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農四月‧十八》

【靜思小語】所謂利益,是對人間有利也有益;若只追求「利」,「害」隨之而來。
虔誠發自內心,萬金難買
慈善董事會中,上人聆聽報告後表示,慈濟能夠得到這麼多人愛的能量支持與護持,讓慈濟在國際間幫助這麼多苦難人,而最重要的是在於精神層面的啟發─淨化人心,提起人人的愛,付出無所求,並且真誠感恩。
就如國際賑災,自從慈善志業的腳步由臺灣邁向國際,早期都是慈誠、委員、榮董們親自前往賑災,而且自行承擔交通、住宿等費用,走入災區,走到苦難人身邊,親手布施。腦海中經常浮現那時發放畫面,慈誠師兄一肩扛起十公斤、二十公斤的米糧,或是油、糖等物資,另一隻手牽著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幫他們把物資送回家。
這些慈誠師兄也是榮董,有的自己經營企業,有的是企業家第二代,他們受父母接引或朋友邀約,就此精進投入。「他們那時跟著慈濟人去賑災,看見師兄們搬運物資,也跟著做,雖然身體勞累,但是做得很歡喜,而且看見世界上還有過得這麼苦的人,有很深刻的感受,會覺得自己很有福,應該再發心,從此發大願而付出,出錢也出力,為慈濟志業的推展注入大力量。現在這群榮董、慈誠都是很資深的慈濟人,都對師父發願此生要做慈濟做到最後一口氣;他們幾十年來如一日,都是那樣地虔誠護持,真誠付出。」
上人說,無論力大、力弱,慈濟事都不可缺少任何一位的力量。就如佛誕日當天,花蓮靜思堂的浴佛典禮開始之前,很擔心受到下大雨的影響,尤其四大志業有這麼多主管同仁聚集在道侶廣場,慈濟學校的老師與學生都是自動自發來參與,成就整齊的畫面。幸好典禮開始前放晴,從靜思堂樓上往下看,每一個區塊的圖案或字形都很清楚,大家排得很整齊,讓自己很感動。
當天下午的臺北中正紀念堂廣場萬人浴佛大典,起初也很擔憂下大雨,不知大家要在雨中彩排多久?不過人人很快就排列整齊、動作合齊,最感恩的是五百多位法師整齊進場,領眾浴佛,很莊嚴、很攝心。「在這個時代,慈濟舉辦的浴佛典禮,法師們願意前來領眾,行儀莊嚴,我從連線直播看到,真的很感恩!還有元首、地方首長也來參與,那一天,我真的是感動得含著眼淚,默默地向著螢幕說感恩,那分感動難以言表,不知道要用什麼方式來表達。」
「僧團代表佛教的形象,很莊嚴、很攝心,而現場參與者都是發自內心的虔誠而投入,這分虔誠萬金難買,實在不簡單。我常說,現在的環境與氣候,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地震、水災、火災、風災頻發,還加上瘟疫,新冠肺炎疫情久久難以消弭,實在令人擔憂。災難擋不住,唯有會合大眾虔誠齋戒祈禱,上達諸佛聽,祈願災難能消弭。並非素食能受保佑,而是素食能夠淨化大地氣候,減少環境污染。因為人人淨口不吃肉,就不會飼養、宰殺那麼多牲畜。」
而為了使牲畜快速成長,有些畜牧業者除了強迫餵食,並且讓牠們生活在很狹窄的空間裏,實在很不人道。上人指出,所謂利益,在追求「利」的同時,「害」隨之而來。「利,要利益人群,要做對人間有益的事。我們現在要努力帶動大眾做有利也有益的事,而且需要教育,不只是口頭說教,更需要身體力行,用身教證明言教,是真正的弘法利生。」
大愛臺發揮媒體傳播力量,可以讓大眾聽聞法音,看見身體力行法理的人間典範,發揮淨化人心、帶動善行的良能。上人說,四大志業都少不了人文,而人文志業負起弘法利生的責任,有許多人因為收看大愛臺而獲得啟發,轉變與人互動的態度,改善了家庭氣氛,也讓社會更加祥和平安。更重要的,是全球慈濟人在居住地接觸社會人群,就地做慈濟、助苦難,成為人品典範,也能帶動、影響當地人士。慈濟人分享的慈濟事,都是實際與人接觸、互動的真實人間事,都是淨化人心的真道理。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