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至四日 佛心己心

8.3~4《農六月‧二十九至農七月‧初一》

【靜思小語】清淨、無私、開闊的愛心與智慧,就是佛性,而且是人人都有的善良本性。

遍布善種子,茂盛菩提林

八月三日,與佛陀故鄉專案團隊座談,上人對具有雕刻專業,目前在慈濟大學學習華語的釋迦文賢師兄說:「期待你把中文學好,將佛教精神傳回尼泊爾;佛法浩瀚,學之不盡,現在人間苦難多,我們要趕緊學習佛陀愛護人間的精神,救度苦難眾生。」

上人為師兄解說「宇宙大覺者」與「大地之母」的佛像設計意涵。宇宙大覺者在虛空中膚慰地球的形相,傳達的是佛陀愛護、疼惜大地眾生。而「大地之母」以慈母形象貼近眾生,為大地播種,也寄予「一生無量」的期許,期待每一顆種子都能會合因緣,成長為菩提大樹,再產生無量種子,讓大地綠意盎然,有茂盛的菩提林庇蔭眾生。

此外,佛陀獨自修行時,就是坐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覺悟;在凌晨即將天亮的時刻,佛陀的心極為寧靜,眼睛睜開時,看見天邊的一顆星,眼光與星光接觸,心靈在那一剎那無限開闊,融通天地宇宙的所有道理。期待能藉由畫像或雕刻作品,傳達佛陀的精神理念、智慧方向,為人間說法。

上人表示,其實沒有人知道佛陀的相貌,當時沒有留下畫像,都是後世的創作。在自己的想法,是希望造出一個能讓人見了就歡喜的形相,讓人想要了解這個作品背後的故事,以及蘊含的精神意義。「佛陀覺悟宇宙真理,他的愛是普愛天下眾生,所以我們學習佛陀,不只要愛人,也要愛天地間的一切生物,還要保護天地環境,這都是慈濟要做的事,要闡揚人類的大愛。我們的信仰來自佛陀,所以我很重視佛陀的造相,佛陀出生在地球,他的大愛與智慧就是為了地球人間而展現出來,為人間廣布善種子。」

「所以弘傳慈濟精神,就像在人間播善種子,讓人人都有善念,人人都成為一顆善種子,成長為菩提樹,又再產生許多種子,讓大地有茂盛的菩提林,使地球生生不息。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生命,若要讓這一顆地球活起來,就要由人的思想來造就,讓人人起大覺悟,共同愛護它,讓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有希望。」

種下覺悟因,得到覺悟果

馬來西亞雪隆環保團隊共七十六人,自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五日來臺,至臺中及花蓮與環保志工交流。八月四日,師兄師姊與上人分享心得。

蕭正軒師兄先天發育遲緩,父母陪伴他到環保站做分類;正軒師兄以赤子之心歡喜投入,也會參加其他慈濟活動。上人與師兄親切問答,教他專注聽話,思考過再回答;平時要聽爸爸、媽媽的話,認真做環保,茹素愛動物。上人再問他為什麼喜歡做環保?正軒師兄回答,要保護地球。上人教正軒師兄,做好人、做好事的好人教導的好話,都要聽,好事一定要做。

上人對師兄師姊們說,大家平時生活在馬來西亞,卻能牽起因緣,會合在一起,而且是以法會合,這分緣很難得;雖然無法經常來臺灣見面,甚至有些人投入一、二十年,都不曾到過臺灣,但是透過大愛臺或網路視訊,天天聽師父說話,不只認真聽入心,並且身體力行。有的是全家投入,同師、同道、同志願,闔家一念心,共同弘法利生,菩薩道上彼此支持,相信社區鄰里也會受到帶動而響應環保。

「要記得,無論你們身在何處,我都在你們身邊、在你們心中、在慈濟菩薩聚會的地方。大家回來皈依受證,胸前都戴著『佛心師志』,要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我的師父(印順導師)給我二句話、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這就是我終生的志向。雖然慈濟人不一定是佛教徒,但是要有佛心,因為人人本具佛性,也就是清淨無私、開闊的愛心與智慧,只是有不同的宗教名相;我們尊重所有的正信宗教,要勉勵大家共同來做好事,也就是回歸清淨善良本性。人人心中有道場,各自的小小道場會合起來,就是普天大道場。」

「剛剛看到孩子來皈依,我很開心,孩子也有佛性,只是眾生各有因緣,過去生種的因,與現在的父母結緣,所以此生為親子;不過每一個孩子也有他們自己的本因、本緣,長大以後各自成家立業。你們學習佛法,一定要了解四諦法、因緣法,這些都是真理。」

「一顆種子,會合土壤、陽光、空氣、水分,就能萌芽成長。不論是什麼種子,種如是因就會得如是果,因、緣、果、報,都是真理。我們學習善法,不要摻雜惡法;假如過去不知道理,養成不好的習氣,現在知道理,要提高警覺,趕緊改過,排除惡法、惡因緣,多接觸好人、結善因緣。」上人說,大家廣結善緣、廣傳善法,讓天下好人多,就能普遍去做天下好事。

上人進一步說,每一個人本具的佛性,就是良知、良心,也就是臺灣人說的「天良」;現在有因緣學習佛法,要把握因緣行菩薩道,種下覺悟的因,不斷在菩薩道上學習、修行,直到因緣成熟而得到覺悟的果。

上人舉正軒師兄為例,他有自己的人生因緣,即使因發育遲緩,無法像一般人一樣與人應對和反應,但是他和所有人一樣,有善良的佛性;師父說話,他乖乖地聽,他也在不斷地學習,學做好事、做環保,將好話聽入心。他此生都往這個方向走,很自然就會見道、知理。

「人人的智慧覺性,不知幾生幾世之前就迷失了,滿心都是無明煩惱,就像懵懂的孩子一樣,直到因緣到來才清醒。如果有知識但缺乏智慧,只有浮於表面的『知道』,沒有覺悟,對於一切的人與事只有一般的見解,還是在無明中;有因緣學佛法,卻沒有身體力行菩薩道,仍然只學到一般的常識,不能到達覺悟。你們已經走在菩薩道上,付出無所求,不計較,將行善視為本分事,就不會有煩惱。」

上人說,假如道心不堅定,只是口頭說自己信仰佛教,總是祈求佛陀保佑,求福、求財,欲望永不滿足,總有求不得的痛苦,就會被各種煩惱障礙了前進的腳步。所以既然知道、見道,就要提起良知,順著天理、順著佛法,建立正知正見,見道就要力行,才能從「學」到「覺」,明心見性,通達諸法。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