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21《農九月‧十八至十九》
【靜思小語】做事的人法喜充滿,聽到分享的人隨喜讚歎,共同參與的人來見證,一起為人間寫歷史。
度眾生,把握殊勝因緣
十月二十日,加拿大分會執行長苗萬輝師兄、前執行長何國慶師兄等人報告會務,以及道場建案。上人說,大家有因緣從臺灣到加拿大讀書、就業、創業、生活,還有彼此法親的因緣,一起進入慈濟,是福中之福。要把握這分殊勝因緣,積極用心,把當地慈濟人、慈濟會員的心力凝聚起來,共同將加拿大的慈濟道場建設完成。此事要做到當地會眾都歡喜,就是功德。
上人指出,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就是為了度眾生。眾生為何需要度?因為人間有種種苦,即使擁有很多財富,煩惱無明、貪念多;極為貧困的人一無所有,苦無立錐之地。這就是人間的二個極端,有也苦、沒有也苦;而佛陀入人群就是要教育眾生,讓眾生知道一切都是空,但是真空妙有,無論貧富,都要取於中道。懂得道理的人,即使生活清貧,只要三餐能溫飽,就很快樂,因為心無貪念,樂天知足,但若得到一點點溫暖,就至誠感恩。
「所以師父總是要大家飲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四神湯』,我們的人生到了這個階段,該有的都有了,現在應該為生命樹立福與德的價值。福要靠自己造,德則是從我們造福的行動得來;但是不能只憑自己造福,要很多人結合起來,眾人合心自然就有力,而且有更多善因緣可以造福德。」
有人認為信仰宗教要守戒律,不願受拘束。上人說,以「守」的字形來看,即使是一家人,互動也要有分寸;其實與人相處,都要有分寸。出家修行者更要嚴格守規道、持戒法,知道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在家庭中也要守倫理秩序。加拿大慈濟人就要將這個道理帶入當地。
上人期許大家將道場經營得很溫馨,讓人來到這裏就感到歡喜,回去以後又會很想邀人來。「加拿大慈濟已經三十三年了,三十而立,方向對了,一切基礎都打穩了,已經很穩定,就要邁開腳步廣度眾生,淨化人心。」
一大事,彙整龐大史料
十月二十一日,聆聽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提到何日生副執行長提到的「慈濟論述」。「起初我覺得有什麼好論的?但是聽他盤點慈濟數據,只是蜻蜓點水的一點點,我已經覺得很感恩,感恩的是慈濟人。可知道最初有多少人開始踏上這條人間菩薩道?那個時代只是狹窄的田埂路,漸漸有愈多人來走,也把田埂路拓寬成大道。」
「要做論述,我總覺得:這一條不能刪,那一條還不夠,就好像小螞蟻踏過了潮溼的土地,再往乾燥土地走過的足跡,其實遠遠不足以潤溼土壤;我們用少少的人力,要做那麼龐大的數據,其實還不夠力量。所以我很期待,任何一位慈濟委員將記憶中走過的慈濟路,筆拿起來,能寫的就寫,由文史單位整理、編輯。」
「大家出於真與誠,自我盤點,共同會合,資料回到本會做一個大盤點、總彙編。這是一大事,我們要為佛法留歷史,真正的佛法不在於飛天遁地的神通變化,需要讓人看見佛法的真實人間路,這條路是如何走出來的,而慈濟人走這條路,抱的是什麼心情?是付出無所求。」
上人舉例說,關渡園區這片地,是何銘森先生支持太太劉寶足師姊,以及胡大石先生支持太太魏杏娟師姊,共同合力成就的。當初來看這片土地時,下著毛毛雨,何先生撐傘站在路旁,穿得很樸素,看不出是大老闆,他也很認真地帶著大家看土地,介紹地面建築等等。「太太請他來,在那裏等師父;我根本不認識他,不過我也有禮,向他鞠躬、合掌道感恩,這是人間本分。」後來,關渡園區成為北區重要的精進道場,也有很多跨區域的大活動在那裏舉辦。
「慈濟世界有這麼多造福人間的好人、有福人,而且付出無所求,不僅不居功,還很真誠,做到皆大歡喜。很期待大家,曾經參與到哪些慈濟事,要把握機會現身說法,共同參與的人也可以來見證;做事的人法喜充滿,聽到分享的人隨喜讚歎,同樣是法喜充滿。」上人鼓勵線上聆聽的海內外師兄師姊,要延續慧命,就要多聞、多見、多見證,共同承擔大時代的大責任。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