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香人情濃【竹山環保站】

竹山環保志工合影,左起:楊鳳玲、張月珠、黃林美月、葉品秀、黃錦滿、蔡秀治、邱鑾英、蔡宛真

南投竹山鎮以盛產竹子而聞名,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及氣候型態,一年四季皆可生產不同品種的竹筍,農產品名聞遐邇。

首次造訪竹山環保站,讓我充分感受到在地人的民情與對土地的認同。九二一震災後,愈來愈多志工做起環保,二十多年來,環保點林立,但也因為時空人事變化而遷徙或停用,直到二○二一年,竹山環保站在竹山靜思堂旁成立。這裏固定每週三和週六是環保日,志工會集中在這兩天前來,有人負責開環保車載回收物,有人專心分類資源,同時也有香積菩薩為大家準備點心和午餐。一群志同道合的志工在不同崗位付出,早已是彼此多年的默契。

當天為大家拍攝合影時,看見不同區的每一位志工,就如同土壤冒出的竹筍般,有著在竹山鎮深耕環保、落實資源回收,展現出延續大地生機的盎然精神!

「竹山環保教育站」的招牌是以當地特色的竹子和寶特瓶蓋組裝而成
竹山環保站就位在竹山靜思堂旁,抵達時會先看見人字屋頂的建築

竹山特有手推車

剛走進竹山環保站,我就被眼前這臺運載回收物的手推車給吸引,乍看下就像縮小版的「變形金剛」!仔細瞧,四個輪子及左右兩側的圓形鋁圈,是分別從不同輪椅和腳踏車上拆下組裝,鋁製紗窗則變成承載用的底板,其餘骨架則是回收各種金屬零件拼裝起來,整臺車的結構完全顛覆我對手推車的印象,不僅創意十足,更是充滿惜物巧思的智慧!

經志工分享才得知,環保站裏的手推車全是由環保志工張維誥所發想組裝,他曾是竹山國中的工藝老師,如今是志工眼中的「竹山馬蓋先」,大家都稱呼他「師傅」。在一般人看來故障的器具或電子產品,在維誥的巧手下總能修復,而且維修零件幾乎來自於回收物再利用。維誥曾分享:「努力維修讓物命得以延續,我覺得會比變成明天的垃圾更重要。」在維誥心裏,物與人一樣平等,當人改變看待物品的方式,以珍惜的心態對待,從物品中就可以看到人心以愛及感恩的品質展現。

陳洽和高齡一○二歲的母親陳林水錦一起做環保,是最幸福快樂的事
九十歲的陳木榮(左)和八十八歲的陳萬來拆解回收的電器用品,兩個老人家相互為伴

能動能做不怕苦

盛夏六月,早上八點不到,石添勝載著高齡九十一歲的母親前來做環保。曾擔任飛行安全官的石添勝,退休後返回老家照顧年邁的母親。原本只是想盡孝道的他,卻意外開啟行善之路,一做就是二十多年。由於志工人力有限,負責開環保車的石添勝,一週至少六天穿梭在不同的環保點路線。母親則是在分類區剪紙、進行品項分類。這天石添勝滿載著回收物回來已是正午,縱然戶外高溫悶熱,汗水早已浸溼了衣服,但石添勝臉上完全不見一點倦容。

無獨有偶,另一臺「發財車」也回到環保站,當志工協助卸下回收物時,從駕駛座下車的竟是一名身材嬌小、頭戴花布帽的女眾,詢問之下才知她是陳洽。七十一歲的她,和母親一起投入環保已二十多年,做起事來比誰都有活力,連開手排貨車也難不倒她。長年搬運勞動下所累積的身體痠痛或是舊傷,陳洽不以為苦,反倒讓她愈挫愈勇,說道:「能動能做就是福!」

最日常的滋味

竹山環保站一旁的帳棚下,可看見三位年紀相當的香積菩薩正忙著,當天約二十幾位環保志工的午餐全靠她們承擔。雖然在戶外環境下,但這裏該有的鍋爐和廚具應有盡有。長年來她們早有默契各自分工,個子較嬌小的藍彩華專門準備食材,曾碧切菜備料,石素琴負責掌廚,只要是環保日,她們三位就會一同出現在此,一早八點開始準備,雖然人力極簡,但是菜色一點也不馬虎,在短短不到三小時就做出八道不同的佳餚,而且盤盤色香味俱全!

環保志工在中午結束工作,陸續前來,我當天有幸和大家齊聚用餐,即便氣溫炎熱,我們坐在回收的塑膠椅上,吃得津津有味;還有志工結緣自己栽種的竹筍料理可品嚐,每個人臉上露出滿足的表情,我當下不禁感動,這不就是竹山環保站的日常滋味,簡樸知足,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