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似春陽 我們不只是一所學校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包括幼兒園、小學、國中、高中,共有六十六班,擁有慈濟大學豐厚資源做後盾;逾十六公頃校地,依傍中央山脈,鄰近美崙溪畔,校園郁郁青青,被形容就像在國家公園內求學。

相對於西部城市,花蓮偏遠,地震頻發,也經常受颱風環流影響,然而慈大附中一千九百多位學生中,就有一半以上來自非花蓮地區甚至海外,中學生以住宿為主。

李玲惠二○一七年從新北市公立中學校長一職提早退休,遷居花蓮,從此以慈大附中為家。李校長受邀撰文,回憶二○二四年○四○三大地震後,全校師生如何互助穩住身心,讓家長放心。

人間四月天,朝陽暖暖亮亮地照拂著校園,孩子們表情雀躍,因為,小學生將迎接兒童節,中學部學生也將度過連續幾天的孝親假,即將返家的愉悅心情寫在臉上,校內瀰漫歡喜與期待的情緒。

四月三日星期三,一如往昔,七點五十分鐘響,小學各班展開晨讀,中學部學生魚貫進入校園清掃,校長室和會議室也正有高二同學在抹桌掃地。突然天搖地動,彷彿地表上的群山峻谷正在捶胸頓足似地,劇烈的搖晃讓人無法安穩站立,我怔了一下:「糟了,是大地震!」

學務處的廣播響起,我抓起「指揮官」背心和手機準備往外衝,「孩子,疏散了,動作快!」沒想到學生回了一句:「我先去通知會議室的同學!」同仁們分頭動起來,我奮力地跑向操場,心裏嘀咕著,這校園真是廣闊,而我的腿為什麼那麼短小!

讓家長少一分驚慌

幼兒園前草坪上,老師牽著一群小娃娃移動後蹲下,他們彼此緊靠,彷彿母雞保護著一群小雞;小學生也安住在指定的疏散空間;操場上,中學部各班已完成集合並進行點名,依循著平日的防救災演練程序,各組同仁各就各位。

慈大附中的同學們竟然在四分鐘內就快速疏散。我在臺上集合班長,叮嚀師生,做好面對餘震的準備,學校將打開校門讓社區民眾可以入校避難;因為在九二一地震後興建的慈大附中,每一棟校舍都是堅固耐震的SRC(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

陸續傳來花蓮有大樓傾斜、鐵公路中斷等災情,教務主任和我討論後續因應;而各班導師已通知家長,校舍無損、師生平安。此時,我接到了上人電話:「有平安嗎?」「有!請上人放心,都平安。」

我感恩眼前的大家都平安,但密集的餘震卻讓人憂心與害怕……此刻,耳畔突然響起熟悉的旋律:「我的心在靜思中感恩,我的心念充滿虔誠……」

中學部、小學部、幼兒園雖分散在不同區域,卻不約而同地雙手合十,唱著〈祈禱〉這首歌。整齊嘹亮的歌聲,傳遞著虔誠、恭敬,我抬頭望著蔚藍的天空,默念著:「請天佑臺灣、天佑眾生!」

八點四十四分,教務主任回報,縣政府宣布即刻起停課。這是意料中事,在確定妙膳廳供餐無虞後,我立刻向家長布達:「慈中在十點放學,無法在此時接回孩子的,也不用擔心,學校會將學生安置在安全地方,一定有師長陪伴,並且中午供餐,中學住宿生一律留宿。」

當時雖然無法知道花蓮市區的狀況,但我不忍也不願意,讓家長為了接送孩子,暴露在另一個風險中;相信多一小時緩衝,家長可以少一分驚慌,多一分安定!

救護車鳴笛聲忽遠忽近,小學部教務主任佩茹告知:「校長,我們透過班群布達了,如果家長在醫院或救災相關單位工作,以他們方便的時間接回孩子喔,我們都會陪伴!」

就是要這樣做!慈濟志業體及志工要啟動救災了,一定要讓他們無後顧之憂;我們雖然只是學校,也可以成為慈善的另一雙手!

二○二四年九月國家防災日避難演練警報響起,學生井然有序地就地掩護(圖1)並疏散(圖2)。

當全校親師生靠山

總務處夥伴巡視校舍,回報大多無損,我決定驅車回靜思精舍看看。平常路況順暢,但這天國福橋封了,我東繞西轉地回到精舍。

精舍在空地搭起帳棚作為本會災害應變中心,上人看到我,揮著手,示意我向前:「還好嗎?」此際,我彷彿是在外流浪的孩子,歷經辛苦才回到家、回到母親跟前,不知如何言語!我頂禮後起身,輕輕卻清楚地說:「感恩上人,學校很平安;很感恩上人,給我們這麼堅固的校舍!」上人輕聲說道:「那就好,回去交代老師、學生,還是有餘震,要注意喔。」

原來,上人平常聲聲呼籲的「國土危脆」,離我們這麼近;原來,「平安」從來就不是理所當然,原來,「大小平安」是如此珍貴!

