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至十五日 有「情」還要「覺」

11.14~15《農十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有「情」還要「覺」—不受迷情纏縛,而是自在來去。

天氣、地氣、人氣

十一月十四日,上人與人文志業王端正執行長、姚仁祿合心精進長、慈善志業顏博文執行長、林靜憪師姊等人談話中,提到現在的社會結構與科技發展,讓年輕人比起上一代人,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比較沒有「溫度」。期盼要帶動的不是一時的熱情,而是敦厚的誠與情。如果只追求高知識、高科技,少了溫情互動,將來的人間氣氛愈趨冷漠,會很令人擔心。

常說天有天氣、地有地氣、人有人氣,這些「氣」如果不調和,都會造成災難;尤其近幾年,全球氣候變遷的現象已經很明顯,這就是一股看不到、擋不住,但是很強大的業力逼近,讓人很擔心卻也很無奈。上人交代人文志業要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讓大眾能知道地球環境的危機,建立環保意識。

慈濟推行環保三十多年,志工將「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的口號琅琅上口,臺灣各地都有許多年長的志工長期認真投入,對於回收物的材質瞭若指掌,用手一摸就能立刻做好分類,讓上人很佩服。「我一直說,要尊敬老人,因為他們隨著年歲累積了經驗與智慧,而且心性純樸;年輕人若凡事倚靠科技,只在網路上溝通,人情就會淡薄。所以期待人文志業發揮媒體傳播力量,設法守護好眾生清淨善良的本性。」

上人說,菩薩是「覺有情」,不只要有覺悟的智慧,還要有情。王端正執行長提到,上人常以「人」、「入」的手勢對眾開示。上人說,還有「八」,就是八正道。「人」的這二撇如果沒有寫好,就會有出「入」,人生有偏差;「人」若有覺悟,開了修行的門,就要勤修「八」正道,不再迷失。所以只求知識是不夠的,要提升智慧。

大仁、大勇、大無畏

十一月十五日,臺北慈濟醫院胸腔科團隊分享後,上人讚歎醫師們在忙碌的醫療工作中,還能做研究、寫論文,時間把握得很好,也是因為出於真誠的意願,所以灌注身心力量投入,真正是用生命走入生命、搶救生命。

「若沒有生命,一切都沒有意義;有了生命還要有健康,否則總是承受病痛,是很辛苦,需要醫療拔除苦難。不只需要良醫對症下藥,還要有護理師輕柔的膚慰,而我們的醫療同仁平時真誠對待病人,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也無畏懼,同樣親切接近,用心救治傷病,都是大仁、大勇、大無畏的大醫王!這不是口頭的形容,同仁是真正實際做出這分品德。」

「行腳到臺中,也是天天都聽到醫王的分享,讓我感受到臺中慈院的人文醫護情,臺中慈濟人也很感恩。慈濟人、法親情,年老、生病的法親,可以有慈濟醫院的守護與照顧。所以看到醫療團隊合和互協,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我覺得在那裏蓋醫院真的很值得,臺北慈院也一樣,大家都做得很好,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

上人欣慰表示:「過去我曾對慈濟人說,師父在做的事,不論是獲得讚歎或受到批評,總是要做到讓大家最後不後悔。現在我可以很肯定地說,慈濟人為了成就醫療志業的一切付出,沒有後悔。看到醫療同仁這麼用心,臨床診療之外,還要做研究、寫論文,且做出成果、得到肯定,這是很大的成就;醫療團隊的品質不斷提升,而且提升品質是為了普庇眾生,真的是很感恩、很歡喜!」

灑脫隨著好因緣而去

一位師兄的同修日前突然離世,上人開導師兄,生老病死都是很自然的人生法則,雖然不捨,但是這一天到來,仍然要接受,而且要祝福她,祝福的方法就是把牽掛不捨的心放下,不要拉著她,讓這分情纏著她,讓她灑脫地隨著因緣而去;她此生造福,來生一定有福緣,所以要放心。

「人與人之間有各種的緣,夫妻、親子,都是隨著過去很密切的因與緣而在此生延續;放眼天下,一個『情』字,人間有千千萬萬類,善惡苦樂各不相同。想想自己,有很好的緣、很好的情,你們夫妻這分情,不論在事業、家庭,她都給你很好的助力。你們有很好的『情』,還要『覺』,不要用情再拖著她,讓她歡歡喜喜地出生在另一個家庭,成為愛笑的可愛孩子,受人疼愛,很快就接起慈濟因緣,再回到慈濟大家庭,行菩薩道。」上人說,可以體會師兄的不捨,但若迷在這分情,就會一直受纏縛;若能覺,彼此都能解脫自在。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