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 用佛法走入社會

10.12《農九月‧初十》

【靜思小語】莫忘根本,也莫忘情―菩薩長情要長久維繫,精神理念要世代傳續。

印尼慈濟,有形有相

印尼慈濟人與上人座談,聆聽師兄師姊分享後,上人開示:「合和互協,無事不成;有心、有願,就會有力。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件事,再回憶過去,其實不堪回首,不過一定要記得,莫忘根本。談到印尼慈濟志業開始要蓬勃發展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二個畫面,一個是黃奕聰老先生來的時候,提起印尼現況,詢問如何讓社會平和?師父說一句話,他真正做到了─人間有愛才能和平,才能做好建設。」

「另一個畫面就是雅加達水患之後,黃老先生聽我說要五管齊下,為了整治紅溪河,即使河水很髒,親自拿著鏟子去挖淤泥,他穿什麼衣服我都還記得。那時候他已經八十幾歲,我看了好感動!所以我說『莫忘那一人』,就是這一位;『莫忘那一年』,就是那個時候;『莫忘那件事』,為紅溪河畔的受災貧民遷建大愛村,整治紅溪河。」

上人憶及當時興建金卡蓮慈濟大愛村,郭再源師兄等人已經投入了,一棟棟五層樓的集合式住宅建好之後,讓居民入住之前,考量到很多人都不識字,為了讓他們分得清楚自己家在哪一棟,就用水果來標示,認著蘋果、香蕉等圖樣找到自己的家。「想起過去,有很多趣事,很草根,但是真正翻轉了居民的生活。」

若說印尼慈濟志業的起源,更不能忘記「那幾雙繡花鞋」─最初的幾顆慈濟種子,包括劉素美、賈文玉、傅鄒麗英師姊等幾位善女人。上人說:「她們只要從印尼回來精舍,都是規規矩矩地穿著慈濟委員旗袍與繡花鞋來見師父,很莊嚴。最早期就是靠那幾雙繡花鞋走入當格朗,有三個村的居民普遍罹患肺結核,她們不怕被傳染,帶著醫療人員去治療。那時候只靠幾位女眾,面對這麼多苦難人,要做慈濟真的很困難,但是印尼的慈濟道路就是由她們走出來的。」

上人指出,之所以教大家莫忘初始,其實就是要大家「莫忘情」,這分菩薩的長情要長久維繫、世代傳續。剛剛看到印尼婆羅浮屠的浮雕,證明印尼的佛教曾經很興盛,甚至整個國家以佛教為主要信仰,才會有這麼多佛教建築;但是經過朝代更替、世事變化而沒落,有其他宗教成為當地主要信仰。「我們不忘歷史,並且尊重各正信宗教;看到那些遺跡,聽到專家發表的研究報告,也有這分緣可以讓我們參加寶頂安座儀式,讓我們更有信心,可以凝聚更多力量,多一點參與,但不是參與政治,而是參與正法復興。」

「印尼慈濟已經三十年了,三十而立,步伐很穩健,基礎已打穩了;四十而不惑,在四十周年時,你們要做的事,應該都是會做得很好,因為你們當中有不少人在這個國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很有影響力。師父很期待藉此因緣,由印尼慈濟人把佛法精神在印尼傳揚開來,讓佛教『有形有相』。精神是無形無相,但是一切唯心造,只要大家的心凝聚起來,未來的印尼慈濟教育志業有學術的傳承,能讓佛教慈濟的精神理念永久傳續。」

「唐代玄奘法師為了取經西行,在現代,你們也是取經傳法,要與當前的社會結合,讓慈濟用佛法走入社會,把四大志業建設起來。現在印尼的四大志業很齊全,而且每一個志業都是利益人間,有模、有樣、有相,也有歷史淵源。」

上人說,現在靠著科技傳播可以讓佛法普遍,而慈濟需要有人、有力,才有弘法利生的因緣,這是很緊密相關的。「師父很相信,佛法因為你們而能在印尼復興,我很期待,也虔誠為你們祝福。」

佛法教育,做出典範

上人叮嚀陳迺士師兄,已經取得博士學位,是博學之士,要更用心專注在慈濟,在慈濟發揮博士良能,有博士之名,也有博士之實;要多花一點時間回到臺灣,與教育志業主管同仁多互動與了解,若能在印尼辦學,能達到臺灣慈濟大學的品質,就真的能為印尼做很多好事,未來有無限希望,不過當前要先克服很多困難。

印尼民眾大多信仰伊斯蘭教,而慈濟辦學,要融入一切宗教,讓一切宗教能尊重佛教。上人表示,要達到這個目標,須先做好慈善;印尼慈濟人就是先做好了慈善,讓當局與民眾都肯定與認可,接著成立印尼大愛臺、建設學校而後醫院。慈濟辦醫療,是為了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不是為了牟利,若沒有愛就不能達到這個目標,而醫療就是實現愛的行動;設立學校,是因為有學習才能永恆傳承,但若學習中沒有慈濟,這條路走不遠。

「我們包容一切宗教,還要尊重一切宗教,但是要在教育志業樹立佛教的精神,你們若能做到,就達成師公給我的使命─『為佛教,為眾生』。慈善是四大志業的根,要帶動、培養人才,除了在地培訓,也要帶他們回來尋根,靜思法脈的脈絡才能連接好,大家的腳步才會踏得穩、走得正確;否則只有名相沒有脈絡,將來就難以為繼。」

上人請印尼大愛臺追溯印尼慈濟志業緣起,探討早期慈善志業在印尼如何展開,拍攝紅溪河、大愛村的景物與建築,讓師父看看現在的紅溪河實景,以及大愛村村民的生活狀況,讓自己可以向全球慈濟人述說印尼慈濟人如何改變髒亂的紅溪河,改善居民的生活,並且看到印尼整體社會的進步。這是一段很重要的慈濟歷史,所以大愛臺要好好拍攝、剪輯並回傳,讓師父給予建議。

上人再叮嚀印尼師兄師姊將教育做好,教育不是職業,是志業,要為志業好好培養人才,俾使法脈永傳,「為佛教,為眾生」,從印尼做出典範,讓全球慈濟人向印尼看齊。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