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師如師在♫

時時把師父放在心中,師父就一直在。師徒之間心意相通、心有靈犀,亦相契上人對弟子們「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佛心師志」的殷切期許。

月刊有聲書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本篇由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王秀芳臺長協助錄製。

感恩「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證嚴上人近年開示提到「敬師如師在」,慈濟人在辦活動的時候,也會放一張椅子在那,猶似上人親身臨在,長存恭敬之心,「敬師如師在」。

「敬師如師在」大概也是慈濟新創語彙,過往似乎少有人這樣使用。如果追溯起來,《論語》有類似的字句,所謂「祭神如神在」,意味著祭祀神明時,當展現虔誠態度,好像神明親臨現場一樣,不只是外在形式的祭祀、表面上行禮如儀,而更重於內心的懇切敬畏。

「神」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舉頭三尺有神明」,神明隨時都在、也無時不在,因此只要心中有神,神就存在,人神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麼樣的緊密,可謂「當下即是」。

時時把師父放在心中,「視師如佛」,師父就一直在。師徒之間心意相通、心有靈犀,亦相契上人對弟子們「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佛心師志」的殷切期許。

「恭敬」是佛法修行一大要項,此不是為了其他,而是為了自己的道業或菩提資糧,如《大智度論》說:「我於師所,應破憍慢,以求法利」,要得到法的效益實利,必須去除驕慢,畢竟自滿自得已自阻前程;甚至恭敬不是「因人」而是「依法」,《大智度論》又云:「般若波羅蜜從師而得」、「菩薩為求般若波羅蜜故,但一心恭敬」,師者作為慧命導航,引領我們走向覺悟的道路。

上人以「敬師如師在」勉勵弟子,本身也以此虔敬心思憶念師父印順導師;凡導師曾經印記的足跡、走過的回憶,他都細細珍存、用心守護。

如印順導師晚年在靜思精舍休養,雖然為期不長,上人猶然把師父待過的空間、住過的房室,規畫為「印公導師紀念館」,陳列當時的擺設以及使用的物品,這即是對師父的孝心和敬意,也是所謂的「敬師如師在」。

上人「我思我師、印順導師」,慈濟人亦「靜思敬師、證嚴法師」;上人對其師父的敬愛之心,作為上人弟子的我們應如是效法學習,「敬師如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