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 募人、募愛、募情

4.12《農三月‧初四》

【靜思小語】所謂「菩薩招生」,就是募無私大愛、募清淨的覺有情,募人人共同行善。

回饋全球慈濟人

上人與人文志業王端正執行長談慈濟文史結集時,指出至少要讓後世了解慈濟起步時與過程的艱辛,也對得起這麼多支持慈濟志業的人。「真的很感恩有這麼多人不斷支持師父做慈濟事,像花蓮地震發生後,海內外慈濟人踴躍發起募心募愛,讓我放心向前一直走而無後顧之憂。」

「可以說,慈濟五十八年來所做的事都很有價值,都為了救人、解決人間的困難,即使負擔沉重,我們也勇於承擔;若要估算數據,真的很龐大。其實寫歷史要有數據佐證,我們此時把這些文字、數據留下來,能讓後來的人知道過去是怎麼做的。」

上人說,要整理過去五十八年的海內外慈濟史料,確實是大工程;因為有殊勝的因緣,自慈濟起步以後,愈來愈多慈濟人投入,大家的力量合起來,不斷為人間付出,才能有如今的志業成果。所以此時將慈濟歷史彙整、編輯、出版,就是對全球慈濟人的回饋,也讓大眾知道是這麼多人的幫助與投入,才能做這麼多慈濟事,每一位慈濟人都是慈濟歷史中的人物。除了回饋成就法脈、宗門的人,整理慈濟歷史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佛教,為眾生」,要趕快把人員集合起來,做出成果。

上人表示除了做電子書,留存電子檔案,最重要的還是實體書籍,因為紙本可以保存幾百年,且有歷史價值,要有系統化的編輯與出版。

提及經藏演繹,上人指出演繹也是有時間性的,若要在慈濟六十周年能有讓全球人都看得到的影音作品,同樣要借重大愛臺與網路傳播,讓全球任何一個角落都接收得到,了解臺灣慈濟的動向。戲劇能吸引人收看,用經藏演繹說歷史故事、講慈濟志業過程,即使在短短二、三個小時的演繹中,只能述說很小的一部分,就能感動人。

「六十年是一甲子,慈濟六十周年是慈濟大事,若要國際流通,除了中文旁白字幕,還要加上英文字幕;韻律很重要,一字一句好好唱誦,讓人聽得清楚,也能靜下心來了解其中意義。」上人說,結集慈濟文史,要集思廣益、多管齊下,只要能弘法利生,可以用許多方法呈現;度眾也要有方法,要應機設教,選擇適合現代人根機的法門度人。

募一分愛的祝福

宜蘭榮董團隊返回精舍,表達想為花蓮強震賑災盡一分心力。上人說,災難後發起募心募愛,主要是為了提醒大眾,天地災難是對人類的大教育,是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的道理示現。

「佛陀成道後對眾生說法,首先說苦、空、無常,這就是最真實的道理。你們常常聽師父說無常,或許只覺得是一個名詞,現在你們體會到了,強震突如其來,天搖地動,毫無預警;其實芮氏規模七點二的強震,我們能這麼平安,要心存感恩。許多佛教徒會感恩佛菩薩保佑,其實我們要感恩眾生有福,才能夠重業輕受。」

上人說,長久以來累積的眾生共業,業力很沉重,故而總是教慈濟人加強淨化人心的力道,讓善的影響力更普遍,帶動更多愛心人共同行善,讓善的力量構成了一股旺盛的福氣,才能夠與造成災難的惡業抗衡,甚至蓋過惡業力,人間才會更為平安。

上人談到花蓮慈濟人災後立即動員,在許多地點設服務站,應避難鄉親所需提供生活物資、發放應急金等;目前許多人因為住家傾斜或嚴重毀損而無家可歸,慈濟要主動積極與政府單位接洽互動,了解安置方法,以及民間團體可以如何協助受災鄉親安身。所以當前慈濟人不只要向大眾募款,最重要的是募人、募愛、募情─所募的是有心人,募人人的無私大愛,以及清淨的覺有情,這個募人、募愛、募情的行動就是「菩薩招生」。響應的人多,人間菩薩增加、愛的力量大,就能為需要的人付出,是故慈濟人要把握這次地震之後,愛心人湧出的因緣,再次積極起步向前行。

「就像《法華經‧化城喻品》所說,導師帶著大家走長遠路,要去取寶藏,看到大家走累了,遂化現一座城,讓大家暫時休息;過一段時間以後,帶著大家再起步,因為『寶處在近』,目的地不遠了。我們走慈濟路已經幾十年了,年紀也大了,師父要告訴大家,就因為年紀大,更要把握還能為人間付出的時間,精進行菩薩道,不可放任時間空過,好好地走這條路,最終會到達我們修行的目的地。」

「慈濟人付出無所求,而且真誠感恩,菩薩道上走得很自在。付出是我們的願,有人願意接受,我們才有機會付出;這個時候有付出的因緣,就要趕快去做,否則隨著時間過去,別人也不需要我們的力量了。傳法也是我們的願,我們過去有把握因緣,在人間行善也累積了許多好因緣;現在一開口呼喚,有緣人就會靠近,我們就有機會傳法,所以大家要不斷累積好因、好緣。」

上人期許師兄師姊把握機會,用地震的無常示現教育大眾,啟發人心的愛;運用「竹筒歲月」日存點滴的方式,邀請大家在不影響生活的前提下,每天發一念要幫助人的善心,存下點點滴滴愛心力量,這分虔誠的心念與行動,就是一分愛的祝福。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