,說要捐出來義賣,護持慈濟捐贈新冠疫苗;年紀這麼大了,很願意捨,讓我很感動,所感動的是他們的誠意。這次行腳,在各地的見聞,真的讓我很感動,弟子們就如同在做『活功德』給我,我接收到了。」

上人說起早年曾經聽過一位老太太要求子孫們為她做「活功德」,不要等她往生之後再操辦法事,而是現在就請法師來為她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陸法會,施粥飯濟貧等等。老太太說,往生後子孫為她把後事做得再好,她都看不到;趁她還健康,一切都安排好、做好,看了很安心、很滿意,等到自己真正往生以後,就安安靜靜地送她走就可以,什麼都不必再做。

「我對每一位慈濟人都很感恩,感恩彼此有過去的因緣,現在共聚在慈濟,看到人人精進,還要叮嚀大家把這分因緣帶到未來,來生來世接續力行菩薩道,這是師父對大家的交代。就像那位老菩薩做活功德,我這個時候不需要你們如何做,只是要你們真誠立志,守志奉道。」

上人勉勵師兄師姊,守志奉道才能讓心中的這顆種子長成庇蔭眾生的大樹,繼續產生無量種子;如果無法堅持道心,這顆種子充其量只能長出小草、小花。所以請大家守好志願,聞法、入經藏,要讓法「入骨三寸」,踏實、精進力行菩薩道,福慧增長。

下午離開宜蘭,於傍晚抵達精舍,常住二眾接駕,圓滿為期三十五天行腳行程

八至九日 黑暗中光芒閃爍

12.8~9《農十一月‧初五至初六》

【靜思小語】一群螢火蟲可以照亮一方,群體的力量才能永續。

萬物皆有妙用

十二月八日聆聽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分享,上人感恩林欣榮院長帶動跨科室合和互協投入研發,不為營利,只希望有益人體健康;剛剛看到中醫科技展中的能量光場儀可以測出人體的光,聯想到佛典形容佛陀眉間放光,照徹三界;期待醫療科學研究會合佛法道理,讓大眾更加了解人間大地的生態。

「佛陀覺悟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意思就是說萬物都有其生命的價值,萬物都有妙用,可以發揮良能。所以我很期待慈院團隊把握因緣,分析各種植物對人體的效用,做出更多有益人間的醫藥研發。」

上人與常住師父們談及對於藥草研究的期望:「林院長談淨斯本草飲雖然含有八種藥草成分,但主要是艾草與茉草在發揮功效。說起來這些植物過去大家覺得是不起眼的小草,也不認識它,而我們發現它對人體有用,會合專業人員分析研究,發現它有大功效。也期待趕快廣為運用在人間,讓缺醫缺藥、貧病苦難人能有因緣受用得到。」

上人說,現在對植物成分研究已經有一個方向,加上醫療學術印證,請大家把握因緣,再接再厲。淨斯有研發團隊,醫療、教育志業也有相關團隊,少數人成不了事,人與人之間、團隊與團隊之間要會合起來,用群體的力量才能永續。「我常常提起『螢火蟲』的理念,只有一隻螢火蟲,任憑再如何閃爍,也難以讓人注意到,要有一整群螢火蟲,很快就能讓人看到,而且能照亮一方。請大家提起螢火蟲的精神,人人相互尊重,彼此互愛,合心協力共同圓滿。」

菩薩道大事記

十二月九日,上人與文史處主管談到,慈濟讓佛教融入人群,而且引導人群往正確的方向開道鋪路;這條逾半世紀的人間菩薩道,值得用心梳理其發展脈絡,並且展示於公眾面前。

上人提到這次歲末祝福行腳三十五天,每天都有幾百個連線點的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同步聆聽各地法親分享,以及師父對大家說的話,有時候高達二、三十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上線參與。

「我常常說我的一秒鐘等於八萬六千四百秒,只要大家接上網路線,不論在哪一個時區都可以同時聽得到。像是臺灣清晨五點半『薰法香』,有的海外慈濟人是半夜起床聞法,有的是上午或傍晚,大家同時精進。連線點和人數也是值得記錄、整理的數據與事記。」

過去慈濟人「藍天白雲」整齊列隊前往災區賑災的形象,曾經被形容為「藍螞蟻」;上人最近則形容慈濟人如同「火金姑」,也就是螢火蟲,以群體一閃一閃的柔和光芒,為黑暗中的眾生引路。

與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提及慈濟能夠做這麼多事,是因為有群體的力量、大眾的力量,要有很多人會合起來;慈濟人用生命做慈濟,是無法用金額數據統計的寶貴價值,在有形的、可統計的數據部分,則要明確地統整出來。

12.8~9《農十一月‧初五至初六》

【靜思小語】一群螢火蟲可以照亮一方,群體的力量才能永續。

萬物皆有妙用

十二月八日聆聽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分享,上人感恩林欣榮院長帶動跨科室合和互協投入研發,不為營利,只希望有益人體健康;剛剛看到中醫科技展中的能量光場儀可以測出人體的光,聯想到佛典形容佛陀眉間放光,照徹三界;期待醫療科學研究會合佛法道理,讓大眾更加了解人間大地的生態。

「佛陀覺悟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意思就是說萬物都有其生命的價值,萬物都有妙用,可以發揮良能。所以我很期待慈院團隊把握因緣,分析各種植物對人體的效用,做出更多有益人間的醫藥研發。」

上人與常住師父們談及對於藥草研究的期望:「林院長談淨斯本草飲雖然含有八種藥草成分,但主要是艾草與茉草在發揮功效。說起來這些植物過去大家覺得是不起眼的小草,也不認識它,而我們發現它對人體有用,會合專業人員分析研究,發現它有大功效。也期待趕快廣為運用在人間,讓缺醫缺藥、貧病苦難人能有因緣受用得到。」

上人說,現在對植物成分研究已經有一個方向,加上醫療學術印證,請大家把握因緣,再接再厲。淨斯有研發團隊,醫療、教育志業也有相關團隊,少數人成不了事,人與人之間、團隊與團隊之間要會合起來,用群體的力量才能永續。「我常常提起『螢火蟲』的理念,只有一隻螢火蟲,任憑再如何閃爍,也難以讓人注意到,要有一整群螢火蟲,很快就能讓人看到,而且能照亮一方。請大家提起螢火蟲的精神,人人相互尊重,彼此互愛,合心協力共同圓滿。」

菩薩道大事記

十二月九日,上人與文史處主管談到,慈濟讓佛教融入人群,而且引導人群往正確的方向開道鋪路;這條逾半世紀的人間菩薩道,值得用心梳理其發展脈絡,並且展示於公眾面前。

上人提到這次歲末祝福行腳三十五天,每天都有幾百個連線點的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同步聆聽各地法親分享,以及師父對大家說的話,有時候高達二、三十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上線參與。

「我常常說我的一秒鐘等於八萬六千四百秒,只要大家接上網路線,不論在哪一個時區都可以同時聽得到。像是臺灣清晨五點半『薰法香』,有的海外慈濟人是半夜起床聞法,有的是上午或傍晚,大家同時精進。連線點和人數也是值得記錄、整理的數據與事記。」

過去慈濟人「藍天白雲」整齊列隊前往災區賑災的形象,曾經被形容為「藍螞蟻」;上人最近則形容慈濟人如同「火金姑」,也就是螢火蟲,以群體一閃一閃的柔和光芒,為黑暗中的眾生引路。

與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提及慈濟能夠做這麼多事,是因為有群體的力量、大眾的力量,要有很多人會合起來;慈濟人用生命做慈濟,是無法用金額數據統計的寶貴價值,在有形的、可統計的數據部分,則要明確地統整出來。

十一日 最高的境界

12.11《農十一月‧初八》

【靜思小語】救拔眾生的苦,還要耐得住眾生的怨;輕安自在是修行至高的境界。

學佛是學佛的心

志學大愛農場志工團隊與上人座談,師兄師姊們分享投入農禪耕作的法喜。目前農場主要耕作物為稻米和茉草,具有農耕專業的曾天寶、康天德、林橙樂師兄提供各項技術指導,其中林師兄也帶動兒子共耕福田。屏東賴松勇師兄與同修邱桂珠師姊常駐農場打理大小事務,臺中團隊亦不定期前來承擔粗重的農耕工作。

