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至十三日 為自己覺醒

6.11~13《農五月‧初六至初八》

【靜思小語】路要靠自己走,沒有人可以代替;方向是對的,就不要原地打轉。

不排斥任何人

六月十一日,與黃思賢師兄等美國慈濟人談話,上人說:「一直都盼望,美國要覺醒,天下才能太平。誰要覺醒?每一個『我』,不只是某一個人,要有無量數的『我』,包括位高權重的人,一定要覺醒。但是談何容易?所以我們不能等,無論如何,要為自己的慧命覺醒。」

「人人本具有佛性,我們現在不回歸清淨無染的本性,一直習慣在紛紛擾擾的紅塵中,無明煩惱會愈滾愈厚,所以還是要及早覺醒;雖然這一生無法完全覺悟,至少要少一點煩惱、明一點道理,今生不自己用功,對的方向不去走,誰能代替我們走?這一分清淨本性,不靠自己洗滌,誰能來為我們洗滌?哪怕今生此世已經看準方向,路不自己跨出去,誰來代替我們跨出去?所以,不論如何,每一天的每一課,都要積極精進,不能再等待誰來帶我們走,或是等誰來鼓勵我們,只要方向對準,自己要邁開步伐不斷前進,不能浪費時光。」

上人說,大家或許知道這樣做是對的,方向也是對的,但是「氣」沒有提起來,就像氣球沒有充飽,總是飛得很低,後繼無力就停下來,必須再充氣,才能再升高一點。如果總是這樣,永遠都在原地打轉。眾生共業,現在世界局勢有點緊張,慈濟人要更積極。若只有幾人很積極,但是缺乏周邊的緣,會太過孤單;若與周邊的人有緣,當別人看到某某人的擔子很重,願意分攤重量,愈多人願意加入一起走,就愈有力量。

「每一個人都會有缺點,沒有缺點的早就成佛了;就是還有缺點,才稱為菩薩。若不發心,也不會在慈濟裏面;發大心就承擔大任務,我們都要彼此讚歎。」上人說,現在的人間很需要更多發心的菩薩,大家若能在美國帶動人人覺醒,就有造福天下的大力量,而當務之急是培養人才,多一個人多一分力量,不是排斥一人,再多招二人,一個都不能排斥。要修得心寬念純,才能如大海廣納百川,真正讓人間菩薩不斷增加。

父母心成就感

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等南區慈善訪視團隊返回精舍,與上人座談,接受慈濟扶助的家庭成員也來分享;亦有已經停扶,而慈濟人持續陪伴關心的個案,他們受接引而投入慈濟大家庭,成為手心向下的助人者。幾位新芽獎學金的孩子得以將所擅長的才華,各自在農業耕作、美術設計、國際標準舞、提琴演奏等領域中發光發亮。

上人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真誠用愛疼惜與栽培,年輕人都能展現才華,各方面都可成就。從分享中也看見慈濟人的「真」與「誠」,讓自己覺得這輩子很有成就感,就像父母看到孩子在臺上表現才藝的溫馨感受。

「人生如舞臺,人人都在舞臺上,慈濟人也在舞臺上,所扮演的就是菩薩。身心障礙的孩子,沒有與人競爭的心態,只有單純的心,靠著他們的本性展現才華,需要我們給予褒揚。感恩各位菩薩,在人間的舞臺上,你、我都要扮演得好。我扮演的角色是很認真接受佛陀的教育,而且依照佛陀的教導修行,同時將佛陀的教導傳達給大眾;而佛陀告訴我們,眾生皆有佛性,所以你我同心,同行菩薩道,要相互關心疼愛。」

「眾生平等,人人各有長處與短處。若說師父,短處太多了,叫我種玉米、種菜,我不會;叫我彈樂器,我也不會。我的缺點這麼多,幸好還有一個長處─有好緣,過去生與很多人結好緣。我這一生有好因緣,遇到我的師父,師父教我『為佛教,為眾生』,我就專心做好佛陀的弟子,並且疼惜眾生,不分種族、國籍,愛天下人。師父怎麼教,我聽話、受教,認真做。」

