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義國小─在藝術中培養人文精神

國樂團分部課練習時間,學生在走廊上重複加強自己主奏的段落。

新穎的藝才大樓佇立在近八十歲的老校,
明義國小激發花蓮學童音樂或舞蹈潛能,
更深植美感、負責、共享等人文精神。

新穎的藝才大樓佇立在近八十歲的老校,明義國小激發花蓮學童音樂或舞蹈潛能,更深植美感、負責、共享等人文精神。

尋常日的下午,明義國小校內,新落成的藝才大樓傳來教學的聲音。「La的音太高了,吹低一點……」孫晨翔一邊敲打著節拍,一邊指導吹嗩吶的學生,重複練習著樂曲。

今年二十七歲的孫晨翔,兩年前來到花蓮市明義國小,擔任國樂班術科老師。他畢業於臺南藝術大學國樂系碩士班,擁有扎實的音樂訓練背景,在一般人的想像中,應是「光鮮亮麗」地活躍在某些樂團,然而他卻選擇回到花蓮偏鄉從事教育工作。

原來,他也是明義國小的畢業生。

回想自己求學階段,孫晨翔說家人給他的觀念,是音樂好玩就好;沒想到在師長培育下,一路就讀音樂班,直到碩士畢業。

大學四年級時,孫晨翔響應系主任號召,到偏鄉教音樂;他與其他在個人項目奪得首獎的同學,帶著所學與樂器回鄉,培育近三十位學生,從國小到高中,如今他們也各自在大學專攻音樂。

兩年前,明義國小國樂班正式成立,孫晨翔接受恩師翁宗裕邀請,回母校服務,「如果從國小就把藝術的種子種下去,將會成為臺灣一股很堅強的實力。」

五層樓高的藝才大樓,矗立在明義國小校園內,為創立近八十年的老校,注入新氣象。

師長用心 彌補落差

位於花蓮市中心的明義國小,是創校近八十年的老學校,也是花蓮市學生數最多的小學。有別於一般以智識教育為優先的學校,明義國小最廣為人知的是「藝術教育課程」,培養對藝術有天分、有興趣的孩子。

明義國小也是花蓮唯一依據「藝術教育法」,設立音樂班、國樂班、舞蹈班的國小,加上中原國小的美術班,共同完善花蓮縣的藝術才能教育。

然而,學習專業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以音樂班和國樂班為例,七門專業課程,包含「主修、副修、合奏、合唱、視唱聽寫、樂理、欣賞」;每週各種樂器的主副修課程多達兩百多節,由二十位專任老師、六十位外聘老師個別指導學生。

星期二、三的下午,藝才大樓的走廊上,孩子們小心翼翼搬出自己的樂器,有些器材甚至與學生身高差不多。指導鋼琴個別課的陳芷芸老師,是明義國小第二屆畢業生,此情此景讓她回想昔日時光:「以前鋼琴練習室,各據游泳池、廚房的一角,好一點的是在輔導室的儲藏間……」

明義國小藝才班組長翁宗裕補充道:「或許有人覺得學音樂是一件高貴的事,但現實資源卻沒有辦法跟上腳步,練習教室彷彿是落後的第三世界。」

不過也許在逆境中學習,更能激發潛力;陳芷芸遠赴奧地利攻讀格拉茨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目前在臺北愛樂合唱團擔任鋼琴演奏工作。應老師翁宗裕邀請,她擔任外聘教師,每週二、週三從臺北來花蓮教課。

陳芷芸說,當年她國小畢業去臺北考試,明顯感受到城鄉差距;二十年來,老師們默默耕耘,縮短這樣的差距,她是受惠者之一,理當延續這分努力,回頭貢獻自己的力量。

擔任國樂班術科導師的孫晨翔,是明義國小的畢業生,母校啟發他對國樂的熱情,如今學有所成,選擇回來傳承技術與態度。

空間合宜 奔放才藝

慈濟基金會援建明義國小一棟五層樓的藝才大樓,除了十間教室,並針對藝術才能班的需求,設置了六間合奏教室、二十二間小型練習室、一間舞蹈教室及一間演藝廳,使得學校硬體設置終於符合藝術教育法所規定的專業教室數量。

