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但不要絆

問:

孩子還小時,事事聽從家長安排;但日漸長大,該如何引導他們學會規畫時間及安排活動?又該怎麼放手?

答:前陣子看到一則令人驚嚇的新聞,有位媽媽幫孩子安排一天大小事宜,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十一點,孩子都須按表操課。

這則新聞,讓我的內心非常焦慮:孩子的學習會快樂嗎?學習態度可以維持長久?孩子的身體、心理健康嗎?孩子什麼時候學會獨立自主?

以上這些問題,唯有靠父母慢慢放手才能解決。

討論、提醒、尊重

大部分的父母都有強大的能量和主見,又擔心孩子走太多冤枉路,浪費太多寶貴時間,所以常常將自己的手,不知不覺伸到孩子的每個生活細節,反而變成另一種干涉與束縛,也阻礙了孩子的獨立自主學習。

最好的方法,是先讓孩子自己安排活動與規畫時間,親子間再就這份計畫表一起討論,例如為什麼週日早上十點到十一點要玩遊戲?為什麼週三晚上要追劇?

在這樣的討論過程中,父母提醒時間的分配與行程規畫的取捨,孩子也獲得自主的安排權,一步步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不過度依賴父母的安排。

親職教育專家一直提醒家長們:「如果六歲以前,父母都不跟孩子親近,之後想補救就可能來不及;假如都不陪孩子玩,到他十歲以後,就來不及了;假如不與孩子溝通,到他十三歲進入青春期,也來不及了;假如不跟他分享,等他長大再做,就太遲了。」

好朋友C,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如火山爆發不可遏抑,對她展現決絕的厭惡,她嚇得去找心理醫師找解方;心理醫師只告訴她:「從『心』建立親子關係。」

C回家後,開始尋找可以跟孩子一起從事的活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是同一國」的感覺,進而願意敞開心扉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這個家因為父母用心經營,用愛彌補鴻溝,笑聲重回家裏的每個角落。

陪伴、讚美、放手

親子教育最美的終曲是:放手!這是許多家長做不到的。

要如何放手?可以一個星期讓孩子獨立做一件家事,例如拖自己房間的地板、收衣服摺衣服並放到固定的抽屜……剛開始做這些事時,難免做得不好,請不要責備孩子,甚至要找出他做得最好的地方讚美他,讓他對做家事愈來愈有信心。

安排活動或規畫時間,也應該用這樣的方式,循序引導,「抓大放小」,孩子自然就會成為一個令人安心的小大人。

未來我們和孩子一起體驗的生命歷程還很多,為人父母千萬不要只鎖定在學業成績;我們共同的教養觀核心是─用心陪伴,而不是掌控;所以要愈早「砍斷自己的魔掌」愈好。

家庭教育最後一道「愛的障礙」就是掌控欲,父母一定要在引導、啟發、帶領、分享之後,適時地給孩子更多空間,讓他自主、做決定,並且尊重他的決定,而不要成為孩子成長的障礙。

父母愛孩子,就該讓他們做自己的主人,但先決條件是:父母要先尊重孩子是獨立個體,才能懂得放下掌控欲,成全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