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救人 也為地球治病

不只在診間看診、在社區推動預防醫療,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更走上國際平臺,為地球的未來開藥方!

去開刀房拿開胸包來!」主治醫師邊搶救邊大聲呼喊著。

一、二分鐘後,形狀奇特的一整組開胸包被火速送進急診室,林名男跟另一位實習醫師張大眼睛,搶救眼前這位被人從背後用大扁鑽狠狠一插、幾乎已經量不到血壓的年輕男子。

主治醫師熟練地用擴胸夾把肋骨撐開,但沒有血液噴濺出來,因為他已經失血過多。由於氣胸加上血胸,醫師立刻為病人上了四包血袋,把輸血管路插進肺靜脈開始擠壓血袋,同時交代:「Intern,開始壓!」林名男隨即為心臟已不再跳的病人進行體內心臟按摩。

那是花蓮慈濟醫院啟業第三年,林名男是臺大醫學院大六升大七的實習醫學生,因著臺大醫院與花蓮慈院建教合作的關係外派前來;二十三歲的年紀,實習第一週就遇到這個緊急狀況,也開啟了真實的行醫生涯。

教學門診中,林名男親切問診,也對實習醫師傾囊相授。

每一步不離初衷

林名男一九六五年出生於臺南佳里鎮,純樸的農村孕育了他溫和、善良的個性。當他和弟弟都考上了醫學系,弟弟聽從媽媽「家裏不需要有兩位醫師」的勸說,改讀臺大機械系,林名男成了家裏日後唯一的醫師。

一九八○年代,花蓮慈院建設初期,有位鄰居是慈濟志工,來向媽媽勸募善款。她與先生商量後,決定捨去到美容院洗頭的享受,每個月固定捐款四百元,為家中四個孩子植福田。

高中時,林名男看了老師推薦的大學生物系教科書,感受到生命的奧妙而以考取醫學系為目標;關懷偏鄉,則是他選擇投入家庭醫學領域的初衷。考上臺大後,他積極參與服務性社團,也與日後的妻子相遇。社團服務隊於寒暑假下鄉帶營隊的經驗,為他埋下在住院醫師訓練後,到當時的臺北縣平溪服務的種子。

一九八九年,他在花蓮慈濟醫院實習時,參與急診搶救的那位年輕人,最後雖然傷重不治,但是家屬諒解而感激,因為他們看見了醫師竭盡心力的無私。這段過程在林名男心中留下深刻的感動,「一位好醫師不會輕言放棄病患,而是會當作至親,想盡辦法醫治到最後一刻!」

在急診室值班的這段時光,他不只學習到精湛的縫合技術,也學會各式急症的初步處理;晚上的娛樂不是外出遊玩,而是常常接待來自全臺各地的會眾大德,他喜歡走入人群,也奉行證嚴上人為眾生服務的理念。

一九九五年,林名男自臺大醫學系畢業、結束三年家醫科住院醫師訓練,自願申請到平溪衞生所服務。由於從小在農村長大,他清楚鄉親們需要衞教及醫療照護的迫切性,選擇從鄉村基層醫療做起,除了看診也時常到病患家往診,減輕他們就醫的不便。當時平溪只有他一位醫師,照顧著六千六百八十五位落籍平溪的住民。

林名男全力以赴,也嘗到力不從心的無情滋味。他常無奈於罹患麈肺症的年長鄉親,捨不得花錢購買單價五萬元的氧氣製造機緩解不適,在痛苦中離世。

他堅持花大量時間做衛教,苦勸麈肺症病人家中需要備氧氣瓶以防萬一。後來在身為專業社工師的妻子褚秋華協助下,募集到近二十部醫療氧氣製造機,協助末期的塵肺症患者。

這三年的平溪經驗,點點滴滴推著他走向「健康促進」的大道上。他清楚記得,在大五的家庭醫學課程上,老師提到,臺灣不缺乏看病人、治療病人的臨床醫師,卻缺乏做預防醫學、健康促進的醫師。

在臺大預防醫學研究所期間,父親罹患末期肺癌,孝順的林名男不顧教授的勸阻,休學回鄉照顧父親,然則父親最終仍因癌細胞轉移腦部,五十八歲離世。也由於陪伴父親的因緣,他有機會到臺南新樓醫院工作,並擔任社區健康中心主任,實現照顧地方父老的心願。

二○一五年尼泊爾強震後,林名男隨慈濟賑災團前往義診,化解小病人看診的害怕。(攝影/葉晉宏)

看見醫療的典範

二○○五年,林名男在家人的支持下,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任職;上人行腳到大林時,新任主治醫師的林名男自我介紹說到,媽媽在花蓮慈院建院時參與慈濟會員,太太是社工也是志工,岳父是慈誠,他們全家都是慈濟人。上人回應:「你跟慈濟的緣很深,要好好把握!」

輕輕的一句話,感動了林名男;參加志工培訓課,他更加了解慈濟所做。印象最深刻的是,時常參與國際賑災的中區資深志工羅明憲見證分享,二○○二年阿富汗飽受戰禍之苦,慈濟與美國騎士橋國際救援組織(KBI)合作賑災,他見到一位父母雙亡的五歲小男孩,竟以戶長的身分帶著三歲及更小的弟妹前來領取物資。這些世間種種匪夷所思的苦難,以及真情誠摯的愛的故事,一步步牽引著林名男的心更加貼近上人的悲願,更加同理苦難人的艱辛。

