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14《農二月‧初四至初五》
【靜思小語】醫師也是教育家,不只治病,還要傳達、帶動、開導身心保健之道。
跟隨全球慈濟人「遊學」
三月十三日,花蓮慈濟中小學師長分享寒假期間海外教育交流見聞,上人肯定現在的教育有優良成果,可以參與臺灣的比賽、國際的活動,展現慈濟教育人文之美。大家有心向外推廣慈濟教育,就要向內取材;教育志業的資料很豐富,需要好好整理,呈現天下典範的教育。
「在這個世紀,有慈濟在臺灣,對臺灣社會的影響有多大?花蓮的教育環境若沒有慈濟,今天又是什麼情況?我們整理歷史資料,要把時間、空間、人間連貫起來,志業要永續。」上人說,慈濟學校也要有教聯會,把海內外各地的教聯會老師凝聚起來,完整傳承慈濟教育理念與方法;除了前人用心耕耘,後面也要有人用心跟隨,才能穩定傳續。
「看到慈中孩子們出國遊學,無論到哪一個國家,遊學同時受教育,並且發揮影響力,讓海外人士從孩子的服裝儀容、言行舉止,看見慈濟教育品質,也就是慈濟人文。人文不只在臺上展現,而是在平時的舉止行動;學生跟著老師外出,服裝整齊,走路整隊,這就是人文,從行儀可以知內涵,從心出發、從心行禮。」
上人表示自己每天在書房,哪裏也沒有去,卻也隨著全球慈濟人的腳步在世界各地「遊學」;慈濟菩薩在人間的付出,都是很寶貴的生命教育,也是人文教育。「有些國家的慈濟人,勇敢走入治安不好的社區,去幫助貧苦居民、幫助孩子安心就學;他們在那裏也等於是弘法利生,發揮慈濟精神去安頓那些貧窮苦難人,去分享慈濟的法,也是為他們做教育。這群慈濟人大多非教職人員,卻可以視為老師的老師,他們的言行是從心出發,在危險地帶淨化人心,每一位在各地留下的足跡都很有價值;吸收了道理、知道了方法,實際走出去才會有進步,走出去才有辦法在人間發揮影響力。」
「像你們遊學,邊走也邊教,用什麼教?身教。不只是穿著整齊,言語動作也讓人看在眼裏。從你們的簡報看到孩子出門在外,行動很整齊,老師也一樣,讓當地教育機構看了受感動,也願意來訪慈濟,這叫作遊學教育。若是心沒有顧好,就變成遊覽而非遊學。孔子周遊列國,也是邊走邊教育;而現在的慈濟歷史,已經有很豐富的內容,可以作為現在與後世的教育。」
「我們要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間寫歷史,你們的教育精神,若沒有好好寫下來,以後的人看不到慈濟中小學的歷史足跡。教聯會要從慈濟學校重新出發,否則慈濟學校的老師沒有聯合起來推行慈濟人文教育,如何教學生,更不用說要向外推廣;從慈濟學校凝聚起教聯會,慈濟人文教育才能代代相傳,精神代代延續;還要將你們投入慈濟教育的心,以及教育方法留下來,彙整影像、文字出版成書,才能長久傳承。」
上人期許慈濟教育要培養無漏的智慧,把孩子教成人間的良師,不一定從事教職,但是行儀讓人看了覺得很有修養,讓人覺得態度、威儀很值得學習,這就是人間典範,也是能夠教育大眾的老師。
花蓮慈大附小元月赴美國校際交流,期間參訪舊金山景點與慈濟北加州分會。(相片提供/慈大附中國小部)
醫與病之間是生命的連線
三月十四日,於醫療志策會聆聽主管們分享後,上人說,此時世間災難不斷,聽大家報告目前的新冠肺炎和流感疫情,以及院內感染防治管控,想到佛經所說的疾疫災,這是小三災之一,很令人擔心;病毒、病菌,肉眼看不到,難以防範,唯有做好防護措施。
「要預防感染,就要保持環境整潔,其實不只淨化空間,還要淨化人心。應知病從口入,人們為了滿足口欲,大量飼養牲畜而破壞大地、傷殺生命,可謂傷天害理,與我們提倡的搶救生命或救濟眾生背道而馳。我們是佛教慈濟醫院,就要做到真正的身、心淨化,教育、帶動病人。」
醫師在臨床上面對許多習慣不好的病患,例如酗酒、抽菸,與所患的病症有很大的關聯。上人說,戒酒、戒菸需要克服心中的貪欲,對於這些病患,要靠醫師教育、開導他們,所以醫師也是教育家,平時可以向大眾傳達衛生教育,教大家如何保健、維護好身體機能,以預防生病等。當各種病毒持續在人間散播的時候,醫療人員要負起重任,不只治病,更要宣導如何防範。
「醫病之間要建立情感,醫療人員對病患的情,就是菩薩的覺有情。醫與病之間是生命的連線,這一條有情線,要靠大家用心拉好;生命脆弱,就像一條絲線,沒有拉好就會斷掉。其實生命很有韌性、有耐力,千斤萬擔都能承擔,但是經不起微細到看不見的細菌、病毒感染;輕如毫芒、重如泰山,醫療就像在泰山之下,要挑起這個重大的責任。用生命走入生命,守護生命,這就是我們要承擔的責任。」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