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災希望工程 屏東五校啟用

告別老舊危樓,高泰國中新落成的專科教室大樓與行政大樓,在開闊校園中迎接學子。(攝影/顏霖沼)

臺灣校舍老舊問題由來已久,
甚至被列為危險建築依舊使用;
政府與民間組織合作加速改建。

慈濟援建二十一所學校「減災希望工程」,
第一批屏東五校今年三月啟用,
在地震頻繁、天災幅度增強的此際,
減災、防災,成為師生的安全堡壘。

臺灣校舍老舊問題由來已久,甚至被列為危險建築依舊使用;政府與民間組織合作加速改建。

慈濟援建二十一所學校「減災希望工程」,第一批屏東五校今年三月啟用,在地震頻繁、天災幅度增強的此際,減災、防災,成為師生的安全堡壘。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近三百所學校受損倒塌,為校園安全一大警訊;今年小年夜發生的南臺灣大地震,再次震出老舊校舍建築危機,受災學校約四百八十一間,災損兩億七千萬,其中臺南近一億五千萬,屏東縣近七千萬次之。

根據臺灣地震模型組織委員會二○一五年所提出的「未來三十年臺灣孕震構造之發震機率圖」顯示,全臺斷層發生地震機率最高的地方在南臺灣,其次就是東臺灣。

雖然宜花東地區經常有小型地震釋放能量,但由於美崙斷層及鹿野斷層破裂機率高,發生芮氏規模七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高達百分之二十,為全臺之冠。

教育部從二○○九年便啟動「加速國中小老舊校舍及相關設備補強整建計畫」,委託機構替全臺國中小學檢核,並每年提撥數十億,針對耐震係數不足的校舍進行補強或改建。當時認定需改善的八千多棟校舍中,經歷七年,仍有近五千棟無法獲得經費;連首善之都臺北市至今仍有校舍尚未完成補強,遑論其他資源不足的鄉鎮。

老舊校舍存在已久,卻仍在使用中,又無法加速加固或改建;究其原因,一為歷史因素,另一就是中央和地方財源均不足。

臺灣自一九六八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需求大量教學空間;所興建校舍多為波浪型屋頂,以及沒有梁柱的走廊,幾乎全國一致;之後,在各方財源有限下增建新校舍,往往是「老背少」一層層相疊,這類景象普遍存在,年久即產生危險,難耐強震。

慈濟在九二一震災後援建五十一所希望工程,即全部採用斜屋頂造型,避免日後加蓋,並以鋼骨鋼筋混凝土(SRC)建造。二○○九年,莫拉克颱風在臺灣南部和東部造成重大災情,屏東更是全縣受災;慈濟在臺南、高雄及屏東興建永久屋,重建工程告一段落,於二○一四年起,與相關單位規畫在屏東、高雄、臺東、花蓮共二十一所學校進行校舍更新,第一批屏東五所學校完工,於二○一六年三月十二日舉辦聯合啟用儀式。

三月十二日在公正國中行政大樓前,五位校長及來賓共同揭牌,也象徵屏東減災希望工程五所援建學校建築正式落成啟用。

老舊校舍排隊等候補助

民間團體如全球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臺灣進行研究監測,也推動零售通路減塑。

「我以前住臺中,每週六上午經常跟媽媽去慈濟的環保站做資源回收。做了之後,就覺得塑膠問題真的很嚴重。」臺灣綠色和平組織臺北辦公室塑膠專案主任張凱婷,分享了幾個驚人的數據資訊:全球塑膠產業的規模,五十年來成長了二十倍,主因來自人們對一次性塑膠包裝的依賴。

二○二一年時,全球塑膠產量超過三點五億噸,其中有百分之四十是塑膠包裝,以食品業占比最高;而臺灣的超商、超市、量販店,每年至少產生三十六億件塑膠廢棄物!

走進超市或大賣場,幾乎所有的蔬果、食品都「穿」上了塑膠,有的裝在塑膠袋裏,有的套上發泡塑膠保護網,再加一層透明薄片塑膠包裝。消費者走一趟賣場,可能只買幾樣蔬果,但塑膠袋、薄片塑膠包裝卻可能有十幾件之多!

綠色和平敦促幾家規模宏大的業者「減塑」,包含了連鎖超商業者和知名超市、大賣場。

二○一九年到二○二二年,兩家接受綠色和平評比的超商業者因為和「循環杯」業者合作,讓消費者可以租用杯子裝飲品,降低了一次性塑膠杯的消耗,因此在評比中名列前三。

然而其中一家連鎖超市業者,因為減少塑膠包裝使用量的行動做得不夠,去年從第一名跌落到第五名。對於重視社會責任與公益形象的經營者來說,不啻是一大警訊。

張凱婷分享推動改善的成效:「去年跟他們加強溝通,建議他們從蔬果的無包裝『裸賣』開始做起。去年底他們在全臺各門市開始設置裸賣區,至少有做到第一步。」走進這家連鎖超市,儘管大部分的蔬果還是有塑膠包裝,但裸賣區已開始陳展部分質地較堅硬的蔬果,如柳橙、檸檬、蘋果等,消費者只要自備購物袋就可以「無塑」購物。