上人開示:「每天用餐時,把碗端起來,心中就有無限感恩!要活就要吃,師父一直說『大哉教育,食事為大』,吃的事最大,要吃得飽,還要吃得營養充足,這是最重要的。聽著你們說農耕的甘苦談,每一位都是老闆或是坐辦公桌的,或是已經退休,可以在家享清福了;但是大家都很甘願、很歡喜地回來我們這個家,慈濟家庭實在很溫馨!」

上人期待大家回到這個家,可以靜下心來吸收法,在佛法中精進。但是何謂精進?真正的精進是要體會真諦道理,也要心有感受,身體力行,最重要的是成為「覺有情」的人間菩薩。所以要廣結善緣,不能只是獨善其身。菩薩法是佛陀到了晚年「開權顯實」,對大眾說的大乘真實法,指出修行不只是為了自己,利己同時要利他,利他才能真正利己。

「聞法修行,最重要的是真正有體會,能夠轉變想法與觀念,從而改善言行,轉變人生。是否真正有改變?走入人群與人互動,是最好的試驗。過去脾氣很不好,聽聞佛法而了解道理,但是境界一來,按捺不住又與人起衝突,這不算改變,也不算對佛法有真實的體會。如果說過去面對這個境界,會忍不住與人起衝突,而現在吞下來、忍下去,消化了,沒有放在心裏建立怨與仇的念,這才是真修行。」

上人指出修行是擴大愛、拉長情,學佛要學得佛陀的心,不僅要救拔眾生的苦,還要耐得住眾生的怨。如果沒有像佛陀的智慧,無法平等對待眾生,難免會起分別心,只和喜愛的人親近,排斥看不順眼的人。「有人與我們不只說話不投機,甚至針鋒相對,面前就有言語傷害,背後怨懟中傷,是非一大堆。對於這些傷害,我們如果一直耿耿於懷,就表示我們沒有忍。要有辦法將苦轉為甘,對於加諸於我們的傷害,我們的心不難過,而且回過頭來感恩這些人展現負面的言行來警惕我們,不要做出傷人的言行。這樣的人也是我們的老師,值得感恩。」

與菩薩眷屬共聚

「師父這輩子,生命自我盤點,對我自己沒有遺憾,雖然我還是凡夫,但是我沒有做到虧欠人的事。所以有的人說,看到師父就起歡喜心,這有大因緣在,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這是一股『人氣』。天有天氣、地有地氣,像是志學農場的土地被你們整理到現在種什麼都很好,就是將地氣整理好了。精舍的園地也是經過幾十年的耕作,包括樹木都長得高大健壯、枝葉旺盛,就是因為這裏的地氣、天氣、人氣,對於這些樹木來說,可以安穩、自在地成長。」

上人說,修行要修到無論外境如何,內心都很輕安,輕安是修行最至高的境界,沒有粗重的煩惱;而慈濟人能夠將法聽入心、落實人群,在人群複雜的習氣中還能保持輕安自在,這是一個很大的因緣,人人都有長情大愛。

在座師兄們投入慈濟幾十年,慈濟的大小勤務、賑災救難,大家都做過,真的是用照顧自己家的心態投入,人人都是真正的菩薩眷屬。「法親相處,就是與眷屬共聚;就像今天,你們把精舍當作家,師父也把你們當作家中的孩子,而且感受到你們真誠的孝心供養,很親切、很感恩!」

12.11《農十一月‧初八》

【靜思小語】救拔眾生的苦,還要耐得住眾生的怨;輕安自在是修行至高的境界。

學佛是學佛的心

志學大愛農場志工團隊與上人座談,師兄師姊們分享投入農禪耕作的法喜。目前農場主要耕作物為稻米和茉草,具有農耕專業的曾天寶、康天德、林橙樂師兄提供各項技術指導,其中林師兄也帶動兒子共耕福田。屏東賴松勇師兄與同修邱桂珠師姊常駐農場打理大小事務,臺中團隊亦不定期前來承擔粗重的農耕工作。

上人開示:「每天用餐時,把碗端起來,心中就有無限感恩!要活就要吃,師父一直說『大哉教育,食事為大』,吃的事最大,要吃得飽,還要吃得營養充足,這是最重要的。聽著你們說農耕的甘苦談,每一位都是老闆或是坐辦公桌的,或是已經退休,可以在家享清福了;但是大家都很甘願、很歡喜地回來我們這個家,慈濟家庭實在很溫馨!」

上人期待大家回到這個家,可以靜下心來吸收法,在佛法中精進。但是何謂精進?真正的精進是要體會真諦道理,也要心有感受,身體力行,最重要的是成為「覺有情」的人間菩薩。所以要廣結善緣,不能只是獨善其身。菩薩法是佛陀到了晚年「開權顯實」,對大眾說的大乘真實法,指出修行不只是為了自己,利己同時要利他,利他才能真正利己。

「聞法修行,最重要的是真正有體會,能夠轉變想法與觀念,從而改善言行,轉變人生。是否真正有改變?走入人群與人互動,是最好的試驗。過去脾氣很不好,聽聞佛法而了解道理,但是境界一來,按捺不住又與人起衝突,這不算改變,也不算對佛法有真實的體會。如果說過去面對這個境界,會忍不住與人起衝突,而現在吞下來、忍下去,消化了,沒有放在心裏建立怨與仇的念,這才是真修行。」

上人指出修行是擴大愛、拉長情,學佛要學得佛陀的心,不僅要救拔眾生的苦,還要耐得住眾生的怨。如果沒有像佛陀的智慧,無法平等對待眾生,難免會起分別心,只和喜愛的人親近,排斥看不順眼的人。「有人與我們不只說話不投機,甚至針鋒相對,面前就有言語傷害,背後怨懟中傷,是非一大堆。對於這些傷害,我們如果一直耿耿於懷,就表示我們沒有忍。要有辦法將苦轉為甘,對於加諸於我們的傷害,我們的心不難過,而且回過頭來感恩這些人展現負面的言行來警惕我們,不要做出傷人的言行。這樣的人也是我們的老師,值得感恩。」

與菩薩眷屬共聚

「師父這輩子,生命自我盤點,對我自己沒有遺憾,雖然我還是凡夫,但是我沒有做到虧欠人的事。所以有的人說,看到師父就起歡喜心,這有大因緣在,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這是一股『人氣』。天有天氣、地有地氣,像是志學農場的土地被你們整理到現在種什麼都很好,就是將地氣整理好了。精舍的園地也是經過幾十年的耕作,包括樹木都長得高大健壯、枝葉旺盛,就是因為這裏的地氣、天氣、人氣,對於這些樹木來說,可以安穩、自在地成長。」

上人說,修行要修到無論外境如何,內心都很輕安,輕安是修行最至高的境界,沒有粗重的煩惱;而慈濟人能夠將法聽入心、落實人群,在人群複雜的習氣中還能保持輕安自在,這是一個很大的因緣,人人都有長情大愛。

在座師兄們投入慈濟幾十年,慈濟的大小勤務、賑災救難,大家都做過,真的是用照顧自己家的心態投入,人人都是真正的菩薩眷屬。「法親相處,就是與眷屬共聚;就像今天,你們把精舍當作家,師父也把你們當作家中的孩子,而且感受到你們真誠的孝心供養,很親切、很感恩!」

十二日 佛法走入人間

12.12《農十一月‧初九》

【靜思小語】法能受用最寶貴,不但自我轉變也感悟他人,這就是佛法教育。

佛法教育,事理通達

宗教處海外會務組同仁報告美國中西部與中南部共八個州,從十二月十日晚間開始,接連二十四小時連續被三十二個龍捲風襲擊,創下了近一世紀以來龍捲風最密集的紀錄,而且移動路徑之遠,相當於繞完臺灣一圈,持續關心收集資料中。

