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至十九日 好上加好

6.18~19《農五月‧十三至十四》

【靜思小語】為人子女盡孝道,再有因緣為社會人群付出;當好孩子、做好事,是好上加好。

慈濟人的一念孝心

松山、內湖、汐止、關渡、新竹、基隆等地的環保輔具團隊,六月十八日與上人座談。上人表示,聽大家的分享,覺得自己很有福,有這麼多貼心弟子,與這麼多好人、菩薩共聚,人人發大心、立大願,共同凝聚起心力為人間付出;人多福氣大、力量大,才有辦法做這麼多又做得這麼好。

「相信在全球,要找到像我們這樣的團體,好人聚福緣,大家很甘願做,辛苦付出之後,彼此法喜充滿,是沒有辦法。如果去玩樂而歡喜,是短期的滿足,只有一下子而已;我們是去付出,所得到的心靈感受是長久存在的法喜,還有生生世世結來的法親緣。」

「慈濟是一個大道場,不論在哪個國家地區,都是同一個菩薩道場,這個道場的發祥地在臺灣,剛起步時只有每人每天存五毛錢累積慈善基金,就開始幫助孤單無依、生病無助的老人家。」上人談到慈濟第一個長期照顧的慈善個案林曾老太太,接案時她已經八十多歲,無依無靠,獨居在菜市場的小房間裏,生活困苦再加上生病卻無力就醫,苦不堪言。

當時一位慈濟會員是老太太的鄰居,上人訪視之後,認為只是給予米糧和補助金,老太太病弱無法自行處理與應用,必須有人幫她煮三餐,以及整理家務、洗浴等,故由慈濟出錢雇請這位本身家境也不好的會員照顧老太太,直到幾年後老太太往生,慈濟為她圓滿後事。

「這是慈濟的第一個個案,我們一直照顧到最後。慈濟人都是這樣,見聞苦難不忍心,就去呵護、照顧,這就是人間的菩薩道。聽起來是沒什麼,不過要實際去做是不簡單,尤其是在五十多年前。所以對於這個個案,師父終生難忘。現在你們在做的,比起早期的慈善個案更複雜,困難加倍,而你們多位法親合力做到,人多福大,共同去做、彼此分享,人人法喜充滿。」

「慈濟人為社會人群付出,卻總是說,是聽師父的話,做師父想要做的事;你們不只是行善,還加上對師父的一念孝心,因為你們是師父的弟子,師父覺得自己很有福,分布全球的弟子,都是真誠修菩薩行,也是立菩薩宏願。每一天聽你們在分享,我是很享受,也感覺到菩薩現身說法,替師父弘揚大乘法。」

上人說,佛陀說人人本具有佛性,只是等待有人啟發;要如何啟發?就是走入人群行菩薩道,代代相傳菩薩法。當時傳佛法,是以口耳相傳的方式,由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如此傳到第五十人,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而現在有便利的資訊傳播工具,可以快速而普遍地傳法,自己則希望由第一代的慈濟人開始,將菩薩法傳到第五十代。

「常常聽到慈濟人向師父發願,要跟著師父一直做慈濟,直到最後一口氣。其實不只在這一生要做慈濟,快去還要快回,來生來世趕快接棒做慈濟,一代接著一代,沒有間斷。我們現在已經搭起這個菩薩道場的平臺,建立了這個大家庭,要用心精進。」

上人舉《法華經》的「窮子喻」說,其實你我都出生在這棟豪華的大宅,只是迷茫不覺,不懂得內觀自性,任憑心中的無明雜念叢生。此生有因緣走入慈濟,聞佛法而心生懺悔,就再回到這棟莊嚴的豪宅,要把環境清理乾淨,讓這棟豪宅成為道場,把握機會對人說法、接引人。有益人間的好話就是法,要將追逐利益的世俗知識,轉為普愛眾生的智慧,以平等的大愛照顧有需要的人,付出無所求,但是過程中的心得感悟是分分己獲,獲得滿心法喜。

「我們真誠付出,不是要對方記得自己給予多少幫助,只要好事圓滿了,皆大歡喜,我們就心安了。其實無論別人記不記得,我們做就有得;如果接受幫助的人懂得感恩,我們『苦既拔已,復為說法』,趕快接引他們進來同行菩薩道,人間菩薩就是如此廣度眾生。」上人讚歎師兄師姊因為回收、整理並且送輔具而廣結善緣、結大福緣,因為輔具而「福聚」,大家在過程中運用智慧克服各種困難,讓很多人受到幫助,真正是福慧雙修!

寫經典的人說經典

六月十九日,基隆、內湖、中山、樹林等地的慈濟人與上人座談,劉櫻香師姊分享自己面對小兒子因溺水意外往生的堅毅過程,余真好師姊分享已故母親余陳涼(靜賓)師姊早期與上人的互動,汪美鳳師姊分享與九十一歲婆婆林張素蘭師姊的互動。

上人說,人生來來去去,總是要面對許多生離死別,而慈濟人都很堅強,因為大家平時聞法,看得開、想得透,不會被無明煩惱綁住。聽到師姊們的分享,感覺到每個人所說的都是一部人生經典,由寫經典的人現身說法。無論如何,都要請大家照顧好自身健康,因為此身是父母所生;去做好事、行菩薩道,就是回報父母恩。

「剛才聽到靜賓,這分情又是拉得緊緊,感覺她已經又回來在身邊,或許在場哪一位年輕人就是她再來的。她對師父很孝順,早期我到臺北,住在靜銘那裏,她都會來準備三餐;她若回去精舍,也一樣進大寮去幫忙,這是很自然的一分情,一個家庭的法親。同理,請各位菩薩要相互疼惜、照顧,時常關懷年長病弱的法親;即使年紀大了,如果還能行動自如,就要出來參加慈濟活動,菩薩道要步步向前行,菩薩情要不斷拉長。」上人說,菩薩情是「覺有情」,要「覺」須先「學」,用單純的赤子之心認真學習,踏實走這條菩薩道。

人生在世,對應不同的人際關係,要扮演好許多角色,首先是父母的孩子。上人教大家省思自己為人子女,是否乖順、孝順?若是盡了孝道就能安心;再者有因緣行菩薩道,是好上加好,當好孩子、做好事,無過失、無漏失,還能在正確的道路上精進。

上人說,佛陀在靈鷲山說《法華經》,傳大乘菩薩法,雖然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然而靈山法會不散,而且慈濟人在社會上的無私付出,落實了佛陀的理想,真正力行菩薩道,每一位都是名副其實的人間菩薩。

「要好好盤點自己的人生,有沒有做到為人子女應有的孝順?有為後輩做典範嗎?為人群付出了沒?有沒有聞佛法、行菩薩道?若有,要為自己歡喜與祝福,持續把握因緣去付出、結善緣,直到未來的生生世世,永遠不脫離菩薩道。如果盤點之後,還有哪些沒有做到,就要趕緊發心立願,再加強,精進行菩薩道。」

上人肯定幾位高齡慈濟人或已往生慈濟人的家庭,愛的能量代代相傳,年輕一輩接棒做慈濟,也見證菩薩在人間。無論此生長短,只要法脈宗門世代相傳,都可以安心,腳踏實地行菩薩道。感恩並祝福大家日日行孝道,時時行善法,精進菩薩行。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