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至五日 從毫芒種子造林

3.4~5《農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五》

【靜思小語】一粒粒毫芒種子落地生根,也能開展出一片庇蔭眾生的菩提林。

各司其職也各司其志

三月四日,聆聽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開示,過去慈濟國際賑災,由慈濟人從臺灣走到許多國家,重點、直接地幫助受災的困苦居民,過程很辛苦,還要謹慎了解國情與民情,小心不去觸犯當地法令。慈濟出於不忍眾生受苦難的菩薩精神與人道精神救助苦難,不理解的人也會有不認同的聲音,慈濟人一一克服困難、突破障礙,同時修柔和忍辱行,堅持去做好認定應該要做的事。

「現在的慈善機構、人道組織很多,不過慈濟剛起步時,還有慈濟開始做國際賑災的年代,我們面對很多現在難以想像的艱辛困難;不過參與過的慈濟人,現在再回想起來,倒是覺得很幸福,也會很慶幸當時有參與,在自己的人生留下豐富的歷史,此生的生命很有價值。我們要將這些慈善足跡留下來,整理好文字、影像紀錄。這是臺灣為國際的付出,也是佛教團體為人間的貢獻。」

上人除了要文史單位主管同仁把握機會聆聽各志業每週的精要分享與歷史回溯,也交代常住師父們多聽、多了解,法脈的精神理念鞏固,宗門才能向國際間持續推展。「國際間的慈濟人做慈濟事,是慈濟宗門為眾生而做事;而靜思精舍的修行人要為佛教傳法脈,讓佛教精神永恆存世,由慈濟宗門的慈濟人秉持精神理念走入人群付出。」

上人提到為了建設花蓮慈濟醫院而到省政府申請成立財團法人,堅持用「佛教慈濟」的名稱:「我是為佛教、為眾生才要做這些事,我的精神力量來自佛教,若沒有佛教,我沒有力量為眾生做事。所以『佛教慈濟』之名,是我去爭取出來的;我凡事不執著,但是認定該爭取、該堅持的,我是很執著一定要做到。」

「無論在法脈、在宗門,要同時努力。就像一個人一顆心,要做事需要雙手,要走路需要雙腳,而人人一心,做同一件事就有大力量,走往同一個方向;如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上人指出慈濟是培養人間菩薩的道場,所培養的是觀音菩薩與地藏菩薩,有救苦救難的慈悲,還有永不放棄的願力;大家有共同的心與願,慈悲造福人間,智慧分別是非,對的事、有益人間的事,要堅持到底,錯事絕不能做,不能有分毫偏差。

上人表示,善用人生時間做對的事、做對人間有益的事,生命就有價值。故期勉志業體各單位,各司其職也「各司其志」,有共同的精神理念,大家分工合作,合和互協,共同發揮智慧造福人間,成就「無漏之愛」,也就是完整的大愛,時間不漏失、生命價值不漏失,也不辜負讓大家發揮專長的好空間,自己的生命功能與慧命良能也不漏失。

佛陀故鄉專案的價值

投入回饋佛陀故鄉專案團隊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慈濟人返回精舍,三月五日與上人座談。上人感恩大家聽到師父的心願,與自己心靈的心音共鳴,主動前往尼泊爾藍毘尼、印度菩提迦耶等地付出,幫助長久以來貧困度日的居民,也將佛教正法帶回佛陀的故鄉。

「從佛陀時代直到現在,相隔二千五百多年,佛陀的理想、佛陀的正法,還沒有真正落實;而慈濟人接受佛陀教育,走入人間,帶動菩薩入人群,從馬來西亞、新加坡走到佛陀的出生地,也看到佛陀故鄉居民的苦。現在有好因緣,由國際間的慈濟人發揮願力,凝聚大眾的力量,完成師父的心願,實現佛陀的理想。」

「我們此生發揮願力完成,能夠延續到未來,讓未來的人看見當下的歷史,他們也會依循方向再將這段歷史延伸下去,讓佛陀故鄉的人身心安住,有安定的好生活,也建立起正信,讓佛陀正法住世,這就是我們現在啟動此一專案的價值。」

印度菩提迦耶思龍加大愛村在二月二十五日動土,預計六個月後完工。上人說,從此為起點,顯示慈濟下定決心,先為當地最窮困的人安身、安心,還要安定他們的生活。看見他們住得安心,其他居民也會有期待;只要他們提出需求,慈濟就能做到,讓整個村落建設得很完整。

「當地民眾看見慈濟真誠幫助苦難人安居、安定生活,就會起信心,而能凝聚更大的力量。很期待人人都是慈濟會員,我們不是為了募款,而是要他們認為慈濟事與自己有關,進一步將慈濟視為身心的方向,建立佛法的正信,將菩薩行落實在當地。」

下午繼續聆聽佛陀故鄉專案團隊報告後,上人感恩師兄師姊成就師父的心願,人人愛師父、敬重師父,都很貼心。現在有一片土地可以建設慈濟道場,就要為未來好好規畫,無論要歷經多久才能完成,萬丈高樓從地起,最基礎的這一層最重要;基礎扎根鞏固,樹才能健康成長。

「我們與佛陀相隔二千五百多年,回不了佛陀時代與佛同在,不過,『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平等,只是佛陀有生生世世累積的因緣,在因緣會合時,剎那成佛。你我共同一心、有志一同,會合佛陀的心志,要弘揚佛陀的智慧,實現慈悲喜捨的心願,就要在那裏把慈濟道場建設起來。有了空間,才能集合人間,當人間、空間的因緣會合,才能弘揚佛法來利益眾生。」

「慈濟人弘法利生,讓佛法回歸佛陀故鄉,期待讓佛陀的鄉親了解,當地原來有這麼好的因緣,曾經有一位大覺者出生,他的人生歷程、思考與覺悟,行道在這片土地。雖然是過去的故事,這些故事就是教育,而且是真實存在的歷史,延續到此時此世,全球慈濟人會合起來,學佛聞法,力行菩薩法廣度眾生。」

上人說,在尼泊爾藍毘尼或印度菩提迦耶,若有慈濟聯絡點,有一個可以讓慈濟志工共修精進的空間,就地招募、訓練人間菩薩,當地慈濟人也有個家,可以安心做慈濟事,在各方面用心規畫與推展,例如讓居民在此接受職業訓練,擁有一技之長可以安定生活,對當地的工商業也有幫助。

「這是我們的理想,但是應該需要投入很長的時間,不過我們要有一顆真誠的心,不為自己,我們是要去當那一顆種子,帶動當地的生機。我們帶動當地的有心人,力量會合起來,就如毫芒種子集中在那片土地,即使土地面積不大也不要緊,只要有好因緣,可以在那裏播種,很自然就能讓種子從『一』生無量,開展菩提林。所以最初的第一顆種子要好好培養,讓它落地生根。」上人鼓勵師兄師姊們,不要輕視自己力量微弱,即使僅有毫芒之力,只要一心真誠,這一念心就是一顆種子,人人把力量會合起來,就可以在佛陀故鄉「造林」,培養出一片庇蔭苦難眾生的菩提林,世世代代傳佛慧命。

「說來好像很簡單,若只有少數人的單薄力量,當然無法達成目標;但我相信大家都有無私大我,不為私己,而是為了回饋佛陀故鄉,所以我們要把握當下好好用心,用歡喜甘願的真誠心意投入。」上人說,當地的慈濟道場,就是菩薩的家,請師兄師姊用建設自己家的心情,共同付出心力,儘速成就菩薩之家。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