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會創新 第一本實戰指南》

推薦序

《青年社會創新 第一本實戰指南》

撰文‧馮燕(臺灣大學社工系名譽教授、慈濟慈善基金會董事)

「現在年輕人想要什麼?」證嚴上人的關心,促成我們舉辦七屆以「公益孵化」為目標的提案競賽,實質鼓勵了七十多個青年團隊;今年將獲獎團隊的成功經驗編輯成冊,讓人感佩又驚豔―原來臺灣公益生態圈中,有如此充沛的創新量能!

二○○九年莫拉克風災的災後重建工作中,第一次直接接觸到慈濟志工,他們身穿藍衣白褲,在幾個臨時收容中心忙碌穿梭,從發放慰問金、送餐送水、膚慰陪伴受災者,到籌建大愛村安置受災戶的各種努力,都井然有序,迅速到位。

也因此在二○一三年當我借調行政院政務委員,兼任賑災基金會董事長,看到章程明定董事會中一半為民間團體時,特邀慈濟基金會代表,參加二○一四年設立的「民間災害防救服務聯繫會報」,期能借重慈濟豐富有效率的救災經驗,分享給政府與民間相關組織,讓會報組織在災防業務上能合作無間,迅速穩健應對,降低災變發生的全民損失。

後來得知慈濟人不僅救災做得好,遍布全臺各地的環保站,更是吸引了大量的高齡志工,每天前來工作、相互支持、共餐共食、身心安頓、快樂健康,完全符合當時政府努力推展「社區長者關懷據點」,促進活躍老化、降低失智失能以致需要長照風險的政策。故而於當年向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請益,詢問慈濟環保站加入社區據點的可能性,她很快盤點出數百個高功能的環保站,升級成社區據點,快速擴大了長照預防性服務的影響力。

二○一六年五月,我離開行政院返回臺大任教,不久受邀加入慈濟慈善基金會董事會,最大的喜悅就是有機會可以與證嚴上人交流,感受到宗教家既出世又留意人間的大愛情懷和神奇魅力。

每次聆聽上人的教誨,讓我敬佩之餘,增加更多想努力把工作做好的動力。一次聊天中,上人詢問我:「現在年輕人想要什麼?」我分享曾在行政院推動「青年圓夢網」、鼓勵青創、發展社會企業生態圈的經驗,也順勢向上人建議,以慈濟的眾多人才和資源,定能提供年輕人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譬如舉辦公益青創提案競賽,吸引更多青年投入公益,加以栽培、造福社會。

上人溫和地評論:「這個想法很好,可是為什麼要叫『青創』呢?『重創』『青創』都不好啊……總之,該做的就去做吧!」我聽來只覺心中一軟,這就是一位慈悲為懷、看盡人間疾苦、有不忍人之心的宗教家呢!

慈濟基金會一批熱情有創意的青年同仁,經過幾輪討論後,二○一六年底前在董事會提出「新青年心曙光―慈善創心計畫」,並獲通過;二○一七年初,推出了第一期「救將!就是不一Young!」慈悲科技救災研習營,和以「慈濟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為學名的「Fun大視野―想向未來」公益提案競賽,期能跟更多關懷社會的有志青年結緣,為有愛心有能力的青年創造機會。

更棒的是,當發現這種新的提案競賽工作,超出原有作業模式時,基金會立即決定要結合外部組織來共同執行,選擇與當時只有三、四位青年夥伴,仍在初創階段的「臺北好室」(Impact Hub Taipei, IHT)合作,豐富彼此經驗,得到很多專業成長的機會。

連續七屆以「公益孵化」為目標的提案競賽,實質鼓勵了七十多個公益創新團隊,為臺灣公益和社企生態圈中注入了大量的活水。今年更將前三屆中二十九個獲獎團隊的成功經驗,加上國際發展實例,編輯成冊,讓人感佩又驚豔―原來臺灣的公益生態圈中有如此充沛的創新量能,在慈濟和臺北好室的加持下發光發熱,持續為臺灣社會注入美好的希望!

青年社會創新
第一本實戰指南

⌑ 作者: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Impact Hub Taipei
⌑ 出版:果力文化
⌑ 歡迎至全臺靜思書軒門市及各大網路書店線上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