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年,李彝邦與中區慈濟人醫會至臺中創世基金會為住民洗牙。(攝影/許載福)
「多一位醫師,對醫療資源缺乏的東部就多一分幫助。」十三年前,李彝邦加入花蓮慈濟醫院牙科團隊,而今更進一步栽培口腔醫學專才,期待完整傳承對花蓮這片土地的歸屬感。
慈濟大學醫學院口腔醫學暨材料研究所二○二四年九月迎來首批學生,為籌備未來牙醫系培養師資、儲蓄教學資源。所長李彝邦醫師說明東部地區地形狹長,牙醫師資源不均,慈濟大學希望開創完整的口腔醫學體系,更加全面培育專業人才,造福更多東部居民。
李彝邦目前擔任花蓮慈濟醫院牙科部特殊需求者口腔醫學科主任,他的願景是希望學生從碩士一路進修到博士,成為具備慈濟醫療人文精神的專業人才與師資,推動牙科領域的創新研發與學術研究發展。
「口腔醫學暨材料研究所專業人才,畢業後可選擇擔任教職,或到生技公司、牙科材料公司服務,前途寬廣且多元。」李彝邦表示,除了已有首屆學生「搶頭香」,第二屆的甄試口試也已完成,「歡迎大家來花東地區一邊進修,一邊領略山水之美!」這分至誠的邀請,就如同他當初決定來花東貢獻所學的那一念心。
一九九二年,就讀中山醫學大學的李彝邦參加慈青社歡迎茶會(圖1左);二○一二年取得博士學位,致力照護特殊需求病友(圖2)。(相片提供/李彝邦)
從當志工開始行醫之路
「我當初會來東部行醫,跟許多落腳於東部的醫界前輩想法一樣,多一位醫師,對醫療資源缺乏的東部就多一分幫助。」李彝邦二○一二年加入花蓮慈濟醫院牙科團隊,已邁入第十三個年頭。
一九七四年出生於臺南鄉下,他是道地的「庄腳囝仔」,父親是鑲牙師,雖然收入不豐,卻很重視教育,咬緊牙關攢錢、向親友借貸,讓四個孩子都受高等教育,對長子李彝邦更是寄予厚望,期許他將來開業行醫,「當醫師賺大錢,有社會地位又受人尊重。」
李彝邦進入中山醫學大學就讀牙醫學系,就在大一時於校門口發生嚴重車禍,被後方汽車追撞,他所騎的機車成為廢鐵,在醫院醒來時,看到兩位身穿慈濟制服的志工站在病床前;父母還沒趕到,志工的溫言暖語,暖了他的心。
原來是車禍當下,被同班同學朱清玄碰個正著,他不只通報送醫,還告訴自己身為慈濟志工的母親林玉雲,牽上了慈濟因緣。李彝邦想要報恩,也參加了校內的慈濟青年社,聽聞證嚴上人籌建花蓮慈濟醫院的過程極為艱辛,他常利用寒暑假跟慈青夥伴們回花蓮慈院當醫療志工。
「慈青們,我們今天去居家關懷,也帶大家去『浴佛』!」李彝邦疑惑:「浴佛是什麼?」那次關懷的對象,在二十幾歲因為工作意外,造成脊椎損傷,身為獨子的他臥床近二十年;照顧他的父母,都已經七十幾歲了,連為他翻身都很吃力,更何況為他清潔身體。在長照未普遍的年代,慈濟志工每隔一段時間就前去探訪。
慈青遵循志工的指導,將他抬至浴室為他沐浴,讓李彝邦很震撼,「這是第一次看見一個人全身赤裸裸地在我面前,讓我見識到什麼是『見苦知福』。洗澡這麼簡單的事,在這位病人的身上卻是那麼不容易,這個印象一直深植在我腦海中。」
當志工老兵顏惠美師姊說:「你們唱歌給患者聽,帶給他們快樂,他們的病就好一半了!」李彝邦深深感受到,「原來當志工,可以讓病人減輕痛苦。」舉手之勞就可以付出愛,付出當下獲得滿心喜悅,讓他因此篤定,慈濟是這一生的人生方向。
李彝邦從事牙科臨床服務,也踏入教職,進行實驗研究及教學。(攝影/李彥緰)
致力於特殊需求者醫療
於中山醫院擔任實習醫師期間,李彝邦參與慈濟在九二一地震後的南投災區發放,和關懷受災者的「安心計畫」;他和志同道合的另一半鄭雅蓉,假日常帶著兒子去當志工,在「慈濟大家庭」互助互愛。
他二○○三年升任主治醫師,同時就讀博士班;後來指導教授周明勇醫師推薦他到日本,學習針對身心障礙等特殊需求者的口腔居家醫療。這項專長,也應用在志工服務,二○○八年起,他與中區慈濟人醫會團隊到臺中創世基金會為病友服務。
二○一二年,李彝邦取得中山醫學大學第一屆口腔醫學博士學位,「感恩母校的培育,讓我能以更周全的醫療服務更多人,特別是一些長期臥床、身心障礙或脊椎損傷的病患,都能受到完整的照護。」
舉凡關懷弱勢、賑災、義診,排滿了李彝邦的週末假日。但最讓他難忘的,是二○○八年五月十二日汶川大地震之後,他在隨團賑災、義診任務結束的前一天,得知父親重病,匆忙返臺,趕上了見父親的最後一面。
父親彌留時,中區慈濟志工一路念佛護送他回到臺南老家,再由當地的慈濟人接力陪伴,直到後事圓滿;慈濟志工持續陪伴關懷,感動媽媽由葷轉素,也成為慈濟的環保志工。
李彝邦感念父親,讓他們在無憂無缺的環境中長大;雖然父親期許孩子們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但李彝邦認為,錢夠用就好,不希望自己的一生被金錢束縛。「用得掉的是錢,用不掉的就成了遺產。將興趣與工作結合,並從工作中嘉惠他人,這才是生命的真正價值。」
李彝邦說,花蓮慈濟醫院動土紀錄畫面中,上人歷經千辛萬苦、咬牙含淚的那一幕,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上人為了東部居民建院的決心,感動了他,二○一二年帶著妻兒和母親定居花蓮,成為花蓮慈院醫療團隊一員。
李彝邦殷勤參加偏鄉與離島義診,也在臨床上遇到一些罕見案例或困難病例,因此再進修,二○一四年考取特殊需求者口腔醫學會專科醫師資格;在他的診間裏,就有一臺由慈濟基金會捐贈、從英國進口的電動輪椅架,便於身障患者接受診療。慈善與醫療的結合,嘉惠不少特殊需求的病患。
李彝邦更進一步投入慈濟大學新設立的口腔醫學暨材料研究所,致力於提升口腔醫療專業人才對花蓮這片土地的歸屬感,實現在地培育、在地服務,進一步達成在地口腔醫療的全人化、專業化與完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