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至十一日 一念心,善方向

4.10~11《農三月‧初二至初三》

【靜思小語】把握因緣,對準方向,將最初那一念心延續到未來。

凝聚極微力,
發揮無限良能

十日,教育志業報告四月三日花蓮地震後,慈濟大學、慈科大及慈大附中的災損情況。上人指示,雖然地震當天有前往學校及花蓮慈院關懷,當時聽取的回報大都是輕微受損;但就今日所見的簡報照片,可知各志業體也頗有些災損。故請營建處、建築委員及結構技師等詳細盤查,再回報後續修繕等事項。

上人於十一日的教育董事會開示,人生無常、世事無常,所以凡事對準了正確的方向,就要加緊推行;方向一定要對準,否則隨著時間不斷過去,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期待大家合和互協,把握此時的因緣,讓志業永恆、永續。

教育是希望,尤其在這個時代,年輕人普遍有高學歷,但是缺乏實務經驗,紙上的考試可以得高分,卻沒有學到相關學科的基本技能;即使未來的科技更發達,但仍然要靠人來設計、操作尖端科技機器,基礎沒有打穩,只想要不斷往上發展,或是學問高、文憑多,但是缺乏道德倫理觀念,一旦方向偏差,會導致更可怕的人間危機。

上人表示,學校教育很重要,團隊要合和互協,凝聚人人的極微力,發揮出無限的良能。「假如沒有同心協力,團結起來,就沒有辦法達成我們的理想;若要合和互協,做好教育,人與人之間離不開感恩、尊重、愛,要用真誠的心,一起走往善的方向,共同培養品學兼優的人才。」

上人教大家溯源,慈濟志業的善方向是來自於最初創立慈濟的那一念心。「我的那一念心,就是『為佛教,為眾生』,慈濟是秉持佛教精神而創立,但是我們一向尊重所有正信宗教,因為只要有正信,信仰者的人生宗旨與教育方向就會很正確。」

上人請主管同仁們用心探討慈濟精神,了解慈濟如何從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克難起步,而能在將近六十年來,在臺灣、在國際間做這麼多事,且這一念心未曾改變,沒有偏向,思想理念守得很正,還要延續到未來。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