「大家看到師父,總是尊重、感恩師父,這是因為我與大家有好因緣,相互敬愛、尊重;如果人人都能如此互動,人間就會和樂融融。我這一生培養愛心、善種子,會將這顆善良的種子帶到來生。菩薩們也要將你們的善種子培養成熟,這一生方向正確,多做好事、多結好緣;需要幫助的人,只要與我們有緣,我們就付出愛心,陪伴與照顧。」

「今天看到幾位年輕的菩薩,就是你們用愛陪伴、鼓勵他們,並且帶著他們來與師父見面,這也在培養好因緣,否則我不認識他們,他們也不認識我,這分緣就結不起來。你們好好陪伴這些年輕人,父母好好栽培,他們將來在人間舞臺也會表現得很好。」上人感恩師兄師姊們長期投入慈善訪視,認真承擔起人間菩薩的責任,讓自己安心;這是慈濟的慧命,也是每一個慈濟人的慧命,有做就有得。雖然師父無法像大家一樣去做慈善訪視,走到每一個需要的家庭,但從大家的分享中也感到與有榮焉。

上人說,雖然隨著時代、社會的變化,有不少慈善機構結合學校教育與社區單位,共同給予需要的家庭各方面的支持,大家也不要忘記早期慈濟人以少數人力,走入各鄉鎮社區,訪視、關懷、發放的積極用心與菩薩精神。例如王壽榮師兄剛開始在嘉義做慈濟時,只有他一個人,只要個案有需要,他就載著米、棉被等物資,到很偏遠的鄉鎮去付出。

「壽榮的故鄉在臺東,他爸爸王校長與黃老師(王添丁、黃玉女),也是啟動臺東慈濟志業的人,師父早年到臺東,都住在他們家,他的祖母(王麵)很會招呼人。這個家庭真的是積善之家,代代傳承,到他是第三代,壽榮的孩子是第四代了。」上人教慈濟人「莫忘當年」,資深者要多回顧、多分享,讓人了解慈濟的歷史;並非誇耀自己做了多少,而是談真實事,感恩起步的人,感恩自己的承擔,也感恩新進者的接棒,大家要相互讚歎與勉勵。

陪著志業成長

六月十二日與醫療志業行政主管談話,上人表示,最初想要蓋醫院,是因為東部很缺乏醫療資源,很感恩多位醫療人士的協助與投入,從花蓮慈濟醫院用心做起,隨著時間會合各方因緣而不斷發展,不知不覺,醫療、教育志業陸續建置完整,這是大家合心協力成就的。

「沒有人就無法做事,醫療、教育諸事,都是依賴大家,只要認為可做、需要做,我就支持;大家有心且各自負起責任,志業才有辦法穩步前進。因應現在的社會,醫療、教育要承擔的事務更龐雜,要依賴你們的專業,很期待你們替師父想。你們在人間社會的經驗很足夠,正是人生最成熟之時。」

上人勉勵資深主管們,要持續發揮生命的價值:「你們可以說是陪著志業成長,其實志業也見證你們的成就。只要對人間有意義的事,用心去做,就會感覺所做的有價值、很值得。你們的年齡還能付出,要繼續提升生命價值。我已經到了這樣的年齡,我還是放不下,不是為自己放不下,是為全人類放不下;不是只在花蓮、臺灣,國際間有這麼多事情還需要去關懷,例如土耳其、敘利亞還有尼泊爾等好幾個國家的苦難人,仍很需要慈濟。」

「為了社會人間,大家的力量要結合。今天說的是醫療體系,哪怕師父不在,還有你們;你們應該要這樣想,也要告訴我:『請師父放心,我們都會負責任。』若覺得慈濟有價值,你們就要努力,將事業當成志業,為志業再找更多專業人才或培訓人才。」

媒體報真導正

六月十三日,聆聽人文志業主管同仁報告後,上人說,天地威力不可抗拒,在佛法來說,眾生共業的業力會影響天地氣候;大自然的生態包括天氣、地氣與人氣,其實天氣、地氣的變化,也是人氣造成,是人為破壞與污染,導致嚴重的災害。

人文志業有責任將道理傳達給大眾,要追溯過去的歷史,將人們如何製造污染、破壞環境,經過真實考證,記錄包括圖文數據等資料。報導者若不真誠、不負責任,只用聳動的字句擾亂人心,反而會造成更多問題,所以必須報真導正。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