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思龍加村的一天

農村公衛不佳,也成為疾病根源。思龍加村老少在志工帶動下清掃環境。

思龍加大愛村基地旁,
居民在志工帶動下撿起垃圾、讓環境乾淨,
用自己的手,種下一分清淨因,
日復一日的蕭條原始,有了新的契機─

思龍加大愛村基地旁,居民在志工帶動下撿起垃圾、讓環境乾淨,用自己的手,種下一分清淨因,日復一日的蕭條原始,有了新的契機─

慈濟在印度菩提迦耶的第一批大愛屋「思龍加大愛村」,今年二月二十五日在眾多法師、嘉賓及慈濟基金會林靜憪副總執行長、熊士民副執行長見證下,舉行了動土典禮。三月,臺灣人文真善美志工停留印度一個月期間,在一週間的清晨、白天和傍晚三度前往思龍加村,了解居民的生活概況。

一早來到入村口,一戶婦女裹著一條薄毯子,和三個小男孩圍坐在屋外火堆旁,燃燒著曬乾的棕樹葉取暖。村民大多起床了,開始漱洗;有人拿牙刷、有人則是用印度常見的苦楝樹樹枝在嘴裏刷著。

這裏沒有水龍頭和自來水,男女老少直接蹲在家門口水泵旁刷牙、洗臉、洗澡和洗衣服;雖然村口就有二間外國團體援建的廁所,還算乾淨,但居民似乎還是比較喜歡回歸自然,通常會走到不遠處的尼連禪河中解決「生理問題」。

門前土灶是露天廚房,小麵糰用手壓成小圓餅,再用桿麵棍桿薄後,放到鐵板煎烤一下就是一張餅,不用油,也不沾鍋,當成早餐;午晚餐有時會有米飯,有時還是吃烤餅,配上用豆子和蔬菜煮成的咖哩。漫漫長日,工作機會少,大家常常蹲坐在家門口閒聊。

夕陽餘暉映照在大愛屋動土典禮的土堆平臺,這會兒成為兒童嬉戲的小山丘。有孩子拾起木棍當球棒,對著另一個孩子隨地撿起來的東西揮棒;還有個孩子拿著木頭,滾著一個廢棄的小輪胎。他們沒有電動、沒有玩具,有的只是最自然的物質,天真爛漫地度過童年。

思龍加村村民在晨間低溫中裹著毯子取暖,屋外土灶以牛糞餅、樹枝做燃料煮飯。村民畜養牛隻耕種、取牛奶及做牛糞餅,不食牛肉。

志工士楊為思龍加村村民講述「證嚴法師說故事」中的《掃地五功德》,孩子聽得入心。

水泥磚屋取代低矮茅屋

三十六戶大愛屋的基地與思龍加政府學校(Rajkiya Madhya Vidyalaya Silaunja school)相隔一條馬路。舊屋拆除後,部分住戶在附近搭建臨時住屋,部分依親。村民以為二月動工就會開始施作,因為往昔蓋土屋、草屋時,找到空地就蓋,許多連門牌號碼亦無,不知磚造永久屋有多項法律程序、前置工作要完備。

今年三月十日,建築廠商來到思龍加大愛村基地,劃定各家地界,畫線、立樁和送磚;三月二十三日,各戶簽署相關文件。慈濟委任的本土律師潘卡依(Pankaj Kumar)向村民宣讀文件內容─各戶的位置、房屋建築規格及室內格局配備等;住戶有人不會簽名,就蓋手印確認。「我知道我們會有磚造結構的房子,有二個房間和廚房、衛浴,還有電氣設計和照明等,實在是太感謝你們了!」村民潔燕蒂(Jayanti Kumari)合十道。

在思龍加政府學校擔任歷史老師的潔燕蒂,是慈濟在思龍加村推動志業的重要聯絡窗口。去年四月思龍加村發生大火,慈濟志工送來糧食物資,之後帶動清理家園,並進行大型發放、健檢和個案家庭援助等;潔燕蒂邀集村民參與慈濟活動,從陌生到熟悉,共同走過的溫暖點滴歷歷在目。

「以我的薪水,根本不敢想像能擁有一間這樣的房子。」潔燕蒂一家十口人住在土磚屋,全靠她教書的兩萬兩千盧比(約新臺幣八千三百元)薪資度日。思龍加村居民八百多人,一半以上成人待業;慈濟推動「以工代賑」,希望未來能讓村民投入工程,增加收入。

村民簽署文件時,慈濟馬來西亞雪隆分會副執行長蘇祈逢叮嚀,大愛屋交屋後請維持清淨,不要用牆壁來製作牛糞餅;也請他們以後要使用屋內的廁所,垃圾莫隨地丟棄,共同維護健康衛生的居住環境。

蘇祈逢的叮嚀,有其原由。在菩提迦耶市區與周邊村落,從大街小巷、溝渠池塘到尼連禪河,入目盡是成堆垃圾,蚊蚋蒼蠅叢生,充滿異味,也成為無主牛羊豕犬翻找食物的所在。除了摩訶菩提寺園區或是各國在此建立的寺院清淨莊嚴,周邊幾乎被髒亂包圍。

慈濟志工三月下旬來思龍加村舉辦「證嚴法師說故事」活動時,特地選了《掃地五功德》來分享。一百多位大人小孩坐滿藍色塑膠布,在印度紫檀木樹下吹拂著涼風,專心聽著故事─佛陀教導弟子,把環境整理清潔,有五種殊勝功德,分別是可使自心清淨、讓人起歡喜心、諸天讚歎、種來世相貌端正善因及往生清淨天界。聽入心的孩子們歡喜跟著志工撿滿一袋又一袋的垃圾,男童庫納爾(Kunal kumar)說:「如果我撿起這些垃圾,那我住的村莊會保持清潔,我的思想也會保持乾淨。」

夜幕低垂,這裏沒有萬家燈火,只有稀微的燈泡與天上的星光遙遙互映。停電了!村子陷入一片漆黑,思龍加村無聲無息地向這一天告別。明天,太陽會再升起;一顆清淨種子種到村民心中,期待能恆持。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