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日 回頭看見幸福

7.8《農六月‧初三》

【靜思小語】沒有那些辛苦困難的經驗,就沒有故事可說;盤點豐富人生,也要自我肯定、持續精進。

每天來顧家,導覽歷史

上人來到臺北舊分會,歡喜看見「老厝」人氣旺盛且充滿人文氣息,還有先進科技展示豐富的內容,富有教育意義,守舊且有創新,且在師兄師姊的用心接引下,各行各業的社會人士也來了解與投入,覺得很安心、很有展望。

「以前師父來臺北,就在這裏講經,安單在樓上。每天一大早,就有一群群的人來與師父互動,分享他們走入慈濟的因緣,如何招募慈濟會員,鼓勵會員參與培訓、受證等。這就是我們的家,有這麼多家人,有很豐富的故事。」

上人說起自己剛出家時,帶著幾位弟子清苦修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還要做慈濟,雖然很辛苦,不過現在回過頭看,覺得很幸福。若沒有那些經驗,就沒有故事可說;就是有那些辛苦、困難的人生經驗,才感到生命很豐富。所以要大家「盤點生命的價值」,就是要大家自我審視人生且自我肯定,在慈濟菩薩道上持續精進。

臺北有多處社區道場,每一個道場都要有慈濟人每天來「顧家」,招呼會眾來「我們家」參觀豐富的歷史文物,並且為他們導覽,講故事給他們聽。或許展示的海報相片裏,就有導覽者自身可以見證這些歷史過程。

「師父在這裏回憶過去,也要告訴大家,要常常回來這個家,看著相片,喚起自己的記憶;如果有人來,就向人說這裏的故事。能夠這樣,我們的腦筋每天都很活絡,不容易退化。」

上人教師兄師姊經常在會所分享所做的慈濟事和心得,帶動更多人走入真善美的慈濟世界。「我們每天在這裏一起想好事,彼此說好話,歡喜談起過去的慈濟故事,心中無憂愁,唯有行善付出的法喜。所以我們要彼此感恩,共同用心守護我們的家。」

合和互協,則無事不成

上人與美國曾慈慧師姊等人談話,指出慈濟做這麼多事,既不為名也不為利,從「竹筒歲月」起步時就是點點滴滴啟發、募集大眾的愛心,凝聚力量救助貧苦。現在臺灣各地慈濟人也很積極推動「富有愛心店」,請商店在櫃臺擺放愛心竹筒和簡介,讓客人投下零錢付出愛心。

「慈濟人上街勸募,是為了向大眾談慈濟,讓人看到慈濟為人間社會有何貢獻。將近一甲子的歲月,慈濟人都是付出無所求,對的事,做就對了;不過現在的社會有諸多亂象,很需要淨化人心,還要淨化大地、空氣,所以慈濟人一定要走出來,不斷和人接觸,向大眾呼籲、宣導。」

「現代科技也可以幫助傳法,還有這幾年的經藏演繹,接引、帶動了許多年輕人,年輕人也需要這個舞臺。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無形無相的道理,我們用各種方法表達,就從無變有;若不重視、不用心,隨著時間過去,即使是有也會變成無。」上人說,不能認為萬事萬物的本質是「空」,就用空觀解釋一切,變得消極無為;要修得「真」,體悟真諦,就要靜思惟,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既來人間,就要負起人生的責任,否則佛陀已經覺悟了真理,為什麼還要走入人群?是為了布教,弘法利生。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再好的道理,若沒有人宣說、運用,也無法發揮,所以需要有人弘法。弘法不是只在口頭宣講,要先做到,才有說服力。而慈濟人總是做的比說的多,若能帶人實際投入,就可以看到很豐富的道理,而且有很深刻的體會。

上人說,五月十二日在中正紀念堂的萬人浴佛典禮,能夠如此莊嚴而圓滿,是在許久之前就有很多人用心設計,細分為許多組別,照顧到各個細節,透過大愛臺轉播與網路的傳播,讓全球各地的人都能看見臺灣佛法的興盛,以及佛教清淨、整齊、美好的形象;但少有人知道為了這一刻,要有多少人的心力付出。

無論在臺灣或海外,慈濟人都要如此合和互協,則無事不成。「我們都還是凡夫,人人各有缺點,但是慈濟人都很真誠,同行菩薩道;從『學』到『覺』,就是要走這條菩薩道,這條菩薩道如果走得成功,見到沿途的心靈風光,最終也能見到真理。我們已經將菩薩道開拓出來、鋪展開來,不只自己走在這條路上,還要在路旁種樹,庇蔭後來的人。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我們要像火宅外的大長者,不斷呼喊火宅裏的孩子,設種種方法引導他們逃出火宅。」

「像師父此時仍要出門行腳,就是覺得我要發揮生命的價值,為報父母恩,還要報師恩;父母給我生命,師父給我慧命,都要好好運用。這一生不知道還能住在這個世間多久,所以還可以做事,就要趕快去做;『為佛教,為眾生』,我更要把握時間,廣結善緣,讓大家看到佛法,也可以投入。」

上人教慈慧師姊等人把握投入聯合國,參與國際會議的因緣,真誠地表達慈濟為佛教、為眾生所做的一切。這十多年來已經讓國際人士看見慈濟,想要來認識、參訪慈濟。大家要更用心走菩薩道,這條路上,有來自各行各業的人,都要用一念虔誠的心會合起來,於同一個方向努力精進。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