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界大師兄 從一而終

他是花蓮縣第一位以在職警察身分受證的慈濟志工,也是警察後輩口中的「大師兄」;在諸多首次接到的特殊任務中,面對「第一」的考驗,他發願要在慈濟世界從一而終。

時間來到早晨七點五十八分,戶外的蟲鳴鳥叫聲,彷彿突然開啟成「靜音」模式,隨即房子劇烈搖晃,室內家具跟著節奏搖擺,不安的情緒變成驚慌,「天崩地裂」是許志賢當時的感覺。

客廳的展示櫃整個倒地,電視櫃上佛像掉落,餐廳整排電器櫃壓在流理臺上;掛在牆上的、擺在桌上的,都躺平在地。還來不及整理震後的雜亂,就接到電話,他趕緊換上慈濟志工服,代表慈濟進駐花蓮縣府開設的災害應變中心待命。

這場發生在二○二四年四月三日、震央位於花蓮近海的芮氏規模七點二強震,將臺八線中橫公路震得柔腸寸斷,多處道路邊坡坍方,落石掩埋道路,造成天祥晶英酒店旅客與員工四百三十五人、太管處及天祥派出所等公務機關六百多人受困。慈濟基金會受託提供民生物資,四月五日由警消空運至災區。

清晨將粥麵穀糧送到新城分局時,許志賢請教分局長蘇立琮:「我們是不是可以直接將物資送到停機坪?」分局長同意,也請志工們將每箱物資秤重量並標註在箱外。

三輛警車、一輛物資車,緊隨在警局前導車後方,準備進入太魯閣內的峽谷橋停機坪。愈靠近臺八線,災情愈是嚴重,兩側大大小小的落石堆,遇到大石頭擋道,也只能繞道而行。視線緊盯著路況的許志賢嘆口氣說:「滿目瘡痍。」

來到峽谷橋,志工與警消人員一起清點和搬運物資,等待直升機到來。第一趟抵達的架次,運送九位受困者下山,其中有年長者、身體微恙者與孩童,靜思精舍德勱師父與志工立即上前關心,即時把愛送到。

「餘震不斷,落石什麼時候會滾下來,我們也不知道;只知道要快速運送物資,解決受困人員的民生問題,一路上更敬佩那些在第一線搶救的專業人員,做著別人做不到的事。」一臉嚴肅神情的許志賢,突然又說:「可是,四月六日我們又送了一次。」這次打包一百公斤白米與乾糧,給晶英酒店和富世派出所、搜救隊。

慈濟與花蓮縣警局、內政部空勤總隊共合作兩批次空運,冒險送愛到位,許志賢和志工們一起完成了這段歷史。

(攝影/江柏宏)

吹不熄的心燈

「我是『嫁』到花蓮的。」滿臉笑容、理著平頭,許志賢說起話來幽默風趣。當年從警察學校的警員班畢業後,分發地區有花蓮、臺北二處可選,「宜蘭人,去花蓮好了。」年輕的許志賢向同為警察的外公徵詢意見,於一九八七年到花蓮就職,隔年與當地人劉麗貞共組家庭。

一九八九年五月九日是許志賢初為人父的日子,劉麗貞雖然順利在診所產下兒子,卻發生「立即性產後出血」,俗稱「血崩」;救護車立即將劉麗貞轉送花蓮慈濟醫院,許志賢緊急求助警察同仁和在軍隊服務的姊夫,陸續來了五、六十位軍警弟兄捐血,才將劉麗貞從鬼門關搶救回來。

雖然不認識也不知道慈濟在做什麼,但許志賢認定:「慈濟不只是麗貞的救命恩人,更是全家的救命恩人!」

真正加入慈濟,許志賢笑著說:「我是自投羅網的。」一九九一年,花蓮一場火災造成祖孫三人罹難,志工蘇郁貞想到案家關懷,但不知道地址,只好到當區派出所詢問。「什麼單位?」「慈濟功德會。」蘇郁貞回答;許志賢又問:「師姊,我可不可以捐善款?」

接下來兩年,蘇郁貞每次去收善款,就邀約許志賢參加慈濟活動,但他這位標準的「菸酒專科生」,每次都以「不適合」拒絕。有一年的歲末祝福,蘇郁貞又邀他:「上人會來發福慧紅包,你可不可以過來參加?」許志賢不好意思拒絕,請了一小時假參加。整齊莊嚴的會場上,志工身著委員旗袍、西裝正裝,讓穿著淡灰色便服的許志賢想離開,於是蘇郁貞請他用完午餐再走。