「環保署也在推動蔬果裸賣,今年會繼續試辦,未來可望把裸賣的規定入法。」對於零售通路「減塑」的未來,張凱婷表達了難得的樂觀,並表示,臺灣民眾對塑膠污染的警覺很高,很多人已經習慣自備容器,並落實塑膠的資源回收。這一點,可以從無包裝裸賣風潮上獲得印證。

慈濟減災希望工程屏東五校援建前貌

民間團體支援軟硬體

慈濟所援建的屏東五所學校,都是縣府列為優先順序,必須儘速改建。曹啟鴻對於提出待援的十二所學校,慈濟選取了改建幅度最大、又有整體性考量的學校施援,表達肯定。

「慈濟認養金額最多、量體最大的校舍;其餘學校,我們就尋求其他團體協助;還有一些修繕部分,如加鋼筋或補強,縣府可自行處理。」曹啟鴻感激慈濟的援助,也對長榮、友達、家扶中心、紅十字會、世展會、玉山銀行、扶輪社等民間組織和基金會,在軟硬體的襄贊,表達一致感謝。

慈濟評估援建項目相當仔細,曹啟鴻也表示認同。「我從客觀立場看,有些學校這時候提出需求,過了兩、三年後可能就不需要。」曹啟鴻說,這或許也跟大環境改變有關,比如現時家長很熱衷某種運動,就形成一股力量,希望學校硬體建設配合;但或許幾年後風潮過去,又閒置不用;或者少子化現象,教室也不需要那麼多。

這方面,慈濟與校方會討論評估,針對最需要的地方伸援。例如有些學校校舍損壞,但學生數變少,其他大樓教室足以容納,就不列入援建。慈濟伸援的五所學校,例如高泰國中,樓層逐年加蓋,柱子嚴重錯位,梁、板、牆均有嚴重撓曲及剪力裂縫;而里港國中部分校舍,年久失修,耐震係數不夠;內埔國中的教室,大樹已經影響結構安全,一樓可看到天花板有樹根,二樓桌椅又擺不平,甚至不能排一直線……

當初陪同慈濟人員到各校實地勘查的屏東縣前國民教育科長、現任體育保健科長李達平說,最令他感動的一點是:「慈濟不僅要蓋安全的校舍,連學校的發展及孩子們的需求,也一併納入考量,設想周到。」

李達平舉例,像高樹鄉高泰國中的棒球隊和技藝社團,就讓當時評估的慈濟建築委員江子超至為感動,建議增建一棟宿舍,照顧遠地來此求學的原鄉子弟和球隊孩子;又如里港鄉里港國中的拳擊教室,原不在規畫之內,慈濟也因應需要,增蓋「技擊館」。李達平說:「慈濟認為,學校不只是學習場所,也應帶給孩子們希望,多為他們創造一些機會。」

高泰國中原先提出重建十二間教室,後來考量實際需求及發展遠景蓋到二十二間;公正國中本指望蓋兩棟樓,卻整個翻新重建四棟;還有其他學校多少有增補,援建金額從兩、三億擴增到近五億元,比縣府估算高出許多。「曹縣長一聽到,還說我是獅子大開口呢!」李達平說。

慈濟不僅援建普通教室,還包括柔道拳擊館、專科大樓功能教室等,讓學生多元發展,李達平也覺貼心。他說,站在教育的角度,每個人都享有同等受教權,實際上卻很難達到公平。但在這些偏鄉學校,只要肯給孩子機會和環境,依然可創造亮點。他當年在學務科承辦技藝競賽,看著一個個學生頭低低地上臺,負責頒獎的曹啟鴻縣長,還一一唱名、給予鼓勵:「你表現得很好,要繼續努力喔!」

那一幕,讓坐在臺下的他熱淚盈眶:「這一群孩子可能學科表現不好,原先缺乏自信,以前被叫上臺,不是被罵就是被處罰;但透過技藝競賽,他們受到肯定,接受了表揚,我心想,他們有未來了!」

二月十九日,花蓮減災希望工程聯合動土典禮在明義國小舉行,與會貴賓一人一鏟,期盼為孩子們的安全奠基。

偏鄉教育注入新活力

確定援建後,經教育部、縣府與慈濟三方會商,完成簽約儀式,緊接著縣政府就出面協調學校校地的產權問題。

曹啟鴻指出,有的學校是早年地方父老熱心捐獻土地,但卻沒辦過戶,現在要登記為校地,就有困難,當中可能夾了一點水利地,無法登記;或是捐了這塊地,界限與實際測量結果有出入,涉及其他地主。還有,上一代捐了,下一代卻不承認;或者當年政府徵收,卻未辦過戶,產權不清楚。

