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至四日 合群結好緣

10.3~4《農九月‧初一至初二》

【靜思小語】待人寬一寸,對己守本分;愛人也自愛,合群結好緣。

時時感恩,付出報恩

十月三日,上人對精舍執事幹部及窗口師父們開示,靜思法脈、慈濟宗門,內外這麼多人都要合,各方因緣才有辦法合起來。全球慈濟人回來,精舍就是他們的家,要讓他們食住安心。「只要我們身體能動,就要付出,否則就如〈五觀文〉:『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過去出家人要讓人供養,但是我們現在不能只想接受供養,我們有一個大家庭,家人很多,要借力使力,共同維持大家庭的生活。」

「常住本來就在這個家修行,還要持家,我們自力『耕』生。天天每餐捧起碗,拿起筷子,飯吃入口中,油然而生感恩心,要『量彼來處』,去思考這碗飯怎麼來的,感恩耕種的人、感恩大地。」

「所以師父時時念感恩,要報恩;我雖然不是時時念佛,但我都在做佛陀想要做的事情,為天下眾生而付出。慈濟人接受師父的教育,而師父是傳承佛陀的教法,講法給大家聽,大家從而增長慧命,力行菩薩道,在人群中廣結善緣,福與慧都是分分己獲。所以我們要回報三寶恩,不能只顧自己,要為眾生付出,同時增長慧命,也是報父母恩。」

上人叮嚀資深的常住師父們,要用心傳承,把常住的因緣顧好,用大家的生命成就法脈的慧命。「大家要合,心要連接起來,聽同樣的聲音、講同樣的話,相互勉勵『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不要執著,對人要寬一寸,對己要守本分。佛陀時代有不守規矩的六群比丘,佛陀也對他們無可奈何,最後佛陀教大家盡量用愛勸說、引導他們守規戒,實在勸不過來,就默擯,還是憐憫他們,使之安住,讓他吃、讓他住。我們用愛結今生的好緣,總是寬諒這些人。不過,你們聽了師父說這些話,是要做被寬諒、被收容的人,或是要做寬容他人、幫助他人的人?我們要自愛還要愛人,才能合群。」

「人人皆有佛性,所以我們尊重每一個人,對人人都感恩。事情若只有自己一個人做,力量很有限;若多招呼人,多一人投入,就多一分功德,十個人同時做事就有十分功德,所以要尊重、感恩大家。感恩心發出來,愛心就湧現;愛心湧現,尊重的心也會浮現。」

上人感恩大家願意跟隨自己修行,願意安住在靜思精舍的勞碌生活中。請大家要記得,靜思弟子要遵循師父的精神理念,不能偏差,如此則人人是「證嚴」,法脈永遠正確傳承。

真誠相待,歡喜就好

十月四日,聆聽馬來西亞志工報告慈濟檳城園區規畫,上人說,慈濟人都要珍惜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法脈與宗門要靠世世代代的慈濟人不斷傳承與延續。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生於人間,而慈濟在此時力行佛法,在各地慈濟道場的空間,向人間弘法利生;有空間建設靜思堂,就表示當地一定有慈濟的因緣。

因為眾生長久以來無明造業,導致人間濁氣深重,淨化人心是當務之急。上人期待慈濟道場的內外環境都能傳達佛法精神,樹立正信佛教的品質,傳達正知、正見,讓人了解佛教是智慧的宗教,永遠維持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形象,以精純的精神,傳達淨化人心的教育。慈濟人做慈濟事,是基於靜思法脈的精神理念,事理相應,所以大家要很珍惜「靜思」,建築是精神形象的代表,不可隨意在非慈濟建築的空間用「靜思」之名。

上人也教大家珍惜「宇宙大覺者」佛像,不是為佛教造佛像、建道場,而是強調佛教的精神理念,傳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教大家保持佛心,引導人人行正道。經由慈濟人以身作則,在各地行菩薩道,能讓各地民眾一看見道場建築與佛像,就知道這是慈濟;若能進一步受慈濟人接引而來了解,就能得到「覺有情」的教育,同行菩薩道,發揮慈悲喜捨精神利益人間。

「慈濟在人間的慈悲喜捨行,要讓它長久,就要靠你們菩薩大招生,邀請、接引大眾來了解慈濟,一步一步帶著他們深入。如果新進者要對慈濟很了解,就要用心學,而資深者要耐心牽、用心帶;學是要學什麼?菩薩,也就是覺有情,身體力行去體會菩薩心,才能見道,逐漸接近覺悟的目標;若沒有走菩薩道,就無法體會。」

上人說,菩薩道必須身體力行,感受到付出助人的快樂,而且付出無所求,才能做得長久。若一邊付出、一邊計算自己做了多少、走了幾步,想著能得到多少回報,就會有所局限;付出無所求、不計較,只知道用心去做就對了,而且付出之後有感動、真誠感恩,就會願意持續付出愛,傳遞人情溫暖,則功德無量、福無量。「我們有覺悟,才會為人間做這麼多事,無所求就不會累;若有所求,會覺得空虛情薄,無所求則覺得隨處都有好因緣,這就是佛法的微妙之處。」

「若能了解道理,就不會執著,而能輕安自在,知道因緣要珍惜,為佛教要護正道。道場建築的座向與規畫,只要大家都歡喜,就是最好的方向。你們聽我說『大家歡喜就好』,不是敷衍,而是因為人人敞開心門,真誠相待,合心、和氣,每一個時刻就是好時刻,讓人人歡喜的就是好地理,這個菩薩道場就會很旺氣。」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