在上午的驚慌之後,午餐時間,中學住校生於宿舍一樓享用四菜一湯。小學部午餐則移到感恩亭,小朋友在老師呵護下用餐完畢;還不能回到教室,正好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同學在遊樂器材區玩起遊戲。

其中的他們,有些父母正在執行救災緊急任務,還有的家園受創,暫時回不去了。導師與家長以手機聯繫討論時嚴肅的表情,與小朋友純真無憂的嬉戲,形成強烈的對比。

事後統計,當日午間全校逾五百人留校,中學住宿生人數最多。由於北廻、蘇花公路坍方中斷,我們緊盯交通情況,也掌握妙膳廳備糧狀況因應。

依據標準作業流程,在重大天災後召開緊急防災小組會議,檢修校舍、照護住校師生外,我們同時成立了「關懷小組」,掌握每位家長和教職同仁家中災損情況,由人文室每日彙整,聯結慈濟救災中心,以最快速度關懷與慰問。

地震當天,一位小學部導師就接到家長哭泣的電話:「怎麼辦?我家傾斜了,被貼紅單了!」「可不可以先別讓孩子知道,我怕孩子嚇到,我們家快倒了!」「我們的家當都在房子裏面,拿不出來……」導師安撫家長的情緒,同時思索如何在這段時間照護小朋友,以及在何時、以什麼方式讓孩子知曉家中的狀態。

下午,孩子繼續留校,導師則陪著家長,在警察指揮下走過斷垣傾壁,先回到家中取出重要物品和衣物。

平常會接小一學生小君(化名)放學的媽媽,地震當天並沒有出現在校門口;導師詢問來接小君的外婆,才得知媽媽在太魯閣工作,災後失去音訊。隔天,導師看到媒體拍攝的照片,再透過慈濟救災中心居中聯繫,確認小君的母親雖然受困在山區,但是人很平安,馬上轉達請外婆安心。

就讀三年級的轉學生小華(化名),住家大樓受損無法居住,一家人在學校附近租房暫時安身;訪視關懷後,慈濟志工送來「福慧床」,解除祖孫三代共擠一張床的窘境。

小學部老師帶動學生一起祈禱天地平安。

慶幸是警察的女兒

在災後關懷的過程中,每一次伸手,就握住親師生的一分因緣,接住他們的驚慌無助,同時傳遞著溫暖、傳遞出支持的力量。

記得地震那天下午,站在警衛室旁的我接到電話,是我九十一歲高齡母親打來:「電視一直報,你們花蓮地震很嚴重,你有沒有怎樣?學校有沒有怎樣?你都沒消沒息,我足煩惱耶!」我一直對著老媽道歉:「請您放心,平安啦,學校的厝『足勇』耶!」

當我穿上那件指揮官的紅背心時,我真的忘了,我有個高齡的母親,住在南部,而臺北的家,還有一位重要家人,我的先生。

愛本該平等;但災難來臨時,愛也有輕重緩急,考驗著人性,也驗證著慈濟精神的實現。

那幾晚餘震不斷,也住在宿舍的我不敢回房睡覺,就坐在門口的椅子上,一手拉著外套、一手握著手機;夜裏若是震動大了些,就直覺往外衝,立刻打電話到宿舍櫃臺關切。我不禁想起,住在警察宿舍的童年歲月,逢年過節,爸爸不在家,颱風警報響起,爸爸更不在家。我們和媽媽只能縮在一起,望著窗外的花樹在狂風中搖顫,聽媽媽說著「想當年」……

「八七水災的時候,我挺著肚子,一個人在宿舍,水淹進屋子,你爸爸去值勤了,我很害怕;後來是另一位警察拆下門板,把我扛上門板,在大水中推出去……」

不管擔任哪一所學校的老師、校長,我不變的身分是「警察的女兒」,感恩爸爸在我的血液中,留下「勇敢」!感恩穿起慈濟制服的我,更無懼、更勇敢!

強震雖然給美麗的花蓮留下山崩地裂、土石流的傷痕,但是在慈中校園,因為愛,留下親師生美善的印證—學生在地震當下靜定的表現,高二大男孩雙手環抱守護幼兒園的小弟弟、小妹妹;全校祈禱的虔誠;親師以愛陪伴、協力守護的點滴,都是另一種生命的印痕。

人間四月天,春陽暖暖,因為愛轉動、因為善永續,更顯人間美好,教育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