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三年卡努風災,南投山區多個村落成孤島,慈濟基金會與南投縣府及家樂福量販店合作,緊急提供一點七噸民生物資,空運應急。(攝影/林政男)
極端氣候愈演愈烈,已威脅安居與生存。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十一項「永續城鄉」,
即倡議跨界互助,建構安全家園;
慈濟在精進防救災能力的同時,也積極邀約各界賢達合作共善,
強化守護家園的力量。
極端氣候愈演愈烈,已威脅安居與生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十一項「永續城鄉」,即倡議跨界互助,建構安全家園;慈濟在精進防救災能力的同時,也積極邀約各界賢達合作共善,強化守護家園的力量。
【慈濟行動X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系列報導
避難收容除了提供食物、住所讓人安身,也關懷心理層面。慈濟與縣市政府合辦避難收容演練,設立宗教撫慰區,由志工會同社工、心輔人員提供服務。(攝影/蕭耀華)
「
這次地震房子倒了很多,我的家也倒了,不知道該怎麼辦?」頭髮斑白的老先生來到「安心關懷區」,訴說劫後餘生的處境。負責關懷的慈濟志工讓他先宣洩情緒,然後輕輕問一句:「家人都出來了嗎?」
「大家都平安!但我房子倒了沒地方住。」老人家回應後,工作人員隨即安撫他,並協助辦理避難收容事宜:「我們現在幫你們安頓,如果你需要跟心理師諮詢,請到會談室坐一下。」
今年十月,新北市板橋區公所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合辦「防災協作中心避難收容開設演練」,模擬板橋區發生芮氏規模六點六強震,導致兩千三百多棟房屋全倒或半倒,六萬多人需要臨時安置;臨近大漢溪、浮洲橋的慈濟板橋園區,臨危受命承擔避難收容任務。
「為什麼找慈濟?因為救災經驗豐富、收容空間充足、支援面向多元,動員能力強。」操演開始,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永峻簡報說明。
現場模擬安置受災民眾,慈濟、板橋區公所及其他協力單位,迅速開設包含協作中心(指揮中心)、聯合服務中心、機動派出所、民眾報到登記區等二十七種服務單位與生活場所。最核心的安身處所,也細分為單身男寢區、單身女寢區、家庭寢區、特別照護寢區。慈濟志工展開淨斯福慧環保隔屏,安放摺疊式福慧床,滿足基本需求且能確保隱私。這些都是在今年○四○三花蓮強震時大量投入使用,獲得國際好評的賑災用品。
演練結束,新北市政府副祕書長柯慶忠如是講評:「我覺得今天不是演練,是實作了。新北市災害應變中心一級開設的時候,慈濟這邊也同步,應變能力強。」
這是二○二○年六月,慈濟與新北市政府簽訂「合作共善」協議後,合辦的第四次避難收容開設演練;儘管正式操演只有兩個小時,但事前的場勘、籌備、編組訓練及預演等作業,已讓慈濟、市政府、區公所及相關協力單位磨合了長達三個月;一次又一次培養出的默契與熟練度,增強了彼此應對重大災害的能力。
圖1:賑災設備福慧隔屏、福慧床,讓民眾在收容處所保有隱私。(攝影/蕭耀華)
圖2:慈濟參與二○二二年「國家防災日」演練,協助在花蓮縣立體育館設置避難收容區,演練經驗在今年○四○三地震真實應用。(圖片/總統府提供)
公私協力,寒夜裏送溫暖
僅是今年,臺灣遭逢○四○三花蓮強震與凱米、山陀兒、康芮、天兔四個颱風襲擊;氣候天災愈趨頻繁劇烈,慈濟急難救助模式已從災後賑災提前到災難發生前。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主任呂芳川說明:「以前是哪邊有難,慈濟就過去幫助;現在要提前預防,做到加強防災教育與宣導、備災倉儲與管理、高危險區域『離災』準備。」
為了強化慈善救濟、環境保護與災害防救能量,慈濟陸續與全臺各縣市政府,及中央層級的環境部、消防署等相關單位簽訂「合作共善」協議,公私協力合作推動,多家企業也和慈濟簽約,承諾一起行善助人。
呂芳川表示,很多政府單位在正式簽約之前,就已經肯定慈濟提供的幫助。「以前合作可能需要照會相關部門,通過層層關卡;現在有協議,我們可以更快速找到對口,加速彼此之間的合作。」
簽訂合作協議帶來的助益,屏東縣政府社會處社會救助科張佳樺科長非常有感。二○二三年九月二十二日下午,屏東市一處代工廠發生重大火災,奪走十條人命,傷及百人以上。身為社會救助科主管,張佳樺留守屏東縣災害應變中心,約莫深夜十一點接獲指示:現場急需帳棚!
