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至二十一日 做好事,本分事

6.20~21《農五月‧十五至十六》

【靜思小語】鼓勵人人一起做好事,生活在這樣祥和的環境自然平安有福。

普天三無,開闊心靈

六月二十日,上人即將南下臺中,臨行前對北區師兄師姊們說,無論面對什麼境界,都要提起「普天三無」的胸襟─普天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每一次我盤點自己的生命,這三項都做到了;即使被罵,我也要感恩,這是我的好助緣,讓我知道要精進,不能因人阻礙我的心。大家都要有這樣的志願力,只要人人能做到『普天三無』,心靈自然海闊天空。」

上人說,早期慈濟人為了支持師父在花蓮蓋醫院,帶會眾搭「慈濟列車」回花蓮尋根,感動了許多人,凝聚了更大的力量建院,也因此帶動出許多精進的委員、慈誠。花蓮慈濟醫院啟業後,又隨著因緣,陸續在各地建設大大小小七所慈濟醫院、一間慈濟診所,在臺灣鋪起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慈濟醫療網,都是靠著慈濟人的努力奔走,籌募建院基金而成就。

帶「慈濟列車」的時候,北迴鐵路開通不久,公路也不像現在已經拓寬,往返西部交通不便,火車票也難訂,師兄師姊們仍然耐心一再跑火車站買票,只為了帶人來了解慈濟。無論是搭火車或遊覽車,在路途中,師兄師姊們把握機會對大家談慈濟事,或分享自己如何走入慈濟,因此改變觀念與行為,改善與家人的互動等。

「回顧過去,如果沒有大家,今天豈能讓慈濟足跡遍及國際。」上人提起統計資料,慈濟在臺灣與海外援建的學校有二百五十四所,在十八個國家地區為受災人或貧苦居民援建二萬一千多戶永久住宅,只是這二筆數據,就有說不盡的慈濟慈善事蹟,可見慈濟從「五毛錢」起步以來,點滴累積的力量,至今在全球做了多少事。

大約三十年前,慈濟人要做國際賑災或慈善救濟,都很不容易,僅是大陸賑災,就要突破各種困難,冒著交通危險,遠途運輸賑災物資,搭船渡江或是卡車開在崎嶇山路上,有過幾次驚險的狀況,所幸安然圓滿發放。上人回憶,無論是到湖南、廣西或青海賑災發放,過程都很艱鉅,但是慈濟人幫助受災居民的心很真誠,且團隊很有紀律,展現整齊莊嚴的行儀,讓當地人士深受感動,牽起許多好因緣。

上人表示,慈濟人文精神從慈濟人的身上表達出來,用整齊的隊伍,身體力行所做的一切來說法。而師兄師姊不只自己做到,還要帶動其他人,承擔幹部,帶領組隊員,而且整體和諧、有愛,不斷接引人間菩薩加入,合和互協地走過來,共同發揮慈濟大愛,從臺灣擴及海外。所以每一段慈濟歷史都很寶貴,請師兄師姊用心回憶、盤點,並整理紀錄,讓慈濟大藏經完整流傳於後世。

廣招菩薩,南投平安

六月二十一日,南投慈濟人前來臺中靜思堂與上人座談,上人說,做好事是理所當然的本分事,若行善付出是想求得平安、健康、不老,實在是求不可得。要有智慧,不要迷失;一念偏向而迷失,要再回歸正知、正見,就很困難了。

上人指出,人生在世,除了父母對自己有生育、養育之恩,眾生也有恩。「你們賺錢、做生意不就是要靠大眾嗎?有買、有賣,生意要做得好,還是需要社會平安、人心祥和,所以要鼓勵人人做好事。如果能夠人人行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就是我們的福。這麼有福了,還要求什麼呢?要求自己,天天都要有正知、正見、正行為,對人間有所付出。父母生育、栽培我們,期待我們做一個對人間有貢獻的人,而我們做到了,就是報父母恩。」

「而且我們在人群中學習、成長,是人人成就我們,要自問有沒有成就別人?假如人人相互成就,這就是祥和社會,極樂人間,其他不用求,有做就有得。我們得到很好的朋友,有志一同,好願要共同會合,發揮願力造福人間,人生才會平安。」

上人說,慈濟人各有家庭,也有不同的職業,但是有共同的志業。在慈濟有這麼多法親相伴,而且南投山明水秀,鄉親質樸敦厚,又有許多佛教道場,真的是福地;加上這群人間菩薩走入人群付出,自度度人,造福人群,在這片福地要多招人間菩薩,菩薩多,地方才能平安。

「臺灣好人多,所以臺灣很有福;人生時間有限,所以要把握時間,不斷地啟發人們的愛心,傳愛、傳德,人人走的路、說的話、想的法都是正向,行善、行孝造福人間,這是最完整的教育。這幾十年來,你們都做得對;對的事要日日做,對的路要步步行,心心念念要度好人,共同造福人間。」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