「裝便當的木盒很漂亮。吃完飯,還能帶回家,好像很不錯耶!」把自己出賣給「便當盒」的許志賢,決定留下來用餐,卻沒想到午餐前還必須走完「點燈」的流程。

早期歲末祝福「點傳心燈」,由第一排將燭火點傳予下一排,燈燈相引。心燈點傳給許志賢時,燭火沒點著,直到第三次才被點亮;看著手中蠟燭僅有一絲微光,他快速地往後傳,也脫口而出:「過去都是無明造業,今天的心燈才會要點三次才亮。我發願下次參加慈濟點燈,一定一次就點著,而且要又光又亮!」

一九九四年一月,許志賢受證慈誠隊員,隔年培訓為慈濟委員,法號「惟殊」,一九九七年劉麗貞受證,法號「慮勝」,「既是警察又慈誠、委員,很不簡單,所以上人以『殊勝』來勉勵我們。」許多法親都聽過他當年發願的故事,當心燈再度傳到他時,瞬間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手上的蠟燭……

「點傳心燈」結束後,大家準備到齋堂用膳,許志賢幫忙身旁拄著柺杖的法親捧燈;走過穿堂時,一陣風吹過,雙手端著燈燭的許志賢心想:「完了,要熄滅了!」卻沒想到手中的燈燭更亮、更美,「一定是龍天護法來守護!」他心中忍不住驚歎。

後來在一次榮董聯誼會,許志賢得意與上人分享當時的情況;上人只是輕輕的說:「那是風助燃,才會比較亮啦!」

許志賢(右)警校畢業後,選擇到花蓮任職,與劉麗貞(左)共組家庭。(相片提供/許志賢)

聽見那句感恩

許志賢是花蓮縣第一位以警察身分受證的慈濟志工,許多警察同仁都尊稱他一聲「大師兄」;從警三十二年,慈濟志工身分至今長達三十年。

二○○一年桃芝颱風從花蓮縣秀姑巒溪口登陸,造成全臺災害性降雨,多處發生土石流,花蓮縣災情尤為嚴重。當救難人員從土石流中尋獲兩位罹難者,送達殯儀館時,大體滿身是泥漿;在場的德安師父與志工顏惠美,很快地將其中一位女性罹難者遺體清理乾淨;而另一具男性遺體,自然而然成為許志賢的任務,「許師兄,你帶人進去洗。」德安師父說。

「我沒有洗過大體,我也很害怕。」許志賢只能拿著德安師父給的沐浴乳、手套,和四位師兄硬著頭皮上了。沒看過、更沒做過,大家都沒有經驗,其中一位嚇得發抖,許志賢只好請他守在門口,避免陌生人誤闖,更是對罹難者的尊重。

師兄們分站罹難者兩側,大家小心翼翼地拭去泥漿,再以沐浴乳「淨身」;為了安定大家的心,許志賢引領念著:「師兄來幫您洗莊嚴,莊嚴去見佛祖。」一個多小時的過程,大家一直重複這句話。

回憶這段往事,許志賢提到上人所教導的「心正、氣盛、邪不侵」;也因為洗淨後,才讓家屬指認出失蹤人口,想必那位男士感恩都來不及,只是沒辦法說句「感恩」。

劉麗貞(右)生產時經歷生死關頭,兒子平安長大,一家人共度幸福時光。(相片提供/許志賢)

尋覓五百戶會員

「我的『母雞』蘇郁貞是我的典範。」許志賢驕傲地說。

熱心助人的蘇郁貞,勸募的慈濟會員有五百戶,三十幾年來她親自到會員家中收善款,勸募本上大多只有地址沒有聯絡電話;二○一八年,她因為腦血管瘤破裂往生,許志賢靠在她的耳邊說:「我知道,您最牽掛的是這些會員,您放心,我是您的『小雞』,我會承擔起這分責任。」

許志賢循著地址一位一位地找,一次開著車載著孫子和劉麗貞,到山區尋人;晚上七點多了,一家三口進入深山,沿路野狗狂吠,車子愈往前開,天色愈來愈黑、住戶愈來愈少……「好多狗,我好怕。」一旁的孫子先出聲。劉麗貞也忍不住了:「我們回去吧!」