但夜半時分,不可能請帳棚廠商出工出貨,無計可施下,懷著可能被拒絕的心理準備,他嘗試致電屏東慈濟社工。出乎意料,不久社工隨即聯絡志工備妥帳棚、召集人手前來搭設;當罹難者遺體陸續運出,這時又有宗教撫慰的需求,但張佳樺難以啟齒。
「凌晨一、兩點,要請人家出來助念,這真是一個很急迫的狀態。」忐忑不安中,張佳樺再次聯絡慈濟人。這一次,社工語帶歉意地回應:「不好意思,因為是凌晨,能去的人不多。」幾位師兄在暗夜出門前往殯儀館,為罹難者助念、陪伴家屬。
由於火場混亂,最後一位被尋獲的罹難者,直到九月三十日才出離。期間,家屬每天到搜救現場翹首盼望,焦急、悲戚,而慈濟志工始終陪伴在身旁;這超脫專業水準的膚慰,讓社工出身的張佳樺十分動容。「我想那是家屬最脆弱、最需要依靠的時候,慈濟師姊陪著她,手輕輕地握著,或者搭著她的肩膀,真的是一種溫暖依靠。」
在火災善後的過程中,張佳樺見證志工不辭辛勞的付出,細膩關懷的用心。這一切善行要能順利達成,除了有賴志工恆持的關懷熱忱,「合作共善」協議的效力,也產生了很大的助益。張佳樺表示,縣府單位如果與簽署合作協議的民間團體互動,可省下許多消耗在公文往返、溝通協調的時間。
「正式簽約就是透過公開場合告訴社會大眾,我們屏東縣政府跟慈濟有這樣的合作關係。」張佳樺說:「很慶幸屏東縣政府、社會處有慈濟這樣一個好夥伴,在面對災害的時候,有一個很強大的力量陪伴我們。」
備災是針對災害情境預作準備,協作單位可以藉由演練模擬在收容所中不同年齡民眾的需求。(攝影/蕭耀華)
跨界合作,活用社會資源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十一項「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其中細項目標包含二○三○年前,大幅減少各種災害的死亡及受影響人數。與民間企業的合作共善,能更有效地運用社會資源,在社區防救災中應變。
今年六月二十一日,北迴鐵路花蓮崇德、和仁段軌道遭土石流覆蓋,導致一列新自強號列車出軌,計有九人受傷,五百多位乘客被迫下車撤離。事故發生後,臺鐵向慈濟請求協助,希望提供食物和水給乘客。
由於事出突然,而且脫困的人們將要轉搭接駁車,物資須在一個小時內送到,靜思精舍常住師父於是趕緊蒸素粽,花蓮慈濟志工也直接到位於新城鄉的家樂福量販店搬貨。
新城鄉家樂福店長林廷生簡述了與慈濟合作緊急供應物資的作法,「慈濟和家樂福有一個通訊群組,有需要的時候,師兄師姊就會在群組上發布訊息,我們店端接收到,就會立刻調動人手盤點物資品項和數量。」
當賣場工作人員把麵包、瓶裝水找齊後,志工的貨車也到了。按照雙方合作協議,急難當下一切以物資運送為優先,請款、開發票等程序,事後補辦即可。如果沒有這層合作關係,志工就只能進賣場找尋物資、排隊等候結帳,那得耗費不少時間。
「有了合作協議,我們會動用全店的力量把貨找出來,在效率上絕對有差異。」林廷生補充說,自從總公司和慈濟展開合作後,彼此在防備災方面累積了默契。好比颱風到來之前,店方就會多準備瓶裝水、泡麵類物資,除了滿足民眾的防颱需求,也是為災害應急作準備。
除了與一般的民營企業共同建立急難賑災合作機制,許多長年護持慈濟的實業家志工,也在近幾年率領旗下企業與慈濟基金會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好比二○二四年元月,中美醫藥集團董事長林命權,就與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在臺中靜思堂簽署「企業共善」合作協議。
看著昔日參加「快樂兒童精進班」,一路在慈濟陪伴下長大的長子,與自己一生護持的團體簽約許下承諾,林命權的母親、也是集團總裁的李阿利備感欣慰。身為資深慈濟志工的她說明:「企業簽約是法人對法人,不是自然人間的私人關係。比如說我要捐多少,是我個人的事情;而今天企業簽約,就是希望帶動同仁一起來做善事。」
家族從事製藥產業,奉行「良藥濟世」祖訓,李阿利和丈夫林本源三十多年前接觸慈濟,就大力護持。一九九九年,臺灣及土耳其分別遭受強震,李阿利和林本源除了捐助臺灣九二一震災救援,也響應慈濟呼籲,動員旗下員工分裝藥品製作醫藥包送往土耳其。之後幾次大型國際災難,如印度洋大海嘯,也捐藥品支援慈濟的救濟行動。
今年十月,李阿利及長子林命權再次發起「做藥包」行動,率領旗下員工會同慈濟志工,一起打包一千三百六十二個保健隨身包。「這次的醫藥包,是讓到海外賑災的慈濟志工帶在身上,包含感冒藥、止痛藥、胃腸藥、OK絆;如果到了災區被蚊蟲咬傷或者有溼疹,我們也有常備用藥。」李阿利解說道。
以愛以善為出發點,可以貢獻專業於環保、防救災、照顧弱勢等領域。「企業不分大小,比如你開一家小餐廳、一家書店,或者是任何一種行業,只要願意恆久、恆持,都可以依著自己的專業,還有善的發心來做。」李阿利如是鼓勵。
臺鐵太魯閣號事故中,陪伴罹難者家屬度過悲痛時刻(圖1);風災時出動小艇,分送熱食(圖2);重大事故、天災,突顯災害防救、災難關懷增能培力的重要。(圖1攝影/林素月 圖2攝影/莊煌明)
永續發展,必修防災學分
從個人身分的捐助,到NGO、企業、政府之間的連結與共事,「合作共善」的締約,能發揮的影響力是加成、擴大的。特別是現代國際社會重視永續發展,對企業、組織在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 方面的要求與監督,也愈來愈嚴格;落實ESG,減少對環境的傷害,為人類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已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加分項目,而是必須做到且要求嚴格的「必修學分」。政府、企業與NGO連結合作分享資源,共同應對災害變故,守護人與大地,已是大勢所趨。
防災勝於救災,多元夥伴合作共善,把各自擁有的資源整合運用,更能減低災難衝擊程度;而在社區,更需要讓防災觀念深入民眾心中,縱使遇災,能夠儘速復原,讓所居住的城鄉,更安全、強韌而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