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至三十日 認真學,考不倒

7.29~30《農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五》

【靜思小語】進入考場,就拿出功夫應考;不被境界考倒,代表學有所成。

風雨後立刻出現的慈濟人

高雄、屏東、臺南、嘉義、雲林慈濟人,在週末假日動員,針對凱米颱風受災區域進行大規模安心家訪,七月二十九日下午與本會視訊連線,向上人報告各區情形。

上人對師兄師姊說,急難救助過後,要注意這次家訪、關懷時,看到的獨居長者或弱勢家庭,房屋是否有損壞、漏水之處,並協助修繕。「颱風季節還沒有過去,而且年年都會有颱風,所以我們把這次訪視當成社區的普遍檢視,發現到哪一個家庭需要修繕而無力處理,我們可以再去關心、評估,給予最貼切的幫助。」

上人慰勉師兄師姊們災後持續動員的「幸福」:「經過這次風災,我們的行動是一分很大的祝福。我們算是平安度過災難,要感恩重災輕受,也要感恩慈濟法親共同付出,災後立即行動,而且天天煮熱食、送便當等,讓受災人的心被照顧到,身體、體力也被照顧到了;水退以後,有的家庭需要幫忙清掃,慈濟人也去幫助,讓獨居長者或體弱臥病的人很快回復到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所以在臺灣有這麼多慈濟人,總是在風雨過後立即出現,幫忙受災的人,讓人覺得很安心。」

上人說,受災人惶恐無助,看到慈濟人來了,就能安心。「慈濟人令人安心,慈濟人使人脫困,慈濟人帶給家家戶戶的平安,真的是菩薩!所以,我很感恩,不知道要如何向大家致意,你們幫助那麼多人,就好像幫助了師父一般,讓我如同身受。可知道那幾天,看到了水茫茫,很擔心被水淹的地方,居民不知道要怎麼辦?但是再想到這些縣市都有慈濟人,我就心安了;歷年來的風雨、地震災難,你們都如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現,及時讓受災人得到幫助。」

「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就是教化眾生,引導眾生用慈悲喜捨的精神去付出,及時為苦難人拔苦;慈濟人總是得知哪裏有需要,馬上去付出,而且慶幸自己做到了,受苦難的人得到幫助了,心靈的歡喜油然而生!這就是人生價值。」

「全球慈濟人都在關心臺灣的風災,而今天透過網路連線,聽到你們的分享,也虔誠地祝福臺灣。所以我們得以平安要感恩,得到來自全球的祝福也要感恩;還要把握因緣,繼續造福人間,這樣才能減災、消災、免難。」

想師豆粒粒「合」在一起

七月三十日,馬來西亞檳城高淵聯絡處慈濟人返回精舍,與上人座談。高淵聯絡處種植孔雀豆(相思豆),志工撿拾一千七百一十七顆種子,黏貼成一個「合」字在原木切片上,呈贈上人,表達想師之情,並說明數字寓意「一起一起」,要生生世世一起走菩薩道。

上人回應:「很歡喜,而且很滿意,更是很安心。人生有緣才可以會合在一起,像這些豆子一樣,一顆再一顆,粒粒相連,才能組合成一個『合』字;一心還要一志,有願還要有力,要會合人人的心願才有力量。」

「菩薩道,單獨一個人無法成行,一定要有伴;同伴不能散開,一定要合心,合在同一個方向,學習成佛之道。『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所以要多結好人緣;人人造好因、結好緣,會合起來就有力量,可以投入人間救拔苦難。」

「這一條菩薩大道是永恆無窮盡,要生生世世力行。有人投入慈濟很長的時間,一旦發生不如意事,難免會想:已經做了很多好事,為什麼還會遇到這樣的事?心有疑問若沒有解開,就會停下腳步,將來還得重新來過。到底有幾生幾世可以有因緣重來?所以我們此時此刻一定要對準方向,精進行菩薩道。」

「誰來肯定我們的方向對不對?要自我盤點,自問所做的事有沒有利益人間?若有,我們就心安,更加篤定往前進。人生有各自的因緣業力,難免遭遇不如意事,只要我們篤定方向,就要堪忍,克服困難,繼續往前走。」上人說,要完成菩薩道上的學習,過程很漫長,也要堪忍一切困難阻礙,這就是修行。