參與晨語開示潤稿的常住師父們、丁章權師兄、邱麗卿以及陳珀玲師姊等人前來報告,上人表示,自己講述佛經,是希望讓大家通情達理,進而提升「覺有情」─很清楚、很明智,過去糊塗過的人生,現在不再糊塗,人與人之間不再起爭執。

上人說,法說得再深,能讓人受用最重要;若不受用,文章寫得再美也沒有用。大家用心整理的法,就要給人用的;自己講法,也是要轉變人們的看法。這幾十年來,有許多人因為投入慈濟,聽到了師父說了某一句話深感受用,轉變了心念與行為,改善了夫妻之間、與家人之間的互動,讓家庭和睦。所以說法是設方法教育人,而且很多人與師父有好緣,所以聽了師父說話就覺得很受用。也很感恩自己過去與這麼多人結好緣,否則擴及天下的慈濟事無從做起。

「法無法,無不是法。我都是講現在世間的事情,無法可根據的說不出來;要求得事理通達,讓大家能聽得懂,還可以用在日常生活,把錯誤的看法導正過來。所以我不必對慈濟人說,佛陀的時代如何,慈濟團體裏有很多脫離酗酒、賭博的典範人生可以學習;而這些改過自新的人就是接受了師父說的法,他們聽入心,就下定決心改變,又能去輔導犯了相同錯誤的人,人能改變人,也是依從佛法的教育。」

上人教導,整理開示文稿,論法就好,用量米、菜的大秤秤得輕重不差即可,不需要用到秤量金銀的戥子,分厘都要計較。「我也一再說過,我用『靜思法髓妙蓮華』為晨語講經內容命名,就是因為我不是依經文解說《法華經》,所說的是『靜思法髓』,無論談到哪一品停止,都是完整的精神理念。」

「在你們看起來,我總是念一念經文,很快就脫離內文,講我想要說的話,都是現在發生的人與事,就是為了要讓現在的人聽了能接受;我不是在文字中分析道理,像是因明學、唯識學等學術論述,可能有很多人很感興趣,但是我要傳達的是可以走入人間,人與人之間互動時用得到的法,所以會告訴大家,人間有這麼多種苦,我們可以如何救拔人間苦。」

上人指出,佛陀在經文中談天文、說地理,以現在的科學觀察與發現,可以印證佛經對宇宙、對世界的描述。「所以我們要讚歎佛陀的智慧,不是讓我們光是在那裏口舌對論。以此類推,我也常說,佛陀講經的時候沒有現場記錄,阿難尊者在佛陀入滅後所述的『如是我聞』經典,也同樣沒有文字記錄,是過一段時間以後,有智慧的人將口耳相傳的法文字化,文章寫得很美。我們就是依據這麼美的文章領會佛法道理,所以我們要尊重經文;讀經聞法,不是文字對我們說話,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通達道理。」

「我們如果了解這些道理,就要拿來運用,用來改變我們的壞習氣,這就是最寶貴的法。常有慈濟人分享:『我過去是怎樣壞,投入慈濟以後改變過來,親友都說我現在改得很好』,這就是見證,這就是法。會用法的人知道人間就是這樣,凡夫都有我執,總是堅持你錯、我對,很少說我錯、你對,總是都有『我』。大家要多看、多了解,不是只有了解文,也要了解人,人與人之間、事與事之間,是要由人來做事,要由人轉事,不是事來轉人;要用法修養德行,忖己德行的『忖』字旁邊是一個『心』,分寸的心態都要把握好,要好好思考有哪裏漏失,請大家要多用心!」

12.12《農十一月‧初九》

【靜思小語】法能受用最寶貴,不但自我轉變也感悟他人,這就是佛法教育。

佛法教育,事理通達

宗教處海外會務組同仁報告美國中西部與中南部共八個州,從十二月十日晚間開始,接連二十四小時連續被三十二個龍捲風襲擊,創下了近一世紀以來龍捲風最密集的紀錄,而且移動路徑之遠,相當於繞完臺灣一圈,持續關心收集資料中。

參與晨語開示潤稿的常住師父們、丁章權師兄、邱麗卿以及陳珀玲師姊等人前來報告,上人表示,自己講述佛經,是希望讓大家通情達理,進而提升「覺有情」─很清楚、很明智,過去糊塗過的人生,現在不再糊塗,人與人之間不再起爭執。

上人說,法說得再深,能讓人受用最重要;若不受用,文章寫得再美也沒有用。大家用心整理的法,就要給人用的;自己講法,也是要轉變人們的看法。這幾十年來,有許多人因為投入慈濟,聽到了師父說了某一句話深感受用,轉變了心念與行為,改善了夫妻之間、與家人之間的互動,讓家庭和睦。所以說法是設方法教育人,而且很多人與師父有好緣,所以聽了師父說話就覺得很受用。也很感恩自己過去與這麼多人結好緣,否則擴及天下的慈濟事無從做起。

「法無法,無不是法。我都是講現在世間的事情,無法可根據的說不出來;要求得事理通達,讓大家能聽得懂,還可以用在日常生活,把錯誤的看法導正過來。所以我不必對慈濟人說,佛陀的時代如何,慈濟團體裏有很多脫離酗酒、賭博的典範人生可以學習;而這些改過自新的人就是接受了師父說的法,他們聽入心,就下定決心改變,又能去輔導犯了相同錯誤的人,人能改變人,也是依從佛法的教育。」

上人教導,整理開示文稿,論法就好,用量米、菜的大秤秤得輕重不差即可,不需要用到秤量金銀的戥子,分厘都要計較。「我也一再說過,我用『靜思法髓妙蓮華』為晨語講經內容命名,就是因為我不是依經文解說《法華經》,所說的是『靜思法髓』,無論談到哪一品停止,都是完整的精神理念。」

「在你們看起來,我總是念一念經文,很快就脫離內文,講我想要說的話,都是現在發生的人與事,就是為了要讓現在的人聽了能接受;我不是在文字中分析道理,像是因明學、唯識學等學術論述,可能有很多人很感興趣,但是我要傳達的是可以走入人間,人與人之間互動時用得到的法,所以會告訴大家,人間有這麼多種苦,我們可以如何救拔人間苦。」

上人指出,佛陀在經文中談天文、說地理,以現在的科學觀察與發現,可以印證佛經對宇宙、對世界的描述。「所以我們要讚歎佛陀的智慧,不是讓我們光是在那裏口舌對論。以此類推,我也常說,佛陀講經的時候沒有現場記錄,阿難尊者在佛陀入滅後所述的『如是我聞』經典,也同樣沒有文字記錄,是過一段時間以後,有智慧的人將口耳相傳的法文字化,文章寫得很美。我們就是依據這麼美的文章領會佛法道理,所以我們要尊重經文;讀經聞法,不是文字對我們說話,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通達道理。」

「我們如果了解這些道理,就要拿來運用,用來改變我們的壞習氣,這就是最寶貴的法。常有慈濟人分享:『我過去是怎樣壞,投入慈濟以後改變過來,親友都說我現在改得很好』,這就是見證,這就是法。會用法的人知道人間就是這樣,凡夫都有我執,總是堅持你錯、我對,很少說我錯、你對,總是都有『我』。大家要多看、多了解,不是只有了解文,也要了解人,人與人之間、事與事之間,是要由人來做事,要由人轉事,不是事來轉人;要用法修養德行,忖己德行的『忖』字旁邊是一個『心』,分寸的心態都要把握好,要好好思考有哪裏漏失,請大家要多用心!」

