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國小—方圓之間 薰陶美感

半世紀危樓拆除重建,
在圓形與方正之間感受平衡,
在空中平臺享受風的吹拂,
在創意的環境中激發美感。

半世紀危樓拆除重建,在圓形與方正之間感受平衡,在空中平臺享受風的吹拂,在創意的環境中激發美感。

我們是一群最勇敢、最優秀、最可愛的守護海洋小小兵!」

「咦,是誰在喊救命,前面有隻小海龜,我們快去看看!」

「哎呀,小海龜的鼻孔被吸管堵住了!」

這天是「臺東馬蘭劇團」的首次演出,臺東市馬蘭國小五年甲班學生蹲在黑幕後,高舉著雙手,生動地操作自己製作的道具與戲偶,有海洋小小兵、章魚醫生、各種海洋生物,以及可怕的塑膠垃圾。

海龜被吸管刺入鼻腔,海洋生物誤食閃閃發亮的塑膠碎片,由於無法消化而往生,種種觸目驚心的場景,轉化成輕鬆活潑的話劇,讓一年級的同學知道環保的重要性。

擔任主持人的許辰碩,表現落落大方;他看起來很鎮定,其實心裏很緊張,因為講稿到昨天才完成,但很開心順利完成演出。過去他參加童軍團淨灘,實際體會到垃圾撿不完的情形,所以家中很早之前就改用環保袋購物。

周欣葦則是負責操作海洋小小兵,也是這齣戲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她在美勞課或午休時間練習,回家也是一邊看劇本、一邊操偶,過程雖然辛苦,但全班一起討論,是一次很有趣的經驗。

負責指導的美勞老師孫嘉妤,陪伴學生們從一團亂到完成表演,「看到他們的進步,代表他們有認真練習。」孫嘉妤說,孩子們很喜歡有觀眾,也從中得到很大的成就感。

五年級學生自製布景、道具、劇本,甚至是有獎徵答的獎品,透過話劇,教導一年級的學弟妹愛護環境、減少使用塑膠製品。

小學生相約愛地球

劇團的演出,是馬蘭國小服務學習課程中的一環。負責帶領服務學習小組的學務主任方正儀表示,臺東靠海,臺灣也四面環海,因此學校期待讓小朋友認識海洋,進一步愛護環境。

方正儀分享,雖然劇團表演只有十分鐘,但對全校師生是第一次的嘗試;各科老師集結專長,音樂老師指導音樂班學生現場伴奏,國文老師結合劇本編寫及繪本導讀課程,引導學生逐步了解海洋,寫出完整故事,美勞老師引導學生製作與學習杖偶,並且將劇本變成立體呈現。

馬蘭國小的服務學習計畫邁入第二年,第一年與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合作,帶領當時的五年級學生到加路蘭海岸淨灘;從中驚訝發現,遠看很美麗的海灘,礁石縫隙內卻藏著許多垃圾;這些學生升上六年級,也利用戶外教學時間,到成功海洋環境教室學習。

 下學期的服務學習計畫,增加了三年級學生的學習方案,將美勞課結合自然課,讓小朋友認識海洋與植物,再製作蝶谷巴特裝飾廁所與校園。方正儀也正在規畫海洋電影院,預計利用午休時間播放海洋生態的影片,讓有興趣的孩子自由參加,希望他們能體認海洋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並喚起守護環境的心。

廊道間的拱圈設計,為校園點綴出不同風景,小朋友們開心在新教室學習。

建築發揮境教功能

根據臺東縣政府資料,馬蘭國小是最迫切需要改建的學校;第一排的老舊教室建於一九六八年,之後陸續加蓋,整體建物耐震係數相當低;外表雖然有重新裝修,內部毀損卻相當嚴重,鋼筋裸露在外,壁面處處斑駁。

校方商請在地建築師林坤層設計,但重建經費約九千多萬,縣府財政吃緊,預估三年後才能發包;直到慈濟接手,加速重建工程,二○一七年五月,包括教室、行政辦公室、廚房與視聽教室的教學大樓啟用。

「我很喜歡校舍的設計,色系沈穩,細節處呈現精緻的美感,這也是所謂的境教。」馬蘭國小張鳳珠校長說,校園位於市中心,學校腹地空間不多,建築保留原本前庭的設計,讓小朋友可以活動,感覺空間更寬敞;每間教室後陽臺設有洗手臺與工具間,教室裏還有一個半開放空間,讓班導師可以在科任課時準備課程,同時保有隱密性。

教室走廊與樓梯特別寬敞,下課時,學生們不用再像過去走一段路去操場活動,可直接在走廊上跳繩、嬉戲,或是到兩側延伸出去的弧形陽臺,觀賞遠方風景。

全新的教室,不只讓學生們安心就學,也期待能開闊視野,讓學習成為一件開心的事。

Q&A

專訪建築師林坤層
綠地與光影讓小朋友喜歡上學

林坤層

今年五十二歲,代表作品包括豐源國小、三間國小、新生國小、臺東水保局等,設計風格以活潑奔放著稱,多次榮獲國家卓越建設金質獎肯定。目前擔任縣府都市計畫委員。

問:馬蘭國小的設計頗具巧思,獲得師生肯定,當初應用了哪些想法?