「發心行菩薩道,這一路上都會有考驗。就如孩子從小學到大學,有小考、大考,才能確定是否學得好。我們既立大志、發大願,天天都要感恩,沒有被考倒,表示我們已經學有所成;或許過去考不好,現在要更認真學,這一條道路要更認真走。現在走得這麼順,就要廣度有緣,把握機會對人說慈濟,廣招菩薩。」

「要精進,絕對不能懈怠,遇到境界要用感恩心面對;就如同進入考場,要拿出我們長久以來訓練的功夫,用心應考。」上人說,大家選擇修學佛法,力行菩薩道,都是很甘願,所以要時時歡喜。自己每天面對很多人與事,無論如何,都會對自己說「我甘願」;既然甘願就會歡喜,有歡喜心就容易度過坎坷境界。菩薩道是生生世世要走的,善念也要念念不斷;期待慈濟人永遠都能合和互協,生生世世同行菩薩道。

改變人生的那句靜思好話

蔡青兒師姊報告全臺「《靜思語》三十五周年音樂人文饗宴」,以及第六屆靜思書軒青年營。人文饗宴已圓滿八場,之後還有十場。上人說,能讓人受到啟發並運用的話就是好話,感恩大家把握因緣,善用方法讓人接觸到受用的好話。並叮嚀師姊,要自我期許是「法脈人」,要讓脈絡暢通,整體才會健康;十多年來,許多書軒小志工已經長大成人,這群青年都是與師姊有緣的「法眷」,是靜思大家庭的眷屬,請師姊把握因緣傳法脈,讓大家天天受到法水滋潤,人生不枯燥,而且生機蓬勃,生命有活力。

「慈濟宗門不能脫離靜思法脈,沒有『靜思』就不會有『慈濟』;靜思是智慧,慈濟在造福,福與慧要平行並進。」上人說,靜思法脈是無形的精神理念,要由慈濟宗門用有形的志業發揮與展現,請師姊持續用心帶動這群年輕人,引導他們更深入法脈宗門,福慧雙修。

上人以《法華經》的「窮子喻」形容目前許多人學佛,是進入長者門,但是不知道這間房子裏有寶,自然不曉得寶藏在哪裏。長者就是佛陀,佛法在世間開通了許多門徑,但人們若沒有走進來,就無法覺悟。雖然有知識,很多事情都知道也都認識,即使常與名師在一起,卻無法再深入;假如再進一步,有知識還能啟發智慧,除了「分別智」還有「平等慧」,可以在生活中發揮運用佛法。

上人指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無差別的就是佛性,眾生本具如來智性,只是沒有人啟發,看不到這道進入長者大宅的門徑。師姊已經與這麼多人結好緣,要再深入法,融通法脈。靜思法脈、慈濟宗門已經很穩定,是一體兩面,像一棟房子有前門也要有後門,周邊要有窗戶,才會通風。

「靜思惟就是禪,『靜思人』要有很穩定的身心,很穩定的人生,我用禪的精神開通靜思法脈,不是只在叢林裏靜修,而是要行人間事。常住師父們同樣要面對在家居士,當各地慈濟人有共修活動時,他們也要去與這些在家居士談法脈宗門。」

「一本書可以陪伴一輩子,一本書的法語可以淨化多少人生,因為靜思語改變了心態。」上人提到第一版《靜思語》是高信疆先生主編,至今仍然覺得那一版的封面做得很好。或許慈濟六十周年時,可以將整套《靜思語》整理、增訂再出版。也可以收集慈濟人、教聯會、慈青及會眾對於靜思語的分享,整理大家因為讀到哪一句靜思語而受用,改變想法、改善人生,或成為座右銘,相關故事都可以收錄,讓更多人接觸到影響自己的好話。

上人說,靜思語很淺白,深入淺出,無論年齡長幼都看得懂;同一句話,不同的人聽了,會有不同的感受。經由他們再分享,也會影響更多人。除了口頭的分享,還要有文字紀錄,才能長久流傳,延續慧命。「改變人生就在一念之間,也是一句話之間;只要佛法在人間、靜思在人間,就在教育人間。」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