十三日 結好人緣,圓滿好事

12.13《農十一月‧初十》

【靜思小語】去除習氣才能與人合,感恩在心最能得人和。

人間希望在於人

美國今年冬季氣候反常,夏威夷罕見地發出冬季暴風雪警報;在北部的蒙大拿州原本應該是白雪皚皚,卻有野火燎原,直逼民居;而中部有八個州遭到逾三十個龍捲風重創。

志工早會,上人開示,大風、大火的災難已經變成常態,威脅生命財產安全。莫以為這些發生災難的地方距離自己很遙遠,不需要關心;地球只有一個,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的情況愈來愈頻繁,如果不趕緊做出改變,災難會快速逼近,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上人慨嘆,雖然相同的話不斷地說,人們好像聽不大清楚,行為背道而馳;即使有人能響應,但是力量還不夠。「感覺世間的危機就如一片陰暗黑霧快速靠近,讓我很擔憂。最近一直提起的螢火蟲,晚間可以看到黑暗中有點點燦爛光明,構成一片美景,給人一種生機活躍的希望。哪怕再黑,還有光明的美景,所以我們要有自信,不斷地向大眾呼籲,一個人呼籲的聲音聽不到,就要三、五人,三、五萬人,三、四百萬人發心立願,發出響亮的聲音。一切的希望都在人!只要人人有心,好話不斷宣導,好事不斷來做,彼此勉勵,共同付出行動,人間豈會沒有希望呢?」

上人提到前天有師兄報告志學農場的耕作情形,農場土地是向政府租用的,原本是一大片荒地,還沒有整理之前雜草叢生;經過整地、開溝渠引水,已成良田,從荒地變寶地,可以出產稻米,還有肥美的芥菜、高麗菜等等。看著小小的菜籽長成這麼大株的蔬菜,總是覺得生命很奇妙!

「大地萬象,我們用心去看,可以看見不可思議的生態相。常說『相無相無不相』,例如心裏想著佛,心中就有一個佛的形象;心裏想著菩薩,就好像有菩薩在那裏,所以這是心造萬物。我們心中有佛,用佛心看人,人人皆是佛;心中有愛,人人就是菩薩,言行都能利益眾生。」

「天下有這麼多苦難人,我想要救,我的力不夠,就要廣邀大眾,多一個人投入就多一分力量;就像在志學農場,要讓荒蕪的大地變成良田,出產糧食供應人間,需要很多人用心、合力投入,所以真的要彼此感恩。」

「我們都在地球上生活,要照顧好地球,讓天地空間清淨。所以要不斷宣導,帶動每一個『我』,好事從我做起,好話從我說起,不斷地影響、帶動人人做好事,人間就有希望。我對自己也有希望,要不斷說、不斷做,去影響別人。不要想:我說了,你也不聽,我就不要說。這是不對的!要時常說、見到人就說,聽不聽,由你;說不說,是我自己的責任。」

「其實天下事,人人有責,生來人間就要負起『人』的責任。雖然我們的力量很微弱,但即使是螢火蟲也能發揮點滴的光為人照路,所以不要妄自菲薄。好人如果不肯做好事,天下就沒有好事了;好話我們如果不肯說,天底下就沒有道理可說了。所以人人都有辦法說道理,大家都能夠說法,所以不要輕視自己。」

上人說,此時正是需要人人出一分力的時候,只要做得到的,就算只有三兩力,也要盡這三兩的力;各人盡各人的力,合為半斤、十斤、百斤,盡力就是盡責任。

法脈根源不偏離

功德會董事會,上人開示「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學佛不能只在佛法名相上鑽研,更重要的是反觀自照,是否做到佛法的教導,並且「守志奉道」,認定方向就用心精進。

上人表示自己之所以創立功德會,就是為了做慈善,從最初幾位家庭主婦,每天出門買菜之前存下五毛錢當慈善基金開始做起,這就是法脈起源;不久為了蓋醫院,所以緊接著說「掘井人」,因為靠著每個月收功德會費來做救濟,就像挖水池儲水一樣,有朝一日水池乾了,就沒有辦法持續,所以要挖井,找到持續湧出的水源。而今臺灣的醫療志業已經很穩定,不僅能維持院內運作,還可以到海外義診。

慈濟志業從臺灣擴及海外,都不能忘記根源,「粽串」的總繩結要靠大家把握好,才能立足臺灣、宏觀天下。如果大家不在意法脈根源,或是方向偏差了,將來會出現徒具「慈濟」之名的機構,脫離了法脈精神,也如同脫離粽串的粽子,沒有與總繩結連接。所以一定要護法,守護好靜思法脈。

上人說,守好法脈的根源,才能綁好宗門的粽串,讓點亮希望的螢火蟲之光,從臺灣的發源地擴及世界各地。「不要輕視自己的點滴力量,黑暗中的小亮點,現在已經是『群』,不是孤星,是星群;希望全球地圖上的慈濟亮點可以更多、更密集,表示有愈多國家有慈濟人,而且就地接引人間菩薩,這樣法脈就有傳承,未來就有希望!」

「過去是我自己一個人開始,現在你們要設法以『群』的互動來推展。佛法說因緣,在創立功德會時,我什麼都不會,但是靠著因緣,大家真誠用心投入慈濟,人人的投入就是無限量的資源。」上人說,雖然人的力量很微弱,但是真誠發願的願力,遍虛空法界,尤其群體的力量很強大,只要每個人有共同的方向,就可以凝聚造福人間的大力量。所以作為發源地,光芒不但不能減弱,還要加強,才能不斷地啟發人、帶動人;人多,福就大,才能夠連接起全球的脈絡,讓天下有福氣。

上人鼓勵弟子們,修行不能只是「獨善其身」,不過要在人群中會合「群力」,首先要去除自己的習氣,才能與人結好緣;修行本來就要修得「大圓鏡智」,但是任憑優點再多,缺了人緣,永遠都圓滿不了,利益人間的好事就沒有辦法完成。自我反省之後要真誠懺悔、修除習氣,否則就像一整塊白布染了污點,不能畫出一整幅優美的圖;煩惱未除、心有雜念,永遠達不到「大圓鏡智」。

習氣難改,所以常常與人對立、結不好的緣,要做事的時候就會有諸多障礙。上人指出障礙不是別人給的,都是自作自受、自造障礙,所以要常常自我檢討。有知識很好,但是不及智慧之好,如果有豐富的知識卻帶著煩惱,容易與人起爭執;有智慧的人沒有煩惱、心境單純,可以會合眾力成事,所以常常教大家轉煩惱為智慧。「做事要如法、不犯法,人緣就要圓,除了自己要清淨以外,對人還是要圓融,否則難免得罪人,做事會有障礙,總是期待大家修行要先把自己修好。」

慈濟從竹筒歲月募集點滴愛心、「掘井人」直到現在,幾十年來以源源不絕的泉水潤澤群生,一點一滴滋潤大地,使大地有生機。所以莫輕點滴、不忘根源,不要忘記任何人一分一滴的力量付出,對任何人都要感恩。如果常常心存感恩,待人處事就會很圓滿;「感恩」二字常常放在心裏,最能得人和,很多人在和氣中共事就是「美」。用真誠的心與眾和合,借力使力去付出而得以圓滿,就是真善美。

上人說,慈濟如同一口古井,已經湧出井水,大家都有責任保護這口古井不受污染,永恆地供應清水給眾生。請大家要立志,「守志奉道,其道甚大」,不要「博聞愛道」,搬弄口舌徒然造業,要用智慧體會人人本具佛性,對自己「守志奉道」,尊重對待每一個人,同時也是愛惜自己的慧命。

12.13《農十一月‧初十》

【靜思小語】去除習氣才能與人合,感恩在心最能得人和。

人間希望在於人

美國今年冬季氣候反常,夏威夷罕見地發出冬季暴風雪警報;在北部的蒙大拿州原本應該是白雪皚皚,卻有野火燎原,直逼民居;而中部有八個州遭到逾三十個龍捲風重創。

志工早會,上人開示,大風、大火的災難已經變成常態,威脅生命財產安全。莫以為這些發生災難的地方距離自己很遙遠,不需要關心;地球只有一個,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的情況愈來愈頻繁,如果不趕緊做出改變,災難會快速逼近,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上人慨嘆,雖然相同的話不斷地說,人們好像聽不大清楚,行為背道而馳;即使有人能響應,但是力量還不夠。「感覺世間的危機就如一片陰暗黑霧快速靠近,讓我很擔憂。最近一直提起的螢火蟲,晚間可以看到黑暗中有點點燦爛光明,構成一片美景,給人一種生機活躍的希望。哪怕再黑,還有光明的美景,所以我們要有自信,不斷地向大眾呼籲,一個人呼籲的聲音聽不到,就要三、五人,三、五萬人,三、四百萬人發心立願,發出響亮的聲音。一切的希望都在人!只要人人有心,好話不斷宣導,好事不斷來做,彼此勉勵,共同付出行動,人間豈會沒有希望呢?」

上人提到前天有師兄報告志學農場的耕作情形,農場土地是向政府租用的,原本是一大片荒地,還沒有整理之前雜草叢生;經過整地、開溝渠引水,已成良田,從荒地變寶地,可以出產稻米,還有肥美的芥菜、高麗菜等等。看著小小的菜籽長成這麼大株的蔬菜,總是覺得生命很奇妙!

