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22《農四月‧二十二至二十五》

【靜思小語】善念看不到、摸不著,卻能會合成救助苦難的大力量。
臺灣社會人情暖
五月十九日,聆聽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談及菩薩道長遠,在這條路上會看見苦、空、無常的真實人間相,也會面對眾生的無明煩惱,如果沒有堅定的願力,這條路就是難行道;然而慈濟人難行能行,能夠為了救度人間苦難,去做別人做不到或不敢做、不願做的事。人間苦難偏多,必須有這群「覺有情」的人,甘願且及時投入,去做救苦救難的事。
「不自私,把天下眾生視為自己的親人,那樣貼切地愛眾生,就是『覺有情』的菩薩。佛陀教導菩薩法,而我們是佛陀的弟子,都是有福的人,可以與這麼多人間菩薩在一起,彼此有志一同,同心同願,這不只是我們的福,也是人間的大因緣。」
上人說,世間的有情眾生,除了人類之外,哪怕微小如蚊蚋,皆是有情眾生,而人們總在不知不覺間被叮咬後,感覺到癢,皮膚出現紅點,才發現是小黑蚊。又是如羊、牛等體型較大的生物,也常晃頭甩耳以驅趕蚊蟲,可見蚊蟲的叮咬也造成牠們的困擾。
上人指出,如同外在環境一樣,人心也有大大小小的煩惱,在意識中起無明。「其實原本無事,但是心中有煩惱無明,惹得大地、人群不得安寧,這都是人間的苦。不過,既來之則安之,我們要用什麼方法安住人心?還是一個字,那就是『愛』;開闊大愛,及時發揮愛的能量,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我們要感恩自己生活在平安祥和的環境,但仍須戒慎虔誠,彼此祝福。福不是求來的,而是有做才有得,並且要發自真誠付出愛心;平時就要造福,形成祥和的福氣,才能避災免難。所以這幾十年來,慈濟一直在勸募愛心、帶動善行;社會要有愛,才能真正平安。」上人說,雖然現在臺灣民眾的生活普遍提升,社會福利政策也比過去做得好,政府對於弱勢家庭有各方面的照顧,慈濟慈善的腳步仍然不能停歇,因為許多人不是需要生活救濟,而是希望有人用真情關懷、扶助他們,讓他們有心靈的依靠。
上人說,各地慈濟人長年來關懷社區裏的獨居長者,有感於長者無力整理居家,除了幫忙清理,也會幫忙修繕住屋,加裝扶手讓他們起居更安全;而慈濟人時常探望與關心,最讓老人家感到溫暖與安心。「現在的人間很需要溫情,而臺灣很有福,人情很溫暖,且造福的人多,還能將這分愛擴展到國際間,不分宗教,慈濟就是人間的大愛之門,歡迎人人走進來,共同走在造福人間的大道上。我們要好好傳承,世世代代都有慈濟人接引大眾;人人有善心、人人造福,人間就有大福報,就能平安。」
醫療與教育並進
「雖說現在是科技時代,一切都很便利,但人體一旦有病,還是苦不堪。所以我們除了在科技的輔助下提升醫療水準,也要提升慈善的良能,為了拔除苦難而發揮宗教精神、廣博大愛,這也是所有護持者的心願與期盼。」
五月二十日,聆聽醫療志業主管分享後,上人說,自己最初看見貧病苦相,起了一念心要做慈善,是從無到有,點滴募集愛心,一路走到今天,深感社會上的愛心人很多,只是需要因緣;想幫助人的心念就是因,起於行動去做,逐漸牽起人與人之間的緣,就能匯聚愛心力量救助苦難。人人願意做慈善的真誠之愛,都是一個善因,雖然看不到、摸不著,但是彼此會合起來,形成一股無形的大力量,如同一股氣,不斷推著人人向前、往上,隨著時間成就利益人間的志業。
尤其具有醫療專業的高知識人才,願意來到相對偏遠的東部發揮長才,而且有不少同仁都說,要永遠守在這裏,這分精神很令人敬佩,也讓慈濟醫院穩定發展,醫療水準不斷提升。上人感恩慈院團隊合心、和氣,凝聚起無私奉獻的大愛,很有價值。
慈濟志業在花蓮,有醫療也有教育,且教育志業是從醫療教育起步,這是提升醫療水準的關鍵。上人說,醫療與教育代表慈悲與智慧,而醫療、教育平行並進,悲智雙運,也少不了慈善志業的力量,少不了全球慈濟人與會眾用心用愛的護持。「大家都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來,是為了發揮自己的實力,拔除苦難,也以身作則發揮大愛,讓人看到典範、學習典範,資深的主管同仁長年來真誠奉獻的醫德,讓師父最為安心與歡喜。」
「慈濟醫院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大家看著都很讚歎。期待這分精神要持續傳承,而且要舉才,將人才培養起來,不只在醫療的領域裏,還要關懷教育,醫療與教育相輔相成。」上人期勉醫療與教育志業合力栽培利益社會的菁英人才,有正確的生命方向,不分宗教,會合於無私大愛,同心、同志願,發揮良能,造福人間,也讓慧命長存。
守護自己的志願
五月二十一日,與臺南慈濟中小學師生座談,上人感恩校長還有老師們用心、用愛疼惜孩子;從幼兒園、小學直到中學,孩子都在慈濟的大愛環境裏學習與成長,也期待孩子都能接受慈濟的一貫教育,在慈濟學校繼續升學、完成學業。
上人勉勵大家,愛校就要照顧好學校的內外環境,讓人自從腳踏到這片土地上,眼睛接觸到校園,就有好印象,感受到整個環境都有美好的質感,相信慈濟能在這麼優美的環境栽培出好人才。「感恩大家恆持創校的一念初心,一路走過來,已經有十六屆畢業生。不論孩子畢業以後就讀哪一所學校,相信他們都能維持好品格,將來學成以後走入社會,也是各行各業的榜樣。我對他們有信心,你們也要了解、關心校友目前的情況,持續關心、愛護、鼓勵他們。」
五月二十二日,上人於醫療董事會開示:「感恩各位董事們,承蒙各位愛護,在每一次董事會上用心勉勵,提出建議;感恩承擔志業的院長與所有醫療主管同仁們,真誠守護志業,也守護著自己當初所發的心願,志為醫師、志為護理,發揮願力,堅持自己選擇的人生志向,且大家有志一同,為人間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無私大愛。」
上人說,相較於西部,東部交通不方便,在山海間的狹長腹地,民眾就醫較為困難,在此經營醫療,要照顧花東民眾,院方也很辛苦。不過在大家用心用愛護持之下,慈院團隊專注投入,而且中西醫合療,也達成自己最初設立慈濟醫院時的心願,做得很優質,不只守護花東,亦經慈濟人的宣導而名揚國際,造福自各地前來求醫的病人。感恩所有董事們長時間陪伴、護持慈濟醫療,請大家持續關心與支持。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