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至二十六日 每天都有好故事

3.25~26《農二月‧十六至十七》

【靜思小語】人間的福不是享樂度日、無所事事,而是每天都能付出,每天都有故事。

為慧命留史,彙編大藏經

三月二十五日,文史處主管同仁報告新書《慈濟通史》出版緣起、架構,以及一九九○年歐菲莉颱風重創花蓮之慈濟賑災回顧,資深委員林慧美師姊、張前田師兄等人在座。

上人重申此時將慈濟歷史整理好,才能對當代的慈濟人有交代,為後世的人見證這一切都是真人實事。例如颱風造成災情,慈濟人及時關懷、救助受災鄉親,快速到達災區,人間菩薩的精神與行誼一定要記錄完整,以傳續慧命。

上人說,生命隨著時間與自然法則來去,如果這一生無史可留,空過此生,實在很可惜;若此生過得扎實,為社會人群付出,還有特殊的因緣,有一群人即時記錄,有準確的人事時地物,留下有人見證的歷史,是多麼可貴!

「慈濟人用生命做慈濟,我們有好因緣,見證慈濟人的付出,應該為這一群慈濟人的慧命留歷史,而且彙編成慈濟大藏經。」上人說,整理慈濟人的事蹟,也可以讓慈濟人的子孫後輩知道,父母長輩如何用生命做慈濟,從而受感動,也能繼承志願做志業,以善傳家。言教不如身教,以身作則的實際行動最有說服力;慈濟人的子孫後代看見祖先的事蹟,也受到菩薩法的洗滌、淨化而學做菩薩,淨化人心,菩薩精神與行動就能代代相傳。

把心門敞開,品天地風光

三月二十六日,與返回精舍的宜蘭慈濟人座談,上人說,每次行腳北上到宜蘭,若搭巴士會經過彎彎曲曲的公路,不過一邊是山、一邊是海,風景很美;若搭火車過隧道,心中總是念著感恩,感恩天地,感恩開闢道路的人們。

「早年如果要到宜蘭,需要經過四、五個小時的車程,現在搭火車只要一個多小時。能夠節省這麼多時間,是多少人很辛苦,用心盡力去鑽這條隧道,甚至有人為了開隧道而犧牲,那時的工程沒有此時進步,真的耗盡時間、體力,才有安全的隧道,才能讓我們看見這麼美好的山海景觀。」

「雖然臺灣面積不大,不過因緣如果不會合,路途永遠都很長,彼此距離很遙遠,就是因為有緣,所以人與人之間不只能見面、共聚,還能共同行菩薩道,為人間付出。許多人到寺院拜菩薩,菩薩到底在哪裏?只是拜,這條路就會通嗎?菩薩就會到苦難人身旁,去救苦救難嗎?這都求不可得。要求自己,求出我們本具有的清淨本性,求出我們的菩薩心,並且力行菩薩道,與眾生廣結法緣。」

「我們修行不是只為了自己成佛,如果沒有行菩薩道也無法成佛;但是行菩薩道,也不可自大,走這條路要歷經三大阿僧祇劫,是難以推算的長時間。其實也不需要去計算到底要多久才能成佛,我們要保持付出無所求的心態,總是把握今生有限的時間,將自己度入人群,在人群中結好緣,才有辦法度眾生。」

上人認為人間的福不是無所事事,享樂度日。自己如果一天沒有做事,會覺得這一天過得毫無意義,空過人生,因為這一天的生命沒有故事,沒有實行真理、沒有走入人間、沒有與人互動,無所事事的每一天,哪有什麼意義呢?

自我盤點生命價值,若除了為自己的小家庭付出,疼惜子孫,用心於事業,就沒有其他可說,如果人人都如此,只顧各自的利益,其他與己無關,人人都關在很狹窄的「心宅」中,看不見開闊壯麗的美景。要敞開心門走出去,天寬地闊,所見都是觸動心靈的美景,感受到天地之間的蓬勃生機。

「我們要欣賞世間的美景,欣賞天地生機,讓自己的內心與大自然融合,體會人間的真諦、真理。佛陀教育我們四諦、十二因緣,這都是人間的生態;我們體會道理,要好好思考自己該如何做,把握時間造福修慧,不要空過時日,或是有一念閃失,導致人生偏差錯誤。」上人與眾共勉,學佛修行,就要維護清淨無染的本性,發揮如來智性,但是不能關起門來修,要投入菩薩道場,與許多志同道合的法親相互勉勵,彼此分享,菩薩道上共同精進,時時刻刻都能體會這條道路上的美好風光。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