「大地萬象,我們用心去看,可以看見不可思議的生態相。常說『相無相無不相』,例如心裏想著佛,心中就有一個佛的形象;心裏想著菩薩,就好像有菩薩在那裏,所以這是心造萬物。我們心中有佛,用佛心看人,人人皆是佛;心中有愛,人人就是菩薩,言行都能利益眾生。」

「天下有這麼多苦難人,我想要救,我的力不夠,就要廣邀大眾,多一個人投入就多一分力量;就像在志學農場,要讓荒蕪的大地變成良田,出產糧食供應人間,需要很多人用心、合力投入,所以真的要彼此感恩。」

「我們都在地球上生活,要照顧好地球,讓天地空間清淨。所以要不斷宣導,帶動每一個『我』,好事從我做起,好話從我說起,不斷地影響、帶動人人做好事,人間就有希望。我對自己也有希望,要不斷說、不斷做,去影響別人。不要想:我說了,你也不聽,我就不要說。這是不對的!要時常說、見到人就說,聽不聽,由你;說不說,是我自己的責任。」

「其實天下事,人人有責,生來人間就要負起『人』的責任。雖然我們的力量很微弱,但即使是螢火蟲也能發揮點滴的光為人照路,所以不要妄自菲薄。好人如果不肯做好事,天下就沒有好事了;好話我們如果不肯說,天底下就沒有道理可說了。所以人人都有辦法說道理,大家都能夠說法,所以不要輕視自己。」

上人說,此時正是需要人人出一分力的時候,只要做得到的,就算只有三兩力,也要盡這三兩的力;各人盡各人的力,合為半斤、十斤、百斤,盡力就是盡責任。

法脈根源不偏離

功德會董事會,上人開示「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學佛不能只在佛法名相上鑽研,更重要的是反觀自照,是否做到佛法的教導,並且「守志奉道」,認定方向就用心精進。

上人表示自己之所以創立功德會,就是為了做慈善,從最初幾位家庭主婦,每天出門買菜之前存下五毛錢當慈善基金開始做起,這就是法脈起源;不久為了蓋醫院,所以緊接著說「掘井人」,因為靠著每個月收功德會費來做救濟,就像挖水池儲水一樣,有朝一日水池乾了,就沒有辦法持續,所以要挖井,找到持續湧出的水源。而今臺灣的醫療志業已經很穩定,不僅能維持院內運作,還可以到海外義診。

慈濟志業從臺灣擴及海外,都不能忘記根源,「粽串」的總繩結要靠大家把握好,才能立足臺灣、宏觀天下。如果大家不在意法脈根源,或是方向偏差了,將來會出現徒具「慈濟」之名的機構,脫離了法脈精神,也如同脫離粽串的粽子,沒有與總繩結連接。所以一定要護法,守護好靜思法脈。

上人說,守好法脈的根源,才能綁好宗門的粽串,讓點亮希望的螢火蟲之光,從臺灣的發源地擴及世界各地。「不要輕視自己的點滴力量,黑暗中的小亮點,現在已經是『群』,不是孤星,是星群;希望全球地圖上的慈濟亮點可以更多、更密集,表示有愈多國家有慈濟人,而且就地接引人間菩薩,這樣法脈就有傳承,未來就有希望!」

「過去是我自己一個人開始,現在你們要設法以『群』的互動來推展。佛法說因緣,在創立功德會時,我什麼都不會,但是靠著因緣,大家真誠用心投入慈濟,人人的投入就是無限量的資源。」上人說,雖然人的力量很微弱,但是真誠發願的願力,遍虛空法界,尤其群體的力量很強大,只要每個人有共同的方向,就可以凝聚造福人間的大力量。所以作為發源地,光芒不但不能減弱,還要加強,才能不斷地啟發人、帶動人;人多,福就大,才能夠連接起全球的脈絡,讓天下有福氣。

上人鼓勵弟子們,修行不能只是「獨善其身」,不過要在人群中會合「群力」,首先要去除自己的習氣,才能與人結好緣;修行本來就要修得「大圓鏡智」,但是任憑優點再多,缺了人緣,永遠都圓滿不了,利益人間的好事就沒有辦法完成。自我反省之後要真誠懺悔、修除習氣,否則就像一整塊白布染了污點,不能畫出一整幅優美的圖;煩惱未除、心有雜念,永遠達不到「大圓鏡智」。

習氣難改,所以常常與人對立、結不好的緣,要做事的時候就會有諸多障礙。上人指出障礙不是別人給的,都是自作自受、自造障礙,所以要常常自我檢討。有知識很好,但是不及智慧之好,如果有豐富的知識卻帶著煩惱,容易與人起爭執;有智慧的人沒有煩惱、心境單純,可以會合眾力成事,所以常常教大家轉煩惱為智慧。「做事要如法、不犯法,人緣就要圓,除了自己要清淨以外,對人還是要圓融,否則難免得罪人,做事會有障礙,總是期待大家修行要先把自己修好。」

慈濟從竹筒歲月募集點滴愛心、「掘井人」直到現在,幾十年來以源源不絕的泉水潤澤群生,一點一滴滋潤大地,使大地有生機。所以莫輕點滴、不忘根源,不要忘記任何人一分一滴的力量付出,對任何人都要感恩。如果常常心存感恩,待人處事就會很圓滿;「感恩」二字常常放在心裏,最能得人和,很多人在和氣中共事就是「美」。用真誠的心與眾和合,借力使力去付出而得以圓滿,就是真善美。

上人說,慈濟如同一口古井,已經湧出井水,大家都有責任保護這口古井不受污染,永恆地供應清水給眾生。請大家要立志,「守志奉道,其道甚大」,不要「博聞愛道」,搬弄口舌徒然造業,要用智慧體會人人本具佛性,對自己「守志奉道」,尊重對待每一個人,同時也是愛惜自己的慧命。

二十九日 覺悟

12.29《農十一月‧二十六》

【靜思小語】能用智慧判斷對與不對,就是覺悟;人生無常,對的事情要及時去做。

環保菩薩智慧高

約上午九點半至十點四十五分,上人繞視「高雄靜思堂環保站」,環保菩薩們歡喜不已;一一參觀衣架、玻璃、紙類和紙容器、腳踏車輪胎、安全帽、塑膠袋、寶特瓶等分類拆解區,來到「二手衣」分類四級區,看到環保菩薩們認真剪布。

回程的散步途中,靜思鼓隊的年輕慈誠委員們列隊恭迎。接續上人突擊參觀廚房大寮,包括洗碗切菜區、打飯便當區,香積菩薩歡喜相迎。

高雄靜思鼓隊分享參與蔬食市集、青年品書會、歲末祝福、環保等活動心得。上人欣言,年輕人願意為社會人群付出,讓人看見希望:「未來的社會是你們的,需要年輕人延續造福人間的愛與善,永遠都有福氣來庇蔭人間。」