觸動他的還有醫療前輩的無私奉獻。首任大林慈院院長的林俊龍,曾是美國洛杉磯北嶺醫學中心第一位亞裔院長,一九九五年得知上人為花蓮慈院醫師留任問題而憂心,讓原本向上人許諾退休後就加入慈濟的他,放棄了在美國行醫二十五年的成就,回臺投入慈濟醫療志業。

二○○六年,林名男參與印尼日惹震災慈濟援助行動;他看到慈濟人對受助者鞠躬九十度致贈物資,發放現場有序有禮,發放結束後,慈濟人用心恢復場地,還引導民眾一起來分類資源做環保等等細節,都感動了他。

義診時還發生了一段趣聞。完成上午的駐診後,醫師們來到更偏遠地區往診,當林名男問一位鄉親哪裏不舒服、需要醫師怎麼協助時,對方靦腆微笑,透過翻譯表示:「身體都還好,只是一輩子沒有看過醫師,想看看醫師到底長什麼樣子!」

林名男二○一九年三月在柬埔寨志工陪同下鄉往診,為長者健康檢查。(攝影/卓秀蔭)

從那個「一」開始

目前擔任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的林俊龍,在林名男初來到大林慈院任職時,就請他協助社區複合式篩檢;在此,林名男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業和理想。

林名男提到二○○七年到歐洲參加一場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年會,會中討論雖然醫院本來就是治療疾病的所在,但更應該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一九八六年的呼籲──醫院應該要幫助人們朝向健康促進。這也是林俊龍的理念,如同古代《黃帝內經》所言「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不僅是協助民眾預防疾病,包括院內同仁乃至整個醫療環境,都要設法不讓疾病發生。

當年,林執行長也交給林名男一個任務,就是研究素食跟健康的關係;林名男以身作則茹素,也接棒臺灣素食營養學會會長,這對他這幾年來代表慈濟參加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等國際平臺推廣素食,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林名男參加過六次聯合國氣候峰會,二○一五年巴黎峰會(COP21)開始前兩週,巴黎發生了恐怖攻擊,他如約前往,是臺灣唯一受邀出席的醫院代表。他在周邊會議中分享慈濟環保志業自一九九○年起,在上人「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呼籲下已見成果;並以「素食與環境的關係」為題,研究飲食習慣對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以及慈濟醫療志業在推動素食、健康飲食的努力,「改變世界,從改變飲食做起!」

林名男不畏艱難,堅定地把慈濟人對地球母親的疼惜及愛,帶上了國際舞臺,讓全球見證慈濟,感受到上人的悲心弘願。當上人法照緩緩地出現在COP會議大螢幕上的剎那,更讓林名男激動不已。他知道,這一天之後,將會有更多的愛心被啟發,會有更多人了解素食的好處,慈濟的精神也從臺灣花蓮延伸得更遠。

林名男在每次的國際演講所談的兩個概念都深植人心。第一個是「一個行動,兩種效用」;他認為吃素對身體、所謂的「小乾坤」好,對「大乾坤」、也就是地球非常有幫助。因為生產肉食直接或間接產生的「甲烷」,加劇了溫室效應。這要從觀念推廣開始做起,愈多人了解,一起行動的力量才大。

笫二個概念,是《無量義經》所言「從一種子生百千萬,百千萬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林名男說,上人就是共同的那個「一」,「沒有那個一的開始,就沒有後來的我們願意為減緩地球暖化盡一分心力。就從自己開始行動,每個人一餐素,或是一週一天素。慈濟的力量就是Buddhism in action,前提是要有那個『一』。」一生無量,林名男努力讓人人都能成為那個「一」!

林名男長期在國際會議場合分享素食研究成果,二○一九年於新加坡舉行的綠色醫院亞洲研討會,與來自二十三個國家的醫療人員交流。(攝影/曾美珍)

健康專業工作者

曾是一望無際甘蔗田的大林慈濟醫院,在全院同仁推動「健康促進醫院」的努力下,二十多年來已成為國際標竿。二○○六年起,參加WHO健康促進醫院年會,二○一二年榮獲首屆「健康促進醫院全球典範獎」。二○二○年因推行綠色醫院理念於國際,獲國民健康署頒發「第一屆健康促進國際貢獻獎」,也是臺灣首家宣示參與二○五○淨零排放的醫院。二○二二年,林名男代表至杜拜參加「第四十五屆世界醫院大會(World Hospital Congress)」,領取「國際醫院聯盟卓越綠色醫院」銅獎。

二○二三年,林名男榮獲醫師公會全聯會頒發的醫療貢獻獎。他說,這是全院同仁努力的成果,「我們不只是疾病治療者,更是健康專業工作者,共同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回望當年那個致力於「預防醫學」的有志青年,如今不只深耕健康醫院、綠色醫院理念,更用心將臺灣經驗推廣到海外。他在無數次往返大林慈院及住家、臺灣及全球各地分享的同時,謹記在心的是上人的悲心弘願,「地球是我們人類唯一的家,素食、環保、愛地球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