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至十七日 謹慎防災,積極造福

4.16~17《農三月‧初八至初九》

【靜思小語】人力無法勝天,謹慎防災,更要積極造福,凝聚福氣。

慧命之家,傳續未來

四月十六日,上人與修繕團隊談精舍建築整修與整體建築規畫,指出這次地震是一個提醒,因為精舍建築是幾十年來歷經多次工程,雖然四月三日地震後,經專業評估基礎結構尚在安全範圍內,可以先針對震損的部分,有危險性的就拆除,還算安全的修繕穩固,讓常住安心使用;但為未來的法脈宗門傳續而考量,應該要做千年不倒的堅固建築。

「我們為了後代,要讓道場能保持著最初的精神形象,並且持續發揮各項功能。我們早期沒有能力做完整的建設規畫,從最初師父帶著幾個弟子在舊大殿,直到現在常住與清修士二百多人,讓全球慈濟人回來尋根安單與起居,還有同仁的辦公室等,說來我們的建築物需要很大的空間以發揮所需的功能。」

「其實近年來我經常想,這裏是慈濟的發祥地,慈濟在臺灣援建學校、永久住宅時,總是以抗震、防災為重要考量,要建設百年、千年不倒的堅固建築;這次花蓮強震,是我在這裏住了幾十年來,不曾遇過的大地震,覺得這也是天地給我們的教育,為了慈濟大家庭,要為我們的道場做千年不倒的永久建設。趁師父還在,且你們抱持著一股熱誠,我們共同為這個菩薩道場、慧命之家設想,讓它安全鞏固,傳於未來。」

災後互助,恢復元氣

四月十七日,聆聽花蓮慈濟醫院團隊報告院務,包括為了賑災發起義賣活動;上人說:「天地災難總是會過去,只要人們互助,很快就會恢復;但若人心缺乏愛,人與人之間互動冷漠,困苦的人得不到幫助,而怨天尤人,苦極則惡生。所以災難發生後,大家要合和互協,有福的人趕緊付出愛心,受災難的人用感恩心積極站起來,社會人間就會恢復元氣。」

「舉辦義賣不只為了募款,最重要的是情,要把情拉出來。主管同仁的另一半能投入,我覺得很感恩,也是理所當然─先生在醫院裏治病救人,太太來當志工,調和人心,相輔相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大家要把握時間多帶動,拉長情、擴大愛。」

「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讓我們看見無常,並體會到生、住、異、滅的道理;人們經常執著在人我是非,計較利益,要得到更多,到頭來還是一場空,但是真理永遠不空,要代代傳承這分大愛長情。」上人說,四月三日的強震讓人害怕,但是隨著時間過去,也將成為一段歷史;這一段歷史讓親身經歷的人看到、體會到天地的威力,深刻感受到人力之微弱,但是微弱的人力會合起來,也能有一股恢復生機的大力氣。

慈濟大學同學分享賑災心得,慈濟科技大學主管報告學校震災復原情形。上人肯定老師、教授們與同學們身心安定,對慈濟的建築物有信心;其實花東因為經常遭遇地震、颱風,所以建築設計更會注意防震、防颱,不過大家平常生活中仍要時時謹慎,注意安全。

「我們的建築在剛開始設計的時候,我就要求要比一般建築更能防震、防風,並能長久穩固,所以災難來時,在我們的醫院或學校裏,確實較能放心;但是面對天地,我們還是要虔誠,知道人力無法勝天,所以謹慎防災之外,還要積極造福,凝聚更大的福氣。」

「慈濟學校的老師與同學們各就各位,各自發揮力量,呵護年紀小的孩子,檢查、照顧建築物,讓我很安心,這就是一個溫馨的慈濟大家庭。」上人談到臺灣各地慈濟人紛紛回到花蓮幫忙災後整理與修繕,海外慈濟人也很關心,發起募心募愛,或是帶動民眾為臺灣祈福;身在花蓮真的要感恩,感恩這麼多關心的人,也感恩各單位的協助、照顧與呵護,人與人之間彼此感恩。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