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至三十日 高品質、高價值

6.29~30《農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五》

【靜思小語】發心立願,再辛苦也甘願,生命很有價值;有志一同,共事和樂融融,團體就有質感。

志工作伴,醫院有溫度

六月二十九日,雲嘉區慈濟人及環保志工前來與上人座談,上人感恩大家就近守護醫療志業,投入大林慈院的醫療志工,讓這所甘蔗田中的大醫院很有人情味、草根味;走過建院初期的辛苦,如今看到豐碩的醫療成果,大林慈院二十多年來搶救了多少人的生命,為多少人挽回健康,尤其是照顧雲嘉鄉鎮的老人家,心中有很溫暖、很甘甜的感受。

「以前的人說,生病是三分病、七分心情,如果沒有志工,病人躺在床上,心情鬱悶難以紓解;志工對他們噓寒問暖,談天說地,讓他們轉移注意力,心情好起來,再配合醫師用藥治療,對身體的恢復很有幫助。」

「所以我很感恩志工,當我需要建院的財力,是志工向大眾勸募,一塊磚、一塊磚,點滴募集建院基金;當醫院啟業,需要人力,除了醫療團隊療治傷病,委員、慈誠還有榮董,都志願來當志工,增進醫病之間的溝通,在診間或病房幫忙注意病患與家屬的情況,適時與他們互動,安撫焦急、不安的情緒。慈濟醫療有志工作伴,這分愛很緊密、很溫暖,每一所慈濟醫院都是有溫度的醫院。」

上人讚歎「五嬸婆」吳秀蜜師姊,常用活潑的戲劇方式,和醫療同仁為病患與家屬做衛生宣導、健康教育,經常扮演「五嬸婆」的草根角色,所以後來大家暱稱她為「五嬸婆」。師姊臨場發揮,趣味十足,即使沒有化妝、穿戲服,也能一人扮演多角色,引人入勝。這讓上人想到早期臺灣社會有「落地掃」,農忙之餘,有民眾會在大樹下、廟埕廣場表演,只有簡單的道具,大家就圍過來觀看,很熱鬧。

上人說,志工在醫院與病人及家屬互動,會分享生活經驗,以及平時吸收的法,有時在交談中,病人就解開了心結,或是受到啟發,轉變心念、改善態度。所以說身體病痛有賴醫療團隊應病予藥,給予最佳的療治;心中的糾結痛苦,有志工菩薩給予法藥,用方法輔導。且志工不只開導病人,也會協助醫療團隊了解病人的心態,讓治療更順利,所以慈濟醫療不能沒有志工,彼此尊重、合和互協,共同為守護生命健康而努力。

認定對的事,做就對了

六月三十日,大林慈濟醫院晨間座談時,護理部陳佳蓉主任介紹團隊,上人說,看到大家真誠互動,和樂融融,很感恩、很歡喜,要永遠維持這樣的氣氛,這就是慈濟醫院的「質感」,大家的生命都有高品質,也有高價值。

上人談到同仁們在中學升大專時,選填志願就填護理學系,當時就發願要從事護理工作,這分發願也是立志,「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尤其醫療是與人們生命攸關的志業,大家共同守護志業,而且一起共事和樂融融,即使工作繁忙仍然很歡喜、很甘願。

「這分工作是發自內心投入要做的,再辛苦、再累,我們都甘願克服,感受還是歡喜。若只是一時興起,歡喜去做,不一定做的是好事、對的事,將來的惡果、惡報就要甘願承受了。我們若是『甘願做,歡喜受』,就是事先考慮好,認定對的事,做就對了,大家有志一同,再辛苦都甘願,共同發揮願力圓滿好事,結果一定是歡喜的。所以來到大林,天天都聽到歡喜的事,因為人人認真、甘願。」

師徒貼心,此生很滿足

下午與高雄慈濟人座談,上人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生命隨著時間不斷流逝,有什麼好快樂的呢?不過,慈濟人應該日日歡喜,因為每天都聞法、接受法,並且身體力行,行在菩薩道的教法中,步步踏實,真誠、實在地為人間而付出。就如師兄師姊分享的輔具回收、整理,送去給需要的家庭,既疼惜生命也疼惜物命,惜福再造福,很有智慧。

「這一路走來,感恩說不盡,造福人群的菩薩們,即使已是高齡,還是很歡喜、很甘願去做長照。師父說過,我們不要想著要讓別人照顧,要發心立願,永遠做一個去照顧別人的人。社會上有很多孤老獨居,或是兩老相依的家庭,我們可以時常去關心他們,發現他們的需要,送輔具給他們,或是幫他們修繕住家,安裝扶手,讓生活起居更安全。」

上人感恩慈濟人總是做師父想要做的事,說師父想要說的話,照顧師父想要照顧的弱勢家庭,師徒之間很貼心,也讓自己盤點生命之後,覺得很滿足、很值得。

「師父從二十九歲開始動一個念頭,想要幫助苦難人,創立慈濟,呼籲每人每天存五毛錢救人,一直累積到現在,五十多年走過來了,慈濟人年年增加,全球慈濟人就地為人群付出,我對自己這一生很滿足。雖然已經到了這個年齡,沒有多少時間可做事了,不過我很安心,延續慧命,慈濟人是代代相傳。」

「今天看到父子檔、母子檔,還有多代同堂,包括抱在懷裏的嬰兒,曾祖、祖父、父親都是師父的弟子,期盼第四代也能來受證,做慈濟人,志業代代相傳。」

上人提到,佛陀講《法華經》時,期許來聽聞佛法的人都能向人傳法,被傳法的人再向其他人傳法,如此輾轉能傳到第五十人;而自己對慈濟人的期許,是代代相傳,傳到第五十代。若一代以五十年計算,五十代就有二千五百年,大家現在就要發心、要用心傳承,讓自己來生來世、生生世世都有平坦開闊的菩薩道可以走。

上人教大家善用網路,持續聞法精進,鞏固道心,加深做慈濟、行菩薩道的意識;各地的慈濟道場都是人間菩薩道場,請大家就近照顧,多安排活動,接引社會人士走進慈濟。廣招人間菩薩,讓慈濟因緣更廣闊、更長遠。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礙於篇幅,還有更多重要開示無法刊登……

六月六日─對人文志業同仁談「受眾」與「攝眾」
六月八日─福建泉州志工報告泉州浮橋環保站設計案
六月十七日─向美國教育志業老師們解說「牽教」及「牽成」
六月二十三日─台灣自來水公司主管來訪談「節水」

※完整的每日行記以及師徒間感人對談,請關注靜思人文叢書處每季出版新書

→前往靜思網路書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