「愛的能量要不斷擴大,最重要就是智慧,要懂得轉生命為慧命,有智慧的生命才有辦法造人間的福。就如剛才到靜思堂後方環保站探視,我很佩服這些環保菩薩的智慧。環保站裏的回收物繁多,什麼種類都有,新舊交雜,他們分類得清清楚楚,整理得整整齊齊,樣樣都是寶,人人都在造福。」

上人提及上個月行腳到臺北,對大家談到慈濟人如同螢火蟲,雖然一隻螢火蟲的光很微弱,但是有一整群螢火蟲,就可以在黑暗中為人照路。全球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或大愛臺的報導聽到了,各自製作螢火蟲道具,藉著有形的道具顯示無形的精神理念,發願讓螢火蟲飛遍世界各地,為人群指路。

「現在科技發達,傳訊快速,慈濟人的智慧轉得很快,用各種方式傳法;人間無法不成事,無事不成法,但是需要有人用智慧去做出來。人心起一念善而行善,這一念就是智慧;若是一念偏差,就會造禍端。所以慈濟人設法為人間做教育,就是希望轉大家造禍端的心,變成造福人間的智慧。」

自不量力但懇切

從精舍行腳南下到今天是第九天了,明天將要前往臺南。上人與高雄知音合心、和氣組隊長座談時說,行腳到各地,感覺到每一個地區都有每一個地區的特色,也就是當地的文化;雖然各地文化特色不同,但是各地慈濟道場都有相同的慈濟人文,是慈濟人發自內心、出自真誠所展現出來的善與美。真、善、美就是慈濟人共同和合起來的慧命。

上人說,無論是五十多年前,號召家庭主婦日存五毛錢,慈善志業從花蓮起步,直到現在捐助新冠病毒疫苗,以一般人的眼光看來都是自不量力之舉。「我這輩子為人間所做的事,只能夠說『自不量力』,但是我有很懇切、誠意的心,認定是對的、應該做的事就去做,不論誰都擋不住我。不管有錢或沒錢,『對的事,做就對了』!」

上人表示自己並非憑著一時衝動做事,而是用清淨無染的心,很細膩地評估、分析過。「師父的心很細膩,時常要求自己的心要真、要純,沒有污染。用純真的心,想到什麼事覺得需要做,就很懇切、很堅持要做下去。師父這輩子,為了做慈濟,開頭實在是步步艱難,遇到很多風風雨雨、是是非非。不過我自己會覺得,確實需要做的事情就要趕快做,因為眾生很需要,我們就要及時去做,有是非我自己承擔。」

「眾生有情,所有的動物都叫做有情眾生,貪生怕死、貪樂避難,不論是動物或人類皆是如此,但是人要多一個『覺』,所以佛陀教導我們如何覺悟,用智慧判斷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對的事情,就要及時去做。因為佛陀一直告訴我們人生無常,生命在呼吸間,所以要把握時間、利用生命。師父也很懇切地對大家說『來不及』,這時候更要說『做不及』了!因為現在人口很多,人多事就多;人多、事多,觀念就很複雜,行為就很混亂,世間更加惡濁。所以佛陀用菩薩法教育我們,教大家要覺悟,去除貪、瞋、癡、慢、疑五毒。」

「人與人之間要有感情,但是凡夫的情稍有偏差,麻煩很大,會受到無明纏身,就像一條繩子將我們纏住;我們要脫垢離塵,『塵』就是人間世事,回復清淨無染的心。」上人說,眾生皆有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只是應世間所需要,所以有各種形貌。「師父出家就要有出家的形象,而我出家是要認真於傳佛法;各人有各人的身分,各人在各人的崗位,在家庭要顧家庭,我們出家就要顧天下眾生的心。」

上人指出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是為了解決人間的各種問題而設立,所做的一切都在為大眾作示範,為人間做教育,都在淨化人心。「我們有正確的方向,正知、正見、正念、正語,結合起來,是一個真、實、誠、正,真心實意的團體,慈濟人走這條路,是遍及人間的菩薩道。」

「如果是用科學來分析佛學,真的有很多相應之處,可以分析到很細膩。但是我們有多少時間去分析呢?師父說話總是開門見山,教大家說好話、做好事、走好路,利益眾生的事,做就對了。佛法是真的很適合人間,落實在生活中,大家要多用心。」上人說,讀經要相應慈濟事,慈濟事相應佛法道理;慈濟人做慈濟事,是身體力行佛陀教育,也在人群中弘揚佛法,帶動人人聞法行道。

上人感恩各功能組的每一位師兄師姊,各自發揮良能照顧高雄靜思堂的大家庭,讓每一位法親都能很放心、很歡喜地做慈濟事;人人都用慈濟的心做慈濟的事,就是方向正確。請大家照顧好身體健康,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把握時間,在菩薩道上殷勤精進,在人、事、物中體會佛法,福慧雙修。

12.29《農十一月‧二十六》

【靜思小語】能用智慧判斷對與不對,就是覺悟;人生無常,對的事情要及時去做。

環保菩薩智慧高

約上午九點半至十點四十五分,上人繞視「高雄靜思堂環保站」,環保菩薩們歡喜不已;一一參觀衣架、玻璃、紙類和紙容器、腳踏車輪胎、安全帽、塑膠袋、寶特瓶等分類拆解區,來到「二手衣」分類四級區,看到環保菩薩們認真剪布。

回程的散步途中,靜思鼓隊的年輕慈誠委員們列隊恭迎。接續上人突擊參觀廚房大寮,包括洗碗切菜區、打飯便當區,香積菩薩歡喜相迎。

高雄靜思鼓隊分享參與蔬食市集、青年品書會、歲末祝福、環保等活動心得。上人欣言,年輕人願意為社會人群付出,讓人看見希望:「未來的社會是你們的,需要年輕人延續造福人間的愛與善,永遠都有福氣來庇蔭人間。」

「愛的能量要不斷擴大,最重要就是智慧,要懂得轉生命為慧命,有智慧的生命才有辦法造人間的福。就如剛才到靜思堂後方環保站探視,我很佩服這些環保菩薩的智慧。環保站裏的回收物繁多,什麼種類都有,新舊交雜,他們分類得清清楚楚,整理得整整齊齊,樣樣都是寶,人人都在造福。」

上人提及上個月行腳到臺北,對大家談到慈濟人如同螢火蟲,雖然一隻螢火蟲的光很微弱,但是有一整群螢火蟲,就可以在黑暗中為人照路。全球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或大愛臺的報導聽到了,各自製作螢火蟲道具,藉著有形的道具顯示無形的精神理念,發願讓螢火蟲飛遍世界各地,為人群指路。

「現在科技發達,傳訊快速,慈濟人的智慧轉得很快,用各種方式傳法;人間無法不成事,無事不成法,但是需要有人用智慧去做出來。人心起一念善而行善,這一念就是智慧;若是一念偏差,就會造禍端。所以慈濟人設法為人間做教育,就是希望轉大家造禍端的心,變成造福人間的智慧。」

自不量力但懇切

從精舍行腳南下到今天是第九天了,明天將要前往臺南。上人與高雄知音合心、和氣組隊長座談時說,行腳到各地,感覺到每一個地區都有每一個地區的特色,也就是當地的文化;雖然各地文化特色不同,但是各地慈濟道場都有相同的慈濟人文,是慈濟人發自內心、出自真誠所展現出來的善與美。真、善、美就是慈濟人共同和合起來的慧命。

上人說,無論是五十多年前,號召家庭主婦日存五毛錢,慈善志業從花蓮起步,直到現在捐助新冠病毒疫苗,以一般人的眼光看來都是自不量力之舉。「我這輩子為人間所做的事,只能夠說『自不量力』,但是我有很懇切、誠意的心,認定是對的、應該做的事就去做,不論誰都擋不住我。不管有錢或沒錢,『對的事,做就對了』!」

上人表示自己並非憑著一時衝動做事,而是用清淨無染的心,很細膩地評估、分析過。「師父的心很細膩,時常要求自己的心要真、要純,沒有污染。用純真的心,想到什麼事覺得需要做,就很懇切、很堅持要做下去。師父這輩子,為了做慈濟,開頭實在是步步艱難,遇到很多風風雨雨、是是非非。不過我自己會覺得,確實需要做的事情就要趕快做,因為眾生很需要,我們就要及時去做,有是非我自己承擔。」

