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農六月‧二十七至二十八》
【靜思小語】不是等到覺悟了才行菩薩道,而是邊走邊學習、邊體會,走這條路的過程很重要。
覺悟的有情人
八月一日於四大志策會中,上人指出花蓮是慈濟志業的發源地,期盼主管同仁們共同一心,讓四大志業在此鞏固根本,才能長久不斷地鋪展菩薩道,發揮利益人間的良能。
上人說,臺灣東部腹地狹長,三個縣距離很長,不過與四十年前相較,現在交通方便,且醫療、教育志業已經發展穩定,只要保持優質,要招募專業人才到東部任職並不困難。尤其是教育志業,雖說少子化影響臺灣各級學校招生,但在東臺灣少不了慈濟從幼教到大學的一貫教育。
「我們把教育辦好,不只臺灣各地的孩子願意來就讀,海外的學生也會來。有好幾位慈濟人,原本生活在海外,為了孩子的教育,特地搬回臺灣,來到花蓮,就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慈濟教育;也有不少住在西部的慈濟人,為了讓孩子來這裏受教育而舉家搬到花蓮。所以說,慈濟醫療、教育志業的成立,讓許多專業人才來到東部。」
上人感恩花蓮慈濟醫院團隊在三十多年來,發揮大愛,守護花東民眾的生命健康,現在也有不少從西部或海外前來求醫的病患。「醫療是守護生命健康的希望,教育是守護慧命、守護人生的希望,兩者都不可或缺;有專業人才的投入,才能成就對地方有幫助的希望工程,永遠在花東守護生命、守護慧命,而人文志業要發揚慈濟大愛,延續慧命。」
「醫療、教育與人文,都少不了慈善;是因為有慈善志業,才會有醫療、教育與人文志業。慈濟從慈善立足,要站得穩,其實沒什麼可依靠,僅僅靠著『五毛錢』,開始鋪出人間的希望大道。這一條大道,就是從『學』到『覺』中間必經的菩薩道,慈濟一直走在這條大道上。」
上人說,也許有人因為宗教信仰不同,認為自己不是在走菩薩道,其實「菩薩」是「覺有情」的意思,無論大家信仰什麼宗教,都是覺悟的有情人,共同走在覺悟的、大愛長情的大道上,方向很正確,見道就要行道,只要踏實去走,就能領略沿途的心地風光。
「佛法的覺悟,就是尊重生命,不只尊重人類的生命,而是包括所有的生物。植物也有生命,我天天在會客室外的廊道走著,看著中庭種的花草與庭園裏的樹木,有幾棵大樹是我剛來花蓮,要建舊大殿的時候,從小小的樹苗種下,現在已經成為大樹。旁邊這二棵大樹(編按:茄冬樹),剛移植過來的時候,據說已經一百多歲了。幾十年來,看它們長大,成為合抱之木,還有一棵移栽過來的時候就是中空的,竟然還能長得這麼茂盛,它的生命力讓人感到很不可思議。」
一句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上人遂言,樹木隨著時間,會合因緣,可以長成茂盛大樹;教育培養人才,也要會合諸多因緣,用適合的方法栽培他們,讓如同小樹苗的孩子,可以成長為人間社會的好人才,很有魄力,實現他們的大志願,發揮利益人群的大願力。期盼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都不斷有好人才加入,同志、同願,凝聚更大的愛心能量,所走的每一步都很穩、很踏實,持續發揮利益人間的良能。
見林也要見樹
八月二日,慈善志業主管同仁報告,其中包括人工智慧應用於建置資料庫;上人表示,四大志業各有龐大的史料,要收集齊全是浩大工程,期待在團隊合和互協,以及電子資訊工具的輔助下,完成慈濟史料收集與出版,流傳慈濟大藏經,見證慈濟人的人間菩薩行,為後世做教育。
「這幾十年來,有多少人因為接觸慈濟,聽到師父講的話而有感受,投入人間菩薩行列,並且改變了人生。比如紀太太(靜暘師姊)、勝勝(林勝勝師姊),她們接觸慈濟而改變自己,也改變很多人。現在大家看慈濟,見林不見樹,而我們要把那棵樹找出來。像屏東慈濟人畫出屏東的慈濟樹,種子怎麼長成大樹,如何開展枝葉,這是另外一種整理資料的方法。」
上人說,不只各地慈濟委員招募會員,接引會眾參與培訓、受證,而就地開展「慈濟樹」,慈濟各功能團隊也招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社會各領域發揮良能,例如教聯會推動靜思語教學,教育學生而影響其家庭,也幫助社會安定。所以每一顆慈濟種子都不可輕視,要找出他們從「一」生無量的過程,以及對於社會的影響。
佛法是覺悟之道,慈濟依照佛法開道鋪路,引導大眾從「學」至「覺」,用清淨的赤子之心學習道理,見道而行道,朝覺悟的目標不斷精進。「人人本具佛性,都有這分赤子之心,要『學』才能看到路,『見』道才能覺;但不是要等覺悟才行菩薩道,而是邊走邊學習、邊體會,走這條路的過程很重要。」
上人表示,要傳法接引人,就要讓人提起真誠的赤子之心,用很單純的誠意來學習與體會,在生活中起覺悟,知道這是做人的本分,就達到淨化人心,才能祥和社會。若沒有讓人見到道理,人心難以淨化;但不能說難以淨化就放下了,要更加用心設法引導。傳法者要真正見道,在做事的過程中藉事練心,讓法深入意識,才能因應各種情況,在面對不同習氣的人時,發揮智慧、運用方法去度化。
「世間還很需要慈濟,靜思法脈、慈濟宗門要不斷流傳;請大家盡這一分弘法利生的責任,留下我們此生的生命價值。」上人說,人生無常短暫,但是法永存不滅,要用各種方式,用法、留法。就如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都是法,這些法只要還在運用,就對人間有很大的幫助。說法的人可能會愈來愈少,將來可能要靠各種影音文字,用平面書籍或不同的電子介面流傳,而現在就要將資料建置完整。所以請大家發心立願,讓法脈宗門的慧命永恆流傳。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