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至八日 高智慧分子

8.7~8《農七月‧初四至初五》

【靜思小語】有知識沒有智慧,會是社會危機;教育要培養「高智慧分子」,善用所學造福人間。

有願同航,到覺悟彼岸

慈濟大學與慈濟科技大學,自八月一日起正式合校。八月七日,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偕護理學院彭台珠院長、智慧永續管理學院兼博雅天空書院高玉泉院長、人文傳播暨社會科學院許峻嘉院長、生物醫學科技學院許豪仁院長等人返回精舍,與上人座談。上人說,「三世一切佛,一切唯心造」,尤其現在科技發達,只要有心想做事,有心、有願,就有力;這分心是真誠的心,需要有志一同的人真誠發願,就有力量可以達成理想。

慈濟如今有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在全球步步邁進;攤開世界地圖,有慈濟大愛關心、照顧過的國家地區,已經超過一半。「人人本性都是慈悲,而慈悲喜捨就是慈濟學校的校訓。無緣大慈,不只是與自己有緣,才能得到我們的愛;哪裏有人有困難需要幫忙,只要聽得到、看得到,而且因緣牽得到,我們就去拔苦予樂。剛剛你們提起老人福利,這個時代都是為年輕孩子創造福利,較少為老人創造福利,但是孤老無依的人很多,很需要我們關心與幫助。」

一句話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有聲無聲、有形無形,無不包含著豐富的世界;每個人有各自的心靈意識,也是各有世界。上人說,科技不斷突破,加上了人工智慧的運用,愈來愈多功能的機器人,也是由人的心靈發想、創造而來。或許將來可以運用機器人投入老年長照,並非不可能,因為人的意識可以創造一切;只要有心,可以成就一切。

科技運用在資訊傳播方面,可謂一日千里。上人指出,無論科技如何發展,人心導向最為關鍵,若人心稍有偏向,可能就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所以在科技發達的時代,佛法的傳播與教育更為重要,需要大家共同思考,如何用深入淺出的方式,透過科技傳播吸引大眾,或是運用在教育中,讓孩子聽了能入心,甚至影響一生。

上人說,教育是人間的希望,假如教育的精神理念稍有偏差,「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或是教育工作者各有不同的方向,如同多頭馬車,支離四散,是很危險的。尤其現在資訊傳播快速而普遍,年輕人大多有高學歷,高知識若沒有高智慧,反而會是大危機。所以教育一定要啟發人們的智慧,要培育「高智慧分子」,以至真至誠、無雜念,清淨無染的心,運用所學造福人間。

上人表示學無止境,人的一生都在學習中,從「學」到「覺」,中間這條路就是菩薩道,要學習「覺有情」的菩薩,發揮真誠的情,造福人間同時增長智慧。慈濟的教育就是以此為目標,要教育學生真正提起智慧造福人群;學海遼闊,主管同仁們有願同航,方向一致,共同駕駛這艘大船,將眾生從迷茫的此岸渡到覺悟的、智慧的彼岸。

點滴力量,千萬分的情

八月八日人文志策會,聆聽主管同仁報告後,上人說,教育與人文志業是淨化人心的二大主力;四大志業之中,雖然慈善志業將近六十年來,在海內外做了許多救助苦難的好事,但若沒有傳揚,大多數人不知道,為何慈濟會有這麼大的愛心力量,做到這麼多事,救苦救難做得多麼徹底,想要做好事的人也沒有機會加入,真誠的愛心發揮不了作用。

上人指出,慈悲喜捨是人人本具的精神思想,只是沒有受到啟發;而人文志業要運用傳播力量,讓人接受得到慈濟的精神理念,從而啟動「利他」的腦神經區域,啟發慈善的細胞、愛的細胞。「慈濟人總是付出無所求,歡喜做好事,因為是有感情的付出,承接了許多人的愛心託付,點滴力量都包含了千萬分的情,慈濟要讓這千萬分的情普及全球。人文志業的傳播內容,就要表達出那分有溫度的情,這不只要靠同仁們盡責任,還要有使命感,這分使命也是來自真誠的情,要發揮『覺有情』。」

上人說,大家都在「學」到「覺」的過程中。「學,是學什麼呢?學道;學道就要行道,行道才能夠見道。聽了道理要真正受用,才能見道。」上人進一步解說,就像老師教學生,學生到底有沒有把老師的教導聽入心、能不能受用?就看他們出社會以後,有怎麼樣的人生,對社會有沒有貢獻。

經常對慈濟學校的校長們說,要對畢業生做訪問調查與統計,看看歷年來已經有多少畢業生,目前在哪裏工作,建立起校友會的聯誼機制,大家常有聯絡,也拉緊師生情。而過去有一段時間,慈濟教聯會老師遍布各級學校,推行靜思語教學,對許多學生的人生有正向的引導。

許多教聯會老師已經從教職退休,仍然持續為教育而奉獻心力,有多位資深老師為了舉辦教聯研習營而返回花蓮,幾十年來的這分情還牢牢牽緊。很期待慈濟學校團隊與他們一樣,不僅牽起長遠的師生情,也牽緊慈濟情,這也是自己對人文志業同仁的期待。人文志業要引導大眾「學道」,「學」是為了「覺」,既要學道,就要見道、悟道,所以人文志業要讓大眾了解如何走這條路,學道的目的是什麼,了解這條路開闢、鋪展的過程,並且接著往前鋪。

「現在的資訊傳播很方便,大家看得多、知道得很多,但是要開智慧眼,才能見道、悟道。師父對世間的知識、學識沒有你們高,但是如果要看我所說的話對人間的影響,我感覺到有價值。《華嚴經》偈語:『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就是覺,要如何能覺悟?要用心。」上人勉勵主管同仁們提起使命、投入真情,共同弘揚善法,利益人間。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