「眾生有情,所有的動物都叫做有情眾生,貪生怕死、貪樂避難,不論是動物或人類皆是如此,但是人要多一個『覺』,所以佛陀教導我們如何覺悟,用智慧判斷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對的事情,就要及時去做。因為佛陀一直告訴我們人生無常,生命在呼吸間,所以要把握時間、利用生命。師父也很懇切地對大家說『來不及』,這時候更要說『做不及』了!因為現在人口很多,人多事就多;人多、事多,觀念就很複雜,行為就很混亂,世間更加惡濁。所以佛陀用菩薩法教育我們,教大家要覺悟,去除貪、瞋、癡、慢、疑五毒。」

「人與人之間要有感情,但是凡夫的情稍有偏差,麻煩很大,會受到無明纏身,就像一條繩子將我們纏住;我們要脫垢離塵,『塵』就是人間世事,回復清淨無染的心。」上人說,眾生皆有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只是應世間所需要,所以有各種形貌。「師父出家就要有出家的形象,而我出家是要認真於傳佛法;各人有各人的身分,各人在各人的崗位,在家庭要顧家庭,我們出家就要顧天下眾生的心。」

上人指出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是為了解決人間的各種問題而設立,所做的一切都在為大眾作示範,為人間做教育,都在淨化人心。「我們有正確的方向,正知、正見、正念、正語,結合起來,是一個真、實、誠、正,真心實意的團體,慈濟人走這條路,是遍及人間的菩薩道。」

「如果是用科學來分析佛學,真的有很多相應之處,可以分析到很細膩。但是我們有多少時間去分析呢?師父說話總是開門見山,教大家說好話、做好事、走好路,利益眾生的事,做就對了。佛法是真的很適合人間,落實在生活中,大家要多用心。」上人說,讀經要相應慈濟事,慈濟事相應佛法道理;慈濟人做慈濟事,是身體力行佛陀教育,也在人群中弘揚佛法,帶動人人聞法行道。

上人感恩各功能組的每一位師兄師姊,各自發揮良能照顧高雄靜思堂的大家庭,讓每一位法親都能很放心、很歡喜地做慈濟事;人人都用慈濟的心做慈濟的事,就是方向正確。請大家照顧好身體健康,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把握時間,在菩薩道上殷勤精進,在人、事、物中體會佛法,福慧雙修。

三十至三十一日 經就是道,道就是路

12.30~31《農十一月‧二十七至二十八》

【靜思小語】看見道路就起步去走,眼前有苦難人就及時扶助,不必等到成佛才來度眾生。

雙手萬能,廢棄物再生

十二月三十日近九點半離開高雄,十點多抵達岡山園區,近中午十二點抵達臺南靜思堂。臺南大愛幼兒園與臺南慈濟小學師生代表來獻上竹筒撲滿,幼兒園孩子並且展示相片,介紹他們所種的蔬菜,與上人溫馨互動。

臺南環保志工團隊前來分享,上人說,聽到大家述說各自的人生歷程,酸、甜、苦、辣,有各種滋味。無論過去如何,現在已經學佛、投入慈濟,要身體力行佛法,修行當菩薩。

「大家都沒有閒在家空白度日,每天到環保站付出,生命很有價值。師父自己也很盡心發揮功能,天天都把握時間,清晨起床以後,虔誠禮佛,接下來就很用心看經,思考我要用什麼方法,將深奧的佛法說給大家聽;我就要先了解社會上很多的事情,才可以告訴大家,現在天下有什麼大事,而佛陀告訴我們道理,教我們發心去付出。」

上人談及此時有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等國家的慈濟人,正在為水患、風災的賑災而奔忙,要儘快讓無家可歸、受災受凍的居民得到所需要的物資;還有一些國家地區冬令發放的物資當中,也有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的環保毛毯,所以從高雄來臺南的路程中,至岡山園區探視,就看到許多志工忙碌車縫、裁剪環保毛毯,要趕著製作裝箱運送到各地,讓受災人們得到來自臺灣的溫暖關懷。

「師父打從內心很佩服環保菩薩,不怕臭、不怕溼、不怕骯髒,仔細地分類,讓回收物乾乾淨淨,才能做出這麼高品質的物品;環保菩薩雙手萬能,可以做很多事,是很有用、很美的手。」上人說,臺灣環保志工的付出,透過網路、大愛臺以及慈濟刊物的報導,讓全球慈濟會眾看到了,也會學習效法,所以臺灣環保志工平時的付出,不只在照顧地球環境,也在對社會大眾做教育。

人人可為,最實用的法

十二月三十一日,臺南善化慈濟人報告「善化環保永續概念館」的布置,希望傳遞清楚的訊息,讓參訪者受到啟發與感動,且願意投入。八十歲的籃義雄師兄分享參與精舍主堂工程的感想,並有知音合心組隊師兄師姊溫馨分享。

上人感恩善化慈濟人將雜草叢生的荒地,變成人間菩薩道場,用心規畫布置,讓人踏上就心生歡喜,這片土地就是「歡喜地」;土地上花木扶疏,而且綠樹成蔭,也是一片「清涼地」。

上人肯定師兄師姊聞法入心,在布置道場時也將佛法融入其中、展現出來。「世間的道理學不盡,你們所分享的,師父有很多不曾聽過,有很多事情我不懂,所以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彌補,我聽了你們的分享,就吸收了很多新知;而你們每天晨間聽師父說話,也要認真聽、用心想:人與人之間要如何對待?要如何調伏煩惱雜念?當五根接觸五塵,要如何用意識去善解?例如眼根看到骯髒的廢棄物,身體要發揮力量去動作,將骯髒的變成乾淨的,化無用為有用。」

「知足心常樂,我真的很知足,心靈很滿足,所以時時感恩。現在科技發達,讓我在臺灣說話,全球各地的人都聽得到,真正能夠發揮淨化人心的力量。你們剛才的分享,也有許多人從海內外各地連線聆聽,你們也發揮了淨化人心的良能。」

「而且你們是那麼地尊重法,精進力行佛法。像籃居士(籃義雄師兄)把法聽入心,在社區道場導覽時,就能夠代替師父說法,信手拈來都可以提到師父現在說什麼。你們接引很多人來接觸慈濟,接觸到慈濟的環境,必定能聽到佛法、聽到你們介紹師父。所以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你們都是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將精神理念不斷傳下去。」

上人說,要淨化人心,只靠自己一人,是「無法度」,因為說的時間有限、範圍有限、聽得到的人有限;需要慈濟人聽了以後,隨處把握機會對人說法,才能使佛法「廣宣流布」。何況慈濟人不只是聞法、說法,還能行經、說道,所說的都能用自己所做的事來印證,讓人知道這是最實用的法,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對於天下、大地、人生,我們總是及時付出;慈濟之所以有幫助天下苦難的大力量,是靠我們平時向大眾募心募愛,點滴累積而來。也表示臺灣有福、臺灣平安,才有餘力去幫助國際。所以我們寧可發大願,救濟世間任何一個有需要的地方;能救人的人,才真是福中人。何況我們平時造福,福氣就如同保護膜,可以保護我們平安無災,或是重災輕受。期待大家聞法要接受、用心思考,通達道理;道能通,路才會寬廣。」

真實做到,也可以看到

臺南慈濟人分享品書會心得,人文真善美團隊報告配合文史處推展「資深委員、慈誠多寶塔」採訪紀錄專案,深入了解資深菩薩的生命故事。看見多幅老照片與影像,都是很寶貴的歷史鏡頭,上人有感而言,大家用真誠的心為慈濟活動、重要的志業事務拍攝相片,讓剎那成為永恆,也讓許多人的一念發心成就永恆。

