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至二十日 合力為人間做事

11.19~20《農十月‧十九至二十》

【靜思小語】彼此合心,互動和氣,互愛關懷,就能協力成就一切好事。

邊走、邊說、邊寫

十一月十九日,優人神鼓劉若瑀老師及黃誌群老師分享〈說法品〉梵唄音樂。上人說,劉老師與黃老師自從三年前投入經藏演繹的音樂譜曲、舞臺動作的製作,相信對於《無量義經》不僅很熟悉,也應該很有情,而且是「覺有情」,有所體悟了。這部經是能讓人運用在生活中,腳踏實地去走的道路;只要真誠發心去走,就能領會這條道路的風光。

「我剛出家,功德會還沒有那麼忙時,我將《無量義經》一字字抄錄出來;對於經典所指引的道路,我邊走、邊說、邊寫,所以對這部經很有情。很感恩一群法師參與《無量義經》梵唄與錄製,還有尼泊爾創古度母寺的比丘尼誦《無量義經》,雖然我聽不懂,但是唱誦的韻律讓我很感動、很親切,這就是法音相契。」

上人提到佛陀曾在叢林中修苦行,但是他發現苦行林的修行不究竟,故而捨去苦行,獨自到了菩提迦耶,菩提樹下靜坐思惟,最終覺悟成道。如果能夠在韻律中搭配印度實景,可以讓人遙想佛陀出離王宮而修行的經歷。

佛陀出家以後,見到「生老病死、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的三理四相,其中包含苦、集、滅、道四諦法,從而探討無常、苦、空的人間相。無論是生理、物理或心理,都隨著時間在變化,都離不開「過去、現在、未來」。可以融合景物與梵唄,透過科技傳播影音,讓法音宣流,為迷茫眾生指路。

「我的心願是讓佛法傳遍虛空法界,只用說的太單調,我們做出音律,唱誦佛法,讓大家可以聽得很清楚,還可以看到背景畫面。現在人手一機,只要上網就可以看、可以聽。現代科技成就我的心願,成就這一群有心人,共同完成《無量義法髓頌》。」

上人說,自己從日文版《法華經大講座》發現《無量義經》,並且一字一字抄寫。起初是用過期的日曆紙,先用鉛筆抄一遍經文,再用原子筆複寫,最後用需要沾水的鋼筆寫;後來要講經,讓人人都能看見經文,就刻鋼板,再用油墨印刷。因為一字一字用力刻,以致右手指受傷。

「過去,我很用心對大家講《無量義經》,現在因緣成熟,遇到一群貴人,聞法且法入心,錄影、錄音、做文字記錄,並且彙整編輯出版;又有優人神鼓的加入,擊大法鼓,呼喚大眾專注聞法,且有電子產品可以重複播放影音,讓大眾便於深入法藏;在背景呈現佛陀故鄉的實景,讓大眾更深入其境。」

「雖然常說時間可以成就一切,但是有時間還要有緣,有緣來時就要立即把握。我們在分秒間發一念心,就恆持這分心願,彼此凝聚起來,可以發揮我們生命的價值,共同成就精心之作,廣傳全球且代代相傳。很期待將來在臺灣的大街小巷,都可以聽到《無量義法髓頌》的音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已經開了,若沒有人走、沒有人說,就會雜草叢生而荒廢。所以我們要發心、用心,凝聚力量,將一條條道路開通,通往佛陀的覺悟境界,讓佛法廣傳人間。」

每天加強這一念善

十一月二十日,美國漢傳佛教國際文教中心振冠法師、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宗教與神學學院黃穎思教授等人,由慈善志業何日生副執行長陪同前來拜會上人。

上人說,人間的確是苦,這也是佛陀對人間的看法。看看現代世間仍是天災人禍不斷,探究其因,都是人心的無明欲念,造成了苦;除了位高權重者有很大的權力、影響力,一般市井小民也會因為一念貪心與人爭奪,以致世間不得安寧。

人心因貪而貧,因為貪欲深重,所以心態上永不滿足,就如填不滿的無底洞,總是貧乏、不足。如果能有方法去除貪念,人與人之間和平相處,社會平安,個人與家庭也會比較富足。慈濟鼓勵人人行善付出,而且從每人日存五毛錢的方法,讓大家在不影響生活的前提下,天天發善心,以投零錢到竹筒裏的行動,不斷提醒自己「要救人」。

「剛開始,我要他們每天存五毛錢,有人說,一個月捐十五元不就好了?我說,天天投五毛錢,天天隨著這個舉動發揮愛心,每天都加強這一念愛,行善助人的意識會愈來愈深刻。所以,雖然是帶動人人行善,其實是要淨化人人的心,啟動他們的愛心、善念。直到現在,慈濟將近六十年了,慈濟人將愛與善落實在生活中,這分精神都沒有變動。」

上人表示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由印順導師繼續發揚光大;而自己在拜師時,導師簡單地叮嚀「為佛教,為眾生」,自己信受奉行,亦秉持這分精神而創立慈濟,直到現在依然不變,慈濟人也傳承這分精神。「這群在家居士,都啟發了一念真誠的愛心,很自然地,日常生活都在念念的善念中。有愛心、有善念,就能與人合。」

合,不只是形式上的會合,心連接在一起,口也要合。上人提到慈濟人能夠合力為人間做這麼多事,是因為合和互協,彼此合心,互動和氣,互愛關懷、協力成就一切為人間的好事。「我沒有太深的法給大家,只是告訴他們很簡單的話,教他們如何相處得快樂歡喜。」

每天要聽師父說話

大北區法親關懷團隊與上人分享和年長法親溫馨互動點滴,上人叮嚀,除了照顧年長法親,招呼、凝聚新進者,對於共同做慈濟事的夥伴更要珍惜與愛護。「法親是生生世世的菩薩道侶,心最乾淨、愛最密切。現在的社會,年輕人有事業、有自己的家庭,難以長時間陪伴在父母、祖父母身邊,幸好我們慈濟大家庭,有法親相互關懷。」

上人勉勵資深慈濟人,年紀大是自然法則;看到大家從黑髮變白髮,這是很自然的顏色,身心健康就是福。自己要把身體照顧好,若有法親身體病弱,就常去關心和照顧。此外,遠親不如近鄰,要常與鄰居互動,亦請託他們多關心年長者,若有狀況可聯絡慈濟人。

「師父覺得自己很有福,因為過去與這麼多人結過福緣,所以現在大家如果聽到:『師父要來了!』就彼此通知,讓師父到的時候總是看到這麼多人在,還可以看到我的老弟子,大家都很歡喜。」

「法親沒有比家中的親屬差,因為法親有共同的話題可說,法親也有親身經歷可與大家相互勉勵。我們這麼珍貴的法門要永恆傳續,不要讓它衰弱,就要靠大家虔誠用心。看到大家那分緊密的法親情,師父是最高興;記得天天說好話,經常與人分享慈濟訊息,請親友收看大愛臺,你們自己更要看,每天聽師父的話,與師父貼心,不要與師父脫離了,法親情要生生世世相連,生生世世都是法親。」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