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至十七日 即時修行

10.16~17《農九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把不歡喜轉為感恩,感恩有人來磨練,成就自己守戒、能定、生智慧。

生命價值,不被數字局限

十月十六日,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報告「教育三十五論壇」成果,主管們報告慈濟大學整合後,增設、整併系所與未來展望。上人開示,無論是哪一個科系,一定都要教善,以愛為主軸,所以是愛的教育,而且是大愛的教育;現在的年輕人,國際的界限已經打開了,慈濟的教育除了要宏觀,方向更要謹慎把握好,戰戰兢兢地面對變化快速的世界。

要引導學生走往善的方向,老師要與學生建立很真誠的情誼,讓學生願意聽從教導,落實「感恩、尊重、愛」。上人表示,感恩的教育很重要,要讓學生知道自己能有不虞匱乏、安全便利的生活,並非理所當然,除了父母的養育,還要感恩各行各業讓社會順利運作;有感恩心,自然會尊重人、去愛人。若缺乏這些教育,未來人間將是危機重重,現在的許多狀況已見端倪,大家的心隨著網路通達、資訊發達而奔騰起來,人性若守不住,變成野性,言談做事就沒有道德底線。

其實慈濟人在海內外,隨處都在為人群施教,用自己的言行作典範,用真誠的愛心與所接觸的人建立情誼,帶動人人向善。上人請教育志業與慈善、醫療、人文志業緊密互動,尤其許多慈濟人也在教育界,可以在課程、教育方法等各方面協助慈濟學校;也能結合人文志業的媒體傳播力量,增進教材的多元性,或如天空學院的推展,可以讓海外學子同步上課。「教育要跨出國際,要確實邁開腳步,不是在原地呼喊。」

「教育不是職業,是志願,若能用實踐志願的心投入教育,這就是慧命的價值。盤點生命價值,不是用一個月領多少薪水來評估,金額再高,生命同樣有限。若說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情,這樣的生命價值就被局限在這些金額數字裏;要看自己所做的事,對人間有何影響,對學生有什麼影響?若有正向的好影響,才是生命真正的價值。」

「常常提到學與覺,菩薩是覺悟的有情人,菩薩道要親自去走、去學、去體會,盡頭就是覺。做人的方法讓我們學不完,但是沒有覺,就像眼睛看不清楚,視野永遠是模糊的;要覺醒、覺悟,就要見道。各人的見解都不同,無法統合就會雜亂;我們要有志一同,共同一個見解,認清慈濟四大志業的方向,教育志業要樹立起永恆的價值。」

常念感恩,提升清淨佛性

十月十七日,已至農曆九月十五,上人於早課後對眾開示,請大家尊重生命,愛惜時光,把該做的事情做好,該發心的要趕快發心,且發了一念心就要起於行動,做就對了。

「一輩子的時間很容易過去,靈方妙藥就是把握當下付出,付出才有所得,才是真修行。」上人說,入山門在叢林修行,一定要自我提升;修行在心,心就是大道場,周遭的每個人都是共修者,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懷、彼此感恩。

「人與人之間,若是相互折磨,也得要感恩,因為若沒有來磨難我們的人,也沒有機會修行;如果有人令我們不歡喜,要趕快轉不歡喜為感恩,這就是即時修行,安定這念心,守戒、能定,自然就生智慧。」

上人叮嚀大家,要用心關照自己的日常心念,感恩有人來磨練,成就自己的道行,當然更要感恩對自己真誠關懷、照顧的人。所以時時念「感恩」,提升自己本具的清淨佛性。就如常不輕菩薩,「我不敢輕於汝等」,因為人人都會成佛,故而永遠不輕視任何人,永遠愛護人、感恩人。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