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 自我開導

3.2《農正月‧二十二》

【靜思小語】修行無法請人代替,遇到境界要自我開解,就像自己吃飯才會飽,自己邁步才能前進。

人間苦的原因

馬來西亞靜思人文團隊與上人座談,上人感恩葉淑美師姊、郭濟航師兄、簡慈露師姊等多位在馬來西亞開拓慈濟志業的慈濟人,把法帶到馬來西亞落實;師徒之間,就是因為過去結下深遠的好因緣,此生共同落實佛法在人間。而師兄師姊不只在馬來西亞弘法,也將正法傳回佛陀故鄉,這是很不可思議的因緣。

佛陀是宇宙大覺者,以其智慧開解眾生心靈的疑惑,並且指出人人本具佛性,只是凡夫受無明煩惱蒙蔽,懵懵懂懂,又不斷心起無明而造業,所以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輪迴而難以解脫。「我們的覺性被無明覆蓋,所以成為凡夫;而佛陀對眾生說法,就是要洗滌凡夫的無明。其實淨化人心,人人都可以做到,當有人心靈迷茫,我們有正知、正見,就可以開導他,讓他除去無明。就像慈濟人的家庭遇到困難,因為心中有法,能夠看得開、放得下,一心不亂。」

上人指出,人們如果無法照顧好自己的心,不能守本分,貪婪無窮止,不只影響人生、家庭,還會擾亂社會、人間,甚至引起國家之間的戰爭。所以很需要有人發心弘傳佛法,引導人人回歸本分,反觀自性。「如何體會人人本具的佛性?要定下心來,好好思考,探討生命、追尋本性。凡夫心定不下來,是因為情在纏,被種種情綑住了,不得自由,思想無法超越,智慧不通達,這也是人間苦的原因。若能知道生命來去,了解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有智慧的人就能看得開、放得下,不被情纏。」

「既然已經學佛,就要了解道理,遇事時要自我開解,否則再多人來勸導都解不開,道路就在面前也行不通;學佛就要學得放得下而且看得開,才有道路走。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很多人難以做到,所以我時常嘆無奈!心結打不開,永遠沉浸在痛苦中;唯有看得開,趕快把握時間去走面前這條長遠的路,否則永遠到不了目的地。」上人形容修行就像吃飯,自己吃才能自己飽,無法請別人代替;走路也要靠自己邁開腳步才能前進。

大家從馬來西亞回到心靈故鄉,是要親近師父,也要求法、取法,取回佛法的精神慧命;舉凡生活起居,或隨著常住出坡,到菜園裏協助農耕等,只要處處用心,處處皆有法。可以從大自然的變化感受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關聯,還有環保回收之中,各種物品的物命,探討成住壞空的道理。

上人指出一法通萬理、一理通萬法,法本無相,需要有人會合因緣而成就各種物相,並且借相說法。期待大家持續在生活中用心觀察、思考與體會,遇到境界時能用平時吸收的法解開心結,不僅能開導自己,也能開導其他人。

在生與死之間

花蓮慈濟醫院合心共識營在精舍舉行,林靜憪師姊與林欣榮院長介紹,參與共識營的大多是住院醫師與準主治醫師。上人勉勵醫師們要秉持「感恩尊重生命愛」,在崗位上救治傷病,為人拔除病苦,相信這也是每一位醫療同仁的心願與立志。

「醫療不只是職業,而是志業;職業是上下班盡責任,志業則是發心立志的生命方向。立志當醫師,就要守志奉道,守住自己的志向,奉行醫道,不斷開拓這條醫療的道路,讓它愈來愈長遠、愈來愈寬廣;學習研究的成果,要運用在臨床上,搶救生命、守護健康,為人治癒疾病,讓他們再度站起來,發揮生命的良能,為社會再付出。社會上有善的循環,才會有希望。」

上人指出,醫師有慈善之心,天天都在救人,為人拔除身體的病苦,讓人心靈能安定。有些病人看到醫師就很安心,因為醫師總是用善心、慈悲心為他們治病,病人感受到了醫師的真誠之心。所以有一句話說「先生緣,主人福」,醫師讓病人安心,覺得靠近醫師就有一股正氣,也是一股溫暖的愛與福氣,認為自己的病可以安心交給醫師治療,也會聽從醫師的囑咐,有更好的醫療效果。

上人說,有的病苦無法靠藥物緩解,而是心靈恐慌、憂鬱等,所以醫師醫病、醫人,還要醫心,最重要的就是醫心,醫師要安病人的心;即使疾病已經無法治癒,還是能讓病人感受到醫師是盡心為自己治療,安然度過最後的時間。

「心能安,到了人生最後,輕飄離體,隨著因緣而去;只要平時培養好善的意識,未來的方向也會清清楚楚。」上人指出,醫師對病人談的是治療的方法,而師父所說的是人「生」之道與「死」之點,教大家知道生命無常,在生與死之間要保護好自己的心,在生死關頭也不偏差混亂,輕安自在而去。平時把握機會做好事,為人間付出,看到別人因為自己的幫助而安定了生活,會感到心安、歡喜;人人都願意付出,自己的心安定,別人的生活安定,則社會祥和平安。

上人說,慈濟醫院是一所讓大家安心發揮所學的好醫院,而且有善與愛的方向。期盼大家在此安身立命,共同發揮願力,不只在臨床上照顧好病人的身心靈,並且鞏固醫療教育,為臺灣、為人間,培養有責任心、有使命感的優良醫療人才。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