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勇敢

花蓮縣政府成立震災罹難者聯合靈堂,潘惠珠(右一)關懷家屬。

「哭泣是他們情緒的出口,就是默默地陪伴;當他們需要抱抱時,自己會來找你。」花蓮慈濟志工潘惠珠關懷震災罹難者家屬,從中我看見她深層的傷,也看到什麼是「勇氣」。

四月三日花蓮強震後半個月,我來到花蓮,跟著慈濟志工潘惠珠,訪談她關懷震災傷患或罹難者家屬的情形。初次相見,她給人一種堅毅感;坐上她的車,直接進入主題,她說災後陪伴工作最重要的是:內斂、信仰、堅定的心。

潘惠珠提到最早也不敢陪同家屬認領大體,後來因為家人意外死亡,在靜思精舍德如師父陪伴下從傷痛中走出,也因此開始學習關懷事故傷亡家屬。這次地震山崩落石,有些罹難者大體的狀況,對於家屬來說是另一種難以承受的慟。惠珠師姊說:「就是默默陪伴,要讓他們抒發情緒。哭泣是他們的出口,他們需要抱抱時,自己會來找你。」

一會兒,我們到達花蓮地檢署,惠珠師姊長期輔導更生人、關懷受刑人,對於地檢署熟門熟路。上到二樓陳少康書記官長的辦公室,兩人討論著山區搜救情形和受難者的狀況。

「你怎麼都能在第一時間到達殯儀館?」陳書記官長問惠珠師姊。

惠珠師姊回說:「我從家裏可以聽到救難直升機起降聲,那幾天只要聽到直升機降落,就知道有大體要送來了,趕快開車直奔殯儀館陪伴家屬。」

「當檢察官到達殯儀館,會和慈濟志工一起先向罹難者靈位行禮,再入內相驗大體。」惠珠師姊說,這是檢察官對慈濟志工的認同和對逝者的尊重。

陳書記官長提及救難人員不顧自身安全,幾經餘震來襲、太魯閣落石不斷,終於在步道先後找到一家五口。他神情凝重,表達了沉痛與不捨。

震災後,惠珠師姊忙於陪伴家屬處理各種事務,常常忙到下午五、六點。從和仁礦區送出的罹難者,DNA檢驗報告出來,檢方隨即通知家屬來地檢署做比對確認;惠珠師姊經過時,看到家屬獨自在第一偵查庭外的長廊上,顯得格外孤寂,於是陪著等候通知入內。

我問師姊,你都在災難現場陪伴,心理素質怎麼那麼強?

師姊回說:「其實我有恐慌症,過隧道一定要旁邊的人一直跟我說話,才能分散注意力;發作時會因過度換氣吸不到空氣,嚴重時需要馬上送急診吸氧氣。我也曾經打了鎮定劑後再繼續衝……我沒有想過退縮耶,碰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克服後再往前走,就是這樣而已。」

聽到這些話真的令我肅然起敬!但看到惠珠師姊偶爾想走到一旁透透氣,不免擔憂她深層的情緒沒有被梳理。就如同她所說過的:「也許表面的傷痕已結痂,但裏面還有創傷。」

惠珠師姊說,這次地震後,又「震」出十多個需要長期陪伴的個案。看著她與個案的互動,大家把她當成「媽媽」、「阿母」,這種熱忱與願力,怎能期待她會善待自己、稍作停歇!

她說起以往的經驗,「有時到法會場所,禮儀師說屬羊、屬馬、屬豬等生肖的家屬請迴避,結果只剩我一個……只要做對的事,就不用怕,我不是好好的在這裏!」

這兩天跟在師姊身邊,其實我是最大的受益者。惠珠師姊最純粹的信念,讓我看到什麼是「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