答:我是臺東人,從外地回來也很久,如果設計不好,走在街上也擔心被罵,所以每個案子都戰戰兢兢。

馬蘭國小是師生密度非常高的學校,前半段建物非常老舊,但政府沒錢補強,除非是垮掉一半,才有可能馬上重建。身為臺東人,責無旁貸,應該把它做得更好。

造型都是因機能而生。不少外地建築師會使用大量鋼骨,看起來很有科技感,或是運用大量木頭,完工時都很漂亮,但臺東的環境氣候,可能不用兩年就全壞了,學校也要付出很大的維護管理成本。所以我的設計幾乎不會使用特殊材料,光是洗石子搭配塗料甚至一般油漆,就可以產生很多變化了。

在綠建築的設計上,還有將建物遮陽造型板作延伸,除了抵抗環境氣候的破壞,同時在烈日下產生陰影,創造出室內的舒適度;慈濟建築裏的斜屋頂,也是綠建築的一種,因為排水方便,同時也能增加屋面的空氣層,加上窗戶去產生對流,建物就會更加涼爽。

林坤層喜歡養鷹,無論再忙,每天都要帶著心愛的老鷹到郊區翱翔。

林坤層設計的豐源國小,成為臺東地標建築,吸引許多觀光客慕名而來。

問:馬蘭國小的造型和您過往作品風格有很大的不同,如何與校方、慈濟達成共識?

答:因為慈濟的建築邏輯重視對稱,中軸線、主樓一定要很清楚,呈現出平穩的樣貌;建築師就是在這個方框裏面,在相互允許之下,把設計能量爆發到最大。

考量馬蘭國小周圍都是年代久遠的社區,所以除了機能外,我很重視它跟社區的關係,不只是社區的門面,也要避免對社區產生壓迫感;特別是舊社區,道路狹小,校內腹地也不多,幾乎沒有綠地。所以我提出除了建築體以外,校園地面栽種草皮,同時也爭取空中平臺及大走廊,這是過去慈濟建築較少見的概念。

空中平臺就是讓每層樓的陽臺尺寸大一些,在轉角也塑造出這樣的空間,讓學生下課時不一定要到樓下,雨天也有空間可以活動。

我們最不允許的就是教室桌面有陽光照進來,亮暗差異會對學生視力造成影響;所以我們延伸走廊寬度,即使冬天的太陽壓的很低,也沒辦法照入教室。

我也設計垂直遮陽板,避免西曬;校園除了延續舊建築的ㄇ字型,讓畢業校友連結記憶,也能利用西曬產生的陰影面,創造出學童嬉戲的空間。

討論設計時,我還是會據理力爭。例如採用拱圈的設計,當四季晨昏的太陽照射下來,會有不同的光影,就不只是兩根柱子的線條;讓空間更浪漫,學生也會感受到自然的變化。在前一版的設計中,其實還有考量馬蘭國小是臺東唯一有音樂班的小學,欄杆設計呈現出鋼琴的弧形,創造光影的空間,不過這部分最後沒有被採納,就有些可惜。

感官刺激的薰陶,會慢慢影響一個人的美感;讓小朋友喜歡上學,這是建築師的責任。

特別加寬的走廊,除了避免日光直射教室桌面,也營造出嬉戲空間。

問:這是您第一次與慈濟基金會合作,是否有印象深刻的地方?

答:慈濟有一套很強的自主管理的方式,包括它的制度化,我覺得很嚴謹。過去我也有承接企業捐贈的學校建案,如臺塑、宏達電等,其實它們的邏輯也是一樣,希望把錢花在刀口上,將資金做最有效率的運用,民間力量大多是如此,這點是公部門沒辦法相比的。

慈濟在營建上已經非常專業,連外牆的洗石子都有明確配比;慈濟也很重視結構安全,採用高標準,不只打造能用五十年的建築,而是提高到百年以上。

我所設計的公共建築,包括正在進行的臺東縣消防局災害應變中心、先前的馬偕醫院,也都是提升安全層級,即使民房都倒了,這些建物都不能倒。慈濟對學校的期待也是如此,如果國家標準要求耐震係數高於一,慈濟會做到一點五甚至是二。

讓我覺得要鼓掌和敬禮的地方,是慈濟對環保的重視,除了一定要求是綠建築,也落實在小事情、小地方上。例如我們向公部門簡報,僅是書面資料就會花費不少錢印刷,但會議後就變成垃圾;但慈濟在會前即事先告知我們不要列印,而是投影報告,這點我很認同,因為我們主要目的是討論東西,把它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