藝才大樓的每間教室,都配置一臺鋼琴,讓老師們在教學上不受限制,學生們也可把握下課時間在空教室繼續練習。

位於五樓的舞蹈教室,今天感覺特別熱鬧,六年級學生拿著乾淨的抹布,來回擦拭地板;經過多日的布置,終於要正式啟用。

清潔地板後,學生們開始兩兩拉筋暖身;接著在指導老師黃俊文引導下,加入動作組合,並利用教室對角線,進行跑跳練習,讓身體記憶舞蹈的姿態。

舞蹈,就是用身體說話,足夠且安全的練習空間,是培養舞蹈班學生必要的條件之一。老師黃俊文表示:「以前在地下室練習,學生們很難體會什麼是往上跳;現在新教室挑高,身體可以整個放開來跳躍;力量向上延伸,線條是最漂亮的。」

六年級的虞昀蓁,是班上進步最多的學生;回想三年級剛入學,每次拉筋都痛到哭出來,也對上臺表演感到恐懼。三年來,她遵照老師開出的功課練習,每天回家固定拉筋、放鬆,也吸收許多新的表演方式,學習專注,不再怯場。

挑高的舞蹈教室,讓練習不設限,同學們開心的依循老師的指令,伸展肢體,展現舞蹈之美。

藝術薰陶 美哉生活

明義國小承辦花蓮縣音樂比賽已經十六年,翁宗裕肯定藝才大樓「演藝廳」的專業規格,因為慈濟基金會採納學校的建議,捨棄聲音不易傳達的階梯教室設計,而是挑高一、二樓,並增強建築強度來搭配規畫;學生的成果發表會、花蓮縣音樂比賽、各式各樣藝文表演活動,都能有安全又專業的演繹空間。

也由於花蓮市區缺乏中小型演藝廳,完工後許多表演團體都前來洽詢場地事宜。

藝術是付出很多、收穫很少的領域,如果不是真正有興趣的人,很難走下去。翁宗裕說:「我不會跟孩子說一定要努力堅持走這條路,而是希望提供好的環境,去培養他走這條路需要的能力。」

校長吳惠貞的兩個孩子,以前也分別就讀管樂團和音樂班,雖然畢業後沒有往音樂領域發展,但他們懂得用音樂點綴生活,會主動進音樂廳欣賞表演,或者與朋友組樂團演出。

「以前重視成績,現在重視潛能。」吳惠貞說,校方不僅培養潛力明確的藝才班同學,也注重一千兩百多位一般班學生的潛能引導與開發,開設五十多個社團,包含烹飪、日文、軟體設計等,讓學生多方面嘗試,看見自己的可能。

下課鐘聲一響,學生們蜂擁到操場活動,校園洋溢著青春與活力。

美感教育 美德人生

樂團演奏出的悅耳曲目,背後是許多汗水的累積,不僅練習好專長的樂器,還要與其他樂手配合,有時禮讓,有時又要當仁不讓。翁宗裕說,在國小階段並不是培養職業人才,而是在培養藝術才能的過程中,傳遞人文精神,包括美感、感受力、專注力、耐力、負責、合作、共享等。

校長吳惠貞期待,慈濟的援建能在學生心中注入愛的種子,這也是她最想帶給孩子的品德教育,彼此友愛、化解紛爭,懂得適時伸出援手。「希望孩子都是善良的,有善良就會有愛,有愛就會懂得悲憫。」

來自許多人的愛心和祝福,化作教育殿堂的一磚一瓦,靜靜地佇立在明義國小的校園中,彷若沃土滋養著每個孩子的夢想,期待將來小苗長成大樹,接棒守護下一群青青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