「早年法令不周延或便宜行事,若是公有地,蓋下去也就算了,但往往要整修時,才發現沒建照也沒使用執照;若是涉及私有地,問題又更大了。」曹啟鴻說,這些都需縣府花時間慢慢溝通和處理,不過比起慈濟的援建,就不算什麼了。

二○一三年設計、審圖,次年啟動簽約、取得產權合法,還有建造之前,先搭蓋簡易教室,以免工期影響學業;到了二○一四年十月,五校終於可以聯合動工興建。這一路走來,效率算很快;而慈濟也加緊腳步,歷時一年多建設,去年底完工,今年三月起,讓五校師生們陸續遷入新校舍使用。

「慈濟蓋房子很認真,不論材料、工法、工序和所選的建商,都很優良,所以蓋得很好。」雖沒能在自己任內完工,但曹啟鴻同感興奮:「看到這五校的孩子,有全新教室和宿舍使用,我感到很安慰;若是透過政府撥經費建造,又不知等多久。」

曹啟鴻特別提及,他很喜歡「洗石子」外牆:「外觀看起來,樸實又耐用,幾十年過後,仍是不新不舊,很乾淨;反觀貼磁磚的牆容易脫落,一有缺洞就很難看。」

有了堅固硬體大樓後,縣政府要費心張羅的是室內設置。在曹啟鴻任內,他就已通令學校,原有技藝和特殊教室的舊設備,可繼續沿用,不需浪費;而新增如宿舍的床鋪、書桌、櫥櫃、冷氣、洗脫水機等,縣政府已編列近兩千萬預算,讓學校來補足。

加強結構因應天災力度

「出簷、斜屋頂、走廊、陽臺,打掃方便、排水順暢,又兼具通風和採光效果。」負責監造的慈濟基金會營建處南部營建室主任林守義強調,這一向是慈濟建築校舍的基本原則。

這一年多的建設期,他奔波於五校、監看工程進度,感受非常深刻,尤其是經歷了南臺大地震,屏東距離震央美濃並不遠,能安然挺過,讓他鬆了一口氣。

不過,林守義也很有自信表示:「我們蓋的樓層都不高,RC結構耐震強度可達芮氏規模七以上。」關鍵就在柱子和梁的箍筋,都要很緊密,才能增加牢固和強度,避免地震來時被破壞。林守義形容,鋼筋如同人的骨骼,混凝土是肌肉,一是抗拉、一是抗壓,兩者要相輔相成,才能抵禦強大外力。

營造廠商也清楚慈濟對品質的要求,不會馬虎。林守義說:「我們共同的心願是要蓋百年希望工程,讓孩子們可以安全無虞使用,延續到下一代,當然要堅固,才能放心。」

三月十二日,在南臺灣暖和陽光照拂下,慈濟援建的屏東五所減災希望工程學校正式啟用,各校均帶來精彩表演活動慶賀。

里港國中管樂隊演奏「Stone Creek Episode」(石頭小溪)狂想曲,輕快又歡慶;公正國中的烏克麗麗搭配「小情歌」演唱,小男生青澀嗓音,唱起來格外飛揚;內埔國中的森巴組曲打得響亮,甩棒擊鼓動作好帥氣;枋寮高中的「雨中漫舞」,一群女生化身傣族女,身段婀娜、舞姿曼妙,非常吸引人;還有高泰國中直笛隊吹奏的「劍舞」,優美又動感,不愧在全縣比賽中七連霸……

歷一年多建設期,酸甜苦辣皆有;但見五校孩子展現青春、活潑、自信風貌,一切辛勞都有了代價。偏鄉教育需有人關心,城鄉學子不該有落差,多付出一點點,就能產生變化。

「國家的希望在人才,人才的希望在教育。」林碧玉副總執行長代表慈濟表達打造安全學習校園,是一貫理念與期盼,新建築物更兼顧節能環保。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鄭來長的「政府經費有限、民間愛心無窮」,講得極具深意。當屏東縣長潘孟安象徵性將五校模型板,轉交給各校校長,頓時響起如雷掌聲。

在屏東五所減災希望工程落成後,慈濟又馬不停蹄進行花蓮、臺東及高雄等共十六所學校的援建,今年二月中接續動土。

花蓮和臺東屬地震頻繁帶,但兩縣財源有限,一時之間難以籌出經費改建;臺東縣國民教育科科長黃偉智表示:「日本三一一地震後,縣府更加擔憂校舍安全;全縣需整建的學校有二十所之多,一年的經費只夠蓋好一棟學校,但學生教育環境不能等。」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黃子騰提及,臺灣資源不多、天災不少,教育部每年向中央爭取經費,要分給二十二個縣市上萬間教室整建,相當不足;慈濟出資援建,讓臺東改建老舊校舍的腳步加快至少六年以上。

至於位於高雄的杉林國中,慈濟在莫拉克風災時曾借用該校一棟工藝大樓,作為蓋永久屋的根據地,沒想到,一年後甲仙大地震將它震成危樓,慈濟伸手施援。

所有工程預計明年初完工,屆時校園將會有一番新風貌,值得期待。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