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 無常是一堂課

4.3《農二月‧二十五》

【靜思小語】無常中看見道理,平安時常念感恩。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四月三日清晨七時五十八分,花蓮壽豐外海發生芮氏規模七點二強震,深度十五公里;這是繼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之後,臺灣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主震後,短短一小時內監測餘震達三十九次,最大規模為六點五。精舍廣播請所有人員疏散至戶外避難。花蓮縣府發布停班公告,許多同仁仍留在精舍善後或投入賑災工作。常住師父、本會主管同仁迅速動員起來,考量餘震不斷,遂於大殿前的靜思草原,成立災害應變中心。

上人至戶外臨時設立的災害應變中心關切各地災情,全臺志業體紛紛回報平安及災損狀況。密切注意災況的同時,上人也與正在精舍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志工互動,其中多位從未遇過地震,因此驚魂未定。

上人開示:「從電視新聞看到,蘇花公路坍塌,隧道前山崩堵塞,鐵路也不通了,地面好像一塊塊豆腐一樣,是那樣不牢固。其實世間沒有一個地方是牢固的,國土危脆,我們現在見證了;剛剛還有餘震,很明顯地感受到土地在起伏,而大家平安度過強震,就要知道這是好因緣,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平常聽師父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但是不曾遇過,這一回遇到了,過去了就平安了,要感恩、慶幸。」

「不過,我們還是要提起警覺,要有覺悟。這幾天我都說,學與覺,只差一個『子』與『見』;我們都還是凡夫,要虛心學習,學無止境,要學的道理是無窮無盡,我們要修除煩惱,回歸乾淨的赤子之心,但是對人間事,要隨著年齡不斷學習,菩薩道上殷勤精進,要看見道理。」

「今天你們就看見了世間無常的道理,看起來很穩固的山,地震時瞬間山崩,堅硬的岩石隨著地動裂開、滾落。要知道害怕,不要說無論如何都不怕,要知道人是很渺小的。」

「這次地震給我們很大的教育,為我們上了很寶貴的一課。氣象署提醒三天之內都會有規模比較大的餘震,要提高警覺,但是不要怕,注意安全,最重要的是虔誠,時時念感恩;感恩我們平安,要讓心安定下來,從赤子之心看見最真實的道理,用這樣的心態,虔誠精進就對了。」上人教導,從人間發生的事,與自己平時吸收的佛法相呼應,就會有很深的體會。所以遇到境界,就要轉個念頭,發揮智慧分析,歸入深層的意識,和佛法道理結合,並且與法親相互分享自己的體悟。

「很多國家的慈濟人得知地震消息,紛紛傳訊息問候。現在科技發達,有什麼事情很快就傳遍國際。其實最快的是人的心念,善惡就在一念間,如果人人同一時間都起了善念、虔誠的心念,往造福人間的方向走,人間就會有祥瑞之氣;然而現在天下災難偏多,是因為眾生共業,造惡的比較多,善的比較弱,一旦共業來時,就會有災難。但是多造福,可以化災禍為祥和,能夠減輕災難,保護人人平安,所以還是要帶動大眾行善造福。」

醫療慈善,守護花蓮

下午四時四十七分,上人因憂繫災情遂臨時決定外出探視;車行途中仍有餘震,以致車子輕微搖晃。第一站來到天王星大樓斜前方停車場旁設置的慈濟救災服務站;至停車場下車後,即可清楚看見天王星大樓已嚴重傾斜,原本十層的大樓,而今目視只有七層樓。救災隊伍在此駐站,上人關心駐守的花蓮志工潘惠珠師姊等人。

林敏隆師兄報告大樓持續傾斜中,目前救難人員正設法打洞,找尋被梁柱壓住的住戶。應急金發放部分,莊文富師兄表示已接洽東淨寺,商借廣場讓慈濟於明天早上十點進行發放,慈發處東部社福室邱妙儒主任補充,已與天王星大樓管委會互動,安排住戶到東淨寺領取應急金。上人關心東淨寺是否平安?莊師兄回答,下午志工前往拜訪並關心,東淨寺一切平安。

陳俐芬師姊提及慈濟人於早上十點在此設立服務中心,陸續有外地前來的搜救人員三百多人,志工提供食物與飲水。上人交代志工要注意安全,也要留意秩序,不影響救災。

林敏隆師兄說明,慈濟一共開了七個服務點,都有志工顧守;此站有六個協力輪班,一班二個協力組隊人力,會到晚間十點結束。上人感恩大家並叮嚀要補充水分。

在現場停留三十多分鐘後,上人座車繼續行往東淨寺。途中,在警察局前也看到一個慈濟成立的「警察休息補給站」。抵達東淨寺後,於寺廟前的廣場,真淨法師前來迎接。上人問大家是否平安?真淨法師表示,除了寺院大鐘、物品掉落,人員皆平安。

離開東淨寺後,一路驅車行駛於中山路時,已華燈初上。上人環顧如常的街道言,看來很平安。來到慈濟醫院急診前區,急診部陳坤詮主任向上人報告,目前還有些患者在急診留觀,多為外傷;早上八點啟動「初級紅色九號」應變措施,八點二十分升級成中級,同仁們大動員,大夜班的同仁都留下來了。上人遂言,覺有情,大家很有感情。

李毅醫祕讓上人看早上在急診拍攝的相片,同仁排隊報到,在二分鐘之內就位並分工合作。護理部鍾惠君主任報告,很多在外地的同仁設法趕回醫院,以因應晚間仍可能有大量傷患。

上人感恩眾人守護醫院,祝福大家平安也提醒人人要自我保護好,同時關心各人家中的狀況;大家都回答說有物品掉落,事後再整理,平安就好。

在醫院停留近二十分鐘,上人座車駛離前,又繞到醫院正門,看看環境;雖然天色已晚,上人仍前往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關懷。於市區繞行二個多小時後,回到精舍時,已是晚上七時許。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