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隆(右)心心念念想見恩人一面,六年後如願以償,親自感恩造血幹細胞捐贈者鄒宜青(左)。
捐受雙方基因的契合,連親兄弟都無法辦到;相見歡見證了生命的奇蹟,是受贈者的勇敢與韌性,從垂危到重生;是捐者無私的愛,延續另一個人殊勝的未來。
知道自己罹癌的當下,一個念頭閃過陳昌隆心裏:「我僅祈求上蒼讓我慢點離開人世間;如果一定要走,也要走在父母之後……」未婚的陳昌隆沒有家累,天生樂觀、孝順,唯一的希望,就是不要讓「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椎心之痛,發生在自己父母的身上。
二○一六年農曆過年前,他的皮膚起紅疹,全身發癢、頭暈、腹瀉,看過皮膚科、腎臟科、神經科、風溼免疫科及血液科等門診,輾轉找了七位醫師,卻一直無法找出病因。走出診間,總有一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惆悵,不知道真正的對手藏在哪裏?
最終在血液科骨髓穿刺化驗後,確診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他沒有太多的難過,反而是豁然開朗,找到對手了。二○一七年八月開始化療、標靶治療,但成效不彰,醫師建議造血幹細胞移植才能根治。他幸運地配對成功,二○一八年三月接受殲滅治療及移植。
移植數週後,他出現嚴重排斥,頭痛如針刺,黃膽指數高,猛爆急性肝排斥,需要施打高劑量類固醇才能穩住,導致手會抖、黑指甲、浮腫、牙齦暴出等副作用。之後腎臟感染化膿,電腦斷層檢查前注射顯影劑,卻引起嚴重過敏,打了四針強心針才急救回來,後來又出現嚴重的三叉神經帶狀皰疹。
經過一年,除了過敏症狀,已無排斥問題。逐漸康復後,他心心念念想要見恩人一面。他寫信給協助他配對成功的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希望能聯絡捐贈者,但基於保護捐受雙方,暫無法如願。
謝謝你堅強活下來
等待六年,陳昌隆終於等到相見的這一天!他在臺中經營五金百貨業務,前一天就北上住宿,十月十九日來到慈濟三重園區,參加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三十一周年慶,捐、受贈者的相見歡典禮。
緊張時刻來臨,輪到他上臺了;看到恩人出現,他靦腆微笑,在主持人陳竹琪促成之下,二人才歡喜擁抱。捐贈者鄒宜青說,見到他這麼健康,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陳昌隆覺得能配對成功就是幸運,他很感恩;痛苦排斥只是考驗的過程,忍耐就可以度過去。
從三十歲參加抽血建檔到通知配對成功,長達十四年,茫茫人海中遇見受贈者,鄒宜青感覺緣分不可思議。當時有著捐與不捐的猶豫,是因為不了解捐贈方式,之後得知猶如捐血一般,加上先生及家人都贊成,她知道只有自己可以救他,所以決定捐了。
當陳昌隆聽說鄒宜青在花蓮慈濟醫院抽出周邊血幹細胞時,身體不適,非常不捨;鄒宜青說,她知道受贈者已經做殲滅治療,在無菌室等待造血幹細胞移植,所以她無退路,只希望對方能活下去,所幸她身體恢復正常,也如往常健康。
移植後,陳昌隆的血型由A型變為O型,個性較以往開朗;他常捐款給慈善機構,以此回報捐贈者,因為有她,讓他體悟世間大愛。鄒宜青對他說:「因為有你,才能成就我的不平凡,謝謝你這麼堅強的活下來。」
簡聰良(右)送上自己與家人用心撰寫的卡片,感恩陳政彬(左)的捐贈。
還好我做到這件事
相見歡當天共有七對捐受贈者上臺分享,典禮中並頒贈獎牌,感恩二○二三年七月到二○二四年六月的八十一位捐贈者。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三十一周年來,供髓三十一個國家地區,移植六千八百多個案例。微乎其微的配對機率,如大海撈針,完全仰賴慈濟志工的奔走招募與捐贈者的無私付出,拯救生命不喊苦。
二○一八年,剛結束澳洲打工度假的陳政彬,回臺第二天就接到配對成功的電話,「我以為是詐騙!」在志工鍥而不捨聯繫下,他才慢慢回想起,高中時曾參加建檔活動。第一時間覺得有些害怕,刻板印象以為要抽「龍骨水」,經過志工說明及上網查詢資料,才知道這是訛傳;移植造血幹細胞,能讓血液疾病患者有重生機會,他毅然同意,家人也全力支持。
捐贈者在接受白血球生長激素注射後,接著以類似捐血的方式收集周邊血幹細胞。為了順利萃取健康的造血幹細胞,陳政彬調整作息,避免晚睡,更按時上健身房運動。因為受贈者體型比較高大,他分兩天收集周邊血幹細胞,第一天花八個小時,隔天又再坐四個小時。陳政彬說,整個捐贈過程不覺得辛苦,也沒有任何不適,平時工作忙碌,覺得那二天像是在休假,心情很放鬆。