不知道繞了多久,終於找到了;還沒下車,門口近二十隻狗狂吠。拿出警察的氣魄,許志賢獨自下車對狗兒們說:「不要叫,我是來收善款的。」一下子主人出來,許志賢表明來意,對方說:「地址是這裏沒錯,可是善款是寄放在美崙山那邊,你不用跑這麼遠啦!」

這五百戶會員,有的是子女為父母繳交;有的是提供戶籍住址,人在別處租屋;有的地址連導航都找不到……全身都是警察細胞的許志賢,一一抽絲剝繭。

收善款的大工程,讓劉麗貞有天慎重地跟許志賢說:「你絕對不可以比我早走。」一臉疑惑的許志賢問:「為什麼?」「太可怕了,我無法接你這擔。」

二○○一年,慈濟為花蓮縣萬榮鄉桃芝颱風受災戶援建簡易屋,許志賢(圖1)搬運水泥;二○二四年四月六日,慈濟支援空運震災救援物資,在警方許可下,許志賢(圖2)和志工將物資運往停機坪,等待直升機到來。

雪中更要送炭

一九九七年,許志賢承擔花蓮慈濟警察消防暨眷屬聯誼會幹事,透過慈警會,讓慈濟與公部門有了密切聯繫,遇重大災難發生,大家會合在一起救援,包括二○一八年的○二○六花蓮地震、二○二一年的臺鐵太魯閣號事故,以及今年的○四○三花蓮強震,在合作共善之下,更為迅速、精準地為鄉親提供協助。許志賢表示:「除了經驗,更多的是彼此的默契,『無條件配合』也是我們慈濟的原則。」

許志賢秉持上人教導「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平常就與各處公部門互動、邀約參與慈濟各項活動。「局長帶隊來參加浴佛,祈求天下平安、花蓮平安。沒有災難,大家工作量就能減少,是不是也就『前程似錦』。」當年還任職警局的許志賢,誠心邀約同僚參加浴佛;此後每年花蓮靜思堂浴佛典禮,都會出現穿著警察制服的同仁「轉法輪」的畫面。

「沒人沒錢,只有『憨膽』。」許志賢回想起當年接任慈警窗口的情景。每年農曆春節前夕,警局執行「春安」工作,警員忙著路邊臨檢、酒測、戶口普查……他自掏腰包,購買當時少見的素食泡麵,從任職的派出所開始關懷同仁,直到後來有更多志工一起護持,走過一間又一間派出所,連同消防隊也納入關懷對象。

慈濟與公部門「愛的存款」,是一步一腳印,慢慢累積而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慈警會更贈出五十份淨斯本草飲到花蓮分局,希望藉由花蓮慈院研發的中醫配方,增強員警免疫力。

每年一、二月,花蓮新城分局的員警們上合歡山執行雪季勤務,寒風低溫下,長時間站在雪地裏,雙腳凍得發紅,民眾若發生高山症等不適,更要護送就醫;這時候,慈濟關懷物資就會多了暖暖包、圍巾、氧氣瓶……「我們所有兄弟都在等待,想說今年慈濟怎麼還沒上來?」合歡派出所所長看到許志賢出現,激動地說。

基層員警的辛苦,許志賢比任何人都清楚;帶著薑湯、圍巾,送愛到合歡派出所,二十年來不間斷。

一九九四年許志賢成為慈誠隊員,隔年受證慈濟委員(右圖);他對引領自己進入慈濟的蘇郁貞(左圖右)滿是感恩,發願承擔志業。(相片提供/許志賢)

耐磨耐雕耐刻

「警察」的身分,遊走在社會不同層面,「是」與「非」常常在那一念間。許志賢笑著說:「『歹』是惡、不好,但做慈濟就會有智慧,不會在社會的染缸中迷航。」

每次遇到挫折,許志賢對著掛在牆上的上人法相提醒自己,要扮演好上人與警察之間的媒介。從二十六歲成為慈濟志工迄今,凡事帶著大家一起做、不是「用嘴巴做」,是許志賢的原則;他積極邀約警消同仁參與慈濟活動,為慈警會增添生力軍,二○一九年退休後,更全心投入志工行列。

「若是耐不了『刻』、耐不了『磨』,就只能在地上當木材,沒辦法雕刻成一尊佛像。」他是花蓮第一位警察的慈濟種子、第一位慈警會窗口,其中的辛苦,「第一」最為清楚,還有更多的責任與傳承。

許志賢期許自己這顆「第一種子」,一定要像「金剛種子」擲地鏗鏘,歷經千錘百鍊,落入土中一樣能長成參天大樹,在慈濟世界從一而終、永不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