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慈濟長照推展中心副召集人莊淑婷—十年長照經驗 提供五福照護

莊淑婷親切問候臺中慈濟護理之家長者;自急性醫療轉入長照領域,她熱情不減。(攝影/江柏緯)

問:慈濟臺中仁愛之家是第一家市立綜合長照機構ROT案,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答:現今臺中市的長照機構都屬於私人經營,仁愛綜合長照機構為第一家由政府公設公營的老人福利單位,由臺中市衛生局以投資裝修營運移轉(Rehabilitate-Operate-Transfer,簡稱為ROT)案,向外公共招商,有五個民間機構投標,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雀屏中選為第一名。

仁愛綜合長照機構位於臺中北屯軍功路上,距離臺中慈濟醫院只有一點五公里距離,因此由臺中慈院就近營運。今年三月七日,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代表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與衛生局簽訂營運二十年期合約,由我們負責將建物打造為符合政府法規的長照機構規模,如期在九月底營運,以公益為主,妥善照顧失能、失智長輩。

問:繼臺中慈濟第二院區護理之家、大林慈濟醫院住宿長照機構,慈濟醫療為何會再選擇承接二十四小時住宿型照顧服務?

答:二○○七年臺中慈濟醫院啟用後,每週有內科、家醫科、中醫和復健科等各分科醫師群進入社區服務長者,包括更偏遠的卓蘭、南庄、梨山。

然而仁愛之家就在臺中慈院隔壁,是我們的好鄰居;十幾年來仁愛之家都是由臺中慈院醫護團隊在照護這些長者,我們不做,誰做呢?

依長照機構法規,專業方面必須有護理師、照顧服務員、復健師、營養師和社工師;再加上總務、行政等組成團隊,每個部門員額多少人都有明確規定。另外特別的是,我們的醫療志工亦會進駐仁愛綜合長照機構來與長者們互動。

臺中市政府今年編列十五床公費床給我們,計畫明年增加到三十床;但是我們今年開始營運就加碼到三十床,照顧街友等孤苦無依的社會弱勢族群,營運資金由慈濟承擔。

一九六六年,證嚴上人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時,八十六歲的林曾老太太是第一位長期濟助戶,上人及慈濟人照顧她的食衣起居,直到身後事,這是慈濟長照的緣起;五十八年來,慈濟人為獨居長輩送餐、沐浴、打掃環境等慈善工作,一直沒有間斷過。上人一再交代,慈濟做長照不是為了賺錢,「長照慈善化、長照慈濟化」,是慈濟的長照理念與宗旨。

今年三月七日,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右)代表與臺中市政府衛生局簽約,展開二十年期營運。(攝影/呂榮浩)

問:二○一七年政府長照法規上路,臺中慈濟護理之家在二○一四年成立,慈濟基金會更在二○一八年成立長照推展中心,結合慈善及醫療跨專業團隊,提供社區化服務;今年起進駐臺中仁愛之家的願景是什麼?

答:臺中慈濟護理之家成立時有四百五十床,是全臺規模最大的長照機構;後來的長照機構因為法規的關係,目前提出申請一般僅能設置二百床。

二○二五年臺灣即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機構的需求只會更多。臺中慈院創立的願景是照顧豐原、東勢、卓蘭、苗栗等周遭社區民眾的健康;院區位居北屯與潭子交界,近年北屯地區經過都市規畫,快速道路逐步開通,人口愈來愈密集,長照服務更為迫切。

現代社會多是小家庭結構,以慈濟人和慈院員工的角度來說,會需要一個好的長照機構協助照顧家裏的長輩,才能安心去上班,如果同時還要照顧長者,身心是難以負荷的;慈院也需要設立這樣的照顧機構才能留住人才。

友善照顧空間設計 在像家一樣的地方復能

臺中慈濟仁愛綜合長照機構八月底完成內部設置,致力營造「悅性空間」

  • 住房門口(圖1)以不同顏色的可愛動物標示,利於失智長者辨識記憶
  • 住房多有陽臺或對外窗(圖2),採光通風良好
  • 設有室外花園(圖3)提供長者舒緩身心

問:莊副院長從第一線護理進入行政領域,又從管理工作兼理長照,職涯中不斷面臨挑戰,如何調適壓力和承擔重任?

答:二○一四年,我從醫療轉長照,經營臺中慈濟護理之家。在當初政府還未推動長照前,我突然接下任務,從急性醫療領域轉為慢性、長期的老人照護,模式完全不同,一切都要從頭適應,時時刻刻戰戰兢兢,壓力不小。

從沒有經驗到不得不認真學習,這趟從無到有的歷練過程,艱辛不在話下,最終獲得長照方面的知識與歷練,這些讓我們再來接下仁愛之家的責任,老實講是駕輕就熟。因為無論是硬體規畫或軟體照顧,我們已有一套固定的標準模式了。

當年,雖然長照業務我沒有經驗,但我願意去了解和認真學習;我記得回花蓮請示上人,上人說,投入長照的人不是要高學歷,而是要真正能夠放下身段,才有辦法做長照;並指導我不能把慈濟護理之家當成安養院,不是讓阿公阿嬤在這裏終老,並叮嚀我,照顧長者要用心、耐心、步步踏實,期許我能做到。

因此我對同仁說,我們將來的長照品質,除了衛福部規定的六大指標─跌倒、壓瘡、機構內感染、非計畫性體重改變、約束、非計畫性轉至急性醫院住院外,還要多一條指標,就是「返家率」,護理之家是醫院和家庭之間的中繼站。

同仁聽了,個個愣在那裏,問我為什麼?當時核定四百五十床,剛開始才收一兩床而已,卻想到要讓長輩返家,那什麼時候才能滿床呢?

我說,這就是上人的期待,「返家」的意義,是讓老人家回家生活,與家人互動、每天見到家人,才不會退化得太快。換言之,老人家因為臥床進來,我們要把他照顧到更好,讓他能走著出去,所以要復健;坐著輪椅進來的長輩,起碼每天讓他能夠站立幾個小時,有一天可以回家與家人共享天倫。

每年我們制訂照護標準,只要團隊評估住民的身體狀況有回家的機會,就安排「幸福五步曲」計畫,包括吞嚥訓練、肌力訓練、移除管路訓練等等,讓他們達到一定的生活能力,早日回家團圓;返家前,我們也會進行家訪,協助改善環境設施,擬定在宅照顧計畫,讓環境更適合長者回家、家人能夠接手繼續陪伴。

返家率推動三年後,我們獲得二○一七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銅獎。二○二二年三月,我和衛福部到日本參訪當地長照機構,他們也已加入返家率的品質指標;達到百分之六十的返家率,長照保險才會給付。

長照如今都是往「在宅老化」發展,臺中慈濟護理之家的返家率曾達到百分之六十五,目前維持在百分之五十六至六十左右,雖然在臺灣已經是很難得,但我們還會更努力。

臺中慈院與慈濟人醫會醫師定期前往偏鄉往診;二○一七年紀邦杰醫師來到苗栗家訪。

問:如何將臺中慈濟護理之家的經驗延續到慈濟仁愛綜合長照機構?

答:臺中慈濟第二院區建築造型,也就是慈濟護理之家的所在,從高空空拍俯瞰,可以發現是H型的。H就是Home,家的意思。Home類似閩南語「福」發音,我們設計出五福、也就是有福的概念─尊重(Honor)、健康(Health)、用心(Heart)、快樂(Happiness)以及如家(Home)。「五福照護」是慈濟成立護理之家的目標,這分精神也會沿用在臺中慈濟仁愛綜合長照機構,以長年累積的豐厚經驗,繼續服務社區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