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 慈悲增長勇氣

11.4《農十月‧初四》

【靜思小語】無畏無我的勇氣,來自於不忍不捨的慈悲心。

為大家庭共同出力

桃園榮董晨間座談,分享到花蓮志學大愛農場下田的心得,上人說:「種稻,我也做過呢!年輕時在慈雲寺,從插秧、挲草、灌水、割稻都做過。種田很辛苦,不過那時一心想要修行,就不覺得苦,反而感到很踏實、很歡喜。所以說,甘願去做就不覺得苦,『甘願做,歡喜受』。」

「很感恩你們回去幫助精舍常住師父出坡,也投入農務,減輕他們的體力負擔。就像幾天前,康芮颱風把精舍園區的樹木颳倒了,各地慈濟人陸續回精舍幫忙整理環境,鋸斷已經無法重種的樹木;每一棵都是幾十年的大樹,樹幹很粗,就這麼鋸斷了,看了很不捨也很無奈。」

「它已經被強風連根拔起,不捨又奈何,只好轉念善解:已經維護了五、六十年的園區環境,這時候重新再來,也許將來會呈現不同美好的景觀。能善解,心就沒有掛礙。很感恩各地慈濟人回精舍幫忙常住,為這個家共同出力。」

聞法力行才能見道

桃園師兄師姊分享一九九八年二月十六日華航大園空難,以及二○○○年十月三十一日新航在桃園機場發生空難,當時動員協助救難以及膚慰家屬、陪伴認屍的情景,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上人說,意外發生在瞬間,悲慘的情景不堪回想,但是慈濟人「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勇敢向前的力量,是來自慈悲,對於罹難者與家屬有一分不忍之心,這分不忍的愛,增長了勇氣,很自然地靠近膚慰,為罹難者虔誠祝禱。

「平時或許做不到,一旦事情發生了,勇氣提起來,無我相而投入,成就了一分功德。假如有我相,顧念著『我』,就會猶豫,不敢踏出這一步;慈濟人在緊急時,連『我』都沒有去想到,也就無所謂敢不敢,只有一念不忍、不捨的菩薩心。」

上人表示,每一次發生重大空難,不只是家屬悲慟,旁人也同感悲悽,那段時間感覺很漫長,總有沉甸甸的壓力在心頭。不過二十多年後再回憶當時,要自我讚歎,平凡的家庭主婦、市井小民,竟能有這分勇氣,投入這樣的工作,去膚慰悲傷的家屬,陪伴他們面對親人殘破不全的遺體。

「慈濟人就是救苦救難的菩薩,慈悲喜捨,勇敢無畏。師父雖然這樣稱呼你們,但是大家不可自大,要做菩薩之前要有赤子之心,用真誠、清淨如赤子的態度認真學習,學會付出無所求,用愛膚慰苦難人,在長遠的菩薩道上勇猛精進。」

「要一步一步踏實走,邊聽、邊看、邊做─聽法、看人間、身體力行去做到,這就是在菩薩道上要學的,直到見真理,那就是『覺』。」上人強調,學菩薩道不能只在經典中鑽研文字,必須身體力行,所以聽了法就要去做,才能「見道」。

「學佛就像爬山,只看著山頂不去走,是到不了的;雖然從山下要爬到山頂會很辛苦,但是不斷往上爬,超越了五濁惡世的濁氣,心境很清淨、很開闊,看見人間萬象,苦樂參半,悲喜相接,我們有所體會,還要不斷提升、不斷超越,來到頂點,看見無限開闊的境界。」

學習佛法的四步驟

歲末祝福典禮中,播放年度《慈濟大藏經》影片,看見全球慈濟人在海內外行善付出的菩薩身影,上人感恩慈濟人從「竹筒歲月」直到現在,持續啟發大眾的愛心,凝聚點點滴滴力量,為天下苦難人而付出。

人間苦、空、無常,沒有恆住不變的事物,從人體的生、老、病、死,以及萬物的成、住、壞、空,就可以體會無常。上人指出,時間秒秒不斷過去,人們通常不知不覺,任憑時間流逝,生命也隨之消逝,如〈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魚在水缸裏悠游,好像很快樂,但是水缸會漏水,水漸漸變少,水位不斷降低,魚卻不知不覺,等到水漏光了,魚的生命也停止了。

「空氣對於我們來說,就像水對於魚一樣,若沒有空氣,我們也無法生活。而我們活在人間要做什麼?要常常自我盤點,當一天即將過去,回想這一天做了多少事,有沒有犯錯。像是今天大家在這裏聽師父說話,有沒有把法聽入心?人生很短暫,我們很幸運能夠學習佛法;全球超過八十億人口,真的能聽到佛法的人很少,就像大缸裏面的一顆小珠子而已。聽到佛法、了解佛法,就要實行佛法,能做到也能對人分享,這樣記憶最深刻。」

上人表示,學習佛法的四個步驟,聽法之後能力行,同時對人說法、帶動別人一起做到,這就是精進。請大家珍惜在慈濟相會的因緣,堅定實行菩薩道。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