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19《農八月‧十六至十七》
【靜思小語】學生感恩老師付出,老師感恩學生受教;尊師重道,才有教育好品質。
學無止境,教亦無盡
九月十八日,上人與教育志業主管同仁座談,指出教育是希望工程,而且是有開頭、無盡頭的工程。聽到大家的分享中提到少子化與國際教育,慈濟學校不是因為少子化才發展國際教育,而是因為慈濟志業早已走上國際平臺,海外學子希望接受慈濟教育;而多國慈濟人在海外推展人文教育,亦行之有年,且在國際慈善援助中看見貧苦青年渴望接受教育,除了海外慈濟人協助他們來慈濟學校就讀,也促使「天空學院」的成立,透過網路視訊遠距教學,讓海外學子接受慈濟教育。
上人期勉大家有志一同,為了人間的希望而用心做好教育。「要把握時間,做好我們想做的、該做的事,假如我們沒有及時去做,想法永遠無法實現,徒然空過時間。只要真心誠意,要做就要認真做,而且要做得很正確。」
上人說,慈濟學校的師生須穿制服,是品德教育的一環,要了解其中的道理去教導,並非只是因循規定而為之。「時代不斷在變化,但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那就是─德。德育很重要,要教育孩子建立道德觀念,涵養品德。『德』要讓人如何感受得到?要讓人從眼睛看到的第一印象,就覺得很有質感、很順眼。慈濟學校的孩子們儀表整潔,言談舉止有禮貌,讓人覺得很有氣質,這都需要師長以身作則,以及整個環境長久以來的教育養成;老師要教育學生,要先把自己的品德、品質顧好。」
「過去的優點要保持,並且跟隨科技的發展,對於新的好方法,也要不斷追求,提升教育的品質。」上人說,生活教育是慈濟教育固有的優點,要教導生活規矩,假如連逾矩的言行都不能約束,只能無可奈何地放任學生為所欲為,這樣的教育已經敗壞了。
上人指出,孩子的品德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的教育與塑造;師長要引導孩子身心要正直。佛教有一句話說「直心為道場」,所謂直心就是本性,也是清淨無染的佛性。孩子的心尚未受到太多社會上複雜的欲望污染,老師引導他們向善、向上學習,見賢思齊,學習好的品德典範,培養優良品行。
上人說,品德要學得好,行住坐臥都要守規矩、有禮儀。即使是吃飯,端碗、持筷也有講究,「龍口含珠、鳳頭飲水」,很自然會端正坐姿,用心吃飯。老師們可以常常帶孩子回精舍,跟著常住起居、做事,從師父們的日常行動中為孩子做示範,讓孩子很自然地學會生活規矩。「佛法是優美的教育、品德的教育,可以讓孩子經常回來與常住師父們互動,尤其是海外的學生,要讓他們學好中文,可以和師父們對話,練習說得更流利、發音更標準。」
「學無止境,教亦無盡,我們還要不斷努力教育,延續人間的希望。感恩老師們的付出,老師也要感恩學生受教,見證老師教得好;孩子們一定要尊師重道,若沒有老師認真教,是學不好的。孩子尊重老師,老師認真教孩子,這分師生之情是永恆的長情,將來孩子學成以後出社會,在人與人之間也要建立真誠的感情,才能在各個專業領域都做得好。」
回歸本性,顯露智慧
九月十九日於四大志策會中,聽到主管同仁提起AI (人工智慧),上人說,科技發展到現在,好像非有AI不可,由不得人們不去學習、應用它;不過,究竟是人應用科技,或科技利用人?若過於倚賴科技,沒有科技不行,就等同被科技利用。人間是有情的世界,AI是人造的智慧,科技再如何發展,都要回歸人們最真誠、清淨無私的如來智性。
上人舉大家簡報使用的投影設備和螢幕為例,大家想要表達的內容,除了口述,還有影音畫面,就需要這些機器設備,才能呈現這麼豐富的資料,並且再透過網路視訊,讓連線觀看、聆聽的全球慈濟人同步看到與聽到,這就是現代科技的「神通」。如此便利的科技,都是人創造與設計,發揮的是「人造智慧」,讓人們利用;但假如全然倚賴科技,網路資訊、電子系統突然發生不可修復的意外,過去累積的人類智慧結晶,很有可能會毀於一旦。
「人都是看著即時的價值,沒有想到未來的真實。現在各行各業都要靠電腦資訊系統,才有辦法運作,否則一切停擺,這其實是一種危機。我對未來的人間感到很擔憂,不只是氣候變遷讓災難愈嚴重,還有人間的一切過度倚賴科技,為了爭奪發展科技的資源而破壞大地,甚至發動戰爭,讓未來的人間更加混亂。」
人間混亂的根源來自人心,故而上人一再呼籲大家要戒慎虔誠。戒就是規戒,守住人的本分,不能逾越。「科技再發達,能做、不能做,要有一個界線,否則濫用、亂用,反而迷失了人性;物欲深重而不斷追求,會迷失自己。」
上人指出,智慧是無法創造的,眾生本來就有與佛同等的智慧,只是長久以來受到無明煩惱掩蓋,所以需要用方法修行,把無明煩惱層層撥開,本性的智慧才能顯露出來。
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接觸外境而產生「六識」,是自然的反應;而更深入的第七識,是經過思考,產生想法再起於行動。上人以桌面上的紙張為例,當眼睛接觸到印有黑字的白紙時,就能分別出這張紙的用途;若再更深一層去思考:這張紙是怎麼來的?探討紙的製作過程,追溯源頭,知道工廠砍伐原木製紙,會擔心大地、森林受到人為破壞,以致氣候產生變化,造成將來的後果。若能回歸本性,就會懺悔過去懵懂而造業。
「人類一代過一代,一個時期過一個時期,不斷地造業;人的知識愈高,與本來清淨善良的智慧相隔愈遠,不斷地隨著欲念而追求、爭奪,大地環境被破壞得更嚴重。雖然很擔憂,但只是擔憂也沒用,我們還是要認真,努力帶動人人回歸本性。」
上人說,幾乎天天都能從國際新聞看見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的災難,而且天災的威力愈來愈強;人不能自大地說「人力定能勝天」,人力無法比大自然更強,但是人的心力如果向善結合起來,欲念縮小一點、生活單純一些,卻有可能改善不調和的氣候,減輕災難。
面對長久以來累積沉重的眾生共業,不能因為覺得改變不了就放棄,上人期許慈濟慈善工作要更積極,在國際間不斷募心募愛;在醫療方面,不只要維護生命健康,心靈的健康也需要提升;在教育方面,持續推廣靜思語教學,教聯會與教育志業要帶動有志一同的教育工作者,加強善與愛的教育力量,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引導出愈多好人。只靠學校教育還不夠,人文志業也要運用媒體普遍傳播的力量,廣傳善法度入人心、改善人生。上人期許「四大合一」,合於一念心,承擔重任,積極引導人間向善。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