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至五日 愛與善是唯一方向

5.3~5《農四月‧初六至初八》

【靜思小語】不同宗教有共同方向,就是善與愛。

寬心,信心,發願

五月三日,盧瑩順師兄、蘇佳玲師姊夫妻與江文龍師兄自印度靈鷲山取景返來銷假,影像待月底廖群師兄自日本回來再一起做完整報告。另請示橢圓底座靈鷲山說法臺模型,上人表示可朝富有愛心店竹筒方向研發。五月四日,丁章權師兄、邱麗卿師姊報告六十周年歲末祝福紀念幣草圖及佛像雕盤。

上人透過手機視訊連線,為住院治療中的菲律賓蔡昇航師兄祝福:「來到慈濟醫院,醫師會用心,你自己要安心,精舍師父們也為你祝福。你要寬心,把身體顧好,還要發願,運用這副身體為人間付出;要記住,生活在人間,就要為人間付出。」

昇航表示了解,也是如此發願。上人說:「相信你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我也對你放心;只要你自己有信心,我就很安心。該休息時就安心休息,該起來走動也要起來走動,把心顧好就對了。」

感恩、尊重、大愛

五月五日,聆聽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開示,在慈濟,可以看到、聽到海內外許多不可思議的因緣會合,見證不同宗教有共同理念,即為無私大愛;宗教為人們指引方向,這個方向就是善與愛。

緣於宗教處同仁黃靜蘊分享,四月三十日,土耳其慈濟人為二十位敘利亞籍志工授證,包含因海上意外往生的滿納海學校老師安納斯‧卡巴尼(Anas Kabbani)、阿爾卡納維(Mohamad Alknafeh),由他們的遺孀代為出席受證,阿爾卡納維的太太羅賓發願延續丈夫的精神與使命。上人說,無常現前,二位老師不幸失去生命,太太悲痛不已;不過幸好在慈濟大家庭中,有許多人用愛陪伴她們,這分愛就是人間最溫暖的情,也是佛法所說的「覺有情」。「覺有情,付出無所求,把所有人當作自己的親人般愛護、疼惜。這分虔誠的大愛,不分宗教。」

「臺灣是慈濟的發祥地,這分愛從臺灣開始,如同一粒微如毫芒的種子,會合土壤、空氣、水分與陽光,於天地之間因緣合成,才能發芽茁壯,隨著時間長成一棵大樹,年年開花結果,產生無量種子。每一顆種子,是否都能會合因緣而成長?如果水、土、陽光、空氣等因素沒有與種子會合,過了一段時間,種子的活力也會消失而無法萌芽。所以我們要把握因緣,好好探討『因核果海』,讓每一顆種子產生無量果實,得到數量龐大如海的種子。」

有來源相同的因,卻不一定能產生相同的果,因為人心觀念各不相同。上人說,如果對於同一件事,人人各執己見,就會把原本單純的事變得複雜;隨著地球人口愈來愈多,人心思想愈複雜,且隨著欲念開發、破壞、污染環境,讓地球面臨危機。慈濟帶動民眾做資源回收,讓可回收物品能夠再利用,是減輕地球環境污染與破壞的方法之一。

「眾生不斷輪迴,但是我們是要輪迴善,還是要輪迴惡呢?善、惡只在於習氣的不同。生活在同樣的環境裏,各自帶著不同的業種,與一群人有緣共聚而有情,有親情、友情、愛情等等,情是感覺,要用什麼樣的情去愛?菩薩覺有情,以無私大愛,愛天下眾生,愛天下一切物命。只要走往善的方向,就走在善的道路、愛的道路、仁德的道路;假如方向錯了,或是認知偏差了,明明是好事,卻被用於爭權奪利,就造成很不好的後果。」

「所以不要輕視毫芒,一念之差如毫芒之微,起一念善可以利益人間,稍有偏差就會破壞人間,帶來苦難。人間的事物本身沒有善惡,都是看使用者的見識心念,所以需要宗教來引導大眾。雖然世間宗教名稱各不相同,不過宗旨都歸向愛與善,肯定人人本具有善良的心性。」

「即使彼此宗教不同,只要方向是善,就要用感恩、尊重、愛的心同行這條正確的道路。」上人說,凡夫心總會劃分彼此而相互排斥,為了謀求利益而相爭互鬥;若能明事理、守規矩,則天下眾生都走在正確的方向,彼此的心都清淨,不會彼此相爭,共同平安度日,則人間就是淨土。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