「以前人說『人力定能勝天』,其實人力無法勝天,但是人的心願諸天所鑑;人人虔誠祈禱,心聲可以上達諸佛菩薩聽,何況慈濟人不是無中求有,而是信、願、行,大家共同一心,為了救助人間苦難而呼籲,得到人人的響應,人間菩薩不斷湧出,就有愈來愈大的力量,讓慈濟慈善關懷由近及遠。」

「就如螢火蟲的極微光不斷湧現,這一群螢火蟲也能讓人看得見,在昏暗中點亮一道希望的光芒。」上人說,慈濟人拉長情、擴大愛,不斷在人間凝聚愛心行善造福,接引眾生同行菩薩道,讓微如螢火的光芒從臺灣的一個點漸漸拉到國際間的許多國家,多個點構成多條線,愈接愈遠、愈擴愈大。所以「拉長情,擴大愛」不是空話,是慈濟人真實做到,也可以看得到的。

大家在品書會讀經典,可以對照自己平時在做的慈濟事,對佛法加深信心:「經典上的道理,我現在也做得到!」不必等到成佛才來度眾生,不必等到修成菩薩才要關懷眾生,「經就是道,道就是路」,從經典掌握方向、看見道路,就要起步去走;苦難人就在面前,可以及時去扶助,這條路要一面走、一面修,還可以與無數眾生結好緣,所以讀經聞法的見聞利益就在一念間。

12.30~31《農十一月‧二十七至二十八》

【靜思小語】看見道路就起步去走,眼前有苦難人就及時扶助,不必等到成佛才來度眾生。

雙手萬能,廢棄物再生

十二月三十日近九點半離開高雄,十點多抵達岡山園區,近中午十二點抵達臺南靜思堂。臺南大愛幼兒園與臺南慈濟小學師生代表來獻上竹筒撲滿,幼兒園孩子並且展示相片,介紹他們所種的蔬菜,與上人溫馨互動。

臺南環保志工團隊前來分享,上人說,聽到大家述說各自的人生歷程,酸、甜、苦、辣,有各種滋味。無論過去如何,現在已經學佛、投入慈濟,要身體力行佛法,修行當菩薩。

「大家都沒有閒在家空白度日,每天到環保站付出,生命很有價值。師父自己也很盡心發揮功能,天天都把握時間,清晨起床以後,虔誠禮佛,接下來就很用心看經,思考我要用什麼方法,將深奧的佛法說給大家聽;我就要先了解社會上很多的事情,才可以告訴大家,現在天下有什麼大事,而佛陀告訴我們道理,教我們發心去付出。」

上人談及此時有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等國家的慈濟人,正在為水患、風災的賑災而奔忙,要儘快讓無家可歸、受災受凍的居民得到所需要的物資;還有一些國家地區冬令發放的物資當中,也有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的環保毛毯,所以從高雄來臺南的路程中,至岡山園區探視,就看到許多志工忙碌車縫、裁剪環保毛毯,要趕著製作裝箱運送到各地,讓受災人們得到來自臺灣的溫暖關懷。

「師父打從內心很佩服環保菩薩,不怕臭、不怕溼、不怕骯髒,仔細地分類,讓回收物乾乾淨淨,才能做出這麼高品質的物品;環保菩薩雙手萬能,可以做很多事,是很有用、很美的手。」上人說,臺灣環保志工的付出,透過網路、大愛臺以及慈濟刊物的報導,讓全球慈濟會眾看到了,也會學習效法,所以臺灣環保志工平時的付出,不只在照顧地球環境,也在對社會大眾做教育。

人人可為,最實用的法

十二月三十一日,臺南善化慈濟人報告「善化環保永續概念館」的布置,希望傳遞清楚的訊息,讓參訪者受到啟發與感動,且願意投入。八十歲的籃義雄師兄分享參與精舍主堂工程的感想,並有知音合心組隊師兄師姊溫馨分享。

上人感恩善化慈濟人將雜草叢生的荒地,變成人間菩薩道場,用心規畫布置,讓人踏上就心生歡喜,這片土地就是「歡喜地」;土地上花木扶疏,而且綠樹成蔭,也是一片「清涼地」。

上人肯定師兄師姊聞法入心,在布置道場時也將佛法融入其中、展現出來。「世間的道理學不盡,你們所分享的,師父有很多不曾聽過,有很多事情我不懂,所以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彌補,我聽了你們的分享,就吸收了很多新知;而你們每天晨間聽師父說話,也要認真聽、用心想:人與人之間要如何對待?要如何調伏煩惱雜念?當五根接觸五塵,要如何用意識去善解?例如眼根看到骯髒的廢棄物,身體要發揮力量去動作,將骯髒的變成乾淨的,化無用為有用。」

「知足心常樂,我真的很知足,心靈很滿足,所以時時感恩。現在科技發達,讓我在臺灣說話,全球各地的人都聽得到,真正能夠發揮淨化人心的力量。你們剛才的分享,也有許多人從海內外各地連線聆聽,你們也發揮了淨化人心的良能。」

「而且你們是那麼地尊重法,精進力行佛法。像籃居士(籃義雄師兄)把法聽入心,在社區道場導覽時,就能夠代替師父說法,信手拈來都可以提到師父現在說什麼。你們接引很多人來接觸慈濟,接觸到慈濟的環境,必定能聽到佛法、聽到你們介紹師父。所以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你們都是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將精神理念不斷傳下去。」

上人說,要淨化人心,只靠自己一人,是「無法度」,因為說的時間有限、範圍有限、聽得到的人有限;需要慈濟人聽了以後,隨處把握機會對人說法,才能使佛法「廣宣流布」。何況慈濟人不只是聞法、說法,還能行經、說道,所說的都能用自己所做的事來印證,讓人知道這是最實用的法,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對於天下、大地、人生,我們總是及時付出;慈濟之所以有幫助天下苦難的大力量,是靠我們平時向大眾募心募愛,點滴累積而來。也表示臺灣有福、臺灣平安,才有餘力去幫助國際。所以我們寧可發大願,救濟世間任何一個有需要的地方;能救人的人,才真是福中人。何況我們平時造福,福氣就如同保護膜,可以保護我們平安無災,或是重災輕受。期待大家聞法要接受、用心思考,通達道理;道能通,路才會寬廣。」

真實做到,也可以看到

臺南慈濟人分享品書會心得,人文真善美團隊報告配合文史處推展「資深委員、慈誠多寶塔」採訪紀錄專案,深入了解資深菩薩的生命故事。看見多幅老照片與影像,都是很寶貴的歷史鏡頭,上人有感而言,大家用真誠的心為慈濟活動、重要的志業事務拍攝相片,讓剎那成為永恆,也讓許多人的一念發心成就永恆。

「以前人說『人力定能勝天』,其實人力無法勝天,但是人的心願諸天所鑑;人人虔誠祈禱,心聲可以上達諸佛菩薩聽,何況慈濟人不是無中求有,而是信、願、行,大家共同一心,為了救助人間苦難而呼籲,得到人人的響應,人間菩薩不斷湧出,就有愈來愈大的力量,讓慈濟慈善關懷由近及遠。」

「就如螢火蟲的極微光不斷湧現,這一群螢火蟲也能讓人看得見,在昏暗中點亮一道希望的光芒。」上人說,慈濟人拉長情、擴大愛,不斷在人間凝聚愛心行善造福,接引眾生同行菩薩道,讓微如螢火的光芒從臺灣的一個點漸漸拉到國際間的許多國家,多個點構成多條線,愈接愈遠、愈擴愈大。所以「拉長情,擴大愛」不是空話,是慈濟人真實做到,也可以看得到的。

大家在品書會讀經典,可以對照自己平時在做的慈濟事,對佛法加深信心:「經典上的道理,我現在也做得到!」不必等到成佛才來度眾生,不必等到修成菩薩才要關懷眾生,「經就是道,道就是路」,從經典掌握方向、看見道路,就要起步去走;苦難人就在面前,可以及時去扶助,這條路要一面走、一面修,還可以與無數眾生結好緣,所以讀經聞法的見聞利益就在一念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