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法師(右)關心精舍周遭住戶地震後狀況,也邀約日存零錢來幫助受災嚴重的花蓮鄉親。(攝影/吳孟恩)
在慈濟向強震受災戶致贈應急金的現場,德安師父聽到了心疼的故事,雖然挨家挨戶募心募愛不容易,但他認為對的事做就對了,一個月來邀約八十戶一起來助人。
德安師父承擔靜思精舍的知客,天天親切地向來訪的社會大眾說慈濟;為了幫助○四○三花蓮地震受災戶,安師父更積極地入人群,而有了到精舍附近康樂村、佳民村敦親睦鄰,挨家挨戶募人、募心、募愛、募情的行程。
震災後,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動員了一百多人次參與定點關懷與發放,直接了解受災居民的不安與苦楚。安師父的行動就從四月九日開始,每天拜訪的戶數不一,至五月中旬,共感動近八十戶村民願意在家中或店面放置「愛心竹筒」,一起行善造福。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走入村民家。」細數這段日子的點滴,安師父提到四月二十四日早上,花蓮下著滂沱大雨,助人的行程如常,不因天候退縮,但第一戶就吃了閉門羹,「我們已經有捐款了。」安師父不氣餒,仍在雨中勇敢向前。
第二家是八十多歲賣菜的阿嬤,安師父向她買了一顆瓠瓜與麵包,在閒聊中也拉近了距離。阿嬤得知慈濟在第一時間就去幫助受災戶,做了很多好事,因此她除了捐款之外,也拿了竹筒要每天累積愛心,而且還主動要求:「再給我二個,要給我孫女的。」安師父立刻定了下次的約會:「下星期我會帶善款收據來,順便來收竹筒。」
雨仍瘋狂地下著,安師父的衣服也溼了,但他不以為意,因為這位阿嬤的善心鼓勵而更有信心。進到第三戶,是一個店家,六十多歲的老闆娘冷淡以對,安師父鍥而不捨,與她分享致贈受災戶應急金時,聽到一位先生敘述房子才買了一年多,地震後成為危樓,還有三百多萬元貸款,現在是一無所有,又沒有安身之處,很想一了百了……他說著說著悲從中來,哭得傷心極了。
安師父繼續述說,很多受災戶都是年輕人、中年人,身負家業的重擔,還有沉重的貸款,真的需要大家盡一點心力來幫助他們。老闆娘靜靜聽著,進到屋內抱了一個紙箱及拿出一個紅包交給安師父。安師父說:「我們不受供養,紅包會一起幫助受災戶。」她見到安師父渾身都淋溼了,溫柔地說:「您趕快回去換衣服,以免感冒了。」
「裏面有好多硬幣,約一萬五千多元。」安師父抱著沉甸甸的紙箱到勸募組核算,非常感動地說:「加上紅包三千元,共有一萬八千多元,愛心滿人間。」
「付出無所求,不要計較」,是一直以來上人對弟子們的教誨。然而於三月十九日與馬來西亞北海支會慈濟人座談時,上人殷殷叮嚀:「以前說不要計較,現在則說要計較─對自己要計較,不要浪費;對自己要呼喚,省一口飯就可以造福很多苦難人。」
「雖然捨了一口飯,但是增加了福,增加了智慧。」上人耳提面命:「有智慧的人才能捨,有捨才有得,捨出了有形的物資,得到了無形的智慧。」
「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點滴之善,人多力量大,也能成大善。「一善破千災」這句話,讓安師父勇敢踏出「挨家挨戶募心募愛」這一步,他心有所感地說:「因為人生無常,希望人人都有種福田、做善事的機會。」
安師父所發的願,是募得一百萬零八人行善;因此即使對方每月只捐一元,安師父也會去收,不願意斷人善根;還有一位原住民頭目拿了十個竹筒,要幫忙募心募愛。
「對的事,做就對了。」老實修行的安師父雖沒有高深的學問,但有高度的智慧,對上人的教法拳拳服膺,募心、募人、募愛、募情,造福別人,也增長了自己的慧命,盡未來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