年長他二十一歲的受贈者簡聰良,移植後排斥反應輕微,重獲新生有著無盡感恩,六年來每年過二個生日―一個是原本的生日、一個是接受移植的四月二十四日重生日。與死亡擦身而過的震撼,對人生也有不同感悟,「以前很在意錢賺得夠不夠多,或是要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現在看得比較開,覺得凡事不需太計較,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可貴……」
簡聰良長年外派大陸蘇州工作,也在當地結婚成家;二○一八年元月出現症狀,返臺確診為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SAA),醫師建議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五十歲之前幾乎沒用過健保卡,突如其來的大病,衝擊原本安穩的家庭生活。「能順利配對到捐贈者嗎?」「二個孩子還很小,該怎麼辦?」
家人的陪伴,是簡聰良堅強後盾,讓他正向面對治療的艱辛;非親屬之間配對成功的機率僅十萬分之一,非常幸運地,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不到二個月即為他尋找到百分百抗原基因相合的捐贈者。「我是不幸的,但我又是最幸運的人,在我病情嚴重,最無助的時候,是您的慷慨奉獻,給予我重生……」他親筆寫下誠摯的感激,親手送給陳政彬。
這幾年,陳政彬的定期追蹤報告都顯示健康狀況良好。他常以自身為例與親友分享,也帶動妹妹、太太加入建檔。「我很感謝他努力活下來。可以救回一個人的命,對我來說是意義重大的。」陳政彬說,以前只覺得有捐就好,但最近媽媽罹患癌症,讓他更能同理受贈者及其家人的焦急心情。人生當中可能只有這次救人的機會,很開心自己辦到了。
畫家劉豐來(右五)以親手繪製的花鳥水墨畫,感恩她的捐贈者曾惠平(左三)。
為搶救生命添柴火
捐贈者曾惠平在臺北抽血驗血建檔後十六年,才接到初步配對成功的通知;期間數次轉職遷居臺中,慈濟志工在她娘家樓下守候,因為沒有門鈴,只能等待有人開門,才能詢問,幸好等到她的弟妹外出;弟妹打電話告訴她:「有兩位慈濟師姊在找你。」
當她得知受贈者的基因可能會受捐贈者影響,髮質和血型會變成跟她一樣,她感動地哭了,覺得自己要有一個新寶寶了!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的過程中,她沒有發生任何副作用;親友們的鼓勵和陪伴,讓她覺得自己是個福分飽滿的人。
曾惠平心目中的「寶寶」,是六十八歲的畫家劉豐來女士,在今年九月開了她第五次的畫展。家族成員都出席了相見歡,就想向捐贈者說感恩。過去六年來,每次回診,劉豐來都會問:「什麼時候可以見到我的捐贈者?」還未上臺時,她直覺曾惠平就是她的捐贈者!兩人擁抱時,曾惠平對劉豐來說:「寶寶,你好棒!」劉豐來哽咽說,「沒有你,家人不能一起在這裏!」
劉豐來於二○一七年三月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三位妹妹與她配對都沒有成功。她感謝生病時遇到多位貴人,讓她還能持續做喜歡的事,分享作品,活出精采人生。
曾媽媽說,當年其實不放心女兒捐贈,甚至在往花蓮的火車上,都還想勸阻;但是看到醫師和慈濟志工不只要救受贈者,也很保護捐贈者,才安下心;現在覺得女兒做了對的選擇,很偉大。
「當初不解這麼好的事,為什麼網路上分享得那麼少?」曾惠平將自己的捐贈過程和捐後健康追蹤記錄,分享在部落格和社群媒體,希望以過來人的經驗,讓配對到的捐贈者有心理準備和參考。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目前收集有四十八萬三千多筆建檔資料,但其中有一半年齡超過五十五歲,將要過期;另外,招募量下降、配對成功且願意捐贈的人數低於一半,這些都是近年來所面臨的難題。特別因為少子化趨勢,骨髓幹細胞捐贈來自親屬的比例逐年下降,因此必須更努力宣導、鼓勵非親屬捐贈,充實救命的資料庫。
巨大的痛苦,需要有巨大的愛來共同陪伴;今年元月到十月,就有超過一千一百人尋求配對;齊集志願捐贈者的骨髓資料庫,是搶救生命的重要工具。茫茫人海,血液疾病患者正在尋找的那個人,可能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