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照護防跌為先

小小扶手讓居家安全改善,鄰里關懷增加社會互動,環保輔具及時滿足所需,慈濟以多種措施疼惜長輩。(攝影/蕭智嘉)

為獨居長者、兩老相依與身障者,提供安全的居家生活空間;
開辦社區關懷據點,讓長者多一點社會互動,延緩失智、失能;
再進一步成立環保輔具平臺,提供長照資源。
這都是慈濟因應社會老化的重要措施。

為獨居長者、兩老相依與身障者,提供安全的居家生活空間;開辦社區關懷據點,讓長者多一點社會互動,延緩失智、失能;再進一步成立環保輔具平臺,提供長照資源。這都是慈濟因應社會老化的重要措施。

口老化不僅是臺灣的現況,也是全球的趨勢。身處超高齡社會,如何規畫、推動社區關懷?

老人家身體健康,家庭的負擔就少,萬一跌倒、臥病在床,就會成為一家人的牽掛。上人關心社會問題、關心長者,慈濟於二○一二年開始推動長者居家安全改善,為獨居長者、兩老相依與身障者,提供安全的居家生活空間;二○一四年開辦社區關懷據點,讓長者多一點社會互動,延緩失智、失能;二○一七年進一步成立環保輔具平臺,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輔具資源,這些都是因應老化社會的重要措施。

長照2.0中,長者、身心障礙者補助項目也有無障礙環境改善,但是申請、評估流程,有些人是等不及的,還有很多獨居長輩不知道怎麼申請。慈濟於二○一二年從花蓮秀林鄉、新城鄉開始做長者居家安全改善;秀林鄉有九個村,我們每個村都跑過,再來是萬榮鄉、卓溪鄉,也是整村進行。

居家安全改善,重點是加裝安全扶手、地板止滑措施,無障礙坡道,改裝坐式馬桶,這四項是基本的。我們跟村長、里長說明強調居家安全的重要,有共識後,就借重村里長及鄰長去宣導、訪查、登記,接著整村整里去修繕。

在花蓮推動一段時間後,二○一六年擴大到其他縣市,二○二○年成為「安美專案」全臺推動的要項之一。「安」是要讓每個慈濟關懷、濟助的對象都有「安穩家園」;「美」則是「美善社區」,慈濟推動許多社區型慈善方案,重點是帶動「親幫親鄰幫鄰」,里仁為美。

除了居家安全改善,適當的輔具也能提升身心障礙者與長者的生活品質,例如長期臥床的人,排尿往往排不乾淨,長久下來就很容易尿道感染,如果有能升降的電動病床幫助他坐起來,排尿順暢,對健康也比較好。

環保輔具平臺於二○一七年從花蓮開始推動,但在此之前整個大北區,已經有很多師兄師姊把回收輔具整修後,提供給需要的人。東部、北部推動,中南部也很快帶動起來,如今已能照顧到各縣市的需求。

很多縣市的輔具資源中心有租賃或免費借用二手輔具的服務,但設籍當地的居民才能申請,無法跨縣市。而慈濟環保輔具平臺可以跨縣市甚至跨海服務,這是最大的特點。

例如北漂的高雄子弟得知故鄉的長輩需要一臺輪椅,只要在慈濟環保輔具平臺的介面勾選項目提出需求,並鍵入聯絡地址和電話,資訊系統就會通知高雄的輔具團隊,從庫存調撥一臺,由志工送到申請者指定的地方;甚至於在澎湖、金門,都可以服務。

除了長者居家安全改善、社區關懷據點、環保輔具平臺,慈濟還有愛心送餐、睦鄰高齡友善計畫、會所裝設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防災士入社區。整體關懷方案一項項推動,希望讓長者在生活環境與行動方面都能夠更安全。老人不跌倒,晚年生活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