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日 調心

10.25《農九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惜情惜緣、相互感恩,化不圓滿為圓滿。

做慈濟事要歡喜

上人與美國資深慈濟人談話,指出菩薩是「覺有情」,有情還要覺悟。「人人本具佛性,只是了解佛法還不夠,要發心立願,身體力行,大家會合在菩薩道上,共同往這個方向走,這就是慈濟在人間所要促成的大因緣;慈濟人就是『覺有情』,同師、同道、同志願,所做的都是慈濟事。」

「師父很重視這分情,希望大家不要因為說話尖銳而破壞感情。大家難得共同生活在人間、在這個時代,又有緣共同做慈濟事,是很珍貴的因緣,我們更要『惜情』,互動時,說話圓融一點。同樣一件事情,如果帶有一些不大滿意的氣氛,尖銳的話說出來,就再加重了不好的氣氛,事情就做不圓滿;若是相互感恩、讚歎,就有合和互協的氣氛,事情也能做得圓滿。」

上人舉莫三比克慈濟團隊為例,蔡岱霖師姊因為與傅迪諾師兄結婚而從臺灣遠赴當地生活;迪諾師兄的生活相對優渥,但他仍然和貧苦鄉親打成一片,岱霖師姊更有親和力,和當地人親切互動,有共修活動或與本會視訊連線時,經常可以看到她與志工們在「慈濟的家」露天席地而坐;本土志工或受幫助的居民、孩子們,都親暱地稱師姊為「媽媽」。「岱霖、迪諾是很真誠地疼惜本土志工,彼此之間的情很深,所以有辦法帶動那麼多人,也有愛心去包容人,所以皆大歡喜。」

上人說,如果團體中的每一位都執著「我最大」,誰也不服誰,事務就難以推動;雖說莫三比克志工都很純真、善良,但岱霖師姊也能放下身段,才有辦法把這麼多人帶得這麼好。

「我們這個道場,需要大家堅定心志行菩薩道,堪得被磨練;真的要學習師父,提起那分為眾生的愛,自己可以受一點委屈而堪忍。人與人之間,你忍一下、我忍一下,大家腳步稍微整合一下,整體就會整齊,力量就能集中。」

上人說,以資深者的年齡層,要面對中壯年、青年志工,不同世代的想法與做事習慣不同,必須更用心去帶動,用更長的時間去陪伴,以凝聚人人的心力。「過去師父不必去帶你們,你們自己就來會合,這是因為你們真誠地愛師父,所以自動自發,師父就很輕鬆了;現在你們要帶人,就要很有心,因為社會的變化,讓年輕孩子不像我們過去那麼『樂道』,說起慈濟、做慈濟事就很歡喜,法親之間很親近,而現在的年輕一輩,這分情比較淡,我們要做好傳承,就要更用心陪伴、教導他們,才有辦法繼續往前開道鋪路。」

佛教徒依從佛陀教法,自修身心、廣度眾生,都是本分事;而慈濟人同師、同道,跟著上人做慈濟,理所當然要承擔起慈濟的責任。上人叮嚀師兄師姊,慈濟的責任很重,所以需要人人「合」,才有足夠的力量承擔。

要「合」,就要心合、口合、行動合。上人表示,如果心沒有調整好,即使別人說的是好話,聽了也會覺得這句話好像在影射什麼,這樣就不合;即使最終仍去配合別人,也很勉強,不甘不願,欠缺歡喜。做慈濟事要真正「法喜充滿」,才會到達菩薩十地的第一地「歡喜地」。很期待慈濟人打開心門,與法親共同做事而真誠歡喜,讓大家此時共同開拓的菩薩道,能夠世世代代不斷延展。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